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 生 的 重 大 转 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难忘我考取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走过的艰辛路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这一生晃眼即过,在每个人人生的旅途上,都有一两次重要的机遇,如果你抓住了,可能就会有重大转折,如果你没抓住,很可能就永远失去了。所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回忆我这一生,在求学求知求取学业这个方面,我认为考取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就是我的人生重大转折(文中提到的陆群、朱晓喜、赵长胜、郭忠、王宝玉、李占林、李根才、王雁龙、李生锐及我的母亲等几十个我的老领导、亲人、老师、同学、好朋友都已故去,重发此文并以纪念他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可以让人们变得更聪明。说起我们这一茬人,在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可以用马齿徒增(年令长了,却没学到什么知识)来形容。据我记忆,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我们从五年级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968年,整整在家坐了两年。即便从1968年开始进入初中阶段,其实也只在学校好好读了两年书,而在这两年期间还给矿务局修过路,支援井下高产时有发生,而初三的课程根本没读过。由于这一段经历的发生,导致我这一生都在补这一课,自至现在说起来都感觉好像还有没补完的课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你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可能你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从1976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局机关部门工作。据我记忆,大约从1977年9月全国恢复高考后,我就有了巨大压力,总觉得我们这一茬人如果不能补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这一段,特别是如果不能在大学再学上一段,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个时候,我天天在盼,日日在想,假如有一天,如果国家能出台政策,支持我们这一茬人重登大学的校门该有多好啊!然而,这个机会真的来了!1982年煤炭部干部学校升格为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煤炭部下文,开始在全国煤炭行业招收在岗的煤矿基层干部学生进校学习,为煤炭行业培养矿处级后备干部,当年人们戏称: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为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最早听到北京煤干院招生的消息,我是从我们单位政工科科长庞连庆(我的好朋友)那听到的,他是1981年北京煤干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在他给我介绍完北京煤干院招生的情况后,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两三年内考上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考取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前的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考取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之前作者已有了小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在办公室上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和单位政工科长庞连庆的合影。当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招生的消息是他告诉作者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世纪80年代初,煤炭系统领导对我们这批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期毕业的初高中生、并担任了煤矿基层干部,准备考取北京煤干院的学生还是十分关心的。为保证新升格的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生源,煤炭部在秦皇岛专门开办了一年制的补习班,大同矿务局培训处也曾在大同矿务局技校开办了半年制的培训班。但当时由于我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不大赞同我考取北京煤干院,所以这两个班我都没有机会参加。这样既要坚持工作,又要学习,当时在我的面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二是老师;三是书籍。当年我只有初中文化的底子,要考取北京煤干院非得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么,当年我是怎么学习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一般情况下,每天晚上都要从7点熬夜到晚上1一2点。人常说:“为学由已不由天”,一个人如果总是想以一种悠闲的恣态去获取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那恐怕是痴心妄想。在考取北京煤干院那两年多,我真是拼尽了全力,下痛了功夫。那个年月,家里的活基本上都是我爱人一个人干,两年多的拼命学习我累的要死,把我爱人累的也够呛!尤其是到了临考那前三个月,我把考试复习地搬到我母亲家,躺在山药地里复习,大同的夏天最高温度40度,把我热的浑身冒汗,全身全湿透了,为了减温,我在山药地里放一盆冷水,实在热得不行了,把毛巾放在凉水里蘸一下,放在额头上让自己清醒一下,然后再继续学习,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我当时以自学为主,老师都是临时找。当年北京煤干院招生并不分文理科,因为我的文化底子差,为保证复习能达到学一点就真正弄通一点的效果,所以在找复习资料时,既找来了高考大学生的复习资料,又找来了初高中学生课本。