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

忘忧草

<p class="ql-block">  董大妈今年九十高龄,膝下六子两女,可谓儿孙满堂,按理说可以消消停停颐养天年了。</p><p class="ql-block"> 可实际上却很心酸,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还在她盛年之时,也是村里村外叫得响的人物,尽管没上过学,却很会来事,一贯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在她们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喜欢生孩子,董大妈自然不甘落后,两三年生一个,一直生下八个,其中六个儿子是她心中的骄傲,也羡煞了村里人,在重男轻女的农耕年代,家家想儿子,不仅有了劳力,更能光耀门楣,免受欺凌,或许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光阴催人老,娃子们陆陆续续成家立业,另立门庭,农村叫分家,一成婚就自成一家,从父母家搬出去,渐渐的都离开了她们,有的住在镇上,有的住在城里,有了各自的生活,就剩她老俩口还住在乡下,娃子们有时间就回来看看,日子倒也舒坦自在。</p><p class="ql-block"> 可人总归要老,要死的,十几年前老伴突然撒手人寰,她就成了孤寡老了,尽管儿女们仍时不时回来看看,可守着诺大的房子,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仍然感到了孤独,无助,不多久便病了。</p><p class="ql-block"> 经检查是心脏病伴房颤,还比较严重。医生说患病应该很久了,只是没有检查。其实董大妈早就有了心慌不适等症状,尤其在劳作之后,只是怕麻烦娃子们,一直硬挺着,老伴走后,心里空落落的,心情不好,日常家务琐事及菜园子又必须亲历亲为,这才加重了病情。</p> <p class="ql-block">  董大妈这一病,引起了子女的重视,养老问题便提前要商议了,八个子女召开了家庭会议,经过争论,沟通交流,最终决定,每个儿子家住半年,期间若有病痛,负责看病照顾并花钱,姑娘凭自己孝心,该照顾照顾,该花钱花钱,不作硬性规定。</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所谓的“轮转制”,在农村,被很多家庭采用。</p><p class="ql-block"> 董大妈就这样在每个儿子家转来转去,转着转着又过了好些年。</p><p class="ql-block"> 本来她心脏病就比较严重,这些年过去了,也住了不少次医院,也有过生命垂危的时刻,可能是年轻时身体底子好的缘故,大妈都奇迹般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倒让医生很意外,同样感到意外的还有她的子女们。</p>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董大妈心脏病明显加重,有一次全身水肿,有性命之忧,再次住院。医生告之病情,必要时转院治疗,需要家属签字,儿子不来,媳妇说做不了主,等到大姑娘来了,不签也就算了,居然说医生想推托责任,搞得医生很是无语。</p><p class="ql-block"> 好在大妈又挺过来了,不幸的是,家人看到病情好转,便经常无人在病房陪同,大妈自己上厕所,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股骨颈骨折,医生建议到大医院骨科看看,家人觉得没必要,让人惊奇的是她居然还可以独自站立迈步!</p><p class="ql-block"> 董大妈虽然多次闯过生死大关,毕竟耄耋之年,腿又骨折,雪上加霜,按常理,在世时间不会太长,这又促使子女们再次召开家庭大会,会议议题自然还是大妈的养老问题。主要半年一轮制,转的慢,有些儿子怕自己吃亏,经过争吵交流,一致通过一月轮转制,姑娘仍然自便。</p><p class="ql-block"> 一月一转的弊端也很明显,因为转的快,便都不上心,少了责任感,有时候大妈病了,眼看没几天就换下家了,便拖着不管,都怕在自己家花钱多,出力大,而姑娘呢,叫嚣的动劲,却又舍不得出钱!</p> <p class="ql-block">  一月一转,把董大妈转的晕乎乎的,转的缺了尊严,缺了活下去的信心,她经常说,活这么大岁数做啥哟!造孽哟!</p><p class="ql-block"> 看着只有五六十斤的她,踉踉跄跄瘦弱的身影,我也很心酸,很无奈。</p><p class="ql-block"> 董大妈曾经是我的病人。</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