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美丽的《和顺古镇》

晴天

<p class="ql-block">2017.02.17我来到云南腾冲和顺古镇。</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全镇人口7000余人,有海外华侨3万多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p> <p class="ql-block">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在诗中描绘的就是极边古镇—— 和顺 。 和顺 以华侨出境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滇西抗战期间, 腾冲 几乎化为焦土,而3公里外的 和顺 奇迹般的完整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经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专家评审会的严格评审和筛选,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p><p class="ql-block">进入 和顺 第一牌坊。镇门前的牌坊上书写着“ 和顺 顺和”。这张照片是它的另一面写的是“仁里”</p><p class="ql-block">私家车是不允许开进古镇的,要统一停到镇外的古镇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p> <p class="ql-block">和顺 古名阳温登,因有河流顺村而过,更名为“河顺”。后借“云涌吉祥,风吹 和顺 ”的诗句定名为“ 和顺 ”</p><p class="ql-block">村景,小河的前面也是一个“洗衣房”这是出外跑马帮的人出资专门为在家的女人们修的洗衣时遮风挡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和顺 以华侨出境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滇西抗战期间, 腾冲 几乎化为焦土,而3公里外的 和顺 奇迹般的完整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和顺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和顺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新建、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四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和顺 村头有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东边的桥头是“文治光昌”牌坊,西边桥头是贞节牌坊</p> <p class="ql-block">和顺元龙阁,大照壁上是朱镕基题写的“ 和顺 和谐”。它的另一面“内和外顺”,李瑞环题</p> <p class="ql-block">进入水碓(dui)村</p> <p class="ql-block">这“桥倒碑修,碑倒自修”碑上的八个字讲的正是这双虹桥的故事。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 和顺 人寸玉进京做官,嘉靖初年(1522年),寸玉告假回乡,组织乡亲们治理河道,修建双虹桥,完成了 和顺 的水利工程建设,造就了良田千亩,水旱无忧,平添了水卧桥横、花开柳垂的自然风景。当工程告竣之后,各方捐助的银两还剩了一些,寸玉和几个管事商量了一下,觉得这笔钱要留给后代,让子孙们关注公益事业,就悄悄在双虹桥边当年的官马大道旁选了一块地方,把银子埋在那里,上面立了一块碑,碑上书写了八个大字“桥倒碑修,碑倒自修”,暗指将来如果桥倒了,靠埋在碑地下的银两来修,如果碑倒了,就靠子孙后代自己捐款来修了。后来有盗贼悟出了这八个字的意思,便推倒石碑,盗走了银两。现在又重修了这块石碑以示这段古时佳话</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座桥边的立的碑,也就是这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和顺 小巷。门口的这幅对联“一路沿溪花覆水,数家深树碧藏楼”是 云南 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所撰。</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南方 丝绸之路 以 四川 成都 为起点,一段经 宜宾 、 昭通 、 曲靖 、 昆明 、 楚雄 、南华、 云南 驿到达 大理 ,称为五尺道。一段是从 成都 经 邛崃 、 雅安 、灵关、 西昌 、 姚安 至 大理 ,这段称“灵关道”。两段路在 大理 汇合后向西行,经过 保山 、 腾冲 后通往 缅甸 ,从 保山 至 缅甸 这一段称为“ 永昌 道”。 腾冲 是这条路上的重镇, 和顺 是这条路上的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和顺 人世世代代外出闯荡,都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谷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商亦侨亦农亦儒的生存方式。</p><p class="ql-block">大马帮博物馆通过 腾冲 著名收藏家贾志伟先生收藏的3000多件文物,展示了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松林的老宅:</span>总兵府为清光绪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这座由张松林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府邸原本坐落于 腾冲 县城内,在收复 腾冲 县城的战斗中,能够完整保留的豪宅华屋、官宦府第不足十处,而张松林的府邸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柏联集团将其原样搬迁至 和顺 ,易地保护。目前这里是集住宿参观休闲喝茶为一体的客栈景点。</p> <p class="ql-block">刘氏祠堂:和顺有寸、刘、李、尹、贾、张、钏、杨8个大姓祭祀祖先的宗祠,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不一,其建最早的是寸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始建年代最晚的是杨氏宗祠,建于民国十四年。八姓宗祠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李、刘、张等姓宗祠已全面复修。</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和顺古镇,记载中国古老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陷河湿地:从总兵府的边上可以走到陷河湿地。因为人行其中容易陷进去,得名“陷河”。名字虽不诗意,却也有 和顺 游子给它作了首诗意盎然的词:“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和顺 图书馆。清朝末年, 和顺 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1924年 和顺 旅缅华侨又组织“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阅书报社”。1928年“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p><p class="ql-block">原汉景殿大门,“ 和顺 图书馆”匾额,清末 和顺 举人张砺题,“文化泉源”是 云南 书法家赵翼题额。</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位于文昌宫侧,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于1928年集资创办,基身是1924年和顺青年会发起成立的“阅书报社”,1938年共建中西合壁风格的馆舍。馆内藏书丰富,有多种珍本、善本书籍和传世不多的大型丛书,地方文献,早期的东西亚史和华侨书刊。图书馆由大门、中门、花园、图书馆主楼、藏书楼、景山园等组成,馆内明窗净几,院内花木扶疏,环境安谧。1988年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野鸭湖</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这树倒伏在水面上与石桥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一片油菜花海</p> <p class="ql-block">这还是农历的正月,收割后的地用牛犁地。准备春耕。</p> <p class="ql-block">这还是不多见一人使两头牛拉犁。</p> <p class="ql-block">和顺 古镇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多了,我们就住在村里,慢慢走慢慢看。和顺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极边侨乡文化,自然优美的风光以及和谐的古镇生活等等都值得细细的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