据我记忆,当年仅我用过的复习资料,如果摞起来,就足足有1米厚。开始复习,我是全面开火,既要学物理、化学,又要学语文、政治,数学更成为我专攻的重点。后北京煤干院又增加了政工专业,我才把学习的重点突出放在:语文、数学,政治和史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数学为例,当年我的复习方法是①两看。先认真看初高中课本;然后看从新华书店买来的辅导书籍例题。对于自己还搞不明白的在旁边画个大大的问号。②大量做题。学生高考辅导材料中有给学生出的大量的例题,历年高考试题中有给学生出过的大量试题,我都要做。两年多我曾做了大量的试题,仅用来做试题的草稿纸,我爱人就从我们家倒出有两筐多。我在考试前并不近视,但等一入北京煤干院上学,发现自己坐在第五排,根本看不清老师写的字,结果到医院一检查,自己近视了,没办法只好配了300度的近视眼镜。③拿着自己画上问号的题,上班后到处问人。开始没有固定的老师,到单位上班见了人就问,后发现这样做效果差。我就改变了方法,改为拜专门老师。我在考北京煤干院前曾先后拜过五位老师,他们是:王建国、卢国梁、王宝玉、邸满田、李生锐。王建国同志是煤矿二中的老师,结果给我辅导了不够一个月,他的外甥在四二八游泳淹死了,没心情给我辅导了。没办法我只好再请老师,后来我又找我的好朋友李生锐同志给我辅导,他家住在同家梁矿,每个星期天我坐着公交车去同家梁矿找他给我辅导。那个时候,确实是太累了。有一次,坐在公交车上就睡着了,结果醒来发现带的书丢了,害得我又重新买了一套书籍。后来我考入局党校中青班,和王宝玉、邸满田是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他们俩经常给我辅导画问号的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考入大同矿务局第一期优秀中青年干部班,学了一年政治课,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又复习了一年数学。1982年7月,大同矿务局招生第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班。考虑到这个班主要学政治,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复习数学。我报考了,结果被录取。这一年时间,给我提供了极好的复习机会,其最主要的是,北京煤干院政工班考试有政治课,这个班学政治、而且还很系统,这样我就不用专门拿出时间复习政治了,而业余时间可以用来重点进行数学的学习,加之同班同学王宝玉、邸满田我可以随时找到他们问不会的题,这样学习效果大大提升。1983年,我曾报名到太原考过一回北京煤干院,那一回考企业管理系,结果仅差了几分没考上。第二年,北京煤干院增加了政工专业,结果一参加考试,居然考上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一家三口的幸福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和好朋友卢国梁的合影,考取北京煤干院之前,他曾帮作者找过复习资料,并给作者辅导过几天数学。他后任同煤集团副总经理、兼轩岗煤电公司董事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作者的好朋友李生锐,他曾给作者辅导过物理和化学,他后任大同矿务局燕子山矿副矿长、洗煤厂厂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优秀中青年干部班三组全体同学的合影。前排左起王胜、郭丙刚(班主任)、李贵成(副校长)、张德明、王宝玉(他曾给作者辅导过数学,后任同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后排左起刘维东、张石山、王健、左甫杰、谷泉、苏生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优秀中青年干部班全体学员合影,第四排左起第五人是邸满田同学,他曾给作者辅导过数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向北京煤干院高考发起最后的冲刺。当年参加北京煤干院高考时,我实际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最近体检才知道,肺上有多年前肺结核病好后钙化的斑点),经常咳嗽,有时气短的出不上气来,尤以一学习鼻子就流黄鼻涕,记忆力相对较差,学了后头忘了前头。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坚持到考试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考试,我们大同矿务局在煤校设了考场,考场地就设在阶梯教室,因为竞争学生太多,当时我信心不足。临进考场前,我母亲塞给我两个鸡蛋,她说:“儿啊!放大胆考!这两个鸡蛋代表两个100分,昨天晚上妈梦了好梦,你一定能考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考试进行了两天。一天考数学和语文;一天考政治和史地。开始考数学那一天,我有点紧张,记得最后一道大题,是考行列式的。我用两种方法解出,但得数不一样,也未标明用哪一道是对的,结果20分丢了。考完一科,放下一科,再不去想它。结果感觉越到后头考的越好。那个时候,同去参加考试的同学们也开玩笑,考完第一科数学,我觉得没考好,垂头丧气。在考完语文这一天,冯汉和贺贵塘同学和我相跟着出煤校,他们说:“怎么!老谷你没考好?为什么这么垂头丧气!”我回答他们说:”确实是没考好!”,他们两个说:“你没考好,我们考好了!准备背行李进煤干院吧!”,我们三个人边说边走快要出煤校院了,贺贵塘同学突然说:“啊呀!完了!语文的考试作文答在草稿纸上了。”他急匆匆返回煤校考场去找老师。结果考试成绩下来了,我背着行李进了煤干院,贺贵塘同学第二年才考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北京煤干院对学生的分数,采用电脑登分。因为我总觉得沒考好,所以从未让任何人去煤干院查过分,更没有让人打听过我考住没有。差两个多月就要开学了,大同矿务局培训处处长李占林带着他们单位的同事,去北京煤干院寻问大同学生考得怎么样?我的好朋友支树平的爱人邢雁伶在培训处工作随团,她在学校调研时,听北京煤干院负责登分的一个老师说,大同有一个姓很少,而且是两个字的同学考上了政工系。她对大同的学生,一个一个对号入座,最后推断一定是我。所以,她是第一个向我爱人李春萍报喜的人。因为是推断,我和我爱人怎么也不相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4年8月的一天,我带领集体企业公司团委的几位干事去王村矿做法律宣传工作,上午10点突然接到集体公司门岗张师傅的一个电话说:“北京有你一封信”,他让我回公司后去门岗去取。我从王村返回公司后,马上去取。一看落款:是北京煤炭部成人教育领导小组招生办公室。