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目前,山东省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3家,世界遗产类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不含并入项目),国保拥有数量位居全国第9名。此篇分享的是山东省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临沂、济宁、枣庄等7地市境内的国保。</p> <p class="ql-block">151.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朝阳街北端海边,与芝罘岛隔海相望,由于三面环海,故又名“海洋岛”。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备倭寇,把狼烟墩台(即烽火台)设置于山巅,故名烟台山,城市名称亦源于此。清末在墩台处建航海灯塔,一直沿用。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德、日等16个国家在此建领事馆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各不相同。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91年,英、德、美、日等国外商在烟台山附近设立的洋行还只有11家。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承认外国在华投资权,烟台遂成外商主要争夺的市场之一。1901年,烟台的洋行发展到26家,1906年增加到40家。</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代表民族工商业的建筑相继建立,烟台山及其周围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建筑群体。</p> <p class="ql-block">152.烟台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与胜利路交汇处。会馆所用的全部砖瓦木石,均从福建泉州一带精选,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绘后运至烟台。清光绪十年(1884年)始建,时为商贾商洽贸易、祭祀妈祖之所。福建会馆突出的特点是雕饰极其华丽,可以说是一座雕刻艺术品的展览馆。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3.张裕公司酒窖~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张裕公司原址,窖深7米,距黄海海岸不足百米,低于海平面1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滩下的酒窖,为培养葡萄酒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环境。酒窖内别有天地,8个拱洞纵横交错,犹如迷宫,一排排陈酿着葡萄酒或白兰地的橡木桶静静沉睡,而酒窖中弥漫的香气犹如它们甜美的梦。值得一看的是百年老桶群中有3只被称为亚洲“桶王”的橡木大桶,肚量之大令人惊叹。每只大桶可贮酒15吨。张裕百年大酒窖始建于1894年,历时11年,经三次改建而成。酒窖采用大青石和水泥拱联而成,共设8个拱洞,总面积1976平方米。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张裕公司酒窖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92年(光绪十八年),南洋首富张弼士投入300万两白银,在山东烟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酒酿酒公司。两年后,张弼士决定建造地下大酒窖,选址在烟台海岸边。工程由曾在槟榔屿圣西韦亚斯学院主修工业制造及土木工程的张弼士侄子张成卿负责。这个中国史上首个葡萄酒地下酒窖,四季保持约摄氏11度的恒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滩边酒窖,其巧夺天工的建筑成就声振亚洲。</p> <p class="ql-block">154.烟台西炮台~位于烟台市芝罘区西北部的通伸岗上,由围墙、瓮城、大小炮台、演兵场、地下指挥所、弹药库等组成。西炮台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为加强海防,在此修筑圩围、望楼,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又增修炮台。并引进德国弗里德里希.克鲁勃炮装备炮台,始成今日之规模。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下令将西炮台的炮机拆除,炮身与炮座于1938年被日军侵烟时拆毁。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烟台西炮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5.顺昌商行旧址~位于烟台朝阳街区海岸街10号。建于1920年,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L形布局,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面积290平方米。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6.牟平恤养院旧址~位于烟台市牟平区东楼路39号,现为无线电一厂厂址。烟台恤养院自1929年世界红十字会烟台分会开始筹办,建有砖石结构的四层楼房三座,三层楼房两座,系中西合璧式的学校建筑。分为东、西两院,垣墙以东属家务部,为女孤儿和婴儿部分。西院则为教养部,全部为男孤儿所用。中门四扇大门上前后两面分别镌有“整齐严肃、庄重端正”8个大字。2019年10月7日,牟平恤养院旧址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7.白石村遗址~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北麓的坡地上,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于1962年发现,但因建房修路,现仅存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0米。白石村遗址属于贝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略晚于北辛文化,距今6000—5700年,但其文化特征与北辛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白石村遗址的发现,对于确立山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8.邱家庄遗址~位于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邱家庄村。1956年发现,1979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烟台地区文管组联合进行发掘。文化层堆积厚2米左右,有柱洞、灰坑和墓葬。发掘出的物品有石斧、磨盘、骨锥、骨针等。器类有鼎、筒形罐、钵、小口罐等。其中筒形罐和小口罐多有对称的蘑菇状或鸟首状把手,是胶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遗物的特征,距今约五六千年。2019年,邱家庄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9.照格庄遗址~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城东南雷神庙东侧,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20米,1972年发现。1979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与烟台地区文物管理组进行发掘,共挖探方12个。地层堆积有四层:一层为耕土层;二层至四层为文化层,均属岳石文化。出土遗物有陶器、骨器、石器、青铜器等。清理灰坑40余个,有圆形、圆角方形和椭圆形,可能是房屋遗迹。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夏代半岛地区夷人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0.蓬莱阁景区~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旅游行业最佳诚信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质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等称号,导游科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殊荣。</p> <p class="ql-block">蓬莱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秦始皇访仙求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给蓬莱阁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古来即有“仙境”之称。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蓬莱阁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以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 、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161.蓬莱阁~是一处古建群。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这一切统称为蓬莱阁。自宋嘉裕年间起,历代都进行了扩建重修。</p> <p class="ql-block">162.蓬莱水城~水城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为中国现存古代海军基地之一,又名备倭城,原为宋代边防水寨“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依山势构筑城墙,引海水入内,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蓬莱水城周长约1.8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整个城池只有南北两门,北门叫水门,门上建有栅闸,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门为振阳门,与陆地相连,供车马行人出入。北门设有两座炮台,分列东西,控制附近海面。水城进可攻,退可守,实为一严密的海上防护体系,在中国海港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3.三仙山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北端的黄海之滨,西与八仙过海景区、三仙山温泉相毗邻,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更是山东半岛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整个景区由和气大殿、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珍宝馆等景观组成。与景区配套的还有古典建筑风格的五星级三仙山大酒店等休闲度假设施。</p> <p class="ql-block">164.八仙过海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烟台市蓬莱区海滨路8号,又名八仙渡,是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景区三面环海,形如宝葫芦横卧在大海之上。主要景观有几十处:如八仙坊、仙人桥、仙源楼、八仙壁、望瀛楼、八仙祠、祈福殿、财神殿、会仙阁、颐心亭、龙王宫、妈祖殿、拜仙坛、八仙过海处、观海长廊等,景区最北端是旅游观光码头,可以乘坐快艇海上游览十大景观,遨游黄渤海,感受八仙过海的神奇。古老的神话传说,神奇的海市蜃楼,迷人的山海风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来此寻觅仙踪,拜仙祈福。</p> <p class="ql-block">165.戚继光祠堂~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地处原登州城府中心地带,是戚氏家族世代居住之所,始建于明初,总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10平方米。戚继光故里主要由戚府、横槊堂、止止堂、孟诸书屋、悠憩堂、戚继光兵器馆、后花园、牌坊街、戚氏牌坊、表功祠等建筑组成,是明代抗倭名将戚景通、戚继光的故居。1996年11月1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6.父子总督坊~俗称戚家坊,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城内戚家祠堂南面。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表彰戚景通、戚继光父子的功绩而建造。四柱三间,阔8.3米,高9.3米。单翘重昂斗拱挑檐,重檐歇山顶。通体精刻龙、凤、狮子、牡丹、海浪、人物和楼阁建筑图象。刀法犀利,立体感强。坊铭曰:“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牌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构图丰满,周镂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国内少见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1996年11月1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7.