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情 心里行

俊姨

<h1><b>  嫂子说:家里遇到生病的真的六神无主,你哥胃切除手术时医生让家属签名,我不知咋签上,现在提笔写名字,手都打颤。</b></h1><h1><b> 哥说:怕啥,不行了,嫁人。</b></h1><h1><b> 嫂子说:我带你娘、你妹和四个孩子嫁人啊。</b></h1><h1><b>(闲聊时对话)</b></h1>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就是嫂子说的那个‘你妹’。这句话时时在我的脑海回荡。一语惊醒梦中人,58年了,我一直扮演的是五个孩子(哥嫂四个孩子加我)的老大,从没以小姑子的身份替哥嫂分担什么。眼前浮现的是我娘领着我和哥嫂的四个孩子跟在嫂子后面…………是的,我和娘嫂子啥时候都牵挂,走到那带到那。</b></p> <h1><b>  娘去了天堂,享年95岁。活着时对我说:忘了我也别忘你嫂。</b></h1><h1><b> 老嫂比母,娘走6年了,嫂子就是我的娘,坚强的后盾。不管是高兴事、还是伤心事都去倾诉;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就是嫂子,她和哥哥不遗余力支持,儿子结婚、买房出钱出力。</b></h1> <h1><b> 我有一个哥哥、俩姐姐。我是家里老么,母亲43岁生的我,我是家里的公主,哥哥大我22岁,大姐大我18岁,二姐大我13岁。哥嫂结婚时我一岁,嫂子心灵手巧,给我做的鞋、做的裙子,别人看着好都来借鞋样、裁剪裙子。我尽管生在物资贫乏的年代(62年生人),但也没难为着,嫂子说‘换点豆腐,舍不得吃,留给我,摊煎饼时烙黄橙橙才吃。’</b></h1> <h1><b> 嫂子有四个孩子,我比老大大2岁。那时家里可热闹了,吃饭的时候我带头拿着小碗抢菜吃,父亲和哥哥只喝点汤,母亲、嫂连汤也喝不上。因为那时我们家人多劳力少,每年都欠生产队工分,生活很艰难,我却浑然不知,快乐地做着侄子侄女的“孩子王"。</b></h1><h1><b> 哥是教师,工资很低,还要买粮食。母亲年龄大了,在家也就是做做饭、喂喂猪、喂喂鸡。嫂就是这个家的半边天,里里外外一把手,精明能干,干净利落,为我们的家操碎了心。她还常对我们说,只要我哥的工资不用来买粮食了,就有菜吃了,还可以买鱼买肉吃。</b></h1><h1><b> 父亲去世后,家里更艰难了,那年我在村办高中读书,毕业后哥嫂又送我去了淄博十中,80年哥胃穿孔做手术,嫂子怕影响我学习,愣没告诉我,还亲自去学校送钱。语文老师说:‘王怀茹,你妈给你送钱来了’。后来,当他得知是我嫂时非常感动,之后老师给我哥写了一封信,还去我家家访,都是表扬嫂子的。</b></h1> <h1><b>  嫂子是一个性格温和,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的人,从不甘于落后别人,不论是操持家务,还是辛劳耕种,总是早早地赶在别人前面。嫂子很少有求于人,但凡自己能办到的,就努力去做。她的好强,她的坚韧,她的善良,她的勤劳,让家里的境况一年比一年好。</b></h1><h1><b> 嫂子很聪明,家里买回的缝纫机她看着说明书插起来;家里饭棚是她当匠人,我们当小工盖的;地里播种她扶楼,俺五个拉槳(哥忙学校事)。</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尽管早早没了父亲,我和母亲跟着哥嫂生活,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都很快乐。我感激嫂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我回老家时,有人还问我“你爸你妈挺好吧”?“那是我哥我嫂”,我笑着对她们说。记得小的时候挎着嫂胳膊去赶集,有人说:“凤莲,你闺女这么漂亮”。“哈哈,这是俺小姑子”。那是我浑然不觉“小姑子”这个角色,就知道有哥和嫂啥也不怕,家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快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我念小学时,穿着不比同龄人差。嫂子手巧,别人上衣钉子母扣,我的是嫂子手盘的扣子,灯芯绒鞋做得和别人的也不一样,钉上扣再用鞋带系住(取名提锅鞋),美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我念初中时,我围着长绿色围巾,穿蓝色制服棉外套,里面是嫂子用红色燃料染的布做的棉袄,(电碾厂用的布,滑滑,呢绒一类吧,)那年歌咏比赛,我指挥,红红的小棉袄可漂亮了。班主任每天下午放学后留下我,教我指挥,空闲调侃我“你嫂四个孩,你这个小姑子穿还挺好来”。真的我没感觉和嫂子是同辈,我就是嫂子的孩子。那围巾、那棉外套是嫂子和娘拆面纱挣得钱给我买的。</b></p> <h1><b>  我感激嫂,更因为我的求学路。我高中念两年,复读四年,共念六年高中,最后考上淄博师范,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工作两年就结婚了,没为家做出贡献,哥嫂没一句怨言。结婚时的嫁妆都是嫂子置办的,她给我买的衣服都说漂亮。</b></h1><h1><b> 婚后有了孩子,经常住娘家不走,孩子衣服都是嫂和母亲拆洗。秋冬,嫂给她孙子做棉衣,都同时绐我儿子做一身</b>。</h1> <h1><b> 嫂子很孝顺,母亲生前一直跟她生活,享年95岁。哥嫂从未要我们姐妹仨分担一分钱,生病期间花费,我们三个闺女也一分没出。我跟大姐每人给哥一千元,嫂让哥哥硬给了我们,还说哥的工资足够。</b></h1> <h1><b> 结婚三十年了,遇到不少事情,都是在哥嫂帮助下度过的。儿子定亲嫂让哥给10000元应急,并和那位去买烟、买酒、买糖,替他操心。那位有事就去和嫂商量,儿子结婚日子都是她俩定。嫂子是我成家过日子的主心骨。</b></h1><h1><b> 我现在退休在家看孩子,时不时去哥嫂家,遇到事情、困难都去找嫂说说。嫂子是天底下最好的嫂子,不是娘胜似娘。姑嫂情,心里行。</b></h1> <h1><b>恩师阅后留言:</b></h1><h1><b> 欣赏这“美篇”后,很少被感动的心也感到了久违的颤动。这不仅因为作者是我的学生,更因为她用平实质朴的文、图,再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姑嫂”情。在平实却不乏流畅的叙述中,小姑子对嫂嫂的感恩之情,渗透在字字行行之间,如清泉流水自然清沏地汩汩流淌,滋润着读者的心田。</b></h1><h1><b>作者把母女情和婆媳情、姑侄情和姑嫂情、兄妹情和兄嫂情这些农村家庭中的伦理关系与感情交集,进行织网式的叙述,把一个农村大家庭和谐美满的生活,简约而生动地表现出来,真得如诗如画。加上只用两个简单的,单指单拨琵琶演奏的乐句作为背景音乐,似是有点单调,却如偶尔碰触到人的心弦,而发出清亮的音响。真得起到以少胜多,似淡实浓的表达效果。</b></h1><h1><b>笔者就是当年那个“语文老师”,今读此篇也有回到四十年前的那种氛围和情景中的感觉。而今这“姑”也是退休的老教师了,尚能如此感恩嫂嫂,的确很难得,这份醇美的情感,让人很心醉。顺便祝愿这位厚德本仁的嫂嫂更加健康长寿。</b></h1><h1><b>————感谢老师精彩留言!高夸秒赞了,谢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