拆开一看果然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是这样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高兴的通知你,你已经被录取为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政工管理专业八四届学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希望你为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具体入学时间及注意事项见各学院“入学通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煤炭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公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当年全国有多少学生报考了我们这个政工管理专业,进校后才知道,全国报考这个专业的有1000多人,而北京煤干院只录取了40人,后又有十五个局级干部插班和我们一同学习。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优秀,李森同学曾是大同一中高中班的高材生,从怀仁中学初升高是怀仁县的高考状员;王希英同学曾是大同矿务局一中高中班的高材生、并一直在业大学习;王雁龙同学曾在山西大学跟班学过两年;而我是这40名被录取同学们中唯一一个只有初中文化底子的学生。可见这个录取通知书的份量有多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我能考入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对于我们家来说最大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我的爱人李春萍,因为在这两年的备考期间,家里的活全由我爱人一个人干!其次是我的母亲,当她得知我因经济紧张,曾产生了不想读北京煤干院的想法,经和我父亲商量,全家人勒紧裤带生活,每季挤出50元来供我上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対于我准备参加北京煤干院的考试,我们谷家和我爱人全家人都十分支持和关注,并倾尽全力支持我考北京煤干院!当得知我经过拼搏终于拿到了北京煤干院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沸腾了!全家人为我高兴!我的同学、同事、朋友们都为我高兴!特别是曾经给我辅导过功课的五位朋友都纷纷打来电话向我表示祝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煤炭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公室发的录取通知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爱人李春萍,两年内把全家的活包了,什么也不让我干,让我腾出时间全身心复习,全力支持我考取北京煤干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母亲,要求全家人勒紧裤带过日子,每季挤出50元供我上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岳父全家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父母全家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大同矿务局集体企业公司的全体团干欢送作者的合影。前排左起第二人是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来生同志,左三是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一九八四年七月到一九八六年七月,我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习了两年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煤干院是一所非常美丽的学院,走进那两扇古色古香的红漆大门,里面是个花园式的植物园。校园里有许多叫不上名的树木,一年春秋夏三季,每个月都有开得鲜艳夺目的花草,鲜花盛开,把整个校园装点的四季如春,分外妖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说学院的自然环境是-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外观话,那么,学院那周密全方位的管理,更让我们感受到在这个大家庭生活的温暖。那时学校食堂、澡堂、单身宿舍经常开展竞赛活动。学生一踏进校门,就能看到东西食堂的炊管人员打着旗帜和标语,站在马路两侧宣传各自食堂的特色,拉学生们到他们的食堂吃饭,每个食堂仅饭菜就有20多种,而且经常更新。学校领导都和学生们一样,排队打饭。学校领导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学校各部门比管理质量,比服务态度,比教学水平,这从另一个方面又充分反映了学院领导高超的管理艺术和教职员工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给我们安排了27门课程,据我记忆主要有:《煤矿思想政治工作》、《国际政治》、《领导科学》、《政治经济学》、《采煤概论》、《企业管理》、《工业经济》、《管理心理学》、《经济法规》、《计算机知识》、《中共党史》等等,课程设置是非常科学合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学校还充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经常从清华、北大、国防大学、中央党校、北师大、广播学院、第二外国语学院聘请一些知名教授来学校授课。据我记忆当年:厉以宁、杨沛庭、曲啸等都来学校讲过课,他们讲的都是改革的热点问题和全社会老百姓都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使学生们能及时捕捉到社会一流的信息。给我们讲中共党史的李老师(是学校从国防大学聘请的),他是个少将,他给我们讲的党史的史料都是从中央档案馆调取的,他备课备得十分充分,每次讲课从不按书本上讲,全部脱稿,好像讲故事一样,听的大家连课余到卫生间都不想去。讲“管理心理学”的王凌云老师,突出重点,内容丰富,资料齐全,语言生动,而且非常实用,回单位后,我们把他传授给我们的知识,都用在了工作中。除了教学计划内安排的课程外,学校还安排了许多讲座,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这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业余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如邀请穆铁柱为首的国家兰球队到校比赛,邀请郑海霞为首的国家女蓝与学生交流,邀请国家乒乓球队到校进行表演,邀请李谷一、刘秉义、姜昆、唐杰忠等名家来校演出。