母子节孝坊~位于烟台市蓬莱区。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旌表戚继光祖母阎氏贞节、父亲戚景通孝廉而建。“圣旨”匾下面大额枋上刻有“母子节孝”四个大字。檐下中部枋额刻楷书两行:上为“旌表赠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戚宁妻一品夫人贞节阎氏”;下为“诰赠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荐举孝廉戚景通”。系四柱三间五楼云檐多脊花岗岩石雕坊,高9.5米,宽8.3米,进深2.7米。正间上下三坊,镂雕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鱼龙变化、麒麟与凤凰等图案,侧间各有两坊,亦分别雕饰花木鸟兽等。是国内少见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1996年11月1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8.戚继光墓~位于烟台市蓬莱区芝山的戚氏墓园南部路边。为砖石结构,穹窿墓顶,有墓门、墓道和前后墓室,南北长8.22米,东西宽5.4米。该墓早期曾被盗掘。1956年造林整地时出土石英质墓志铭一方(被乡人砸成数块,砌入墙体),地面尚存石人、石马多尊。1987年修复,呈台隆状,台高1.6米,台上正中为墓丘。墓前两侧为石人石马,台前嵌碑文两方,分别记载戚继光生平和其墓丘修葺的经过。1996年11月1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9.武霖基督教圣会堂~位于烟台市蓬莱区画河西沿,又称画河基督教堂,登州圣会堂。19世纪,登州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颇为活跃的地区。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高第丕夫妇,于蓬莱城画河桥南西侧建基督教堂,时称“登州圣会堂”。登州圣会堂为欧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2019年10月7日,武霖基督教圣会堂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0.南王绪遗址~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南王绪村南高台地上,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从器物形制变化可知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对研究打制石器和制陶工艺以及古代人类的生活水平、习性,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是胶东地区不可多得的遗址。南王绪遗址东、北、西面均为断崖,原始文化堆积层厚0.3—3.2米。北侧断崖发现原始居住面,炕坑、柱洞、墓葬、石棺、灰坑及人骨清晰可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1.村里集城址及墓群~位于烟台市蓬莱区艾山、崮山北麓,1976年至1986年,烟台市、蓬莱县文物工作者多次进行抢救性发掘。2013年村里集城址及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2.北庄遗址~位于烟台市长岛区大黑山岛北庄村的东北部,北依海拔113.4米的烽台山,距海50米,整个遗址南北宽180米,东西长140米,总面积约22400平方米。被誉为中国的“东半坡”。渤海海峡大黑山岛出了个距今6500年的母系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976年被发现以来,北庄遗址经6次大规模探察发掘,已发掘出100余座古房屋基址和60余座墓葬。1996年国务院公布北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3.猴矶岛灯塔~位于烟台市长岛区猴矶岛。灯塔高约14米,主要为航行于长山水道的船舶提供助航服务。该灯塔始建于1882年,战争期间灯塔灯笼被毁,1953年重新修建,1974年灯塔大修。2013年5月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4.赵疃地雷战遗址~位于烟台市海阳市赵疃乡赵疃村。在抗日战争中,赵疃民兵与日伪军共作战500多次,炸(打)死、炸(打)伤日伪军600多人,俘敌20多人,荣获“特等模范爆炸村”称号。现存地雷战遗迹有山枣埠、月牙桥、村南丁字街、村北十字街等处,原貌尚存,墙壁上留有当年地雷炸痕。村中建有“赵疃地雷战陈列馆”。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5.嘴子前墓群~位于烟台市海阳市盘石店镇嘴子前村东北的窄小台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当地农民在此发现了一座木椁墓,经专业人员清理出铜器20余件,为春秋时期遗物。嘴子前墓群属于田氏之族的墓地。从1978年到2000年,嘴子前先后发现发掘了四处墓葬和一处车马坑,先后出土的文物有1000多件,精美的铜器就有100多件,包括被国务院列为国宝级文物的青铜器和象征王权的“七鼎九钟”。嘴子前墓群最有名的铜盂就在这儿出土,因其兼具器形大、纹饰华丽、刻有铭文和保存完好四大特色,已被列为国宝级文物。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6.南山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烟台市龙口市境内。景区分为宗教文化园、历史文化园和东海旅游度假区三大部分。世界第一锡青铜坐佛——南山大佛坐落在南山景区内,佛像座南面北,为景区内一大亮点。以历史文化为经、吉祥文化为纬,按朝代顺序建设的历史文化园,宛如一部鲜活的中国通史。位于历史文化园南侧的藤萝坡上有一株千年紫藤,每年花期到来,遍布半山的紫色将南山景区装扮得好似仙境,吸引游人无数,是龙口一大景观。东海旅游度假区海岸线长达20公里,分为海滨旅游区、疗养休闲区、别墅住宅区、商贸服务区、文化教育区等,是集居住、旅游、休闲游艇、人文教育于一体,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177.归城城址~位于烟台市龙口市兰高镇归城姜家、东和平等九村周围,分为内外城,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莱国都城。内城城墙上层夯土中曾出土西周至春秋时期铜镞、陶豆、陶罐。20世纪50年代初曾出土西周铜啟尊、春秋时期铜莱伯鼎、己侯鬲等铜器群。后调查采集有鬲、盆、罐、豆等陶器残片。归城遗址上保存了大量文物,以青铜器和陶器为主,在目前已发现的遗物上多刻有铭文或玺印等文字资料,为解决这座古城的归属提供了有力的佐证。2006年,归城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8.丁氏故宅~位于烟台市龙口市黄城西北部东莱街137号,是名震四海的“丁百万”家族西悦来支系的住宅。西悦来支系的创始人为丁法祖,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丁氏故宅,由爱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俭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园林漱芳园组成。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1996年11月20日,丁氏故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9.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位于烟台市莱州市东南,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北魏刻石16处,北齐刻石一处。山腰以上有《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等碑刻。山顶有《云峰之山题字》《九仙之名题字》《赤松子》等题字。东西两侧峰亦有题字、碑记。山口南端巨石上有《当门石坐》及《右阙题字》。其中最珍贵的碑刻当属《郑文公碑》,此碑系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书法风格堪称隶楷之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0.牟氏庄园~位于烟台市栖霞市霞光路庄园南街6号,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基本建成。拥有房产5500百多间,土地6万亩,册岚12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在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传承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誉为“民间故宫”、“百年庄园之活化石”和“传统建筑之瑰宝”。1988年1月牟氏庄园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1.曲城故城址~位于烟台市招远县蚕庄镇曲城村南,为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曲成县故城遗址,西汉高祖六年 (公元前201年),设立曲城县。遗址总面积17万平方米,1955年发现,城遗址北部有一汉砖砌的井。在故城址采集到陶器有盆、罐、缸、鼎等。铜器有鼎、簋、盘等。其中簋有铭文"齐中乍宝殷",为西周时代器物。该遗址对研究胶东县制沿革有重要价值。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2.刘公岛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距威海市区2.1海里,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刘公岛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因地势扼海防之要,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风景区主要景点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历史为中心内容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专门管理保护机构,负责管理和保护威海湾南北两岸与刘公岛上28处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遗址。</p> <p class="ql-block">183.北洋海军提督署~亦称水师提督衙门,在刘公岛中部偏西,依山临海,坐北朝南。建筑为清式单层举架,砖木结构。沿中轴线建厅堂三进,两侧为配房和厢房,共68间,房前有廊相通。周筑围墙,占地约1.39万平方米,大门额题“海军公所”,为李鸿章手书。门前构筑左右角楼和东西辕门,为大典会操场所。正厅自南向北分别为礼仪厅、提督厅和祭祀厅,配房厢房分别为总兵、副将、洋员教习办公室及提调室、文武值班室等。二进院内建有地下储水池,容积约 300立方米。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4.丁汝昌寓所~位于提督署以西200米处,为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官邸,又称“小丁公府”。建于1888年,由中区、西区和东区三区组成,总占地近2万平方米。中区包括前花园、寓所主体建筑和后花园三部分,占地7000平方米。寓所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仿照丁汝昌在安徽巢湖汪郎中村的故居布局,分左中右三跨院落。中跨院为四合院式,有正厅、东西厢房和倒厅,院内西侧有丁汝昌亲手栽植的一株紫藤。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5.威海水师学堂~位于刘公岛丁汝昌寓所西300米处。建于1890年,甲午战争中遭战火,损毁严重。后存照壁、小戏楼、俱乐部、东西辕门和一些房舍。学堂占地1.8万平方米,周围环绕石砌堞墙和围墙。2004年6月,完成全面维修保护并对外开放。修复了堞墙、照壁、戏楼、凉亭、俱乐部以及英租时期的3座建筑,复建大门、倒座、东西厢房、教室、宿舍、食堂等已毁建筑。水师学堂内部,依据史料进行原状复原陈列。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6.龙王庙与戏楼~位于北洋海军提督署西100米处。龙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后存建筑系北洋海军时期重建。四合院布局,由正门、前倒厅、正殿、东西厢房组成。占地1700平方米。龙王庙大门正前9米建有戏楼,由戏台和化妆室组成。戏楼屋顶由四根八棱花岗石巨柱相撑,台前两角石柱上雕楹联一幅,上联“龙袍乌纱帽如花石斑斓辉光照耀玉皇阁”,下联“奏响管弦声似波涛汹涌音韵传闻望海楼”,正中拱额题横批为“寰海镜清”。化妆间两开间,南面两窗,北面西间开门。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7.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位于威海刘公岛,纪念馆内有长达18.88米、寓意北洋海军1888年成军的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铭刻着近600位北洋海军将士的姓名、职衔。是人们凭吊甲午故地,敬缅爱国将士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8.麻井子船坞~位于刘公岛西部南岸黄岛炮台与水师学堂之间,1887年(光绪十三年)建,总占地8万多平方米。泊船坞池平面呈不规则梯形,块石砌筑。北侧堤长280米,系填海而成,兼为连接黄岛炮台的通道;南侧堤长320米,是船艇主要靠泊区;西侧堤为防波堤。西侧南端设出入口,宽60米,防波堤上建航标灯塔一座。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9.铁码头~位于刘公岛丁汝昌寓所西南300米处。平面呈“T”字形,长205米、宽6.9米、水深7米,墩桩凝结如石,坚实耐用。