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钢笔

星星月亮

还记得钢笔吗?还有那装在小瓶里的墨水:有黑色的,纯蓝的,蓝黑的……?<br>我们小的时候,按传统的教育观点,学写字从用铅笔开始,这样能打下最好的基础,到了约四五年级开始逐渐用钢笔,任何作业都不用圆珠笔写,后者对掌握手感不利。<br>那时文具店里有各种质量和价格的钢笔,刚开始用钢笔时我们当然用的是最便宜的(铱金笔),但是用多了以后,我们会感觉到笔与笔之间的差别,有些笔容易使用,容易在纸上留下好看的字迹,我们称之“好写”。我还记得我们不喜欢那种黄鱼头形的大笔头,它们笔尖比较粗,流水快,而是偏向小包头,但现在似乎大笔头比较流行,那种式样的小包头则看不到了。<br><div>钢笔的生命离不开墨水,笔杆里有个装墨水的小管,小管末端是个小吸球,和圆珠笔、水笔不同,钢笔里的墨水很不耐用,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墨水饼,墨水瓶空了到文具店去拷(4分一瓶),但常有在学校里突然墨水用完的时刻,这时只能向周围同学求助输墨水:从有墨水的笔的小吸球挤一些到空笔的笔头然后流进管里(先问好对方笔里是什么颜色的墨水,”血型相同才能输血“)。无论好写还是不好写的笔都有另一个问题:漏墨水,有时从握笔的地方渗出来,有时在书包里没有缘故地流出来,而输墨水时是最可能漏墨水的时候,我们手上,本子上常被染上墨水。<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礼品笔(没用过)</h5> 我在学生时代对笔对写字很有兴趣,离我家几十米处有家文具店,是我最爱去的店。店的一部分是铅笔、本子和其它初级文具,另一部分是钢笔和高级文具,陈列钢笔的橱柜里摆着各种钢笔,最贵的是金笔(我记得价格大约6元),多少次我站在柜台前看着那些金笔,希望哪一天我能拥有一支。后来我爸爸终于替我买了一支,那笔真的很好写,我能如意地使唤笔尖,在纸上达到我希望得到的效果。<div>直至在大学里钢笔还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用品,几乎所有的笔记都是用钢笔记下来的,我们已经如此有经验我们知道怎么在作笔记时留下一些空间以后可以补充笔记,虽然没有改正液但我们能修改记错的的地方,我们各有本领怎样整理随意写下的笔记,我们依然向同学借墨水……<br><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些旧笔</h5> 和钢笔开始疏远是在进入工作后,工作时实验笔记写在实验室的本子上,用的是实验室的笔,自己写东西的机会少多了。以后又联系出国,用打字机写信申请学校。到了美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依然按时写信给父母,可是那时已经没有精力重视字写得好不好了,后来则逐渐不写信了。至于英语,虽然也需要写,但能正确的写出来表达意思就很不错了,字迹是否漂亮只能放在后座了,而且用的都是圆珠笔。我后悔现在不记得当初我爸爸给我的那支笔最后怎么从我生活里消失的。<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我最后使用的钢笔</h5> <p class="ql-block">我感谢钢笔,因为它我有了练习写字的兴趣,因为它我能愉快地在纸上表达自己;我感谢钢笔,它曾经包含了多少情意: 当你在给朋友写信时,你把自己放在了那字里行间,当你读着父母的来信时,你感觉他们就在眼前;还有,当你把你喜欢的段落,诗句歌词抄在本子上时,你似乎暂时走进了那种感情和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Parker钢笔</h5> 钢笔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文化,我们逐渐地失去了这种文化,我们已不大用笔写字,而是打字,打字实际上是口述(或心述),然后叫电脑或手机帮我们写出来,我们过去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写下那一横一竖,按自己的情绪落笔收句,现在只能在电脑里选一种字款,我们在字体上已经没有个性,只是在字体选项里把自己归入某一类。<br>是的,我们现在生活得比过去更有效率,更为整洁,更为轻松,但是我们心里有时还是会默默地怀念属于我们那些时代的文化。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轻时代的“痛苦”</h5> 插图是家里保留的一些钢笔和我年轻时的抄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