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平时爱到江滩散步,经常看见三五成群的冬泳爱好者,或在江中劈波斩浪、或在岸边高谈阔论。走近打量这些健儿,大多是六十开外的长者——我的同代人,我怀着敬佩和羡慕的心情注视着他们,心想其中一定有当年7.16渡江的战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六十年代横渡长江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60年代初期,游泳这项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到大风大浪中锻炼”,并提高到“全民皆兵,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高度,训练则实行“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大运动量训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我有幸与近百名武汉一中校友一起参加了7.16横渡长江及相关的训练活动,并看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此后1966年7.16无论对横渡长江活动还是对酷爱游泳的武汉人而言,都是一个有着特殊历史情结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17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挑战天险的壮举,掀起了江城武汉半个世纪来波澜壮阔的横渡长江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泽东是位喜欢搏击风浪的革命家,滔滔长江正是展示豪情壮志的绝好地方。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毛泽东先后40余次来到武汉,这里是他除北京以外呆的时间最久的城市。1956年5月下旬,毛泽东由长沙来到武汉,6月1日至4日,他先后3次畅游长江,并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尽显征服长江的豪迈之情。就在那个月,武汉趁势举办了第一届横渡长江活动。第二年7月7日,全国横渡长江游泳竞赛也在武汉举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泽东热爱游泳,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他在武汉共畅游长江17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武汉市第十一届横渡长江于7月16日举行,有5000人参加横渡。当天,73岁高龄的毛泽东在武汉进行了最后一次畅游长江活动,总游程15公里,历时1小时零5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毛泽东对陪游者说: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当年的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影响深远。此后,“7.16”就被确定为毛泽东畅游长江纪念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纪念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公开的畅游长江10周年,国家邮电部还于1976年7月16日发行了《到大江大海去锻炼》的邮票一套3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16前的训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首当年,武汉一中以男中的优势,被要求组织三个方阵近百人的队伍参加7.16渡江活动。首先进行严格的选拔。那年头,大多数同学会游泳,只有那些耐力速度俱佳者才能上,否则难以跟上游泳方阵的速度,无法抢过汇入长江的汉水激流,就不能如期在滨江公园上岸,被冲向下游,也就更谈不上保持好队形、唱歌喊口号等。选拔是在静水中以一定的速度游完800米。具体组织安排这次渡江训练及安排活动的是杨俊杰和张维两位老师,杨俊杰老师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组织安排,张维老师负责具体训工作。通过筛选,产生了百名渡江健儿。我们高6701有黄奔、杨德强、袁天锡、涂朋生、肖松等五人入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杨俊杰老师,时任团的专职干部,年轻且具有亲合力,与同学们无话不谈,是思想组织工作的最佳人选。张维老师,在省市田径界大名鼎鼎,每当举行省市田径运动会不是担任总裁判长就是领军总教练,他的敬业精神是有口皆碑、有目共睹的,但他是“旱鸭子”,可这并未影响他狠抓这此训练的力度和深度,他始终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要求,严格打造过硬的一中游泳队伍。杨张两师,一个年轻而平易近人,一个老练而严厉苛刻,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训练多在东湖北湖,保持队形在湖中游大圈子,领队在水中保持一定的游速,队伍要整齐有序的紧跟。近千米游完,上岸仅休息15分钟,张维老师又命令我们马上下水,进行第二个一千米,“三从一大”嘛,大家都无怨言,人人都珍惜这次锻练的机会,谁也不愿意被淘汰。张维老师手握码表,在岸边追随着游泳训练队伍,顶着烈日干晒着,从不戴遮阳帽和墨镜,不是没有条件,他知道同学们顶着烈日在水中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自己不应有丝毫怠慢和悠然自得,这也是张维老师一贯的作风,只不过作为“旱鸭子”的他这次无法身先士卒了。看着满头白发的张维老师在岸上忙碌着、干晒着,大家劲头更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年轻,精力过盛。有次在南望山东湖水域训练,下午没事,我们在南望山山脚下遥望湖对面的湖心亭,只见烟波浩渺,充满神秘感……“我们游到湖心亭去玩!”不知是谁提议,立刻获得赞同,于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五、六个人跳入水中劈波斩浪,向湖心亭进发(实际上是在直渡东湖)。游了不知多久,终于湖心亭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但湖里的水草也越来越多了,眼看湖心亭近在咫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而密集的水草使我们难以继续前进,身上也被水草划得血痕累累,当时常有东湖水草将游泳高手缠绕溺死的消息,我们不能莽撞行事,作无谓的牺牲,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后转,挥师南望山……好不容易回到南望山湖岸,一个个瘫倒在岸边的沙滩上。