<h1> <b>1968年11月19号我们信阳高中11人,作为第一批知青插队落户到商城上石桥公社古城大队金外坊生产队,一个星期后,生产队规划好了我们的住房。对此,高大鹏回忆:“房址离村子不远,选在村子北面大约也就十多米的样子。这是一片荒地,地势比村子略高些。再朝北,就是稻田了。因天寒地冻,无法制土坯,只能等到春节过后不再上冻才能动工。”</b></h1> 金外坊一 <h1><b> 借住在农民家中的我们,下乡干的第一个活就是挑塘泥。这活对老乡们不算什么,对我们确是磨练的开始。光是一副工具就使我们感到尴尬。扁担硬而直,箢箕虽不大,装上塘泥至少也有好几十斤重,挑在肩上见不得一干就是从早到晚连续多日不休息。老乡们有说有笑,我们却愈到后来愈觉得单调乏味,担子重如千斤,走路磕磕碰碰,我就像喝醉了酒,湿湿的泥巴免不了弄在身上,说不出的难闻味洗都洗不掉。可一想到来到此就是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要改造自己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滚上一身泥巴,才能炼就一颗红心,我们一个个都坚持下来了。</b></h1><h1><b> 照明由电灯改为煤油灯,算是生活上的一关。煤油灯昏暗不说油烟还很大,这倒唤起了我对儿时的记忆,那时候我家在焦作,没上小学前照明就是靠煤油灯。而今我由城里到乡下,照明工具一天回到了十五年前。尽管是这样,到了天黑,这里的乡亲们大多数家里是舍不得点灯的,除非必须。我们下乡的第一年国家每月发给我们每人10元钱,用煤油灯照明我们毫不犹豫。</b></h1><h1><b> 落户农村吃饭也是一关,乡亲们冬季一般都是一天两顿饭,吃的菜家家几乎顿顿都是腌菜,吃上青菜的不多,谁家能吃上一次豆腐就是改善生活了,更谈不上荤腥。我们落户的第一年粮油由国家供应,粮油不愁了,保证了一天三顿饭。可初到金外坊吃菜是一大问题,我们差不多顿顿也是腌菜拌米饭,饭量上去不说还常常吐酸水。有一次丁玉光在水塘里捉住一条蛇,足有一扁担长。老天有眼,高大鹏在另一处也弄到一条大小不亚于丁玉光弄到的那条蛇。有肉吃了!大伙异常兴奋!丁玉光杀蛇剥皮,晁楚才是大厨,端水的、清理菜案的、烧锅的能插上手的我们都上了。没多少时辰肉香满屋的蛇肉做好了,那是我第一次品尝蛇肉,蛇肉十分细嫩,虽然没有任何佐料可用来调味,但真的好香。听说知青敢吃蛇,看稀罕的农民来了不少,他们只敢看无一人敢尝。</b></h1><h1><b> 1969年的立春来得早,进入阳历二月,天气就转暖了。生产队开始安排給我们盖房。有记日记习惯的高大鹏是这样写的:“盖房的第一步是制作土坯。要先选一块收割过稻子后还保留有稻茬的田,等放干了田里水晾晒到大半干时,先用石磙把田压实碾平,然后用一种和平锨相似的特制的切刀来切割。这种切刀三面开刃,拴上绳子,把切刀插到地内约20厘米深,前面用人力拉动切刀,后面一人掌握方向和深度,在压实的地上切出间隔大约25厘米宽的一条条切缝,最后用切刀再切成大约一尺长的一块块长方形土块,翻立起来,这就是土坯了。晾至半干,再把土坯留有间隙地垛起来,直到晾晒干就可以使用了。”</b></h1> 土坯与土坯墙 <h1><b> “这种制坯方法,原始落后。虽然简单易行,但坯的大小,厚薄不可能一致。盖房时,需要用很多泥来找平。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这样制土坯,稻田上层肥沃的熟土,全部被铲走了,剩下的是生土,没了肥力,种庄稼肯定是要减产的。”不过金外坊田地多没人在意这。</b></h1><h1> <b>阳春三月,万事俱备。