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高新区2022年高考综合改革专题研修班(个人总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对于新高考的顶层设计,值秋季学期陕西省全面进入新高考改革之际,安康市高新区携上海铭师教育,力邀重庆、南京两地知名教育专家,从政策解读、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及选科走班制度管理,多方位、深层次为我们带来高站位、高水准的理念分析和实施对策,有效促进我市我校稳步落地新高考,高效引导教师个体针对性筹备新高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不同角度,相同高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必须以推动整体发展为根本。具体表现在:以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视角,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建构;以唤醒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为视角,夯实服务高校选才的基本功能;以科学推行选课走班制度为视角,实现多元化创新性人才引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重庆市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谭建伟主任,对比新旧高考特定的历史背景、各自面临的困难、强调新高考背景下学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原则、意义及开展建议;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李代文副书记,深入浅出地解读生涯教育的意义、其新时期的挑战、及具体实施中九大指导原则;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胡方所长,从关键任务、发展演变、核心原则、方法举措及价值趋向等方面,解读现实期教育评估系统;重庆市教科院李常明副院长从从重庆市“3+1+2”新高考模式、分数转换机制、各级各部对应策略入手,从“一核四层四翼十二面”聚焦新高考内容改革及命题发展趋势,强调高考评价体系的应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杨扬子中学汤家合副校长,从先行省份实施模式对比、剖析等级赋分的公平性,并结合全国知名中学开展选课走班实况,尤其是是教学管理方面对策,全方位解读新课程、新教材、新制度中的新实践;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党委书记认为,科学有效的“教”和“学”才是新高考最困难的方面。通过对比新旧四种不同教学理念,利用大量范例,肯定“启发式教学”,强调“学本型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谭建伟教授的娓娓道来,还是胡方所长的严肃认真,李常明院长的深刻简介,无论是李代文副书记的诙谐幽默,还是汤家合校长的稳扎稳打,龚雄飞书记的严谨求真,值我校迈步新高考之际,为我校推进新高考改革征程,都是高水准、高站位的思想引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不同方案,相同方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重庆市高考改革为范例,总结头两批改革示范经验,深刻解读陕西省高考改革指导文件,结合安康高新区新高考规划,立足我校新高考开展实际,我们注定会在这场新征程中面对很多新挑战、新困惑。具体表现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选课走班:基于以重庆市改革推行的“3+1+2”新模式,具体如何落实12种组合课程?是否或怎样引导物理、历史首选科目的选择?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国考科目竞争优势?如何把控“走班式”教学管理?怎样实现“分层教学”和“选科学习”双驱滚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生涯规划:如何分布课时、均衡教师、优化课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和生涯规划教育如何有效进入课堂教学?如何“请进来、走出去”开展生涯规划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高校如实实现综合素质评价资料手机分类?如何权衡课内备考和课外发展?如何素养教育系统化?如何实践活动课程话?如何实现结果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教育教学: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准确深刻解读新教材?如何借鉴启发式教学,学本型教学方式实现新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精力限制下,落实立德树人,提现核心素养,培养综合性、创新性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毋庸置疑的是,不同主体在面对“新高考”这一特定客体,衍生结合具体情况的不同方案,但正如李代文院长提到的:改革的方向是不可能改变的,改革的过程可能很长。把握基于现状、深化改革的方向,掌握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顶层设计,加大专家教授思想引领,强化现有师资队伍合作探究,以不同方案为途径,实现迈步新高考的总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不同主体,相同客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高考改革也绝不只是学校的事情。一场系统化的高考改革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的多角度参与,离不开教师、学生、高校全方位合作。作为新高考改革的一线教师,如何提升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如何投身培育综合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核心价值是最为关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学习理论经验,强化反思调整。</p><p class="ql-block">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归根究底,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特定时期对教育方面的新要求。从变化的角度分析,改革是不变的话题,变化的是基于特定历史文化经济条件的具体要求。适应社会发展是融入新高考改革的根基,只有保持不断学习、及时反思、实时调整的态度,教师个体才能在发现疑惑、探索解法、实施方案、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快速发展,进而更有力地促进新高考改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对接市场职业,提升学科专业。</p><p class="ql-block">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机能是提升高考在服务高校选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而更加强调生涯规划、综合评价的科学性。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基于传统意义的知识建设、能力建构之上,拓宽个人视野,将学科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学科市场、学科前景挂钩,并建立系统化逻辑。与此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科规划和生命规划的支架建立于过硬的学科专业素养。从课堂专业素养衍生到课外职业规划,教师只有不断拓宽视野,双向对接,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化引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研修内化教材,开创多远途径。</p><p class="ql-block">高考改革是新管理模式、新考试内容的改革,也是新评价体系的改革。新教材是新实践的最有力载体,是新征程的最有力工具。基于新目标,利用好新教材,是对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革新,才能达到对学生新思维的培育;鉴于新内容,开创新途径,是对学生传统学习方法的革新,才能实现新情境现实化趋势下学生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革,是一场摈弃陈旧的对峙,更是一个探索发展的契机。从不同出发,认准相同;从相同反思,鼓励不同。既然不存在绝对真理,那这追求真理的过程必定多变;既然追求多元发展,那这追求发展的过程注定各放异彩。躬身立行,迈步新高考;自信好学,开启新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