铁码头栈桥上有铁轨与屯煤所、工程局、机器局、鱼雷修理厂相联。1915年、1935年、1953年三次维修改造和养护,1971年又增建南端西段的石质丁字形引桥。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0.石码头~建于清朝北洋海军时期,为军民合用码头,故得名“官码头”,又因用花岗岩块石砌成,故俗称“石码头”。英国强租威海卫时期,殖民当局称“康来码头”。石码头从建成起一直使用至今。因自然风化及海浪冲击,石码头局部已出现损毁。2011年,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在“修旧如旧、保护原貌”的原则下,启动了石码头维修加固工程,并重新铺设水泥地面。1988年石码头作为“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之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1.公所后炮台~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包括半地下兵舍与炮位两部分。半地下兵舍紧依炮台南面劈山而建,赭红色花岗石砌筑,石制檐口、立垛、腰线、排水口、门窗拱券等,外观呈明显的欧洲建筑风格;兵舍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皆可经坑道直达炮位。地面炮位两座,呈圆坑形,毁于甲午战争。1989年修复其中1座,对外开放。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2.日岛炮台~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原为礁石滩,北洋海军时期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而成。建地阱炮台1座,内置平射炮6门,地阱炮2门。炮台地阱深2米,径11米,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间,保存较好。甲午威海之战中,北洋海军“康济”舰管带萨镇冰率30名水兵守此炮台,击退日军多次进攻。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3.威海华夏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态环保第一城,是华夏文旅集团从2003年伊始历经10余年修复威海龙山的44处矿坑,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现建成各个采石场上的景点各具特色,有最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有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有在矿坑里打造的地下工程——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馆,矿坑上面覆土绿化,矿坑下面游客参观,有依照矿坑地势而建的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世界独一无二的三面圣水观音以及杂技、马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演出等。</p> <p class="ql-block">194.威海英式建筑群~从1898年开始到1930年威海卫以及刘公岛和威海港内群岛归还中国,英国在强租威海的几十年里,逐渐建设了一批行政、军事设施和商业区,主要分布于刘公岛和市区东海岸沿线。2013年威海英式建筑被核是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官邸旧址</p> <p class="ql-block">英国海军上将别墅旧址</p> <p class="ql-block">刘公岛英国建筑蒸馏所旧址</p> <p class="ql-block">刘公岛西摩尔商业街建筑</p> <p class="ql-block">195.圣经山摩崖石刻~位于威海市文登区西25公里圣经山巅。圣经山不仅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道教文化,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山上巨石“月牙石”长16米,高6米。石上刻老子的《道德经》,上、下两卷,连同附记,共6000余字,字径10厘米,隶书变体,近于楷书,苍润古拙。虽经长期侵蚀,字迹尚可辨识,无年款。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6.留村石墓群~位于威海市荣成市宁津镇留村西南,为程氏祖墓,原占地13亩,有石坟三四十座。现仅剩7座,石墓为球形,花岗岩砌筑。保存较好的一座高2.3米、 腹径17.5米。底层多作八角形台基,饰有狮兽花草浮雕。台基前方,一般坎有碣铭,铭文多半风化剥蚀,可辨者有元代元统三年(1335年)纪年。2013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7.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重要的海岸山岳风景胜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崂山风景区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等9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镇等 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p> <p class="ql-block">巨峰是崂山主峰,俗称“崂顶”,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云海奇观”、“旭照奇观”、“彩球奇观”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观。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崂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历史悠远,仙道传说丰富,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穿墙仙术闻名天下。名道张廉夫、李哲玄、刘若拙、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都曾修道崂山。北七真在崂山地区开宗立派,兴观布道,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p> <p class="ql-block">198.崂山太清宫~又称下清宫、北国小江南、神仙之府,俗称下宫,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崂山蟠桃峰下,地处崂山东南端宝珠山下,襟山面海,左为桃园峰,右为重阳峰,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后屡加修建,现存建筑均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后规模格局遗存,为中国崂山道教祖庭,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道教全真道支派随山派祖庭。2013年,崂山太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分三院,各立山门,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玉皇殿;另建有忠义祠、翰林院、东西配殿等建筑,是山东省和青岛市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和道教文化传播中心。</p> <p class="ql-block">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在此处始建三官庵。唐天祐元年(904年),道士李哲玄在今太清宫三皇殿处建三皇庵。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道士刘若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崂山修建道院,后在此创立崂山太清宫。金泰和八年(1208年),全真道掌教邱处机在崂山太清宫谈玄传道,使太清宫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太清宫旧道院倾圮,被佛教憨山和尚占据,在宫前建造有海印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毁寺重建崂山太清宫。明天启二年(1622),道人赵复会重修太清宫,正式确定了分三官、三清、三皇殿为三个院落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199.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群~位于青岛市汇泉角景区北部,西临汇泉湾,南接太平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最初因有八条以关隘命名的路,故称“八大关”。八大关别墅区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这里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园区内还有大大小小18处游园,是情侣谈情说爱,举行婚礼的绝好去处。2001年6月25日,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八大关建筑最早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以后美、俄、日等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建筑结合了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有平面对称、轴线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顶的哥特式,装饰粗放的西班牙式等。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200.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登州路。1903年英、德、商人合资开办“英德啤酒酿酒股份有限公司”,1916年转卖给“日本麦酒株式会社”经营,1945年我国收复。厂址早期建筑尚大部保存,具西式建筑风格。2006年5月,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青岛啤酒厂第一批建筑是在1904年秋天竣工并投入使用的,由克姆尼茨市德国机械厂负责设计,汉堡施密特公司施工兴建。厂内建筑共两幢,皆是德国三段式建筑,包括一栋两层小楼的办公楼,一栋体量较大的糖化大楼。两楼之间,还建有一座单层门房和一根高约20米的烟囱,糖化大楼东侧还建有一座白色小楼,主要做发酵和过滤使用,糖化楼北侧还建有一座单层的储酒库,开办啤酒厂所需的主要设施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201.琅琊台遗址~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夏河城村东南6.8公里处的琅琊山上。遗址是一处建筑气势宏伟的秦代高台遗址,台基(含山体)面积为5.88平方公里。《山海经》云:“琅琊台在渤海间。盖海畔有山,形如台,故名琅琊台。”琅琊台既是一座具有祭祀功能建筑,也是一座具有古观象功能建筑。琅琊台上秦砖汉瓦的残砖陶片俯拾皆是;台东侧通往“望越楼”的小道旁,曾发现一条用残破的古代板瓦铺筑的道路;台东、台南和小台三处断层夯筑痕迹清晰可辨;台北坡“御路”旁遗留塔形石砌构筑物;争高山脚下发现两处筑台时深埋地下的排水或供水陶管;台上残存的变质岩建筑料石石块,研磨精细,纹理美观。琅琊刻石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出土的秦代“千秋万岁”和“卷云纹”瓦当等珍贵文物收藏于胶南市博物馆。琅琊台遗址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东方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2.朝连岛灯塔~位于黄海青岛港附近的朝连岛上。该灯塔于1899年建造,1940年改建,1941年3月建成无线电指向标,1958年建成雾号,1993年灯塔大修。其主要作用是为进出青岛港的船舶提供助航服务。2019年10月7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3.青岛德国建筑群~主要分布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1897年德国政府借口曹州教案派兵强占胶州湾后,在青岛市南区太平路周边、八大关等处留下德国人建的西式建筑群。在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德国青年派、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义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体现了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4.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观海山南麓的沂水路11号。1897 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3年始建其总督府,1906年竣工,建筑面积7132.3平方米。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 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之用。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 又称“提督楼”。现为青岛市人民政府驻地。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5.