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2年至1965年,我就读于河北省滦县兴隆庄中学(后简称“兴中”)。三年的初中生活,十里走读,感到既艰苦而又快乐。在开始学习多门功课的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做人的一些道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同学们天真无邪的相处,都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现在回忆起来,那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距学校较远,走大路十三里,我们都选择走捷径的十里小路,途中没有村庄全是庄稼地,还要过一条小河,水不深 ,没有桥,平时都趟水过河,冬天有人在河中搭几个土堆,即所谓的 “迈桥”,跨度较大,迈不好掉水里是常事。记得那时一直穿母亲做的布鞋,一个月就要穿坏一双,而且大脚趾早早就把鞋尖顶破。不论是酷暑寒冬,还是刮风下雨下雪,都要坚持上学。尤其冬天白日短,真是早晨顶着星星出家门,晚上顶着月亮回到家。初一时,我村共5个男生一起结伴上下学,有时互相等候,时间晚了,我们就一口气跑到学校。到初三他们都毕业了,就只剩我自己走读。一次放学晚了,当走到一半路程时,天就黑了,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听到的只是风吹庄稼叶子沙沙响声,还要经过三个墓地,数十座坟丘实在瘆人害怕。我吓得头发根都要竖起来,乍着胆子朝家里走,幸亏看到伯父接应我,才松了口气,但还是出了一身冷汗! 那年我才十五岁,个子不足一米五! 从此母亲坚决要求我,宁可绕远也要走大路,并在毕业前两个月,买了辆旧自行车,让我骑车上下学,这样路上的时间就节省多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兴中,坐落在滦县兴隆庄村的东南部位,只有几排教室,一个操场,两个篮球架。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就是这样的一座农村中学,每年都有一百來名同学毕业。</p> <p class="ql-block">现在兴中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 自豪的是,学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个个为人师表,业务过硬,教学有方。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使我们有了初中学习的满满收益。</p><p class="ql-block"> 代学教师高振明,他是外地人 ,一开始听他的讲课口音很不习惯,甚至听不懂。我们着急,他也着急,但他反复讲解,从不厌倦,直到我们听懂为止。老师非常敬业,讲课深入浅出,同学们都被他讲的所吸引,也不觉得代数抽象枯燥无味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得高老师自己还出钱买过许多代数课外习题集,发给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要求在完成课堂作业同时,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练习题,而且也要按时交到老师那里进行批改,可见老师的良苦用心。而他自己却生活特别简朴,不舍得添置新衣服,冬天穿的棉袄袖口都露出了棉絮。</span></p> <p class="ql-block"> 初二语文老师贾炳仁。他讲课有两个特点,一是板书流利漂亮,很多同学都纷纷模仿,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强,朗诵课文时声情并茂。记得贾老师曾教的一首诗词:“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老师朗诵时,声音洪亮,目视前上方,仿佛看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那抑扬顿挫的语气,以及活泼自然的肢体动作,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对毛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的记忆也比较牢,至今还能背诵出来,可见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多么的重要。</p> <p class="ql-block"> 初三语文老师邱铭义,讲课语速适中,吐字清楚,善于表达。针对同学们作文不知写什么、没有什么可写的普遍问题,教给了我们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看到文章中有好的段落,就让同学们记下,可以借鉴到作文当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又例如为了调动写作积极性,如果哪位同学作文写得好,就在作文第一页的右上角,批注“抄清”二字,要求使用统一稿纸另抄写一份,邱老师作为范文收藏保存,并在本届或下届学生的作文课进行示范。这种方法对我们快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中考前的冲刺阶段,他给我们拟出很多各种题材作文题目,让每个同学都写提纲段落大意,在很短的时间里教会了应对各类作文考题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通过这些强化训练,基本上写作文不犯怵了,知道怎么下笔了。</p> <p class="ql-block"> 几何老师刘山,他把几何课通过直观的作图,讲解的活灵活现,大家也学的融会贯通,尤其他讲的一题多解的方法,更使我们的解题思路不断扩展。