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时光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在我的记忆深处,最美好的是那金子般的童年时光。尤其不能忘却的是曾给我带来莫大快乐的乡村露天电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的农村,电视还是奢侈品,孩子们在闲暇时只能玩一些很土的游戏,于是看一场露天电影,便成了孩子们极大的期盼与享受了。那场面如同过年过节一样隆重。</p><p class="ql-block"> 那时,每个村里都有一个负责放电影的人,孩子们经常向他打听什么时候放电影,如果听到晚上要放电影的消息,便会一窝蜂似的奔走相告,把这个特大喜讯传递给乡村的每个角落,于是全村便沸腾了!大人们立即忙着准备看电影时的小吃:炒玉米、炒豆子、炒瓜子……</p> <p class="ql-block"> 终于挨到了日头偏西,孩子们都放学了,大人们也特意早早地收了工,人们扶老携幼,呼朋唤友,扛着大椅子小凳子,陆续集中到了村子里最宽阔的打谷场抢占位子。此时,早有人把电影银幕挂在高墙上了。</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时,场子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那些来晚的人们,只能在闹哄哄的人群边缘徘徊,场子的一边,已有许多摆小摊的小贩,他们有的卖糖葫芦,有的卖香烟,还有的卖瓜子.....,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挤满了买小吃的人们,小贩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个场子依旧闹哄哄的,放映员只要在银幕上一对光,全场的欢呼声便达到了高潮。这时,那些占了“黄金”位子的人们,就可以对着放映灯打手势,扮鬼脸,好把自己的影子投在银幕上,趁机过一把“明星”瘾。</p> <p class="ql-block"> 当影片正式开演时,全场顿时就安静下来, 人们都沉浸在了影片的剧情之中。但在换片的间隙,喧闹声会再次出现。这时就有不少内急的人乘机挤出人群去方便。如果他不能在开演前返回的话,就有可能挤不到原来的位子上了。因为他明白,挡住别人的视线后,就会引起观众的不满,所以只能等下次换片时再挤回他原来的位子上。</p><p class="ql-block"> 要是遇到好的影片,比如《少林寺》、《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大渡河》等经典影片时,就可能两三个村子在同一个晚上轮流放映,这就需要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往返于这些村子间,叫“跑片”。每每这时,看电影的人数剧增,电影的银幕就不是挂在高墙上了,而是挂在了场子的中间,这样人们就可以坐在银幕的两边,从正反两面进行观看,随着故事情节或喜或悲,或笑或泪,大家尽情地欣赏着,品味着。直到今天,电影《小花》中的人物形象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当电影放映完毕,银幕上出现“完”或“再见”时,意尤未尽的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涌向条条街道,边走边谈论着刚才的电影内容。夜半三更,人们各自回家进入甜蜜的梦乡后,热闹了一天的村庄才会渐渐安静下来.... </p><p class="ql-block"> 啊,这难忘的充满情趣的童年时光,永远定格在我的心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