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为圆点进行修建的。一千多年来,人们因为对藏传佛教信仰的虔诚而聚集到这里,定居下来,慢慢就出现了拉萨城。<br> 拉萨就这样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让人感觉仿佛与之有着前世今生的羁绊。高高的海拔,代表的那种遥远,在漫长的年岁里缔造出一种永恒的神秘和梦幻。我游走在八廓街上,古老的藏式建筑,精美的传统饰品、色彩斑斓的唐卡以及带给人们舌尖盛宴的藏民族美食……各种关于西藏的特色文化,都可以在这里寻得。<br><div> 2006年10月11日,我在大昭寺广场和八廓街扫街,最大的感触是,传统与时尚、宗教与世俗、精神与物质,在这里实现着和谐统一。</div> 八廓街是随大昭寺修建和人们对该寺的朝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和大昭寺一样悠久,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这里有最纯真的信仰、最纯真的情怀。 大昭寺是拉萨老城最醒目的建筑。八廓街也是围绕大昭寺展开的,很多藏族同胞会在举家朝拜大昭寺后,在大昭寺广场合影留念。 又有一家在合影 大昭寺在喇嘛们的颂经声中已经度过了14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的印记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深受藏族同胞景仰。在大昭寺广场,又有一大家子在合影。 广场一侧的藏族治安值班人员,坐在农夫山泉广告伞下显得悠闲。 三位身着黑衣的藏族女性,疾步走过广场。她们身后的绿色建筑围网表面,八廓街新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中。 僧人们在广场上席地而坐。后边的帽摊上有俩外国游客在选购帽子。 画面右上角,俩外国人走过大昭寺广场。整个广场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民族团结的气氛。 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向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在八廓街上,一年四季人流如织。一把遮阳伞,便能撑起一个百货摊位。拉萨没有辜负日光城的美名,街边的遮阳伞也成了八廓街的一道风景。 八廓街上见到最醒目的风景就是转经的人们。他们或手摇转经筒,或手持佛珠,口中轻声诵读佛教箴言,形成一条顺时针流动的人流。 每天,从八廓街周围川流不息、手拿转经筒、不停地念着经咒的转经者身上,就可领略到浓浓的宗教氛围。 藏人的日子貌似简单,但其实也是深刻的。走完一段转经路,前面又是一片湛蓝的天。 时光绵长,岁月悠远。一代又一代人行走在拉萨八廓街头,感悟着千年古街的文化气息,生命仿佛都变得厚重起来。 八廓街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她缄默无语,躺在古城拉萨的怀抱里,穿越岁月的风尘,守望千年。 八廓街的藏族大妈们,在诵经声中,在甜茶馆里,过着只属于自己的悠闲生活。或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或闲坐着街边发呆,或看游人信徒来来往往。白色的遮阳帽是藏族女性的标配。 街头的藏族大妈。 八廓街上或大或小的商铺在这条街上相邻共处;喃喃低语的诵经声,叫卖商品的吆喝声,古老质朴的西藏民歌与疯狂的迪斯科各归其所。 年轻人也难得在一起逛街。他们的衣着充满神圣庄严的宗教气息,他们的脸庞又洋溢着洒脱、富有活力的现代格调。 八廓街是一条商业的街,也是一条宗教的街。走在街上,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的藏民族生活气息。 在街边唠嗑的僧人们,也交流着日常商业信息。 不管是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还是来拉萨或转寺或旅行的各色人族,都有一份懒散的随心所欲。<br> 在八廓街选购帽子的藏族姑娘正对着镜子看款式。白色的遮阳帽是拉萨女性的首选。 这家唐卡店的老板正在赶制即将收尾的唐卡。 