我们的房子终于动工了,大家都很兴奋。生产队出一部分人作为盖房的主力,我们知青也全体上阵。搬运土坯,和泥,运泥,搬运杂物等属于小工干的活我们全包了。屋顶是用当地土坡上长有一种大约不到一人高的茅草,草杆硬且直,又耐沤,是铺草屋顶的绝佳材料。当地老乡的屋顶基本上是用这种草铺的。“把茅草一层一层有序地铺上屋顶,根朝下,稍朝上,再用专用的木板拍打整齐,最后用大剪刀剪齐。铺好后,看起来也挺美观的。虽是茅草屋,但也有好处,墙厚,草屋顶也厚,能起到保温作用。屋子的窗户是老式的木方格窗,是固定式的,打不开的。需要糊上白纸才能隔风挡雨。经过约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知青大院终于建成了。(高老大语)”</b></h1> 金外坊二(青年大院建成后) <h1><b> “整个院子坐北朝南。北屋有四间,分割成两个大住室,每个住室大约有30多平米。11个男生住在北屋。西屋有三间,北边的一间是仓库,主要存放粮食和工具,女生住在南面的两间,共住六人。东屋两间,做厨房兼饭厅。房子的四周拉有围墙,南围墙正中有一个颇有气势的门楼,是知青大院的正门。在男住室和厨房之间有一个偏门(东门)。整个知青大院共占地约五百多平米,房屋约有一百五十平米。院中可养猪鸡鸭等,还可堆放柴草。(高老大语)”</b></h1><h1><b> “在知青大院的东墙外,有一条土路,北通王岗和武桥。隔着路,路东坡下,队里还给我们盖了厕所,虽然简陋,但已是特殊待遇了。紧挨厕所的北面和东面是生产队划给我们的菜地。前后两次划的菜地加起来约有一亩多地。(高老大语)”</b></h1><h1><b> 1969年清明前,我们搬进了新居。当地老乡亲切的称为“青年大院”。我们在金外坊也就真正的安下了家,落了户。刚搬进新房不久,天竟然下起了大雪,莫非老天要用下雪让我们休息这种方式给我们乔迁道贺?真是天意。半夜我醒了,感觉好冷。迷糊中不时的有冰凉的东西洒在脸上,农村的气温着实比城市低得多。寒风直往被窝里钻,我那六斤重的新棉被怎么这么不御寒呢?都说茅草屋保暖,也不过如此呀。第二天天亮一看,靠着东山墙支床的我与靳晓侠的被子都蒙上了一层雪并结成了冰。雪是被呼啸着的风从土坯墙的缝隙中撵进来的。怎么会是这样?!原来新房盖好以后还需要糊泥巴封住土坯墙缝!我们的新房少了这道工序!天仍在继续下着大雪,我俩烤被子用了一整天。天晴后生产队派人把我们居室所有墙上的百“窗”千孔封住了,至此,我们的新房建造才算完工。</b></h1> 青年大院一(朝向南面) 青年大院二(朝向东面) 青年大院三(菜园、厕所、水塘) <h1><b> 作为社员,在新家我们很快养了猪和鸡,猪是队里的人领着我们买回后喂养。乡亲们家里喂猪主要是年终卖掉换钱好购置年货,我们养猪完全是自己吃。我们每次至少买两头猪以上,从十几斤的到几十斤的形成梯队,只要约莫大点的猪有150斤左右了就开杀。杀猪就请在我们大院前不远居住的高立科操刀,他可是杀猪行家,杀猪时除了他,剩下的跩前脚的、拖后腿的、摁住猪头的,烧开水的,接猪血的等打下手的活儿全由我们来办,场面热闹非凡。这里的乡亲喂鸡主要是拿鸡蛋去兑换煤油、食盐等生活用品,我们喂鸡仍然完全是自己吃。白钟媛回她信阳市农科所的家弄来了单冠白来航鸡。这一品种鸡全身羽毛紧密洁白,体质强健,产蛋量高,耗料少, 我们引进的来航鸡成了这里前所未见的稀罕物。成为稀罕物的还有白宗媛从她父亲那儿弄来的多种蔬菜的种子,黄振海在家时就种过菜,在他指挥下我们的菜园很快就象模像样了,菜园不乏来参观的,最有轰动效应的是我们种的西红柿,在乡亲们的眼里这哪是菜呀,直接就是水果。第二年在武桥集上就有我们队里的人拿着西红柿论个卖。