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 周恩来曾说:毛泽东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他是最能坚持原则又最能灵活运用原则的领袖。他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两点:一是坚持方向;二是实现方向。<br> 在瑞金沙洲坝,我们感受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左”倾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在云石山,我们感受到被排挤和打击的毛泽东为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和挽救中国革命危局的不懈努力;在于都长征出发集结地,我们感受到毛泽东为红军选择突围方向所作出的生死贡献。<br>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看,边听边唱,切实体会到共产党人为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的革命精神!<br> 毛泽东与中央苏区沙洲坝。1933年瑞金沙洲坝“红井” 1950年代瑞金沙洲坝“红井” 2012年瑞金沙洲坝“红井” 2022年7月14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红井”前留影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红井”前重温毛泽东《关系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论述 1950年代瑞金沙洲坝毛泽东旧居 1950年代瑞金沙洲坝中央苏区旧址群 2012年瑞金沙洲坝毛泽东主席旧居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最后一个春节的故事。据说,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毛泽东只剩下完全架空的“苏维埃共和国主席”虚名。2月13日是传统春节,这天下午3点多钟,毛泽东在沙洲坝元太屋院子的大樟树下看书,3岁的孩儿吵着要爸爸一起玩。贺子珍出来见丈夫闷闷不乐,知道他因受到排挤和打击,这几天心情极度难受。毛泽东更感到自己受尽了冷遇,看望他的人愈来愈少,甚至“连鬼也不上门”,今天过年只好陪同小儿玩耍。他起身把自己当成一匹马,让小儿骑在两肩上,在院子里来回玩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贺子珍叫他们父子去机关食堂吃年夜饭。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一次带着伤感与小儿戏耍,也是他在中央苏区过的最后一个春节。<br><br> 沙洲坝毛泽东旧居前的大樟树,见证了700多年的历史。毛泽东经常在大樟树下读书,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 大樟树上的铜钟,见证了“列宁小学”的兴办,是重要的革命文物。 2022年7月14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大樟树前留影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毛泽东旧居前留影 瑞金云石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碑上镌刻着:“1934.10.10”,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日期。 云石山被誉为“长征第一山” 云石山位于瑞金城西 19公里的云石山乡黄陂村境内。云石山虽不高,却怪石嶙峋,曲径通幽。两道石门,平添一股险峻之气。 云山古寺。一座黄墙灰瓦的三合院式古寺,坐落在古木修竹、奇花异草之中。古寺距今近两个世纪。东侧院门题额为“云山古寺”,两旁对联:“云山日永常如昼,古寺林深不老春。” 云石山上的云山古寺 长征前,毛泽东运筹云石山。1934年5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的想法,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同意。依照共产国际关于主力转移时开展游击战争以配合的指示,中革军委布置毛泽东写一本关于游击战争的小册子。毛泽东在云石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写成了约3万字的《游击战争》一书。红军主力还没出发转移,这本书就已经通过中央政府发行局发到了苏区各个县和区;红军主力转移前夕,又发到各个部队。它对于中央苏区各地在红军主力突围西进后,很快转人游击战争,迟滞和打击敌人,策应红军主力行动,起了重要作用。 云石山古寺大钟,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 毛泽东在云石山古寺的旧居 云山古寺内毛泽东旧居。1934年7月间,此处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的第三个(最后一个)驻地,也是毛泽东和张闻天的旧居所在。 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这两个职务原来都由毛泽东一人担任。“二苏大”后,却分别由毛泽东和张闻天担任。他们在云石山的亲密交往和共同语言,为后来长征路上张闻天对毛泽东的支持和遵义会议“新三人团”的形成,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发挥了关键作用。图为毛泽东与张闻天在云石山古寺旁的大樟树下交谈处,是革命遗址。 毛泽东为红军突围指明了方向。1934年9月中旬,中央苏区的辖区已经剩下不多,红军主力突围迫在眉睫。毛泽东焦急得很,他在为红军怎么脱离险境焦急。于是,他向中共中央书记处要求到赣南省去视察,得到了同意。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特别叮嘱他,要着重了解于都方向的敌情和地形。毛泽东从云石山到赣南省苏驻地于都后,立刻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到大量有用的信息。他把这些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及时电告周恩来,为中央下决心从于都方向突围起到了探路作用。<br> 10月初,毛泽东在于都接到中央“有特别任务”的秘密通知后,回到云山古寺处理公私事务。<div> 所谓公事,就是按中央要求,召开临时中央政府各部负责人会议(史称青山会议),布置红军转移的善后事宜。毛泽东在会上宣布了红军主力撤离苏区的决定,并作了说明。他强调了两点:第一,革命是有前途的,大家要加强革命信心;第二,要把各自的善后工作做好,要使留下的同志能更好地继续革命斗争,更好地联系群众。</div><div> 所谓私事,就是安排自己走后妻儿的去处。因为曾听说中央规定,红军转移时一律不带女同志。后来,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等一些领导人的意见,决定带 30名女同志包括贺子珍随军转移。毛泽东决定把儿子小毛的留下来,他告诉贺子珍把小毛托付给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的小弟毛泽覃夫妇照顾。后来,因为环境恶劣,毛泽覃夫妇不得不把小毛寄养在当地老表家。新中国成立后,小毛都未能找到。<br><br></div> 美丽的于都河——贡江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1934 年 4 月广昌失守之后,中央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 “围剿”已极少可能。5 月,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根 据地,并将这一决定报告共产国际。不久,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但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仍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只在极少数中央领导人中秘密地进行。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施。</p><p class="ql-block"> 1934 年 10 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根据地的腹地。10 月 10 日晚,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也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10 月 16 日,各部队在雩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 17 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 8.6 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留下的红二十四师和十多个独立团等共 1.6 万余人及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斗争。 </p> 于都红军长征渡口遗址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于都长征渡口遗址留影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红军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却准备把毛泽东留在根据地,进行“调查研究”,并没有打算让他参加长征。但是周恩来一再建议毛泽东应该随红军参加长征,他认为,毛泽东是中央红军的创始人,具有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指挥娴熟的杰出才能,应该在战略转移中发挥他的作用。博古、李德等人担心毛泽东利用他在党和红军中的崇高威望,夺回他失去的权力,不同意毛泽东随军参加长征。可是,他们又担心把毛泽东留在根据地,认为毛泽东很可能在原来的深厚根基之上重新掌握权力,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他们最后被迫决定,还是带着毛泽东参加长征。</p><p class="ql-block"> 博古说,“带他西征,就是要使他脱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这个根基”。并补充说,“为了不让毛泽东死灰复燃,我们宁愿冒着风险也要把他带上,置于我们的眼皮之下。”再说,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经无职无权,即使是仍然担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一职,也是个“空架子”,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在长征路上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他们相信能够控制得了毛泽东。如果把毛泽东留在根据地,处境也是十分险恶的。</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这位从中央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历史巨人,历经风云变幻,开始了他最辉煌的政治生涯:在遵义会议上他重新回到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他率领全党全军绝处逢生,最终夺取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p>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于都中央红军出发纪念馆前合影 中央红军出发纪念馆大厅,正中间摆放着习近平赠送的花篮:“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大厅留影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老同志向纪念馆赠送党史军史图书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老同志向纪念馆赠送党史军史图书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老同志在参观展览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一行在纪念碑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