胶州帝国法院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德县路。建于1912年春至1914年4月,德国人汉斯.费特考尔设计,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两层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3126.53平方米,大小房间31处,并有地下室和阁楼。红瓦孟莎式屋顶,黄色拉毛墙面附浅壁柱,蘑菇石勒脚。现为市南区人民法院办公楼。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6.德国胶澳警察署旧址~位于青岛市湖北路29号,建于1904年至1905年,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建筑风格和欧陆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淡黄的墙面,陡峭的红瓦屋顶,点缀其间的是凸起的山花墙和—座高耸的钟塔楼。现青岛市公安局使用。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7.天主教堂~始建于1932年,位于青岛市浙江路15号。旧称圣弥爱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1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7.48平方米。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有一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塔内悬有大钟4口,堂高18米,檐高8.8米,墙基1.1米,可容千人礼拜。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座北向南,气势庄严宏伟。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8.路德公寓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德县路4号。建于1905年,是一座舒适,美观的公寓式旅店。设计师为库尔特·罗克格,业主海伦·路德女士。德国三段式公共建筑,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现为青岛市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管理办公室。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9.青岛德国⽔兵俱乐部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湖北路17号,设计始于1899年,建设完成于1902年5⽉2⽇,整个建筑保持了德国新⽂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为4607平方米,分为三层,木质结构。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0.青岛观象台~位于青岛市区海拔75米的观象山巅。1898年由德国人创建,主楼共7层,高21.6米,后被日军两次侵占,1946年抗战胜利后归还中国。解放后,由海军接管。1957年,天文、地磁、地震三部分移隶中国科学院。从此,青岛观象台一分为二:气象部分归海军;另一部分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 1926年,青岛观象台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应邀参加了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工作。1931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高14米、直径7.8米的穹顶天文观测室在观象山顶落成。1932年我国引进的第一架直径32厘米天文望远镜投入使用,它标志着我国天文事业从此步入现代化的行列。2006年5月,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青岛观象台是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发祥地。它虽始创于德人,两度日占,几易建制,但是它的主要业绩,特别是在天文学上开拓性的贡献,都是在我国接管后开展的。现存主要建筑有城堡式七层石砌办公大楼。楼西有一砌砖瓦顶平房,青岛经纬度标准位置设在房内。山顶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局于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全国水准原点,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皆由此点起算。山垭处这一座玲珑别致的小石屋,是我国水准原点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211.板桥镇遗址~位于青岛市胶州市常州路与兰州东路交汇处。胶州板桥镇因海运发达曾是唐宋时期全国五大商埠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胶州文物工作者通过多次考证,最终确定胶州老城区常州路、湖州路、城隍庙院内、城隍庙南、云溪河以北、太平路以西都是板桥镇遗址,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至今,在确定板桥镇遗址区域内仍保存完好的古老云溪河河底或岸边,人们偶尔还能捡拾到一些古陶瓷碎片。2013年,板桥镇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2.祓国都城遗址~又称牧马城遗址,位于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牧马城原为汉代祓国都城,因明朝在此豢养军马而重修城池,名称也由此而来。牧马城城郭呈正方形,总面积为720亩。现在城内已无任何建筑,地面上还残存着汉代的砖瓦、陶片,还曾出土过铜箭头、铜洗和玉石,当地群众也经常发现有“货泉”和“五株”字样的铜币。这些遗物都是汉代古城的证明。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3.三里河遗址~位于青岛市胶州市广州南路,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综合文化遗址。三里河遗址东西宽200米,南北长250米,总占地面积达5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达1570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余件,确定遗址年代大约有3900年。遗址的地层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龙山文化类型,下层为大汶口类型。2008年3月28日,三里河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4.西皇姑庵遗址~位于青岛市胶州市张家屯镇西庵村东南部的高台地上,遗址南临胶河,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1976年春对该遗址进行了一次发掘,清理了西周时期的一个车马坑和两座墓葬,车马坑内殉葬一车四马一人,车辕走向朝西,车前四马,车舆底部殉葬一人。随同车马出土的多为铜制兵器,计有戟、戈、镞、胸甲等,墓葬出土了陶鬲、陶簋、陶罐、陶盆等11件陶器。在遗址附近还采集了20多件青铜器、5件陶器。其中2件铜爵带有铭文。1件刻有“父甲”2字,1件刻有“冉父癸”3字。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5.赵家庄遗址~位于青岛市胶州市里岔乡赵家庄村南,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文化层厚达2.5米左右,地面暴露遗物较多,有鬼脸式鼎足、泥质黑陶盆口沿、石斧、凿式鼎足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6.大泽山摩崖石刻~地处青岛市平度市大泽山南麓,以“郑文公碑”为代表的天柱山摩崖石刻位于该山之阳。此碑高3米,宽1.5米,系在一块天然之碑状石上琢磨而成,文20行,每行45~50字不等,共881字。碑文为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内容系为其父——兖州刺史郑羲歌功颂德。此碑结字宽正,笔力雄健,系魏碑之冠,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7.智藏寺墓塔林~位于青岛平度市大泽山腹地,在寺东高地上,有一片墓塔林,现存石墓塔六座。寺东山谷中,还有独塔一座。大泽山智藏寺墓塔林已有1000余年历史。座落智藏寺东南山坡上的墓塔林,被誉为我国八大塔之一,塔下埋葬着宋、元、明历代高僧,为研究宋代以后胶东佛教史提供了珍贵资料。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8.东岳石遗址~位于青岛市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的东南部。东岳石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米,面积约为4.9万平方米,地势较高,由于多年被水冲刷,文化遗物暴露在地表层外。东岳石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4000—3000年,而文化特征不同于龙山文化,因而被命名为“岳石文化”。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9.即墨故城遗址~又称朱毛城、康王城,位于青岛市平度市城区约30公里的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因古墨水河得名即墨,曾为胶东国都,是齐国东部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墨故城遗址,建于春秋时期,废弃于隋开皇十六年。现存即墨故城遗址系西汉胶东王城,地面有城墙遗存,分内城、外城。民国年间曾出土一窟古钱币,1986年出土“燕明字刀币”达28公斤,另有弩机、铜舫、剑、戈、刀、币等。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0.西沙埠遗址~位于青岛市莱西弔沽河街道西沙埠村西200米处,为战国至汉代文化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3米,遗存多处大型墓葬。出土了陶器、瓦当、铺地砖、石磨、铜带钩、铁犁等物品。陶器有战国时期的高柄豆、宽沿圜底绳纹陶釜、三蹄足灰陶鼎等。瓦当有卷云纹圆瓦当及十分珍贵的“千周万岁”半瓦当等,并有很多筒瓦出土。石器以石磨最为典型,有凹状纹和放射状齿纹两种,属汉代石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1.东海峪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所东南海峪村西北。遗址总面积8万平方米,其东北部高出周围地平面2.2米,当地称为“鏊子顶”。1960年被发现,1973年以来曾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全国仅有的两件完整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均出土于东海峪遗址,该陶器高26.5厘米,嚣壁薄处仅有0.2—0.3毫米,每件重量仅22克,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代表了龙山文化制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此外,遗址还出土磨制石器等文物。2006年东海峪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2.两城镇遗址~位于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1934年发现,1936年发掘。据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记载:“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的两城镇为亚洲最早的城市”。发现龙山文化和周、汉时期遗址400多个,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件。出土的陶器以黑陶为主,胎薄质坚的蛋壳陶水平最高,造型优美,附加堆纹。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3.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庄子和安家尧王村周围。尧王城遗址东西长约630米,南北长约825米,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约2—3.5米。遗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尧王城“。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为主,地表还有商、周、汉代遗存的遗址。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4.大朱家村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大朱家村西近岭的高台地上,发现于1964年。遗址东西300米,土质为黄沙土,文化层深度1. 2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遗址分别在1979年、1989年和2000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45座,出土器物700余件,其中有大口尊、彩绘盆、白陶鬶等器物。该遗址对研究汉字起源、社会等级分化及新石器时代莒地先民生活面貌有重要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5.