八廓街的商品有从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辗转运来的,也有来自内地的,更多的还是西藏特色产品。从香水到鼻烟壶,从电子表到古董,从日用服饰到佛衣,从柴米油盐到唐卡、面具、藏刀,应有尽有。守摊的藏族大妈也不忘手摇经桶。 回族老板在抠牙缝里莰的一根肉丝。世代居住在八廓街的人群,虽然以藏族为主体,却融合相当多的汉族和回族,他们传承着民族团结水乳交融、不同文化和谐相处的优秀品行,世代延续并塑造着诚实守信的商业行为。 一上午,孙红兴已经接了十几个电话。那时他创业虽已好多年了,但很多事情他仍然需要亲历亲为,既是对公司负责,也是为员工着想。不像现在他的企业已步入正轨,可省心省力,高枕无忧。 八廓街外围北京东路入口处的人流和车流。 八廓街上,最能引起关注的商人是头缠红缨穗、身材魁梧的康巴汉子以及戴金挂银的康巴女子。据说,他们在拉萨主要收购或脱手旧卡垫、皮张、首饰、藏刀等。 但这家康巴汉子开的是电器店。 在转街的康巴汉子。 天高云闲,阳光停留在头顶上空,炙烤着八廓街上的人们。 腰间扎红缨的是康巴女子,她在兜里拿钱找给人家。 藏族妇女们结伴来八廓街选购手串等饰品。 行走在街上的藏人们。 门庭冷落的藏毯店内外,挂满了各色各样的藏毯。店主在低头织补着一条毯子。 这间由当地人经营的杂货铺里摆放着食品、文具、影碟和书籍等,纯属多种经营。 广义地说,八廓街并非一条街道,而是围绕在大昭寺周围的一整片街区,它集商贸、朝圣、餐饮、艺术展示于一体,难怪有人称其为西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这是来自内地的商人在八廓街上经营各种香料摊位。 在拉萨,有那么一群外来人,他们不同于普通的游客,来了就走,而是因为信仰、梦想或是爱情,从千里之外奔赴拉萨,然后发现这里是灵魂的故乡,便长居于此,并以经商为业。<br><br> 又有内地来八廓街长住的客人了,藏族的房屋中介正带着他看房选房,忙得不亦乐乎。 八廓街上,光顾伞伞相连的摊位,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每天上午,摊位要比店铺还要准时开张,就像乡镇的集市一样,热闹非凡,应有尽有。 拉萨居住着很多四川人,红辣椒、茴香等调味品在八廓街也有一席之地。 当地藏族人摆放的地摊,供应萝卜、土豆等根茎类蔬菜。 遮阳伞下,一内地游客愉快地购买了土特产。 这边一排生产资料和日用杂货摊位,人头攒动。 而生产资料和日用杂货等,大多都由回族人经营。 每到一个地方,最好的体验就是深入当地的民俗风情。比起秀丽的景色,我更钟情于拉萨的风土人情。人们最真挚的热情、善良和淳朴引发的才是最美好的感动。<br> 八廓街上其实是消磨时光的好地方,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无限拉长了。 街上的人们都悠哉悠哉的,似乎都忘了赶路。也确实,这里是不需要赶路的。 手捧一杯酥油茶,香溢满街。 八廓街也是当地人购物的首选地。 日光城的阳光洒满了八廓街,两侧林立的店铺慢慢地向人们述说着她千年往事。詹伟兵正好从我的镜头里跃过,我便尾随着他一起逛街。 詹伟兵总是喜欢向女店主问东问西。 藏毯店里挂满了做工考究的藏毯,也许是生意较冷清,面对詹伟兵的询问,男店主显得不大愿意搭理他。 话不投机,詹伟兵只能自找没趣地走出藏毯店。 一转身,詹伟兵又来到一土特产摊位,出摊的都是藏茶藏药、冬虫夏草和外国商品。他打量着摊主母女俩好一会,目光停留在几款进口的印度神油上。老板娘见状赶紧把他看中的递了过去。 詹伟兵接过后仔细地端详了好一阵子,又询了价,还查看了保质期等,正当老板娘等他还价准备成交时,他又突然要求换一款。 老板娘又递一款。他翻看了半天,还煞有介事地用沪语跟一旁的钟克鸣嘀咕了几句,然后不怀好意地向老板娘询问起印度神油的用法用量作用效果等,丝毫不避讳她女儿就在旁边。为了生意,老板娘只能陪笑着与他对话交流,兜着圈子回答他的刁钻问题。 磨叽了半天,还算有良心,詹伟兵一口气买了5瓶,但不厚道说身上只有美元,且只能付30美元。老板娘母女懵了,就像拿到一张数学卷子,经反复换算后才同意成交。 携着购得印度神油的喜悦,中午时分,詹伟兵来到八廓街一上档次的餐厅,要了羊肋条和牛腱子等四大盘和一壶藏茶,美美地撮了一顿,狠狠地练了回内功,既壮了胆,又壮了阳。(印兴伟供图) 午餐后我在这家小宾馆大堂休息了一会。八廓街作为著名旅游景点,逐渐地走上了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道路。