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同一个神,创造了在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三大宗教。以后还从基督教里分出了天主教,希腊正教,诺曼教等。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基督徒可以自由从事宗教活动的国家。所有的教徒都极其热爱这个神圣的城市,都认为她是属于自己的。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他们自己的耶路撒冷。</p> <p>图1、耶路撒冷老城分区地图</p><p>耶路撒冷老城面积只有 0.9 平方公里,却以宗教及种族分成四个区,即基督徒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区。一条长4.5公里的城墙将耶路撒冷老城和外界分开,城墙上共有8座城门,七开一闭,各具特色,各有故事。我们对老城的参观从穆斯林区开始。</p> <p>图2、大马士革门</p><p>我们的大巴首先经过大马士革门,导游开恩让我们下车照了相。该城门朝西北开,两侧各有一个塔楼,是耶路撒冷老城最壮观的门。门内是穆斯林区和基督徒区的边界,因门外的公路通往叙利亚大马士革而得名大马士革门,也被以色列媒体称为示剑门或纳布卢斯门。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在位时期,罗马人在这里建了一个罗马城门,城门前立着一个罗马胜利柱。英国托管时期挖掘出了罗马城门 (现城门左下方),但是没有找到胜利柱。</p> <p>图3、希律门</p><p>我们从希律门进老城。希律门是旧城北面偏东的一座城门。苏莱曼大帝修筑城墙时,只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小角门,很少开放。1875年,为了给旧城以北的街区提供一个入城通道,奥斯曼帝国扩建了原来的小门。希律门得名于处决耶稣时罗马犹太省的统治者、大希律王的儿子希律·安提帕,据一些基督徒考证,希律·安提帕宫殿的地点就在希律门附近。</p> <p>图4、希律门进门就是穆斯林区</p><p>希律门进门就是穆斯林区。穆斯林区是旧城四个分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东到狮子门,南面沿着圣殿山的北墙,西到大马士革门—西墙一线。“苦路”开始于该区。穆斯林区的人口有22,000人。这里没有巴勒斯坦人,居住的阿拉伯人都是以色列国籍的穆斯林。</p> <p>图5、行人中居多的是包裹着长袍的阿拉伯人</p><p>2005年7月27日,以色列政府批准在穆斯林区兴建30套犹太人住宅,距离阿克萨清真寺仅有几米远。今天有60户犹太家庭居住在穆斯林区。街道是古老的石板路,形形色色的人群穿梭其中,有时尚现代的游客,但居多的还是包裹着长袍的阿拉伯人。</p> <p>图6、阿拉伯市场</p><p>走进穆斯林区的阿拉伯市场,拥挤的街道两旁排满了充满伊斯兰风情的商店。整条街市被装饰的富丽堂皇,多样的色调吸引着眼球。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头巾、陶瓷盘、水烟、装饰灯具等生活用品以及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除了各种中东特色的小吃货真价实外,其它商品尤其是旅游纪念品,大部分来自中国义乌。</p> <p>图7、市场里拥挤的人群</p><p>经营这些店铺的老板,基本以阿拉伯人为主,店铺里售卖商品的价格各异。个别心思活络的店主还会根据不同的面孔,开出不一样的价格,所以中国式的砍价在这里是必备的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买东西最好不要进穆斯林人的商店,一旦老板向你推销费了一番功夫,你不买,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如果街道上有大兵或者警察,情况会好些。</p> <p>图8、进入基督教区</p><p>基督徒区位于旧城的西北部,大多为宗教建筑,有大约40处基督教圣地,其中包括基督教最神圣的地点圣墓教堂。除了圣墓教堂占地最广以外,希腊东正教宗主教区、方济各会修道院, San Salvatore 和拉丁宗主教区也占据了大片地方。该区只有少量的住宅房屋,大多集中在东南面耶利哥门附近。其次为教育建筑,例如路德会学校和圣皮埃尔学校。</p> <p>图9、路德会救赎主堂</p><p>路德会救赎主堂是位于基督教区的新教教堂,由建筑师保罗·费迪南德·格罗斯兴建于1892-1898年。教堂所在的土地位置曾经是古代的小马利亚教堂遗址。由奥斯曼帝国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在1869年赠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1870年以后是德国皇帝威廉一世)。</p> <p>图10、教堂内景</p><p>1898年10月,威廉二世访问耶路撒冷,成为几百年间首位进入圣地的基督教君主。他将这块土地作为礼物奉献建新教堂,并参加献堂典礼。他骑马进城,通过特制的拱门。救赎主堂目前供阿拉伯语、德语、丹麦语、英语的路德会团体使用。这座教堂也是约旦和圣地福音路德会主教的总部。教堂边的花园是医院骑士团十字军总部的位置。</p> <p>图11、古老医院遗迹</p><p>教堂旁边是十字军时期医院骑士团的第一家医院的位置,现在是耶路撒冷老城基督徒区的一个街道和店铺建筑群。该处有着悠久的传统,可追溯至犹大·马加比时期(公元前2世纪)。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公元600年,当时教宗额我略一世委托一位院长在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医院,治疗和照顾来圣地朝圣的基督教朝圣者。</p> <p>图12、现在这里是专门贩卖皮具的希腊集市</p><p>到19世纪,基督徒区已经没有空地可供发展。同一时期,苏伊士运河刚刚开通,许多基督徒前往圣地旅行。这导致欧洲列强之间在耶路撒冷的影响力和竞争加剧。法国建立了医院、修道院,还在旧城外毗邻基督徒区的地方(称为法国区)为游客兴建了旅馆。在他们之前,俄国人在附近兴建了俄国大院。1868年苏丹将医院区西部分配给希腊正教会。现在这里是专门贩卖皮具的希腊集市。</p> <p>图13、出售牛皮人字拖</p><p>这里可以闻到牛羊皮特有的味道,的确是卖真皮物件的地方。