杭头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陵阳镇杭头村东,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出土刻有图像文字的大口尊,还有单耳罐、高领罐、双耳罐、壶、鼎、高柄杯、骨坠等大量珍贵文物。2013年5月,杭头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6.丹土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丹土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约4800年。文化遗存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以龙山文化为主。丹土遗址保存着两个不同文化时期的大量遗迹遗物,其遗迹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延续性之长,在山东省沿海一带遗址中冠绝一时。1996年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7.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前河湾村,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228.小谷城故城遗址~位于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前城子村。城池建设于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小谷城分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属于商周秦汉时期文化遗址。延续时间长,面积大,古文化层深厚。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9.洗砚池晋墓~位于临沂市市区洗砚池街北侧、王羲之故居洗砚池东北部。是山东省迄今发掘的汉晋大中型石墓中最完整的墓葬,其主墓室规模之大为全国发现晋代墓葬中所罕见。洗砚池墓葬共出土近300件(套)随葬品,器物丰富精美,其中59件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45件。经过专家考证,基本确定此处为晋朝司马氏家族的墓地。洗砚池晋墓的发掘,在中国同期墓葬中极为罕见,部分填补了我国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对于研究晋代社会、特别是晋代琅邪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0.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王羲之故居始建于晋代琅琊郡境内(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内有洗砚池、普照寺、集柳碑、晒书台、王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五贤祠、琅琊书院等历史古迹。王羲之故居中的“普照夕阳”曾经作为古代"琅琊八景"之首名扬九州。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1.北沟头遗址~位于临沂市临沭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沟头村东北。重点保护区占地百余亩。遗址历年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锛等石器,灰陶鼎、黑陶壶、蛋壳陶杯等陶器,鹿角、骨针、骨镞、铜币、铜箭头以及汉代砖瓦等。系新石器文化遗址,历经商周一直延续到秦汉。据《沂州府志》载,该遗址有“康王城”之说,无考。2013年5月北沟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2.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是中共山东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3.鄫国故城遗址~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文峰山东侧。鄫为古国名,系夏朝第七代王杼,封其次子曲烈的封地,鲁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所灭,鄫太子巫附赴鲁,为纪念故国,去邑取曾姓,鄫国自曲烈始封,历夏、商,周,至世子巫传五十四代。此故城自周至汉,先后为鄫子国、鲁国、楚国及秦汉东海郡缯县所属,至隋唐时期为州县治所。现城墙保存基本完好,城中间有一高台遗址,东西长310米,南北宽120米,为鄫国宫殿和汉代缯县府衙遗址。2013年5月鄫国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4.郯国故城遗址~位于临沂市郯城县护城河北岸,始建于春秋时期,为鲁国附属国。郯国故城建于战国至汉代,故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4696米。城门以青石构筑,城墙用夯土筑成。今仅存西、北城墙局部。东、西、南、北4门为青石砌筑。东北部隆起部分是古台遗址,俗称帅军台。出土有石斧、绳纹陶片、残陶鬲等。2006年6月8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5.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临沂市沂南县。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背景是发生在1941年的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是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突围战。为缅怀英烈,2012年11月,大青山胜利突围七十二年后,纪念馆在大青山下落成。大青山现在已建设成集纪念广场、纪念馆、纪念碑及抗大碑林于一体的红色党性教育基地。2019年10月7日,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6.北寨汉墓~也作北寨汉代古画像石墓,俗称“将军冢”。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该墓为东汉所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该墓墓体由砖头筑成,墓室分为前、中、后三室及侧室,总面积为88.2平方米。墓门、室壁、柱、础、斗拱、门额,枋子都雕有画像,共42块,73幅,画像总面积442平方米,刻有朝仪、宴饮、舞乐、狩猎、战争等画像,北寨汉墓画像代表了汉代绘画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平,对于研究当时社会具有重要价值。2001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制成模型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多幅画像被中学历史课本采用作教材。</p> <p class="ql-block">237.蒙阴云蒙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因位于蒙山之阴而得名。公园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854167个,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著名景点有水帘洞、雨王庙、云蒙峰、百花峪、老龙潭、望海楼等。</p> <p class="ql-block">238.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主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素称"亚岱"。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公园内拥有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p> <p class="ql-block">239.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景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位于山东省蒙阴县东南部的垛庄镇泉桥村北侧。景区总面积610平方公里,区域内山峻峰险,植被茂密,既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还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景区分为孟良崮纪念展馆区和孟良崮战役遗址展馆区两部分。孟良崮纪念展馆区由孟良崮烈士陵园、孟良崮医院、孟良崮完小三部分组成;孟良崮烈士陵园内有为陈毅、粟裕大型雕像,碑廊,战役纪念馆和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栗裕将军骨灰撒放处。</p> <p class="ql-block">240.皇圣卿阙、功曹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汉阙之一。平邑汉阙即二座皇圣卿阙和一座功曹阙。三阙原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城西北二里远的九顶莲花山顶,1932年移至平邑城关第三小学。皇圣卿阙建于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功曹阙建于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三阙是我国著名的汉代石阙,是研究我国汉阙和汉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平邑汉阙由灰青石四层筑成,总高2.1米(不包括阙基),面宽0.72米,厚0.59米,接近方形;上雕人像、车骑、禽兽、铭记等。三阙形体壮硕稳重,造形颇为奇特,是我国古代珍贵的艺术作品。2013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1.南武城故城遗址~亦称南武城、武城、南城,位于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境内,城址内有南武城、北武城两个自然村。南武城是曾参和澹台灭明的故里。城遗址西北、南两面有苍山、南城山、开明山为屏障,东、北两面有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构成半圆形城郭。遗址东边有曾点墓和澹台灭明墓。《史记》、《左传》、《论语》等都有对南武城和在南武城发生的历史事件及与此有关的历史人物的记述。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2.曾子墓~又称“宗圣墓”,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圣人之一宗圣曾参的陵墓。位于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村东北,此墓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奉祀生1名。先后由曾子六十九代、七十代、七十一代孙袭任。嘉庆十三年(1808年),山东督粮道孙星衍、费县知县郭志清立墓碑1座(下落不明)。1991年平邑县人民政府重立墓碑1座。平邑县曾参墓原墓位于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 西距武城故城2公里。</p> <p class="ql-block">243.莱芜侯曾點墓~位于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村东北。曾点又称曾皙,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位于今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人,系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之父,比孔子小6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改封“莱芜侯”,明世宗时尊称为“先贤曾子”。</p> <p class="ql-block">244.费县故城遗址~位于临沂市费县,也称季王城,是春秋、汉代和北魏时期的古城遗址。费县故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周长6公里,面积约234平方公里。出土有瓦砾、陶片和砖块等文物。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5.纪王崮墓群~位于临沂市沂水县城西北40公里处泉庄镇,地处沂蒙腹地,面积约4平方千米。根据器物规格及墓葬形制,纪王崮墓群处于春秋中晚期。纪王崮墓群墓葬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结构特殊,出土的器物量大精美,铜器胎质厚、器型大气,出土的文物时代特点鲜明,不仅出土带铭文的青铜礼器,还出土成套的编钟、编磬等乐器及成组的玉器等,填补了多项国内考古空白,为东周礼乐制度的研究及铜器、玉器制造工艺和技术的研究等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具重要价值。2019年10月7日,纪王崮墓群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6.崇觉寺铁塔~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内的崇觉寺。崇觉寺又名释迦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在寺内建立了铁塔,寺院也由此俗称“铁塔寺”。铁塔原来是八角七层楼阁式塔,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并增建为九层,塔通高23.8米。塔的下部是一砖砌的八角形基座,南面辟门,室内顶部砌作斗八藻井,室内有宋代的石刻千手佛像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塔铭。