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西古城之拾棉花 <p class="ql-block"> 我们兵团种植棉花的团场秋季学生一开学报完到第一件事就是下连队拾棉花,美其名曰:勤工俭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期限为期一个月,范围从初一开始到高二。大侠上了初一就够级别去拾棉花了,这对大侠是一次苦难的磨砺历程。因为大侠以前就没见过棉花长什么样子,更别说捡棉花了。大侠所在的连队叫园艺连。以前就是以种植苹果树,培育苗圃,绿化树苗为主的单位。在西古城团部周围有南北两片苹果园,占地几百亩,有国光,花牛,金帅,嘎啦果,黄元帅,夏里蒙,青香蕉,红香蕉,印度青,红印度,海棠果,乔纳金,冬果子等三十多个品种。现在的团部办公大楼以及周围的公园原来就是南苹果园的位置。后来由于品种退化,树龄老化,技术跟不上等种种原因苹果产量逐渐递减,最后的结局是毁树种粮。苹果园中的老鹰,猫头鹰,斑鸠,布谷鸟,“花公鸡”(戴胜鸟,一种生活在沙漠戈壁之中的鸟类,是以色列的国鸟。)等只好各自寻谋出路了。好好的鸟语果香成了过眼烟云。来年春天大侠看到原来的苹果园里种了绿油油的“韭菜”。大侠心想,这是谁种的这么大面积的“韭菜”,怕有好几百亩,发愁人家吃不完卖不掉起来。其实那是春麦苗。大侠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更别说棉花了。第一次下连队记得好像是分到十八连。大侠的小姑姑在这里当职工,代班老师就给大侠的小姑姑说大侠不好好拾棉花,尽在那里玩呢。其实大侠不是不好好拾棉花,他是真不会,一天连二十公斤都拾不到。大侠觉得这真是一种煎熬。其实在当时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也是这种情况,那里甚至极端到公路上如果有大客车在运输乘客,会被人拦截下来,人先下来拾一阵子棉花才能继续前行赶路。</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只要是每个星期六下午下班后,大侠就坐在连队礼堂通往团部的大路旁,幻想着父母亲能过来接自己回家吃顿好饭,睡睡家里的床,这里只能在大礼堂里睡麦草铺的大通铺。每当看到有的同学被父母亲用自行车接走,可以回家呆一天时,大侠脸上总是露出羡慕的眼神,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中。可是大侠从初一等到初二,两年时间才把这个幻想的念头打消掉,最后他也明白了,父母亲都是双职工,家里还有弟妹,在外面只能靠自己,自求多福了吧。</p><p class="ql-block"> 现在兵团都是机采棉,拾棉花已实现了机械化,再也不会让学生停课下连队拾棉花搞勤工俭学了,给现在的学生娃说以前的种种苦难历程,他们会瞪大吃惊的眼睛表示难以理解,心里默默地说:你这个糟老头坏的很,尽拿这样的事吓唬人!没办法,他们现在的年龄局限了他们的思维。那年代,不能用他们现在的眼光去看待。</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侠找到的一张当时准备下连队拾棉花的初中照片,当时是九月份秋季刚开学。学生报完到后就带着行李到操场集合准备为期一个月的下连队拾棉花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是55型拖拉机带两三个拖斗拉着我们到该去的连队。用汽车载学生的少之又少。所以这张照片能保存下来弥足珍贵。这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同学们都是些十三,十四岁的青少年,一说下连队拾棉花,前一晚上激动的都没睡好,那时候都喜欢集体生活,你看大家站在汽车车厢里高兴的指着说着,正是这种精神鼓舞和磨砺着我们渡过了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提起下连队拾棉花的往事,熟悉的让人不知所措,又陌生得让我感觉它很遥远。以前的记忆,虽苦犹甜,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吧,不管是苦难,磨砺,幸福,喜悦,还是保留之前那点仅有的回忆才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段视频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当时拾棉花的情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