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记:这是一篇主题作文。也是自己唯一一次写这位老人。父母是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后人的成长。姥爷的身上也有很多的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传承。</p> 姥爷的千层底 <p class="ql-block"> 谈起传家宝,别人家的可能是金银珠宝,我们家的传家宝却是姥爷留下的“千层底”。</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沂蒙山这片红色沃土,是听着《沂蒙山小调》和红嫂支前故事长大的。懂事以后,才知道革命英雄就在我身边,那就是我的姥爷。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姥爷对千层底布鞋的不舍情感。</p><p class="ql-block"> 姥爷1925年出生于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下高湖村。他15岁那年,穿着老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离开了小山村,参军到抗日游击大队,在沂蒙山展开了与日军的较量,打鬼子、除汉奸,打败国民党,姥爷因为表现英勇也荣获了三等功。18岁就因表现优秀,火线入党。解放后,又投身于新中国人民公安事业,终身践行着“听党话、跟党走”的沂蒙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和父母从沂蒙山乘坐绿皮火车去南方看姥爷,母亲总会给姥爷带一双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母亲说那是姥爷最喜欢的礼物。我好奇地问:“城里人也穿布鞋吗?”母亲说,姥爷虽然住在城里,但他始终是沂蒙山的后代,自家做的鞋才合脚。</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说,五十年代,姥爷去北京开会,返程时路过家乡。走到村头,他脱下身上的公安制服以及脚上的皮鞋放在包里,换上普通的衣衫和千层底布鞋。后来我问起姥爷,那锃亮的皮鞋多好看?你怎么像村里的老人一样还穿布鞋呢?姥爷说:“沂蒙山是我的根,走得再远,也不能忘本啊。老布鞋,穿着踏实”。行稳才能致远,脚下每一步路都要走好,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做人也是一样,姥爷就经常告诫我们是沂蒙人就要听党话、跟党走,要有革命老区人民踏实朴素、吃苦耐劳的样子。姥爷自己的一生也始终保持革命人的质朴,家里陈设简陋,吃穿简单,尤其是千层底的布鞋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他不允许在国家机关工作的舅舅乘坐公车回家,也不允许子女以他的名义谋取私利。他为母亲取乳名为“玉”,学名为“莲”,无不包含着他对子女们的期待:冰清玉洁、清廉一生。</p><p class="ql-block"> 身为普通矿工的父亲,虽然知道姥爷手中有一定的权利,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父亲从未请托姥爷为他办过什么事,父亲说,作为亲人不能给姥爷添麻烦,父亲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30多年,荣获了数不清的荣誉,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我们这一代和孩子们,也都深受他老人家影响,自律自重,本本分分。</p><p class="ql-block"> 2010年,姥爷重病期间留下“三不”遗言:一不要劳师动众举办追悼会;二不要舟车劳顿回家乡打扰乡亲;三不要占用国家土地资源,不搞土葬。家人遵循姥爷的遗愿,将他的一抔忠骨撒入西湖三潭印月的漾漾清波。姥爷的遗物里除了有军功章、离休证,还有一双磨损的千层底布鞋。</p> <p class="ql-block">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2021年的清明,母亲把一束鲜花摆放在西子湖畔。西子湖畔,春风拂绿、绿水青山,满眼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姥爷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却像传家宝一样代代传承,一直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不忘本,不忘初心,听党的话,做好党的工作。耳边,春风飒飒,仿佛是姥爷又在用浓重的沂蒙山口音教导着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p> <p class="ql-block">姥爷在含饴弄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