整个铁塔的构件均为仿木结构形式的雕模铸制,不仅反映了宋代本构建筑的形制,也体现了宋代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7.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济宁市任城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因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该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相结合,造型优美,内容丰富,做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8.济宁东大寺~为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因前门正临老运河,俗称“顺河东大寺”,门前匾“古礼拜寺”由著名书法家陈金言题写,并因处全市9座清真寺之东,故简称东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后经明、清各朝及当代数次修缮,使建筑面积达到4134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9.兖州兴隆塔~古称兴隆寺宝塔,位于济宁市兖州区东北隅兖州博物馆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为八角楼阁式砖塔。塔高54米,共13级。全塔简洁无赘饰,仅由各层叠涩出短檐。其形制颇为特殊,下面七层粗大浑厚,七层以上骤然缩减,如以另一小塔置于末完大塔之上。兴隆塔始建于隋代仁寿二年(602年),初为木塔,北宋年间改建为砖塔,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存塔身为清康熙年间重建。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0.兖州天主教堂~位于济宁市兖州城区西御桥南路,德国哥特式建筑。始建于 19 世纪末,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是德国传教士在鲁西南的传教中心。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1.金口坝~位于济宁市兖州区城东泗河之上,据实物资料记载,建于北魏延昌三年(514年),是一座集交通、灌溉、济运、防洪、蓄水、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因其所处位置重要,坝身石与石之间均以金属(铁)扣接,故名。金口坝历1500多年巍然屹立,建造坚固,反映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古代坝桥史上的杰出工程。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2.西吴寺遗址~位于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西吴寺村东南,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发现于1957年。西吴寺遗址以龙山文化遗存和周代文化遗存为主。其中龙山文化的遗迹有:灰坑、房址、水井、墓葬。遗物主要有陶器和少量的石、骨、角、牙、蚌器等。属周代文化的遗迹主要有灰坑,还有兽忌坑、灰沟、房址、灶、陶窑、井和隧道等。绝大多数是陶器,还有铜、石、骨、角器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3.王因遗址~位于济宁市兖州区王因镇王因村南面的一片稍隆起的台地上,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它的发掘对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社会性质提供了依据。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4.萧王庄墓群~位于济宁市北郊萧王序村南,为东汉任城国国王及其配偶的墓葬群。墓群原有土冢九座,由于多年来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土冢4座,其余均被夷为平地。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墓群中的一号汉墓进行了挖掘、修复。该墓发现了近800块汉代题记刻石,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汉代石刻中最为重大的发现。2006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5.三孔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东济宁曲阜市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61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孔庙,是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扩建和整修,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仅宋真宗元祜二年一次就曾建殿堂廊庑达三百六十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历时五年,耗银十五万余两。</p> <p class="ql-block">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带来奇花异木来此种植,此后,随其地位的逐步提高,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永乐年间扩大为十八顷。清康熙时期拟扩大到三千亩,现孔林内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p> <p class="ql-block">256.尼山孔庙和书院~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名尼山。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尼山孔庙横分三路,五进院落,殿堂共计80余间。观川亭东侧崖下有“坤灵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称“夫子洞”。大成殿5间,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虽系清代重建,仍保留元代木结构风格。尼山书院在庙东北百余米处,院内有正房5间,五禀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顶,东西厢房各5间,系当年讲学授业和纪念孔子的处所。整座建筑群占地约1.6公顷,有殿、堂、祠、亭等大小建筑27座,81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7.曲阜周公庙~位于济宁市曲阜城的东北隅,是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的庙宇,因古代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亦称元圣庙。周公庙历经宋、元、明、清6次修建,方具今天之规模。占地为75亩,各类殿、亭、门、坊计有57间,三进院落。庙内古树庇荫,松柏掩映,一派宁静肃穆气氛。棂星门内左右两侧各立石牌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西坊匾书“制礼作乐”,表示对周公功绩的赞颂。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中心建筑。大殿宽五间,进深三间,绿瓦彩绘。2013年周公庙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8.曲阜颜庙~又称复圣庙,位于济宁市曲阜城北门内,陋巷街北首与孔府后花园隔街遥对,是祭祀颜回的祠庙。始建年代不详。颜庙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元初重建,经十年落成。元大德末,旧庙毁。元延祐四年(1317年)迁其至陋巷故址。公元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建,奠定现存规模。2001年,颜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9.孟母林墓群~是孟子父母的合葬地。位于济宁市曲阜城南13公里的凫村。后人以为孟子成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孟母三迁教子之功,故林地称“孟母林”,孟子死后,其后世子孙亦结冢葬于此地。占地38公顷,外围石墙,内有树木约1万3千株,元明清历代石碑数通。入林后,神道尽头为享殿院,以红色墙垣围成,享殿四檐三间,长10米,宽6米。殿后为清朝所立的孟公孟母神位碑,殿前东侧为明朝所立的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孟母墓碑,院西50米处为孟母墓。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0.少昊陵~位于济宁市曲阜市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相传为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地,是中国著名古陵之一。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2019年10月,少昊陵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1.景灵宫遗址~位于济宁市曲阜市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北边吴陵南约五十米的交阜平原上。景灵宫遗址创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极盛时有殿堂及房1300余楹,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金代毁于战火,元至正十年(1350)曾重修,后又毁于兵火。今唯留三通大型石碑及建筑遗址。2019年景灵宫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2.曲阜师范学校旧址~位于济宁市曲阜市鼓楼南街11号。曲阜师范学校始建于1905年,1914年春,定名为“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内礼堂与教学楼(含考棚)是当时学校的早期建筑。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3.防山墓群~位于济宁市曲阜城东8公里防山西麓。墓群分布在东西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山丘上,原有坟冢22座,现仅存10座。封土最大的一座东西为71米,南北达75米,斜面高40米。墓前无碑,亦未经发掘。据已暴露的墓葬可知,墓室均依山势直凿穿石而下,前有墓道,上为封土,多为夯筑。从采集到的鼎、豆、盘等陶器残片和几何花纹方砖判断,为东周至汉代的墓葬。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4.汉鲁王墓~分布于山东省曲阜市南九龙山、亭山以及邹城市四基山一带,共葬有汉鲁国十四王中的十王,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时期的古墓。汉鲁王墓共有汉墓八座,均依山开凿,墓门皆向南,东西并列,墓室结构大同小异,有墓道、东西耳室。墓内由前至后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四墓共葬车12辆,马50匹,车马饰器368件。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5.曲阜鲁国故城~是中国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曲阜市区和东、北面。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曲阜鲁国故城城址略成扁方形,面积约10.45平方千米,故城分外城和内城2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7千米,南北最宽处2.7千米,周长11.5千米;内城平面近方形,东西宽约550米,南北长约500米。曲阜鲁国故城发掘墓葬200余座,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主要有鬲、甑、盆等。1961年3月4日,曲阜鲁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266.西夏侯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息陬乡西夏侯村西约500米,遗址发现于1957年。1962年、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两次对西夏侯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为414平方米。遗存有灰坑、陶窑、墓葬及建筑遗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器物,龙山文化和商代遗存较少。遗物主要以陶器为主。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7.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与同在邹城的孟庙、孟林合称“三孟”。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因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孟府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府大堂前现存几棵相当古老的桧树,紧同孟庙毗邻的建筑布局,以及孟庙内现存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说明北宋景祐年间就已经修建了孟府。