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先织娘娘—嫫母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原创)文/罗年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p><p class="ql-block"> 相传黄帝的第四个妃子嫫母能文能武,英勇善战。经常陪黄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为黄帝统一华夏立下汗马功劳,深受黄帝敬重。虽然嫫母是个丑女子,但心灵手巧,才思敏捷。平时没有战争时,她与黄帝的其她三个妃子一样同妇女采摘水果,养蚕巢丝,从不娇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拐子</b></p><p class="ql-block"> 黄帝的正妃嫘祖在阳平桑园发现了蚕,她们经常一起摘桑养蚕,抽丝剥茧。在共同的劳作中,嫫母发现大家在滚烫的锅里巢丝时,是非常辛苦危险的。高温闷热不说,一不小心就会烫伤。于是就想起自己在打仗时,士兵用的勾敌人腿脚的拐子,向前一伸,只要勾住敌人的衣服毛发或是腿脚,双手一翻一扭,就把敌人撩到在地,士兵冲上去砍杀。于是,嫫母就顺手折了一枝工字型的树枝,剥了皮。走到正煮的沸腾的蚕茧的锅里,并搅动起来。煮熟的蚕茧被拐子一搅,蚕茧上的丝头就黏住拐子。嫫母不停搅动,蚕丝就不停的缠上去。不一会儿,锅里漂浮的蚕茧上的丝,就被拐子抽光,锅里漂浮一层蚕蛹。</p><p class="ql-block"> 正在抽丝剥茧,忙的满斗大汗的嫘祖 看见嫫母手里拿个树枝搅动。放下手中的活,带领一群妇女过来观看。当看到平时又苦又累,又脏又臭的抽丝剥茧的活,很快被嫫母有一根树杈轻松的干完,都非常的惊奇,一起夸赞嫫母聪明。于是大家纷纷效仿起嫫母,从旁边的树上折下与嫫母手中相同的树枝剥了皮,在煮着蚕茧的锅里搅起来。果然繁重的巢丝工作被这一截树枝给轻松解决了。</p> <p class="ql-block"> 嫘祖手牵着嫫母边走边说:“自己虽然无意之间发现了蚕,并且很快学会了养蚕,学会了抽丝剥茧,也把丝用于织布匹,但把经纬线梳理好后,还是像编制物品一样,让人平坐在地上,伸直腿用脚蹬着交好的线子木棍,另一头用绳索绑在腰里去织布。时间短还可以,要是织布时间长,整个人都受不了。腰酸背疼,甚至腿僵硬的都不会走路了。这样织布真是要人命,体力弱的人根本受不了。嫘祖与几个身强力壮的妇女都得轮换着织布,现在嫘祖因为织布就累了一身病,一天不如一天。</p><p class="ql-block"> 嫫母看着脸色苍白的嫘祖,一阵心疼。在黄帝的四个妃子里,她俩关系最好,她敬重嫘祖,嫘祖也把她当做自己的亲姐妹一样看待,有好吃的给她留着,有好穿的,第一个先给她穿。二人甚至同吃同寝,形影不离。就是这几天嫘祖身体有病,黄帝便让她来陪伴。</p><p class="ql-block"> “妹妹你很聪明,又随着黄帝征讨四方,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能不能也替姐姐想想办法,改变一下现在这种织布方法。最起码不让织布的人这么累”!</p><p class="ql-block">“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对于织布我帮个忙,打个下手好看,要是让我想办法,那比骑马打仗还难”嫫母就知道自己不是玩机灵的人。</p><p class="ql-block"> “妹妹当初年轻貌美,芳龄十八。只是为在熬硝制火药,不小心毁去容颜,但一股子不服输,不认命的坚韧之力,愣是找到了根源,熬硝制药,帮黄帝发明了火药、火箭、火雷、火筒。又上阵杀敌,英勇无比。我想就凭妹妹这股不服输的劲气,你一定能想到好办法”嫘祖鼓励着嫫母。</p><p class="ql-block"> 望着一脸殷切的姐姐,嫫母点头答应“姐姐我尽力而为。要是做不到请姐见谅!”</p> <p class="ql-block"> “今天你一根树枝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从此巢丝就不再那么辛苦,你帮里我们大忙。回去我告诉黄帝,让他给你记一大功。你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树枝”?</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打仗是勾人腿脚和衣服毛发的拐子”嫫母说道“只要勾住了,一转一缠就把敌人弄倒了”。</p><p class="ql-block">“只要勾住了,一转一缠?”嫘祖不由得思索起来“也就是说让拐子勾住丝线,一转一缠,就把丝线缠起来了。原来如此”! </p><p class="ql-block"> 她边说边跑向巢丝的大锅边,拿起一枝树枝,将另一头帮了一个木棍,整个棍子看起来是一个扭起来的“工”字,随手捞起一枚蚕茧,抽出丝,将湿漉漉的丝粘在工字的一头,一转一旋,将丝线缠绕在工字的两头。