要求考虑多种解题(解决)方法,这思维在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都得以沿用。由于 初中平面几何课基础较扎实,到了高中的立体几何课学习就觉得省力。尤其在后来大学的画法几何课, 毕业考试竟得了100分,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是我从教十几年遇到的第一个得满分的学生。这些得益于初中刘老师平面几何课教得好!</p> <p class="ql-block"> 化学老师、初三班主任赵振兴,在教化学课时可费工夫了,因为我们刚接触化学课,对讲到的化学符号,过去都没听说过,学起来很吃力。尤其记得讲化学方程式,赵老师反反复复讲,不厌其烦,直到我们听懂为止,充分体现了老师的耐心和责任心。作为班主任在管理上,也是花费了很多脑筋。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常找同学谈话,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创建。</p> <p class="ql-block"> 历史教师武恩奇,外貌穿戴非常讲究 ,经常穿中式服装,古朴文雅。高高的个子 ,背头发型,略有驼背。说话文质彬彬,是一位学究式老师。他上课从不带课本,只拿一个小纸盒,里面装些各种颜色的粉笔。上课后,先在黑板上画出我国地图的东部、南部弯弯曲曲国界线,然后再用绿色粉笔画出长江和黄河。讲课时,边讲历史事件,边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及发展过程都标注在地图上, 我们都佩服武老师这种教学方法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所以都爱上历史课。</p> <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发展和身体健康,校园生活搞得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组织看电影。在初二时,学校组织了一场白天的电影。记得是利用一间教室, 把玻璃窗都用报纸粘严,而且报纸上都涂了墨汁,进了屋,关上门什么都看不见。请来的是县电影放映队,放映的电影是《白毛女》。当演到喜儿如何受苦受难时,学生和老师哭声一片,一开始,有人还小声抽泣,后来竟忍不住涛涛大哭。大家非常同情喜儿的遭遇,更痛恨黄世仁的惨无人道。电影结束后走出教室 的师生,个个都眼圈红肿。后来学校让我们每人都写一篇观后感,大家都表示痛恨万恶旧社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组织文艺演出。学校在每年的节日或期末放假前都要组织文艺汇演,各班推出些节目,也招来了村民前来观看,一时间操场上欢声笑语,热闹极了。记得初二一次学校搞联欢会,贾老师和我班的杨淑文女同学共同表演了一个《逛新城》节目,他们都身穿藏族同胞衣服,贾老师将藏族阿爸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博得全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p> <p class="ql-block"> 举办毕业生来信展览。许多从兴中 毕业的学生有的考入高中、中专和技校,也有的直接回农村就业。但若干年后,他们有的当了国家干部或乡村干部、有的成了人民教师、医生、工程师、技工,还有的参军入伍,保卫边疆,都成为了对国家有贡献、有用人才。他们都有感恩的心,纷纷给母校写信,汇报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老师的三年教育之恩,同时也勉励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学校把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集中起来,举办了毕业生来信展览。大家通过参观,激发了将来报效国家,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经常举行篮球赛。分学生队和老师队,学校老师组成的篮球队当时是很厉害的,在外单位来我校比赛中,老师队基本都能战胜对方的。老师队有两位主力,一位是体育老师吴小芳,个子较高,身材魁梧,善于投篮,准确率相当高。另一位就是我们的初一班主任刘金志老师,瘦高个,弹跳力强,抢篮板是强项,无人能比。再加上其他老师的默契配合,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组合。只要刘老师篮板下抢到篮球传给吴老师,他就能准确投入蓝中,看这样的比赛真是太过瘾了。</p> <p class="ql-block"> 为走读学生热午饭做菜汤。学校食堂小,仅为老师和少数离家远只能住宿的女同学用餐。我们中午不能回家的走读生,早晨上学来时带些饽饽或熟白薯,中午就凉着吃。尤其到冬天,也是如此。初三时,学校看到我们午饭很艰苦,为了同学们身体健康,就让食堂把带的饭热一热,并熬些菜汤,还是免费的,真是热在身上暖在心里。学校为了我们的健康,确实费尽心思,大家都非常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 再回忆几位同窗好友</p><p class="ql-block"> 初中同学关系是真挚单纯,我们三年的相处,亲如兄弟姐妹,学习上相互帮助,政治上相互鼓励,生活上相互照顾。虽然已经几十年未曾见面,但还非常留恋那段同学情感。下面是我制作收集的几位老同学照片,黑白色的是初中的,彩色的是近照,看看几十年的变化多大! 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如今都满头白发,真是时间过得太快了。</p> <p class="ql-block">陈文宝</p> <p class="ql-block"> 陈文宝是我们的班长,品学兼优,年年三好学生。初中毕业后考入滦县一中。从县直机关退休,现喜欢书法及体育乒乓球项目。