这使学员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里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让人怀念,我们与老师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也是知心朋友。无论是学院的领导,还是给我们带课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都十分融恰,他们理解我们,体谅我们,对我们的关怀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系党总支书记曲海亭是个老同志,他非常关心我们,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严。因我们班有15个局领导,担心我们搞特殊,他要求我们和其他班一样,上课前要向老师敬礼,老师示意坐下再坐下,下了课要求我们打扫教室、擦黑板、给老师打水。他还经常要求我们注意自我形象,要遵守学校及北京市的规定,由于他的反复强调,我们班没有发生一起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件,我们班成了全校的模范班。我们班有一位从海勃湾乌达矿务局来校学习的局级干部叫姜风春,他在校学习期间得了肺癌,住院期间系党总支书记曲海亭、系主任杨左杰,副主任郝林,学院领导党委书记陆群、院长鲍恩荣先后几次到医院去探望他。为保证他能在毕业前拿到毕业证,系还专门安排同班同学为他补习功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图书馆,那是我们学生经常去的地方。那里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全馆藏书几十万册。我们这些从煤矿基层来这里学习的学生,哪见过这么多书。据我观察,几乎每天一下课大部分学生都挤在这里,不是借书,就是蹲在这里看书。图书馆里最使我感兴趣的书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各式各样,什么类型的都有。利用两年的学习时间,我在图书馆翻阅了上千本企业管理书籍,记笔记六大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这茬人大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每个人都有学业被白白浪费的经历。所以,来到北京煤干院学习这两年,大家都非常勤奋,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据我记忆,当年我们班有几个学习非常刻苦的学生如:党支部书记何正林、大同学生王雁龙等,每天晚上,他们总要到教室去学习,从开学到结业,从未耽误过一天。当年,我从27门课中,选择了十五门课作为重点进行攻关。我的学习原则是:不要求高分,但求真正弄懂弄通。为此,在校期间,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写了二十几篇论文,这些论文后来大多数都在有关杂志上刊登。回到大同矿务局工作后,局党委刘守仁书记非让我做他的秘书,就是看到了我在山西省委办的杂志《前进》上,登有我的一篇论文,他认为有思想、有见识、有深度、很有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对学生的质量检验非常负责任,待学生返矿上班后,学校每年还要派出高级回访组来到学生工作的单位进行回访,听取已工作学生的意见,对在校学生教育及教材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和北京煤干院党委书记陆群的合影,陆群书记任北京煤干院党委书记时,个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全院党的各级组织非常活跃,全院风清气正,各级领导吃饭和学生一起排队,学校党组织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北京煤干院的校纪校风非常好,在北京市是挂了号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照片上正中站立者是原北京煤炭管理学院院长鲍恩荣,他任北京煤干院院长时,学校的管理一流,教学质量一流,服务工作一流,学生从中学到好多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会主席韩向前(我们同班同学,后任山西煤干院党委书记正厅级),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学生会工作非常活跃,很有起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政专八四班党支部书记何正林,他学习最刻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政专八四班班长李森,他为大家服务做了许多好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煤干院大同学生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煤干院放假期间在母亲家休息时的照片。看!当年作者有多瘦,身高1.78米体重130斤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和同宿舍的同学李森(中),王雁龙(右)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们政专八四班五个大同同学的合影。右起李森、王希英、王雁龙、谷泉、吴建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煤干院大同学生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们北京煤干院政专八四班一个组同学的合影。前排左起谷泉、王雁龙、王贵勤;后排左起黎彬文、魏炜、张希田、李森、高桂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在家里宴请同学徐安崑书记(徐书记曾任淮北矿务局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煤干院三系学生会成员的合影。前排右五曲海亭(书记),左五杨左杰(系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曾派王君(后排右四)副书记、朱晓喜(后排右五)副局长来北京煤干院探望在校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北京煤炭管理学院给作者发的毕业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作者从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毕业时照的毕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煤干院政专八四班学生毕业时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京煤干院政专八四班学生和王凌云(前排左八)老师,王淑兰(前排左九)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作者在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任党委书记时,和北京煤干院党委书记郭福善的合影。