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一碗扯面喜气洋洋,么搁辣子嘟嘟囔囔。”只要是老陕人,几乎人人都会应对这几句话,寥寥数语道出了秦人的人土风情的内心世界。我的祖籍虽然在南方,但我却是土生土长在三秦大地,因此我也具备了些许西北人的豪爽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又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本来应该月初来渭南授课的,结果一直拖到了现在。下了高速,来接我的临渭分局殷科长说到“哥,上车饺子下车面。虽说你是南方人,但咱规矩不能变。您别担心,小馆子吃碗油泼面走”!</p> <p class="ql-block"> 食无定味,烹无定法。关中的面以油泼面更为出名,那边的小麦和辣椒都如天造地设般地优质而协调,其实只要不那么讲究,各地各家都可以做出好吃的油泼面来。在所有关中的面食中,油泼面貌似是最简单的,但其实他也应该是最难的。因为老陕们认为只有宽面才配叫油泼面,用其它面条代替那就靠边站。几根宽面、几根青菜,一把葱花,一勺辣椒面,一勺菜籽油,加上盐和酱油醋,要想调出众人都喜欢的味道来,可没那么容易。不过也有秘诀,那可是一辈一辈口耳相传的绝活。</p> <p class="ql-block"> 陕西的面不像南方的面,南方做面的心思都花费在浇头上了。额关中道做面的功夫,则全都下在面身上。你看那些伙计们会把和好的面盘成长条,再拌上油,经过长时间的醒面后,放在一个超大的面盆中。看到炉火正旺,客人坐满时,掌柜的才会把这些长条形的面坯在案板上按成扁平,用筷子压一槽,两手各执一端,两臂张开像做广播体操的伸展运动一样把面扯开,并用力在案板上摔打,这样抻出的面既薄又有韧性,吃起来才光滑爽口。</p> <p class="ql-block"> “捂到的醋,揉到的面”,一块揉来揉去的面,在关中人手里会生出上百上千种花样来。拇指宽的面瞬间抻好,传说中的裤带面就下锅了。煮熟后捞起,撒上葱姜蒜头,放一撮红红的辣椒面儿,把菜油熬得滚烫冒烟,猛地浇到辣椒面儿上,伴着“滋啦”一声腾起一缕青烟,面香、辣子香、葱蒜香立马扑鼻而来,顿时满碗红光。在起锅煮面的档口,陕西八大怪中的 “盆碗分不开”华丽丽上场。壮丁淑女,在油泼面的海碗面前全无形象,活脱脱吃货一枚群。</p> <p class="ql-block"> 吃油泼面一定要用粗瓷老碗揽在怀里圪蹴着吃,就着大蒜呼啦呼啦大口的咥,那才叫一个风卷残云,这才过瘾。“板凳不坐蹲起来”的画面已少见,但关中人吃面时的动作还是那般豁达。每根面条都被裹上一层油润红亮的汤汁,麦香缠绕着被滚油激励出的葱蒜爨香。这时候真容不得犹豫,大口把面条送进嘴里才是硬道理。一老碗面进肚,再盛点面汤涮涮碗里的油脂,喝半碗能化原食的面汤灌满胃的缝子,这顿面才算吃的实在圆满。</p> <p class="ql-block"> 殷科长就是一个特别爱吃面的地道陕西人,这伙计端着海碗用筷子拌面的动作,像极了《白鹿原》中白嘉轩,看的我是直接入戏。见他抓起筷子勾起一条宽面,将面条高高抬起,面条在热油的浸泡下已泡的发黄,辣子油唰唰的划入碗底。而他拌完面吃到嘴里“吸溜”的那一声响,这才让大家都认为他的这碗面才是最香的灵魂所在,也更是让我体会到了陕西爷们儿的铁汉柔情!地道的陕西人不会甜言蜜语也不会摆花架子,就如这碗油泼面一样实实在在,不用生装。</p> <p class="ql-block"> 终于放下碗,长长的一声饱嗝,道声“活适,嘹咋咧”!这就是对面馆掌柜手艺最好的评价,面条筋道,油香浓郁,辣味悠长。“哧哧哈哈”,吃得满头大汗。如此有滋有味的面食,你能轻易放过?不由得大声吆喝一嗓:“哎,伙计,再扯上一碗,多放辣子多放醋”!看到这里,您应该理解陕西人为什么一提到面就眉飞色舞,殊不知,这是延续千百年的传统,面食已经变成了陕西人的一种信仰,无论吃遍多少山珍海味,记忆里最美味的还是那一碗面。这碗面,不奢华、不夺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古人云:“大智若愚,大道至简”。一碗地道的油泼面,又何尝不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陕西面食当中,一碗油泼面最能体现老陕们宽厚、粗犷、豪爽、耿直、火热的性格。关中人性格暴烈耿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楞娃不讲究精致,但日子要火热有温度,只要有秦腔、老西凤、长线辣子、羊肉泡馍和一碗地道的油泼面,再苦的日子都是有滋有味。说白了,他们要的,就是一份酣畅淋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