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耄耋之年的老娘需要照顾,找保姆成为我们兄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近,我们招聘了第六任保姆。 保姆的工作要做到东家满意,东家的薪酬要做到保姆满意,这就是一个矛盾体。老人在身体基本情况还可以的时候,是比较排斥保姆的,因为在夜间他们都会心疼“保姆”费。前三任保姆,我们都给父母请到了家里,最后都是被老妈辞掉了。 第四任保姆,老爸手术,不得不请,嘿嘿,老妈居然与她合得来,因为保姆愿意听他讲故事,愿意与他同唱“东方红”。老爸去世了,保姆自己辞工了,她说她害怕。不容易,干了三年。 第五任保姆,干了不到两月,辞工了。其实老妈没有任何为难她,因为老妈已经有了“阿尔茨海默症”。保姆是担心老人出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这些问题不需要她负责。也枉然,人家像风一样轻盈的飘走了,带走了两篇云彩...... 我不得不对保姆这个职业进行了一番研究,对这个行业进行了学者式的探讨与强迫症式分析,嗨,你别说保姆,这里面还打有乾坤啊 曾经,保姆是很牛的哟 在古代,能请保姆之家定为富贵之家,保姆可以养家糊口,甚至还有东家荫蔽,可以说是逆袭机会。还是翻一翻历史典籍吧。 国学经典古籍《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一般是指戴圣所编,大概是西汉汉宣帝年代。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br>《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从地位而言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内则》记述家庭内的礼则,如侍奉父母、孝敬公婆,兼及饮食制度等,这是阐述周礼。毕竟当年孔夫子是“克己复礼”的楷模,所谓“礼”,就是周礼。 《礼记·内则》有云:“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br>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幼儿出生后,要在宫中单独打扫一处房子供他居住。要从国君的众妾和傅母中,挑选出性情宽厚、慈惠、温良、恭敬、谨慎而不喜欢多嘴多舌的,做幼儿的老师,其次做幼儿的慈母,再其次做幼儿的保母,奶娘则光管喂奶而已,这些人统统和幼儿同居一室。他人无事,不得前往,以免惊动幼儿。”<br>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保姆是深得君王重视的。生母都不一定有孩子的监护教育权。 其实,保姆一词有远早于戴圣的《礼记》。这就是枚乘的《七发》。枚乘的年代是、汉景帝、汉武帝年代,而戴圣的年代是汉宣帝。汉宣帝刘洵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但是人家的书是叫做《礼记》,是国体、家体等纲领性著述。那枚乘是个什么人呢? 枚乘在两汉朝代中,按照目前流行的排名,他也是非常牛的,位列前十。他的贡献就是奠定了汉赋的基本格调。他做官大概做到了厅级干部。但是所写的《七发》是个什么水平呢? 《七发》是枚乘的赋作。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这里仔细读起来有点郁闷。吴客---枚乘属于吴国领域是大概率事件,楚太子吗?不就是当今湖北湖南湘楚之地吗?<div> </div> 枚乘是西汉辞赋家,《七发》可谓成名之作。这是一篇以劝谏膏粱子弟的一篇惊世警世之作,文中言辞堪为醒世箴言、人间药石,而文体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欣赏价值。历来为人们争相传诵,伟人曾经专门为它写过文章。 文章是这样的:楚国太子有病,吴客去为他诊治。 <div> 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这好像是心理治疗</div><div> 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div><div> 作品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开创一种文体,也算是汉代文学创新之举。后有不少仿作,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驷《七依》﹑马融《七广》﹑王粲曹植《七启》﹑徐干《七喻》﹑张协《七命》等,形成一种辞赋体裁,称为"七体",简称"七"。</div> 枚乘的《七发》关于保姆的著述是指楚国太子生活““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深居宫内,有保姆、有师傅,没有社交。 