当年郭福善书记带队来雁崖矿进行回访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北京煤干院党委书记郭福善(左二)带着赵怡(左三,煤干院宣传部副部长)屈善孝〈左四,后任传媒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来雁崖矿回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同学路耀华(中)刘英(右)的合影。路耀华当年任山西煤矿基建局的局长,后调煤炭部任基建司司长,退休前提任副部级干部,是我们北京煤干院同学中职位最高的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老同学的合影,照片右起谷泉、晋珊元、路耀华(曾任国家稽查特派员,副部级干部)、郭忠、刘英、何云(稽查特派员办公室工作人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2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举行建校十周年校庆活动,这是大同矿务局参会的全体学员。前排左起第四人是郭忠(他当年任大斗沟矿党委书记),依次为晋珊元(王村矿党委书记),谷泉(雁崖矿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庆期间作者谷泉(左三)和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三系副主任张傅(左二)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庆期间和三系老主任杨左杰(右起第六人)及各位老师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庆期间几位老同学的合影。左起贺贵塘(王村矿党委副书记)李森(局纪委办公室主任)晋珊元(王村矿党委书记)谷泉(雁崖矿党委书记)王才(王村矿机电副矿长)李根才(王村矿劳动服务公司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10月18日,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政专84班25名同学在北京33年后再相聚。前排右起第五人是齐金贵老师(当年他任传媒大学武装部部长)。</span></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6年7月,作者从北京煤干院毕业。当年刘守仁书记任大同矿务局党委书记,刘守仁书记对从北京煤干院毕业的学生相当重视,回来后把大家全部安排在局党办和局长办公室及机关处室,以便近距离考察,然后分期分批安排到基层任职。由于刘守仁书记特别看重我们这批从北京煤干院毕业的学生,作者1987年去王村矿任了矿党委副书记、副矿长,1992年1月到雁崖矿任了党委书记(当年37岁是全局最年轻的矿党委书记),1995去全局最大的矿之一晋华宫矿任了矿党委书记,1996年7月提任太原煤气化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当年仅41岁),后任改制后的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第一副董事长、神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0年后,又调回同煤集团公司工作,任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并兼任轩岗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而从北京煤干院毕业的学生彭建勋同学,任了同煤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忠任同煤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晋珊元同学任了同煤集团工会主席;其他同学绝大多数都被提任为基层副处级以上干部。北京煤干院毕业的学生归来,添补了大同矿务局管理力量不足的空白,并逐步成为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力量,并成为大同矿务局的一道亮丽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同矿务局局党委书记刘守仁,作者的老领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刘守仁(左)书记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原大同矿务局党委办公室老主任、后任局纪委书记赵长胜(中)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村矿党政一班人,左起第二人是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雁崖矿党政一班人,左起第四人是作者谷泉,当年作者37岁是大同矿务局最年轻的矿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晋华宫矿党政一班人,左起第五人是作者谷泉,当年任晋华宫矿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的合影。前排左起第四人是董事长麻禄斗,第二人是谷泉(股份公司总经理),其次右起罗春修(副总经理)魏斌(总会计师),左起第一人刘恩孝(董事会秘书),后排左起尹宏晶(集团公司审计处处长),姚毅明(前任股份公司财务部长,后任股份公司总会计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谷泉(左)和麻禄斗(右)董事长商量上市邀请领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山西省常务副省长薛军(左五)参加了太原煤气化总公司神州股份上市敲钟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中国煤炭部副部长、后任中国煤炭总局局长张宝明(左四)参加了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神州股份上市敲钟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作者任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神州股份(上市公司)总经理期间,抓的华南公司试验田的全部人员的合影。