</b></h1><h1><b> 我们在紧靠菜园的水塘边挖了一深坑,用石子和沙作为过滤层,塘水渗透到了我们的坑中清澈见底,水的颜色不但再不泛黄,而且也没有那土腥味。我们用水问题解决了。</b></h1><h1><b> 我们的到来,我们的一切都成了乡亲们的谈资,差不多每天总有一些娃儿围着我们转,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这里反响十分强烈。这里虽穷困、闭塞,但这里的人不乏中国农民可贵的憨厚与纯朴。我们在这里不惹事、不生非,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快与外坊的乡亲融成了一体。</b></h1><h1><b> 1969年冬,生产队里年终决算,我们知青点的男生最低工分也有3000分,最高的3500分冒头。男生出一天工可获得10分(女生是8分),3000分就相当于一年出工300天。我们的付出获得了队里可分配财、物的4成有余。我们落户后从第二年起国家停止了对我们的粮油供应,但我们分得的粮食、菜籽、芝麻(都可以打成油)完全保障了我们来年的粮油所需。一年下来,我们这一大家获得生产队分给的现金200余元,我们成了队里名副其实的大户,再加上我们那让人羡慕的菜园,我们成了队里生活最富有的一家。</b></h1><h1><b> 1970年秋城里开始了对知青招工,我们青年大院的平静从此不平静了。1970年9月宋小芹被信阳市招工进城;1970年10月陈哲工被商城县招工进城;1970年11月邱盛华当兵离开;1971年1月晁楚才被信阳铁路招工;1071年2月丁玉光被中铁四局招工;1971年3月何桂芳进城上学;1971年7月周金华被信阳市招工;1971年7月张国启被明毛铁路招工;1971年9月王铁成被信阳市招工;1971年10月 靳小侠被南阳三线工厂招工;1972年2月高大鹏、 黄振海到郑州上学 ;1972年10月熊胜被洛阳市招工;1972年11月伍强被舞阳市招工;1973年9月白钟媛、黄守芝上学离开青年大院;一个月后明丽欣上学走,她是最后一个离开外坊青年大院的。我们的知青大院结束了它四年半的为知青服务的功能。</b></h1> 我们这一家一 我们这一家二 我们这一家三。<div> 我们这一家离开金外坊后各奔东西,由于通讯不便,凡不在信阳市工作的都失去了联系。后来,通讯渠道畅通了,白钟媛同学却早早离开了人世,我们无法获得她的近照,甚憾!</div> <h1><b> 落户金外坊使我们都有了知青的经历,知青经历无疑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和磨难。而艰辛的历练和痛苦的磨难,对于人的成长而言,无疑有着正向作用。</b></h1> 本文图片:金外坊一、二,根据黄振海、黄守芝绘制的金外坊住户平面图制作,高大鹏、晁楚才、明丽欣、丁玉光都参与了对平面图的热议。本文图片青年大院一、二、三根据高大鹏提供的外坊青年大院模型制作。<div> 本文背景音乐:乐曲《双脚踏上幸福路》、歌曲《知青小屋》、《萍聚》均来自网络。</div><div> 霜天红叶(陈哲工)在此一并鸣谢。</div>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6cdbdc8?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474751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网页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