嘿嘿------这不就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吗?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保姆的存在历史悠久。<div>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代的文学著述中保姆位置还是有滴。</div> 如果说礼记、七发太小众,练书法的朋友一定都知道王献之。王献之有一著名作品----《保母贴》,传说是王献之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为他家的保姆所书写的一篇墓志。此帖不仅文辞精妙,其书法更是绝妙至极,深得《兰亭集序》之精髓。结构上安排得十分严谨,通篇神采飞扬,这也算是王献之书法的代表作品了。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在唐以前,书法界对他的评价高于他老爸。到了唐太宗,扬羲贬献,所以流传真迹不多。保姆帖是王献之为她的保姆写的墓志铭。宋朝才发现留下的拓贴。文字不完整。所以,为这个保姆帖留下题跋多天多地,绵延几乎是千余年,就连大清皇上乾隆爷都赶了时髦,上图就是,有人说他是牛皮癣,你们看呢? 看到这里,不得不感叹:李意如,作为一个保姆,应该是史上最风光的了、最牛的保姆。 其实还有一类保姆,在我国历史上有过精彩表演。就是皇帝的奶妈。他们在历史上不乏其名者 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出名的乳母,有的被皇帝尊为太后,有的成为皇帝的贵妃,有的权侵朝野。<div>她们是跟皇帝最亲近之人,从皇子皇女刚出生就被乳母抱走,乳母其实也不容易,自己的孩子也才刚出生,连奶都吃不上几口就被送进宫喂养皇子公主们。之后基本上难见到家人,独自守着孤独寂寞。</div><div>所以乳母把所以心血都放在皇子身上了,这也是为什么皇子当了皇帝之后对乳母一家特别亲,大加赏赐。她们被迫与家人分离,尤其舍不得丈夫和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以后她们喂养的皇室子弟发达之后基本不会忘记乳母。</div> 看看汉武帝与保姆的故事 <div><br></div><div> 汉武帝对他的乳母很好,乳母儿子知法犯法,无恶不作,大家是敢怒不敢言,禀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雷霆大怒,发飙要重罚乳母,将乳母一家全部流放到边疆苦寒之地。<br></div><div> 乳母听说了这事,吓得魂飞魄散找到汉武帝最宠幸的宦官郭舍人,郭舍人说自己救不了她,要她去找东方朔。</div><div> 东方朔明白汉武帝跟乳母的关系,也清楚汉武帝的性格。他立马答应帮忙说情,叮嘱乳母千万不要跟汉武帝求情,汉武帝赶走你的时候只管走,还要一步三回头,到时候看他眼色。叮嘱一番之后乳母提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等明天天亮。<br></div><div><br></div> 第二天汉武帝叫来乳母一顿发脾气,乳母一切按照东方朔的话做,训斥完之后乳母出门一步三回头,快到门口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东方朔觉得是时候了,大声训斥乳母 :“汝痴耳。帝今已长,岂复赖汝乳哺活耶?” 意思就是说你耳朵聋了吗?还不快走,陛下如今已经长大了,难道还要靠你的乳水养活不成。当汉武帝听到东方朔骂乳母的时候,想到幼时乳母对自己百般疼爱,一下子心软了,马上赦免乳母及家人的罪行。<div> 怎么样,汉武帝与东方朔都是厉害人哟。保姆吗?你懂的</div> 2、北魏连续出现两位乳母太后 拓跋焘与窦太后 <br><br> 北魏从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开始立下规矩"留犊去母",学汉武帝立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而杀他母亲钩弋夫人,只要是立了皇太子就要杀他母亲,目的就是怕"母壮子弱"后宫干政。所以北魏的皇帝很多都是从小没娘,只能跟着没生下儿子的皇后,可毕竟不是皇后生养的根本没感情,所以乳母就是自己小时候最亲近之人。<br><br> 道武帝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就跟他的乳母窦氏关系非常一般,继位后直接封为保太后,也就是保姆太后,保姆当太后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个。后来太武帝觉得对乳母不够好,干脆尊为皇太后,这才心满意足。