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沁园春/长征颂歌/</b><b style="font-size:15px;">海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里长征,开天辟地,红军豪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烛红映锤镰,革命理想,星火燎原,彪炳千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万将士,何畏牺牲,湘江血染战旗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意志坚,双脚量天下,飙摧朽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骁军怀虎胆,数万英雄同唱大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雪山草地,英魂护佑,万般苦难,意志坚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烟云,随风远去,再忆长征铸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空烈,愿化英雄志,激励后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血染湘江旗更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凡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军的故事已经成了遥远的故事。在一些人眼里,那些往事总是伴随着絮叨的说教和扭曲的政治,已经远离了现在的时代,只寂寞地停留在老去的记忆里。尽管如此,在去桂林以前,常去桂林的我家先生,仍然很郑重地提议我去界首镇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去界首,是因为七十六年前,(又过去了十年)那里发生过让我们这代人铭记一生的惨烈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失败,有血泪、有痛彻人心的叹息,但更有让人崇敬、让人提起就会热血沸腾的信仰、壮烈和大气凛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即使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仍然尊敬坚持信仰的人。我个人认为,这种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且先不论人们如今对这种信仰的争议),从根本上区别于泛滥于当今的一些宗教信仰。那些用各种极端手段排除异己的宗教信仰,直接导致了动乱、战争、杀戮,是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而早年,那些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们,他们奉献上血肉之躯,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贪污受贿,不是为了满足私欲买官卖官,更不是为了仗着有个叫“李刚”的老爸胡作非为欺凌百姓。他们的信仰让他们坚信,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归结到一句最简单的话,就是为了穷人都过上好日子。这是真正的草根信仰,信仰的最深层是人类的良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去界首镇的前一天晚上,在网上和朋友海西聊天。海西说,你去了,一定替我祭拜红军的先烈们。我说,不光替你,还要替窑洞小黑子、009(蓉蓉)祭拜。也是海西告诉我的,他们俩人的父亲参加过那次战役,是侥幸活下来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界首镇就在兴安县境内,从县城驱车最多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界首镇那日,遇上赶集,人挤人的热闹,车只能在人群中慢慢地爬。好在红军指挥部旧址离镇口不远,很快就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旧址比我预想的要完整,要结实,应该是修缮过的。除我们外,还有一个湖南来的旅行团,十多个人在屋里听导游讲解当年的战事。我因为来前查过有关资料,听一会儿发现同导游讲的大致差不多,便悄悄出屋一个人去了十多米外的湘江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江水一如既往地安静流淌,几只鸭子悠闲地浮泛在水面上,一个中年男人在江上撑着小船打鱼。并不宽阔的湘江边,不仅没有了当年的枪炮声,就连如今世界的纷沓喧嚣,也如晨雾般消隐在了江水中。小船荡过,江面上划开阵阵涟漪,却寻不到当年的一丝波涛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但那波涛确实汹涌过。红色的波涛。被鲜血染红的波涛。七十六年前的湘江,一江血水,数万英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湘江之战,是红军所有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斗!惨烈到现在重读历史,仍然让人忍不住掩卷长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兴安县,选定在县城以北23公里的界首突破湘江。蒋介石调动湘军和桂军,在兴安一带近300 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及部分湘军,跟在红军后面追击,准备将红军全歼于湘江一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让蒋介石没料到的是,桂系军阀白崇禧却并不想和红军硬拼。为保存自己军队的实力,白崇禧借口兵力缺乏,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一带撤兵,致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 130里的防线无兵防守竟达7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战争中,一个小时都可以决定胜负,何况是7天!可是,直到11月25日,当时的中革军委才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如果这时红军能抓紧时间过江,历史上将不会有这血写的一页了。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几千名挑夫,三千多副挑子,从苏区带来的印钞机等大量的“坛坛罐罐”,拖住了红军前进的脚步。11月 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中央军委纵队才走到湘江岸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生死攸关的4天啊!面对这种拖延,彭德怀曾发火道:“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个打仗的样子!”紧接着发生的一切不幸谶语成真,数万个鲜活的生命,真的倒在了湘江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1月29日,中央军委纵队终于磨蹭到了湘江,但湘军和桂军也赶到了,并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将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得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守卫湘江渡口的红军防御阵地,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双方的兵力不断投入,然后被不断消耗,这对兵力和武器都处于劣势的红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但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渡口被鲜血浸泡,但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2月1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渡过了湘江,担任全军后卫的红5军团到达湘江边时,渡口已被敌人控制,军团部和13师只得另寻渡河地点涉水而过。随红5军团担任后卫的刘伯承最后渡江时,看到路边倒下的大批红军遗体,四处散落的机器、装备,满江漂流的文件和苏维埃币,不禁长长叹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时,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其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在湘江以东阻击追兵,全师6000余人仅剩300余人,最后被敌人重重包围,打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敌人为他医治并准备诱降,他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挖出肠子,用力绞断而壮烈牺牲,年仅29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9岁,在今天,是一个褪了青涩而青春愈加萌发的岁数,是一个爱情和事业都已成熟准备收获的岁数。而陈树湘,一个29岁的青年,为了信仰却血洒湘江,如此的大义凛然催人泪下!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这样的英雄面前,每一个人都应该鞠躬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湘江之战的战斗之烈,牺牲之惨,是红军史上从未有过的。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但是,蒋介石消灭红军的目标并没有达到,红军还是突破了他最重要的一条封锁线,对此,蒋介石叹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也是湘江一战,才使当时以李德为首在红军中占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彻底破产,也才有了后来的遵义会议,红军的发展这才走上正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如今站在碧绿安静的江水边,的确很难想象出当年血染湘江的场面。据当地的资料记载,湘江战役两个多月后,当地人都无法饮用江水,因为数万红军将士的遗体被冲到下游一个较平坦的江湾后,堆积起来堵塞了河道,致使两个多月江面都散出阵阵腐败的味道,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当年有了一种说法:三年莫食湘江鱼……其实,何止三年,当地有些人,从此后就不再吃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不太懂历史,但先生却有些兴趣。从兴安县回来后数日,我问先生,如果中国不是被共产党解放统一,会是个什么局面呢?先生想想,说,那就是军阀割据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纵观中国历史,大致就是一个不断分割、又不断统一的历史。但有一点,国家分裂时,无论是古代诸侯争霸还是现代军阀割据,其结果都是苍生涂炭,民不聊生,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从秦至今的历史,至少说明了一点,只有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富裕强盛,中国的独特的文化决定了中国的国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蒋介石没有能最后统一中国,而共产党做到了。帮助共产党统一中国的,是那些像陈树湘一样捐躯的红军战士们。他们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中国的老百姓,是壮举,是奉献,也是人性的大公无私。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多了人文与科学的进步,多了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也多了金钱的诱惑与利欲的横流,而最缺乏的,却是这罕有人提起的大公无私。而陈树湘们,用他们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气壮山河的“大公”,什么是诏示日月的“无私”,那些拿着国家俸禄却只顾中饱私囊而不为百姓干事的人,面对着这样的大公无私,应该汗颜和忏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没有陈树湘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这里,仍然是借列宁的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种背叛,背叛的不是政治和主义,甚至不是某个单一的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种背叛,背叛的是自己的良知。背叛的是人性的光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