要知道从南望山到湖心亭,水面直线距离约三千米,来回六千米,静水中一口气游六千米,是我经历的最大运动量游泳训练。平时训练一天累积下来不过五千米。也幸亏有前段高强度的训练垫底,否则大家难以承受今天这样的折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临近7.16的日子里,我们还随全市游泳大军进行了实地试渡彩排训练,从武昌大堤口游向汉口滨江公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66年7.16那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7月16号,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们学校游泳队属渡江大军的仪仗队,早早就来到武昌江边待命。上午11点全武汉市的渡江大军集合完毕。只听一声信号枪响,渡江大军开始有条不紊地从武昌桥头大堤口下水,警戒线外夹道欢送的群众沸腾起来,欢呼声、歌声、锣鼓声响成一片。不远处有条张灯结彩的船,时任副委员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引领着亚非作家会议的各国代表在上观摩渡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每个游泳方阵配一条救助木划子跟在队伍旁,船工拿一根很长的竹竿,随时伸向偏离队伍或需要救助的人,杨俊杰和张维两位老师也在船上。7.16那天适逢涨水旺季,靠近长江汉水汇合处,水流更是湍急,漩涡丛生,必须加快速度抢过去。维持基本队形,保持不散就行,在那种情形下若硬性要求队形整齐划一,既困难也无必要,白白消耗过多体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正当我们奋力与激流搏斗时,前面的方阵传来“*****!”的欢呼声,我并没怎么注意,突然同伴中有人高喊“毛主席!毛主席!” 我们立刻抬头张望,不太远处有一快艇,上面有位身材魁梧的人,身着白衣,向渡江大军频频挥手,毫无疑问,那就是毛主席!我们激动万分,心几乎跳到嗓子眼,纵然看不太清楚,但总算是亲眼看到了。大家扯起嗓子高呼“*****!”有的人甚至跃出水面……这时急坏了一个人----救助木船上的杨俊杰老师,显然他不知身后远处出现了什么,因为在激流中他一直紧张地注视着游泳方阵,观察是否有人冲散、掉队、抽筋及其他不测,以便及时施救。面对大家激昂地呼口号,他频频做出双臂往下压的手势,示意不要喊口号,保持体力冲过激流。有同伴对着杨俊杰大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无济于事,在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他根本听不到,就像我们也听不到他的喊叫一样,他还在不断做作双手下压的动作,嘴里肯定喊着:“现在不要呼口号,到岸边再呼!”载着毛主席的快艇渐渐走远了,欢呼声终于暂时平息下来,杨俊杰这才听清楚附近的渡江伙伴告诉他“毛主席来了”的消息,他懊悔地向远方张望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我们精神焕发,顺利冲过了激流。在武汉关我们离江边已不远,滨江公园胜利在望,于是大家雄纠纠气昂昂地排好了方队,整齐划一,高歌猛进,准备迎接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阅。滨江公园就要到了,由于毛主席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汉口岸边早已变成欢乐的海洋、红旗的海洋、歌声的海洋。人们一面热情洋溢地迎接渡江大军胜利登岸,一面满怀深情地盼望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再现。到了滨江公园,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登岸,并高呼“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的口号,这时整个江滩突然沸腾起来,“*****!”的口号声震耳欲聋,我们扭头一看,原来载有毛主席的快艇又在岸边不远处出现了,只见毛主席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挥手向广大人民群众致意。这回我们看清楚了,杨俊杰老师也笑着跳了起来,显然他的遗憾弥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8.1武汉民兵武装泅渡长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以后,我校又投入了紧张的民兵武装泅渡训练,还是原班人马。民兵武装泅渡要统一着装,每人背步枪,两人推一挺带小木伐的机关枪,增大了泅渡难渡。考虑到我们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年龄小,配备的是重量相对较轻的卡宾步枪。我校原来渡江的三个方阵顺理成章地变为三个民兵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正式民兵武装泅渡前,学校把全副武装的队伍拉到江夏金口和汉阳沌口一线进行试渡,那里的长江沌水的地形水情颇似长江汉水。试渡成功后我们回校严阵以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月1日上午10点,波澜壮阔的民兵武装泅渡长江活动拉开序幕,成建制的武装队伍有序跃入江中,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响彻天空。由于那天水势小于7.16,尽管是负重泅渡,我们游到王家巷时就接近了汉口江岸,于是大家从容整齐地排好队伍,高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口号,精神抖擞地随着大部队向登陆点进发,引来岸边群众阵阵掌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光过去了56年,当年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游泳这项运动现在以健身、休闲的方式延续着。而7.16这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每年这天都重现着江城人民横渡长江的豪迈情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载新浪博客“武汉一中老校友”2012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