这个公司(矿)年产30万吨(主焦煤)、三十个人,储量三百多万吨,在陈立民(二排右起第四人)、姚庆禄(二排左起第四人)先后两任经理(矿长)的领导下,经营了十年,为神州股份(上市公司)创效10个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轩煤公司党政一班人,右起第六人是作者谷泉(曾任轩煤公司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轩煤公司筹款六个多亿,在原平市建起的“吉祥公寓”职工新宿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谷泉(左二)任轩煤公司党委书记时和几个老部下的合影。左起高明(梨园河矿党委书记)谷泉(同煤集团副总经理兼轩煤公司党委书记)付丕云(轩煤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李鹏翔(轩煤公司党委副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谷泉(右)和秘书张建新(左)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谷泉(左)和轩煤公司老革命王琳亲切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谷泉(右一)陪同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左一)在轩煤棚户区工地考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谷泉(左二)陪同山西省省长王君(右一)在轩煤棚户区工地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煤集团与2012年12月重组了漳泽电力,这是作者谷泉(前左一)代表同煤集团和中电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排右起第六人是李小鹏常务副省长,第七人是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作者的力主下,同煤集团经过半年的努力办下了财务公司的牌照,实现了同煤六年多一直想办,但一直办不下来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团维,漳电上市后曾任同煤集团财务公司董事长、同煤集团总会计师。当年,他在同煤电力公司任财务总监时,曾跟随作者一直搞重组漳泽电力、争取筹办财务公司牌照的具体工作,并立了大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证监会批复同煤重组漳泽电力成功后,参与重组工作、并立下战功的全体人员的合影。中间一排坐着的领导左起孙智(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创办人,现任山西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华炬事务所主任),谷泉(同煤集团党委副书记),李燕生(山西省资本办秘书长),胡耀飞(同煤电力公司董事长),最后一排右起王一峰(漳电董事会秘书),王团维(同煤电力公司总会计师),谷敬瑄(作者秘书、后任晋能控股煤业总经理),最后一排左起第四人赵文阳(后任漳泽电力总会计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重组漳泽电力工作中立了大功的几位领导同志,左起韩志伟(漳泽电力总会计师)胡耀飞(同煤电力公司董事长),文生元(漳泽电力总经理),谷泉(同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关绮鸿(中电投资本运营部部长),叶宁华(漳电副总经理),王一峰(漳泽电力董事会秘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小鹏(右三)省长在同煤集团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煤集团党政一班人,右侧右起第四人穿蓝上衣的是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谷泉,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任同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并兼任轩岗煤电公司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晋珊元,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任同煤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和郭忠(右)同学的合影,郭忠同学后任同煤集团党委副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彭建勋,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任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回想从1984年上煤干院走过的路,这一晃眼四十年过去了。可以这样说:人的一生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做铺垫,人的一生将一事无成。现在想来,当年自已决定考取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它可以说是自己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如果没有当年考取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这一经历,自已很可能就会被社会淘汰了。我还有个体会:人这一生还必须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否则,你会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从北京煤干院毕业后,我又读了中央党校本科专业,并与1998年考取了中央党校科社部在职研究生(在中央党校本部学习四年),为当好上市公司总经理,还在山西财经大学读了三年金融学,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后来几年的不断学习,当然也不会有后来的王村矿、雁崖矿、晋华宫矿、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轩岗煤电公司、同煤集团总部任职期间参与三次重大安全抢险、领导并推进了两支股票的上市、全力拿下财务公司等一系列经历。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我爱你!你在煤炭发展史上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国煤炭建设的光荣史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