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学期学校对课后服务重新安排,发挥教师个人优势,杨雪宏老师酷爱编织,从十多岁开始学习编织,有四十多年编龄。这些年她潜心研究编织技术,掌握了五十多种针法,上针,下针,加针,减针,扭针,放针,挂针,并针,卷针,交叉针,拉针,滑针等等,编织花样若干种,有鱼骨花,麻花,菠萝花,凤尾花,阿尔巴尼亚花,单罗纹,双罗纹,鱼腥草花,锁链花,星星花,桂花,球球花等等。编织作品无数件。所以她主动申请担任四学年的课后服务编织课。</p><p class="ql-block"> 编织是一门古老手工艺术,它起源于2200多年前,它的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样灵活多变,所以广泛的流传至今。编织已纳入教育部劳动课程之中,学生通过手工编织活动,培养耐心,细心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更加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对学生的害,经研究用一次性筷子代替织针。四学年九位老师非常配合杨老师的工作,课前布置好学生所带的工具(织针、毛线)。</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在教学中采用讲解、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模仿,实践操作的方法。学生开始手很僵硬,织针(一次性筷子)宛如两根木棒,渐渐的,学生们学会了使用,并且学会了辫子起针法,下针的编织方法,四节课后,学生的手法娴熟了,织物平整了,松紧适度了。也不会出现多针少针的现象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疫情原因,这学期只上了四节课,期末临近了,杨老师举办了编织比赛,通过预赛,决赛层层选拔,最后选出了一些优秀的学生。获得了编织小达人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状,奖品。</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编织课,它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陶冶了学生的性情,修身养性,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有人去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