家庭旅馆、藏式甜茶馆、藏式咖啡吧等独具藏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场所点缀街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游客入住八廓街岔巷里的小宾馆,也是干净整洁。酷似上海市中心的弄堂小旅馆,价格便宜,进出方便。 在街上餐馆,游客们围成一桌,叫上一壶甜茶,点上几份藏餐,闲话趣事,悠闲惬意。 五毛钱一杯的甜茶,算不上是为了盈利,更像是普度众生的修业。予人方便,造福众生,店主脸上一直都挂着快乐的笑容。 这个全国乃至世界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集宗教、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成为西藏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缩影,吸引了很多海内外游客。 在八廓街的琅赛商场二楼,这位拉萨当地老板向我介绍他承租的商铺里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藏族饰品和宗教用品等。 这个大铺子的老板是成都人,主要经营藏族饰品、艺术品和宗教用品,商品琳琅满目,堆满了铺子的上下前后。不时有藏族人光顾他的商铺。老板说,拉萨街上的流动商贩都是到他这里来批发的。 她叫卓玛,才19岁,已在八廓街的琅赛商场承租了三年商铺。她说她很幸运,流利的汉语为自己的经商带来方便,三年来从未遇到不讲道理的顾客,且一直受到相邻商铺的帮衬。她有自己的发展规划,还对八廓街的商业发展充满信心,我从内心为她感到高兴,那么年轻,就有了商业理念。 倪副主席也恰巧在一个铺子挑选串珠,他要买很多手串。他对女店主是言听计从,很快就完事付款走人了。 漫步八廓街头,我不仅感受到西藏最古老城区的古朴,同时也感受到今日的繁荣和文明。那时的拉萨,对外开放的程度已经很高了,这个世界最高的城市开始真正具备国际视野了。 大昭寺广场上,一批一批的外国旅游团先后抵达。在这里,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汉藏文化争奇斗艳,现代流行时尚和古老的宗教文明在这里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融合。 八廓街上随处可见的欧洲人,看来西方社会对东方的藏传佛教也有兴趣了解。 单独逛街的欧洲姑娘,在小商品摊位前驻足察看。 八廓街上一处外国人自主旅游约伴的信息栏前,一欧洲女性在翻看留言贴,寻找想去的线路与合适的约伴。 这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八廓街上已经转了两圈了。 在这家八廓街的旅游门店里全是外国人在咨询西藏旅游,西藏正敞开胸怀拥抱着世界。 临近傍晚,一群藏族姑娘坐在街边休息,累了。她们可能是来拉萨寻工的,也可能是来拉萨游玩的。她们怀揣着梦想,对拉萨是有憧憬的。 在街边正好遇到孙红兴在向游贩购买藏饰手串。 转经筒无语,风马旗飘扬。叩头诵经、朝佛上香是一种修行。<br>而我,在八廓街上转悠,在穿街走巷之中体验这片远古的深邃和世纪的风情,大约也算是一种修行吧!<br> 太阳西斜,布达拉宫依然雄伟。当晚,我们团队在拉萨<i><b>菜根香酒楼 </b></i>召开<i><b>尼康杯走进西藏 </b></i>行程工作总结会议暨上铁摄协工作会议。 会前,孙承宏主席决定,由我入座倪副主席与王秘书长之间的主宾席位,以表彰我在西藏之行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名推选我负责铁路摄影协会的工作并获得大家赞同。之后,服务员也马上为我斟满了酒。(杨阳摄) 我装模作样地推辞着,但脚还是向着主宾席移步了。大家在热烈的气氛中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共叙情谊,并对今后协会的创作活动提出规划与设想。(杨阳摄) 印兴伟等作为外部会员首次参加会议。他与孙承宏合影留念。 我们团队中的一老一少。那年杨阳还不满35岁。 那晚,倪副主席在有氧状态下也喝了不少。(印兴伟摄) 晚宴结束后,我们借着酒劲和酒兴,来到布达拉宫广场拍摄夜景。 倪副主席依然是兴高采烈的样子。 再见,西藏。再见,拉萨。再见,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