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三次迁建孟庙于城南的同时,迁建孟府于孟庙之西侧。建筑格式为前堂后寝式。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总面积约合2.24万平方米。1988年孟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8.孟庙~又称亚圣庙,位于济宁市邹城市亚圣府街44号,为历代祭祀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之场所。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孟庙最初建于邹县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北宋元丰年间,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县城东郭。直至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存孟庙历经金、元、明、清各朝多次重修。孟庙呈长方形,五进院落,占地4.36万平方米。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其以亚圣殿为主体建筑,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院内有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等殿宇64间、碑碣石刻350余块。1988年,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69.重兴塔~位于济宁市邹城市旧城北门内,为北宋初年始建的砖塔,塔前原有佛寺一所。重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九层十檐,通高27.4米。最下层为木回廊,基座正北辟门,东、南、西三面置方形龛室。北门内有南北斜向砖阶,可登至2层南门外木廊,沿木廊外绕至西门入塔内,循旋砖阶逐级登至塔顶。塔顶冠以铜铸镀金覆体莲纹宝刹。其造型浑厚拙朴,气势雄伟,”禅塔祥云”为古邹八景之一。2013年五月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0.峄山摩崖石刻群~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东南10公里处峄山上,现存300余处,其中,摩崖石刻有两处,分别位于五华峰和妖精洞,刻于北齐武平年间(570-576年)。此外,峄山现存隋唐至明清时期,名人留题摩崖洞壁石刻众多,还有元、明、清、民国历代碑刻78幢。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1.铁山摩崖石刻~亦称“小铁山摩崖刻经”、“匡刻经”,位于济宁市邹城北铁山之阳一倾斜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 石坪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4米,面积1085.68平方米。刻石正上方有阴线刻巨龙、云气、佛光图案。佛光图下镌字,右侧刻佛教《大集经》,左侧刻《颂文》,经文下部刻《题名》三部分。1988年,铁山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2.野店遗址~位于济宁市邹城市峄山镇野店村南,属典型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兼有周至汉代遗存。1971年至1972年发掘,共揭露面积1660平方米。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灰坑、房址、陶窑及龙山文化的房址、灰坑。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出土文物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装饰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3.凫山羲皇庙遗址~又称人祖庙,俗称爷娘庙,位于济宁市邹城市郭里镇爷娘庙东村,是祭祀伏羲的庙宇。始建年代无考,因庙内原有后唐长兴二年重修碑刻,可知唐末五代时已初具规模。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为亭、榭、楼、阁的集合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庙前有山门,门内有金水桥,东西各有一门,俗称东西华门。向北分东、中、西三路建筑,依山势呈上中下并列叠加分布,中路有礼门、东西庑、羲皇殿、娲皇殿,主体建筑为羲皇殿,东路有玉皇殿,西路有泰山行宫、关帝庙,整个建筑物共有大小42座庙宇。现只剩下5根5米多高的8棱石柱、5座龟驮明清石碑和玉皇殿的石墙地基,以及8根雕龙石柱。2019年,凫山羲皇庙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4.邾国故城遗址~位于济宁市邹城市南部峄山之阳,当地群众称为“纪王城”,为春秋时期邾国国都,建于鲁文公十三年(前615年),共延续1100余年。现残存古城墙约7200米,有土筑、石砌,夯层坚硬,层次分明。故城内出土各类文物400余件,东周至秦汉时期的陶文3000余件。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5.明鲁王墓~又名鲁荒王陵。位于济宁市邹城市市区东北12.5公里,中心店镇尚寨村北,九龙山南麓,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鲁王墓为鲁荒王朱檀、其子鲁靖王朱肇辉及鲁荒王汤妃、戈妃的陵墓,其中以鲁荒王朱檀的陵墓最为宏大。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部分文物是首次发现,且保存较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堪称明代亲王第一陵。2006年,明鲁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6.嘉祥曾子庙~位于济宁市嘉祥县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风景秀丽的南武山南麓,一处历史悠久、气势辉宏的古建筑群体,又称曾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后多次进行修缮,迄今保留了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曾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正、左、右三路,共三进院落。主要建筑物30余座,殿、庑、亭、堂70余楹。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更显肃穆壮观。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7.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武氏墓地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将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保护室。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8.青山寺~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青山西麓。青山东有西周焦国故城遗址,青山寺原是祭祀西周焦国君王的祠堂,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北宋淳化三年《青山君庙三门之记》碑和元至正三年《重修惠济公神庙碑记》记载,祠旁原有汉建宁元年碑和晋永安碑,称“焦王祠”。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加封“焦王”为宁应侯,赐庙号“崇佑庙”。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又加封“焦王”为惠济公,故又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扩建,始具现存规模。因祠庙位于青山,故群众习称为青山寺。2013年5月,青山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9.金乡光善寺塔~位于济宁市金乡县,此塔始建于唐代,但其形制却与唐代塔相差甚远。另据记载此塔在元代有过大修,疑为在元代拆除重建。塔八角九层,塔檐尽毁,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轰去上三层。光善寺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型,通高49米。2010年5月21日维修塔体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券顶式壁龛,内置包括佛塔、舍利棺在内的22件银质文物、舍利一宗。经专家鉴定,此次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全部藏品装饰图案线条精美,做工精致。极为珍贵的是《大般涅盘经》封底上有“大唐贞观”阴刻年款。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0.羊山战斗纪念地~位于济宁市金乡县羊山镇。1947年7月10日至28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此发动了著名的鲁西南战役,其中羊山战役是鲁西南战役中最为关键、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活捉了固守山顶的敌66师中将师长宋瑞珂等9228人,歼灭蒋军23452人。羊山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开辟了道路,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从此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281.青堌堆遗址~位于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董庄村西约500米。几次发掘探明其文化内涵丰富,出土遗物较多。既有生活用具,也有生产工具。其典型的器物浅盘圈足豆,肥大袋足甗和侧三角式足鼎等在别处龙山文化遗址较少见。该遗址是一处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的龙山文化遗址。在学术界有人称之为“龙山文化青堌堆类型”。遗址保存良好,基本上未遭到人为的破坏。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2.卞桥~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东部泉林镇卞桥村东,跨泗河之上,因为泉林一带古为卞国,故名“卞桥”。相传每到中秋之夜,桥下水中出现双月,名“卞桥双月”,又称双月桥,旧为“泗水十景”之一。卞桥始建于晚唐时期,造形雅朴,雕饰精美,是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桥梁。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3.卞国故城遗址~位于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是春秋时期卞国故城遗址。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97万平方米。曾出土春秋时期的陶豆、鬲、盆、罐等文物。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4.微山伏羲庙,位于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刘庄村。伏羲陵台基高筑,伏羲庙即在其上。陵台长40.5米,宽34.6米,面积为1401.3平方米,台高4.6米。陵台四周条石砌垒,非常壮观。伏羲庙原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前有三圣阁,后有女娲殿,伏羲殿建在中心部位,并配以钟楼、鼓楼、庙门等建筑,绕以青石围墙。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85.会通河微山段~位于山东省的“南大门”济宁市微山县境内,是现今京杭大运河全线唯一一段湖中运河。明朝会通河淤积,朝廷新开了一段南阳新河,将会通河原河段由微山湖西改到湖东。后来微山湖面积扩大,南阳新河淹没于湖中。自此,会通河微山段作为南阳新河的一部分,从微山湖中穿过,湖就是河,河就是湖,全长约9公里。目前,会通河微山段发挥着景观、防洪、排涝、蓄水、灌溉等功能,沿河建有南阳古镇风景区,包括清真寺、古商业街、南阳码头等运河旅游景点,并形成了集岛、古镇、运河、湖于一体的独特景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86.利建闸,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是会通河上重要的节制闸,用于调节水位,保证漕运。微山县境内的南阳古镇,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在会通河通航后,成为了大运河河畔的重要商埠,至明代跻身于运河四大名镇之列。清初黄河泛滥,洪水泻入湖中,湖面水位不断抬升,古镇四周被淹,逐渐形成了今天四面环水的“南阳岛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87.南旺分水枢纽~位于济宁市汶上县,是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修建的工程。首先在汶上筑戴村坝截汶水;然后开挖小汶河,使汶水至南旺分水口;接下来导泉补源,即收集疏导汶上县东北各山泉汇入泉河至分水;最后在小汶河入运的“T”字型水口修石头护坡,建分水拔刺(鱼嘴),使其南北分水。南旺分水枢纽疏浚三湖作水枢,建闸坝,调节水量,保证漕运畅通,堪与都江堰相媲美。 白英抓住了“引、蓄、分、排”四个环节,实现了蓄泄得宜,运用方便。