犹太人以精明世界闻名,但碰上被称之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我从网上看到,一位温州人到这里看上牛皮人字拖,犹太老板要价以色列货币380(NIS),最后被温州人砍到80成交。</p> <p>图14、犹太区的古罗马集市</p><p>接着我们来到犹太区的古罗马集市(Cardo)。该集市建立在卡杜马克西姆斯遗址上,一部分街道被改造成现代的商铺,出售犹太手工艺品。犹太人的工艺品基本都是由犹太人纯手工打造,例如精美银饰,义乌的产品很少。这里有中国人很喜欢的死海海泥护肤品牌AHAVA。</p> <p>图15、在哭墙的上方是黄金顶清真寺(岩石清真寺)</p><p>犹太区的圣地是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墙身下方所见的巨大石头,是两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围所罗门圣殿的台基,使第二圣殿的平台更显宽阔。在哭墙的上方,就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圣地—黄金顶清真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部分,男左女右,女士祈祷的地方被围栏围着。</p> <p>图16、女士祈祷</p><p>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遗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男人,无论是否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如果游客没有帽子,哭墙入口处有教徒分发白纸帽,在离开前交还。</p> <p>图17、男士祈祷</p><p>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据说,在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时,犹太人面对坍塌的大殿和残垣断壁,聚集在西墙下失声恸哭。期间,有人看见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面残墙上哀声哭泣。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废墟的残壁永远不倒﹐见证这段苦难与悲剧。</p> <p>图18、手拿《圣经》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p><p>在祈祷的人群中,有手拿《圣经》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不住地点头,他带来了椅子和放圣经的支架,看来要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犹太人祷告时不断提神的名字,为免妄称神的名,乃呼一次名,点一次头。愈点愈多,变成惯例,乃恳切祷告的象征。</p> <p>图19、墙缝里塞满纸条</p><p>很多犹太人会往“哭墙”的墙缝里塞写着自己心愿的纸条,也有塞支票的。2012年12月19日,哭墙出现一个“奇迹”,一名男子在祈祷时发现一个信封装有507张支票,总金额竟高达5亿美元(约合31.2亿元人民币)。被发现的507张支票来自世界各地,每张金额都在100万美元左右,上面有签名但没有写是开给谁的。当地的拉比认为,写支票的人可能想把他所有的财富都交给上帝。管理哭墙的犹太拉比和工作人员会隔一段时间清除游客们塞在哭墙石块缝隙之间的祈愿小纸条。这些纸条会依照犹太人的传统埋在附近的一座墓地里。</p> <p>图20、哭墙的左侧有一部分在室内</p><p>哭墙的左侧有一部分在室内。进入和哭墙连在一起的“礼拜祈祷室”,里面挤满了祈祷的犹太人,气氛浓郁。室内的柜子里装的都是宗教书籍,大多数拿着“圣经”、“新约全书”等在进行活动。这些曾经被赶尽杀绝的犹太人,这些拥有全世界最顶尖智慧的犹太人,他们在历史的洪荒中能够不顾一切凝聚到一起复国,重新回到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站在与上帝最接近的圣城耶路撒冷,坚持着他们的信仰,他们是值得敬仰的民族。</p> <p>图21、哭墙留影纪念</p><p>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以士兵为首的犹太人涌到哭墙喜极而泣。以政府在西墙前辟出宽阔的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重要的国家或宗教节日,便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p> <p>图22、西墙地道(The Western Wall Tunnel)</p><p>圣殿山早年要比周围的地面高出很多。穆斯林控制耶路撒冷后为了方便穆斯林进入圣殿山礼拜,建造新房屋和街道时将地基抬高,免去了穆斯林进入圣殿山需要爬的台阶。西墙实际总长485米,高32米,暴露在地面上的西墙仅50米,多数都隐藏于地下。在西墙旁有一座门,进去后就是西墙隧道,买票后可以下去参观,能看到建成西墙的最大一块石头“西石”,还可看到希腊王时期的水池和排水管道。我因为是一个人单独进去的,怕与团队走失,故没敢参观。回来后看了有关隧道的视频,目前仍在开发中。</p> <p>图23、叶史瓦学院</p><p>西墙广场对面的现代建筑是叶史瓦学院( Yeshivat Netiv Aryeh) ,是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精神领袖、以色列国防军第一军团和以色列第四任德系犹太人 首席拉比的第一任首领 阿哈龙比纳于2003年创立。第一批招收200多名学生。 大多数学生是来自美国的高中 学生,还有一些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学生。主要课程有犹太法典、犹太哲学、犹太复国主义等。叶史瓦学院以教师与学生的高比率而自豪。</p> <p>图24、粪厂门</p><p>参观完西墙后,我们从粪厂门出城。该门是耶路撒冷旧城的一座城门,靠近西墙,是汽车的主要通道。粪门的名称曾出现在《尼希米记》3章13-14节。它可能是因为从圣殿运出的排泄物经此运往欣嫩子谷焚烧。原本粪厂门规模较小,1948年约旦占领旧城后,在1952年加以扩建。1967年以色列占领后,建筑师阿伦森修复了这座城门。 西墙的入口就在粪厂门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