一丝缠一丝,一茧续一茧。大家都围了过来,嫫母也惊叹聪明的嫘祖,她不亏是经常参与巢丝劳作的,实践出真知。</p><p class="ql-block"> “姐姐真是黄帝的好帮手!”嫫母说。</p><p class="ql-block">“这都是你的功劳,今天不是你用树枝当拐子巢丝 我也想不到的”嫘祖放下手中的拐子说道“以后这个工具就叫拐子,专门又来巢丝柺线,功劳记载妹妹你的名下。回去好好想想怎样帮我改进织布”。</p><p class="ql-block">“好,我一定会帮姐姐想到好办法的”嫫母豪爽的答应了嫘祖。</p><p class="ql-block"> “ 拐一拐,扭一扭。大家别嫌嫫母丑,千头万丝跟着走,恰两(咱们)再不当煮锅手。上工行,下工走,丝线拐了九十九,剩下一丝要捆留,一瓢线子就收手。”这是我们小时候,听奶奶拐线子时候给我们唱的童谣。那时候的冬夜都是坐在热炕头,趴着奶奶的腿上,在温暖的小煤油灯影睡着,熬过去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织布机</b></p><p class="ql-block"> “方手巾,道道蓝,嫫母织布用弓玄。挑弓伸在人头前,踏板拉交向下边,夹杆两根上下翻,梭子带线穿中间,绳头织布杼叫唤,叽吱叽吱织寸半。”这是灵宝阳平妇女织布的童谣。 “八亩平 九亩寬,里头坐个女儿官儿,脚一蹬,手一搬,十指莲花都动弹”。这是灵宝阳平一个古老的谜语,谜底就是织布机。它们都很生动的描绘了农村妇女织布的情景。“白天穿衣晚上盖,脚上蹬鞋头上戴。一丝一缕嫫母拽,织得布匹人人爱”。我们从头到脚穿的戴的,从里到外衬的裹的都是由织布机织的布做。</p><p class="ql-block"> 自从嫘祖让嫫母帮她解决黄帝部族里妇女,在腿上织布的困难事情。她就很认真的对待这个事情,整天都在思考钻研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嫫母经常跟随黄帝出去走南闯北,征东讨西。乘着黄帝发明的战车,上战场打仗杀敌。黄帝发明的战车 ,车身有帷栏,叫轩。前面驾驭马的车杆叫辕。二者合称叫轩辕,所以,黄帝也叫轩辕黄帝。这种车主要用于战场打仗。嫫母见识多广,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工具,各种器械比较了解。尤其是各个部落大融合,见识过许多能工巧匠,奇人异士。</p><p class="ql-block"> 当嫘祖让她帮忙设计个能织布的工具时,她第一个就想到战车,想着如何把战车,改造个能织布的工具。首先是战车比较高大,比较长。把穿好线的交杆,一头固定在车轩上拉开,另一头想办法固定在车辕上。第二只要把车辕这边用木头或石头支起来,放一块木板,人就可以坐着织布,比较舒服。第三,为了能让织好的布与线子收放自如,她将战车前面的车帷增高,做个柯杈。把发石器盘绳索的绞盘放在高高的车轩柯杈上,可以将穿好线 平展的盘卷在绞盘上。织好的布卷在腰棍上。一边织,一边放 ,一边卷布。就这样,聪明的嫫母根据织布的需要,将战车简单的改造一下,就发明出了织布机。这种简单的织布机还只是比较原始的,只是改变原来坐在地上蹬腿织布的姿势而已 ,并没有加快织布的速度,减轻织布的劳动量。用木刀挑线,梭子织布还是很慢。</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春天,九尽燕来。湖水岸边杨柳依依,桃花烂漫。一群紫燕在蓝天上飞翔,风扶杨柳,乳燕穿柳。风吹杨柳千条线 ,柳浪翻滚,紫燕似电舞翩跹。万千柳线,密密交织。紫燕如梭,往来无阻。看着眼前的景色,嫫母脑中幻化为梭子穿线的情景。柳条在春风里舞动,前后交织,上呼下应。前排飘起,后排压下,起起伏伏,翻翻卷卷,飘飘荡荡像极织布时相互交错的线子。不同的是柳条飘扬交错靠的是风力,线子是是用木刀根根挑起,上下两排线子挑出空间,梭子才能穿过。织布慢就慢在木刀挑线上,要是所有线子也像风吹气的柳条一样被同时提起 ,拉出空间。梭子也可以像燕子一样,快速穿过。所有的线子怎么样才能被同时提起呢?</p><p class="ql-block"> 远处河边,沙鸥翔集,相互追逐着逮小鱼吃。只见一只河鸥衔着一根芦苇,在水面快速飞翔,芦苇两端掠过水面,带起河水,水落如线,串串滴珠。惊的小鱼都往岸边浅滩处游去。嫫母见状恍然大悟,若是用一根苇杆将所有线子穿起来,做个象鸟的东西同时衔起,线子不就被同时提起来!嫫母激动的跑回村,找来嫘祖一说。</p><p class="ql-block"> “你真聪明,不愧黄帝爱带你出去。”嫘祖高兴的说“咱们就这么干。”</p><p class="ql-block"> 二人来到织布机旁,找来一节竹棍,用结实细线将每根线子都缠住提起来。这还真行,线子穿完后,一提真的都同时提起来,梭子轻松飞快的穿过交口的空间。放线来,织一丝线,再提起来。来来回回,快了不知多少倍!二人一阵欢呼。急忙找来族里木工,琢出两只木欧的形状,穿在一个木杆上,放在机轩的顶端。为了能像鸟一样点头抬头。