该工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我国京杭大运河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88.分水龙王庙遗址~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元代开凿京杭运河,南旺作为大运河的“水脊”,成了运河畅通的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建分水工程,使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河,七分向北流,进入漳、卫;三分向南流,进入黄、淮。此后建龙王庙于分水处,故称为“分水龙王庙”。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89.汶上运河砖砌河堤~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建造于明代弘治年间,是南旺枢纽附属堤岸设施之一。考古发掘出的部分河堤长约400余米,宽7米,用青砖和条石构筑。上铺一层条石,中间砌九层青砖,平砌错缝,下筑七层条石为基。在本段河堤的东端清理出一处石台阶登岸口,用十一层条石错缝平砌。此段运河点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明代运河河堤结构、形质、材料等有重要意义。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90.邢通斗门~位于济宁市汶上县,是运河与南旺西湖的重要减水闸,徐建口斗门是连接小汶河和马踏湖的通道,均建于明朝,现已失去原有功能。为削减河道流量,明代中期利用运河两岸的洼地,在南旺分水口附近建立多个湖泊,并建设斗门与运河连通,以调节运河水量,陆续形成了蜀山湖、马踏湖、南旺湖等“水柜”,对运河供水进行季节性调节。二斗门结构相同,由闸体、闸基、闸板、雁翅等组成,均为石砌,现仅存闸基和部分闸体,木质闸板。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91.徐建口斗门~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徐建口斗门是连接小汶河和马踏湖的通道,建于明朝,现已失去原有功能。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92.大运河柳林闸~是京杭大运河南旺枢纽段主航道上的节制闸之一,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汶水“三分下江南”第一闸,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柳林闸村。柳林闸,又称南旺上闸、南旺南闸,明成化年间,管河郎中杨恭于南旺分水口南“五里”处建造。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93.中国大运河寺前铺闸~又称棠林闸、寺前闸,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汶上县南旺枢纽段,为运河主航道单孔石质节制闸。公元1506年,通政韩鼎于柳林闸南“十二里”处创建,呈束腰亚字形,横跨南北向河,由闸基、闸口、闸槽、雁翅、闸墩、闸板等构成。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94.中国大运河十里闸~又称南旺下闸、南旺北闸,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由管河郎中杨恭于南旺分水口北“五里”处建造。闸座为单孔石质节制闸,由闸基、闸墩、雁翅、闸板等构成,“金门宽一丈九尺、高二丈一尺六寸”。十里闸是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汶水“七分朝天子”第一闸,与相邻闸协同启闭,调控汶水南北分流。遗址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十里闸村。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95.太子灵踪塔~坐落在济宁市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整体雄伟壮观,巍峨挺拔,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个塔刹呈葫芦型,是由黄土烧制而成的,外面施黄色釉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所以民间俗称黄金塔。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6.贾柏遗址~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城东3公里的东贾柏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地上。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1989年春至1990年春,两次发掘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遗存有墓葬、房迹、灰坑。房迹形状有葫芦形、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外对偶婚的特征,出土各种器物一百多件。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7.台儿庄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清乾隆赐)。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台儿庄古城,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台儿庄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298.中运河台儿庄段~位于枣庄市,台儿庄运河号称"活着的运河",其历史风貌果然非其他地方可比。它是1959年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改道城外时留下的,全长3公里。由于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气息浓郁,真有回到明清时代之感,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京杭大运河仅存"的清代文化遗产。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99.台儿庄大战旧址~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1938年3、4月间,中国军队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的大战中,与日军血战半月,歼敌万余人。当时城垣内外,尸横遍野,运河里日军的钢盔阻断了水流,战况激烈可见一斑。现修复归原了现存的清真寺、中正门、新关庙、火车站等四处大战遗址。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0.偪阳故城~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西南约2.5公里处,为周代偪阳国故城遗址,年代为周至晋。偪阳故城城周长3293米,大体呈长方形,城内及城外地面可见陶片,以灰陶为主,多为豆、罐、盆。陶器有素面、绳纹、凹凸纹。出土文物有砖、板瓦、瓦当、铁渣、铜剑、铜镞、铜印等。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分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1.中陈郝窑址~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蟠龙河畔的中陈郝村。中陈郝瓷窑遗址面积大,年代早,延续时间长,该遗址可划分为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三大区域。特别是隋代窑炉的发现,被考古界称为北方民间第一窑,为研究我国古代窑炉的结构、瓷器的烧造技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过去枣庄一带曾出土的不少青瓷器找到了归属,改变了过去“南青北白”的说法,从而证明了枣庄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烧制青瓷了。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2.中兴煤矿公司旧址~位于枣庄市市中区矿区街道,前身为始建于1878年的中兴矿局,1899年成立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企业,解放后改称枣庄煤矿,1999 年关井。中兴煤矿公司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族煤矿企业,与开滦煤矿、抚顺煤矿并称中国近代三大煤矿,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见证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与众多历史人物存在直接联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建筑遗存是中国近代外来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合的产物,建筑造型精美、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2019年,中兴煤矿公司旧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3.建新遗址~位于枣庄市山亭区,遗址面积约32000平方米,属大汶口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的古人类生活遗存,距今约5000—4500年,保存现状较为完好。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4.滕州龙泉塔~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为砖石结构的密檐式佛塔,塔高43.35米,呈八角九级,始建时代文献无考,据有关方面专家观察其风格,当属北宋时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朴实庄重,造型浑厚,为我国北方密檐式佛塔之佳作。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5.北辛遗址~位于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距今约7300至8400年,是中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北辛遗址在1964年山东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1978年冬至1979年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面积共计2583平方米,出土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2000余件。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6.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陈岗村东,北留路北侧,地理环境属于低缓丘陵地带,因分布在滕州市东沙河镇陈岗村而得名。遗址总面积约 80 万平方米,以大汶口文化堆积为主。2019年10月,岗上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7.前掌大遗址~位于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3公里的前掌大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西距薛国故城1公里。1978年至2001年,前掌大遗址先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10多次发掘,清理墓葬100多座,累计出土文物两万余件,特别是1994年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礼器、兵器、玉器、酒器等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5年至1998年,又发掘出五座保存完好的大型车马坑,因而轰动考古界,据考古证明,前掌大墓葬群是西周早期薛国贵族墓地。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8.薛国故城~位于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境内。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了。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东周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内城北墙外有大面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代遗址,外城中部,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铁矿石,炼渣和战国、汉代瓦当。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岗,地势梢高出四周,多出“千秋万岁”卷云瓦当和铜兵器,相传是薛国君主宫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尝君陵园,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园。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