这个窦氏也不一般,她是罪犯身份入宫做宫女,但跟普通宫女不同,她喜怒不形于色,性格沉稳,而且与人为善,根本不像个落魄之人,像个高贵之人,“操行纯备,进退以礼”,因此在宫中口碑极好。 拓跋珪儿子明元帝的宠妃杜贵嫔(拓跋焘生母)刚好病逝,他也听说了窦氏的美名,于是召见她,见面果然如同传闻,于是让她养育拓跋焘。窦氏从拓跋焘出生就在照顾他,感情很深。拓跋焘继位两年后封窦氏为保太后(保姆太后),七年后直接册封为皇太后,还封窦太后的弟弟为辽东王,这事闻所未闻。一般人突然富贵,又有皇帝的尊重都会得意忘形,可窦太后没有。她虽然贵为后宫第一人,依旧跟从前一样,她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永远维护拓跋焘。<br> 拓跋焘统兵出征北凉,北方游牧民族柔然趁虚而入袭击北魏都城,京城震动,很多达官显贵都准备逃跑了。窦太后镇定自若,带着留守的皇太子巡视军队稳定军心,接着调兵遣将抵抗柔然。最后在她指挥下,军民一心终于打退敌人,京城安稳,等拓跋焘征战回京后对窦太后更加尊敬了。<div> 窦太后死后谥号为"惠太后",开创了保姆人生新高度。</div><div>还要说一句,姓窦的太后历史上有五个,连保姆都当得好。哥们有机会找窦姓人家哟</div> 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浚又重复了爷爷一幕 窦太后的例子在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浚的乳母身上再一次发生,拓跋焘特别疼爱拓跋浚这个孙子。由于拓跋浚从小没了父母,就找了姓常的宫女抚养他。等拓跋浚继位后仿窦太后故事,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再尊为皇太后。连常氏去世后葬礼也跟窦太后一样,谥号"昭太后"。。<div> 怎么样,鲜卑族的北魏居然出两个保姆皇后。都是有史书记载的哟。《魏书》可以查到。</div> 前面是有成功的可圈点的保姆,到了明朝,这个奇葩王朝,也出了两个成功的但是确是史上留下污名的保姆。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报幕万贞儿比他大十七岁。万贞儿四岁进宫,十九岁当太子保姆。有人说是奶娘。其实,宫女在宫内一般是不能结婚的,所以奶娘一说似乎根据不足。朱见深当了皇帝后,还要封万贞儿为皇后。万贞儿一手带大朱见深,皇帝已经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情节,并且朱见深是专宠万贞儿。至于演化出的后宫故事,不说了,只是将万贞儿作为成功保母展示。皇上将保姆当成了枕边佳人家人!!! 朱由校是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个皇帝,他做皇帝是业余的,做木匠是专业的。还有一个著名的行为瑕疵,就是保姆客氏的朝中地位。 客(qiě)氏(1587-1627年),原名客印月,又名客巴巴,河北定兴人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被封为“奉圣夫人”。客氏原为定兴县侯巴儿(侯二)之妻,姿色妖媚,为人狠毒残忍、生性淫荡。 十八岁入宫成为皇孙朱由校的乳母,比朱由校大十八岁哦。朱由校是当时太子朱常洛的长子。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刚刚登基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猝死。年仅十五岁的朱由校登基。当时魏忠贤、客氏深受宠幸。未逾月,封客氏奉圣夫人,儿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及魏忠贤兄魏钊俱锦衣千户,除此之外,客氏也和魏朝、魏忠贤淫乱。 明熹宗帝宠信客氏,宫中大小事务,一古脑儿由客氏掌管,简直就是皇后或者皇太后了。她回到家中,勒令家奴称她为“九千岁老太太”,每日三次向她请安问好,口称“老太太千岁、千岁、千千岁!”这是农妇逆袭的楷模。当让从史书上来看,朱由校与她有绯闻还是可以找得到根据的。当明熹宗挂了,崇祯皇帝就不客气了,她被焚尸扬灰。 中国古代,保姆得到东家认可的不在少数,所以保姆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 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保姆也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无为保姆。据说,安徽培训了很优秀的年轻保姆。安徽保姆曾经是京城成功人士的家庭必备雇员。 故事片“黄山来的姑娘“就是安徽保姆的故事 看看古时,保姆留下多少故事,<div>看看现在,保姆已经更名”阿姨“,更有高大上的称呼”家政服务员“</div><div>不知道还能出现古典式保姆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