</p> <p class="ql-block">蔡玉选</p> <p class="ql-block"> 蔡玉选是我们班的班委,纯朴憨厚,学习成绩优秀,考入唐山机车车辆工厂技校。从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现在的中车)退休。</p> <p class="ql-block">卢国</p> <p class="ql-block"> 卢国,我们曾是小学同学,他一直学习成绩优秀,考入滦师,从滦县县直机关退休。</p> <p class="ql-block">段风林</p> <p class="ql-block"> 段风林学习扎实,正直上进,是我们较早的团员之一,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在村里一直从事医务工作几十年。</p> <p class="ql-block">蔡会荣</p> <p class="ql-block"> 蔡会荣是我班班委,学习成绩优秀,活泼开朗,爱好体育,考入滦师。从幼教岗位退休。</p> <p class="ql-block">陈金秀</p> <p class="ql-block"> 陈金秀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考入滦县二中。从县直机关退休。现爱好音乐电子琴,喜欢唱歌。</p> <p class="ql-block">侯文山</p> <p class="ql-block"> 侯文山,我们也曾是小学同学,他聪明伶俐,学习优秀。身体敏捷爱好体操运动项目。考入滦县二中。后很幸运被推荐上了大学。从县直机关退休,现爱好书法,喜欢写诗词。</p> <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没有互留照片纪念的同学,如干部家庭出身、作人低调的刘志民,考入河北粮校后在我的老家公社任职的邸庆义,尤其是学校附近住的李成才(班干部)、李泽祥、杨风永、冯万安等同学,在雨天,我们这些走读生没有带雨具时,他们从家里给找来塑料布、草帽、蓑衣等,雨特别大时,还留我们在他们家住下,再此感谢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初三班干部、团员与老师合影(1965年)</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卢国 本作者 王景海 蔡玉选 段风林。</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陈文宝 李成才 赵振兴老师 李主任 陈庆华老师 李万贵</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吴秀华 蔡会荣 杨淑文 蔡春艳 夏同学</p> <p class="ql-block"> 初二期末,我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是全校的三好学生与校领导合影(1964年),中排左五教导处李主任,左六校长田立秋。后排右二本作者。</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为三好学生发的奖品是一本《青年修养通讯》书,虽然经过1976年大地震从废墟中扒出,至今我还珍藏。</p> <p class="ql-block">书的封面上“滦县兴隆庄初级中学”盖章</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不仅见证了我一份荣誉,更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书中根据当时青年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和想法,象如何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如何处理立业与创业及造福与享福关系,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友谊,如何对待错误等等,都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解答,并且引用了大量的领袖教导、名人名言和历史典故,讲得通俗易懂感人肺腑。对涉世不深的我来讲说,刚刚才知道了人不但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不断进行思想修养。对里面一些感动人的语句,边看边画了波浪线,便于复习加深印象。可以说这本书影响了我大半生,现在仍经常阅读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总之,在兴中的学习,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一些,三年的步行求学,累计行程约一万四千四百多里,穿坏了30多双布鞋,吃了很多苦,但从恩师那里学到了全部的初中文化知识,开始懂得了如何作人的道理。我初二时加入了团组织,毕业后,考入滦县二中,现在已从国企退休十余年。回忆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已成为在党50年的中共党员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初中三年的扎实学习是我人生非常关键时期, 因此非常感恩兴中母校!</p><p class="ql-block"> 祝福恩师们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祝福老同学们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撰文:宝地风水亭</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拍照及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