在鸟尾巴上拉了绳索,让鸟嘴叼着绳索,挂这提线的织杆。织布沉重的机杼也让嫫母模仿打仗用的弓箭,坐了两个挑弓,将机头高高的挑起来。二人抢着坐上重新改进的织布机,腰一后沉,线子都被拉直,脚一踩,鸟头拉起绳子,下面的线子同时被高高的提起,宽敞的交口形成,梭子轻松的穿过去。挑弓也同时将机头悬挂起来,手一般机头,轻松的织了一丝线。身体前倾,松开脚,鸟头低下,新的交口又出现了,再一次穿梭子,一拉机头,又织一丝线。反反复复,轻轻松松,在机杼的“唧唧复唧唧”声中,二人织出了很长的布。至此,真正意义上的织布机在聪明嫫母的手中诞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纺花车</b></p><p class="ql-block">“嗡嗡嗡,嗡嗡嗡…</p><p class="ql-block">纺花车子带着锭。</p><p class="ql-block">棉花撕的薄生生,</p><p class="ql-block">搓的捻子齐整整。</p><p class="ql-block">拧的线子紧绷绷,</p><p class="ql-block">松手一搅缠在锭。</p><p class="ql-block">像个萝卜白腾腾,</p><p class="ql-block">放在筐里胖蛹蛹。</p><p class="ql-block">一十二十五十整,</p><p class="ql-block">娘家妈夸我真真中!”</p><p class="ql-block">听听这个曲,是不是很有生活的情趣。</p><p class="ql-block">“娘家妈,是后妈,</p><p class="ql-block">半夜三更叫紡花</p><p class="ql-block">纺花车子打散架,</p><p class="ql-block">捻子扔了一河畔(怕)。</p><p class="ql-block">逮了一篮懒蛤蟆,</p><p class="ql-block">把我后妈吓(哈)咋啦。”</p><p class="ql-block">这些几乎失传的紡花童谣是很让人怀念的。</p><p class="ql-block"> 嫫母发明了拐子和织布机,无形中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那时人们紡花还是最古老的方式,用手搓纺轮的方式,制作织布用的线子。如何能更多更快的纺出线子 成为制约织布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客不烦二主,嫘祖又找到了嫫母。这次嫫母更有经验了。人手搓动纺轮,就是为了让纺轮高速转动,从而丝棉拧紧,变成线子?要是用个什么东西带动纺轮转动,不就行了。这一次嫫母继续把眼光盯在黄帝造的战车上。车轮不就是转动才会跑的吗?要是用个车轮带动纺轮,是不是就可以。</p><p class="ql-block"> 嫫母眼珠子一转,与嫘祖一起找来木工,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木工就在嫫母的指点下动起手。不到半天,一个装着旧车轮的简单紡花车就造好了。但是用什么让大轮子自己转动起来,并且还能带动装在旁边的纺轮。</p><p class="ql-block"> 嫘祖找来结实的丝绳,嫫母找来一节拐弯的木头。木工将拐弯的木头装在轮子上,将丝绳套在大轮和纺轮上。一搅动大轮,纺锭也同时转起来。二人高兴的找来丝棉,搓成捻子,沾在纺轮的锭子上。一搅动,还真的纺出线。在反复实验过程中,大家发现木制的大轮子太笨重,于是换成竹片制的轮子。一实验,轻是轻了,但不一会就折断了。于是大家就换成木片制的轮子。这下很是适合,不但轻松了而且纺出来线子又细又紧,又光又滑。但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带动轮子的丝绳很容易断,嫫母找来蜜蜂的蜂蜡打上去,结实了,但打滑。大伦子转动,纺轮不动弹。于是嫫母想到织布时,穿梭子的交口。就把带紡轮的绳索扭了一个劲,虽然锭子反转,但不再打滑,而且转速比原来高了许多,纺出的线子更多了。</p><p class="ql-block"> 纺花车子的发明解决了远古时代,织布过程中的中间瓶颈环节。后来嫫母把纺花车改进后,又出现了巢丝机,透线机,线架子,穗子机等等改进古代纺织业纺织工具。黄帝感念嫫母的发明对人们生活贡献这么大,封她为“先织娘娘”,与嫘祖的“先蚕娘娘”平齐!</p><p class="ql-block"> 灵宝阳平是黄帝时期,黄帝部族主要活动区域,也是蚕桑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地许多村名地名,风俗习惯都与黄帝时期的嫫母相关。比如硝泉、嫫河、焕池、姚头,姚王、十子路、麻沟、渠(曲)里等等地方,嫫母不但发明了织布机,拐子和纺花车等纺织工具,而且发明了镜子和火药,是个貌丑贤德的女人,黄帝很敬重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