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自我消费年代-7

徐敬亚

<h1><b><font color="#ed2308">结语</font></b></h1><h1></h1><h3><b>——中国现代诗当下4种形态</b></h3><h3>徐敬亚</h3> 在纸之外,在电之外,诗正在、并永远用最少的翅膀在飞翔。<br> 对于最高意义上的诗,我永远保持敬意与期待。<div> 诗,无边无际,没有定律,没有圭臬。</div><div> 它仍是一粒效力最微弱的、人类自我拯救的心药。哪怕是自制的安慰,哪怕是自食自诗的孤赏,诗也具有零以上的力量。<br></div> 其实,什么都不必担心。<div> 最纯正的诗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非常少,非常非常少。<br> 诗,不是文字。诗也不是声音。</div><div> 它的表象永远也无法接近它的本身。</div><div> 诗在头脑中的闪电一瞬出现下一瞬消失……作为最纯粹的元素,诗可能接近晶体,也是一团气场,或许是消化力极强的意识王水。它可以溶解于万物。</div><div> 诗溶解于情感,溶解于色彩,情感和色彩本身都不是诗。正像骨头并不存在于X光之中。奶瓶里也并不全是牛奶,牛奶只是悄悄溶解在了水中。站在诗的雪线致高极点,即使《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也非常稀薄。<br></div> 败兴又解脱地说,对于最高意义上的诗,我们以及更多的人众,都是没有什么大意义的。<div> 诗从来不需要数量,诗一门心思做的,永远是寻找天才。从一个峰点到另一个峰点,只能是天才的轨迹。只要有一个李白,就可以洗刷整个民族的精神耻辱。正如全人类有无数连小河沟也跳不过去的人,但世界跳高纪录仍然是索托•马约尔的2米45!</div><div> 站在百年千年的角度看诗:诗的最终轨迹,就是若干个最高点的连接线。</div><div> 那些点,是,也只能是天才们的痕迹。无数普通写作者的努力,只是为迎接未来天才诗人出场而发出的前奏,或者是在两位或多位诗人尖峰之间填充的过渡曲线。</div><div> 只有绝世天才方能冲破时尚,把诗重新弹射回更广阔的未知领域。</div> 是否自我嘲笑一下:<div> 上述诗与天才的美谈,其实十分无力。</div><div> 如果“全球化”是一个人,这个人一定面慈心狠、力大无穷。我们,哪里配做这个“人”的对手。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和他的帮凶“时尚”掰一掰手腕。<br> 我们或许只是看客。一边装作写诗,一边等着观看天才出场与时尚展开较量。<br> 天才能胜于时尚么?</div><div><br><h5 style="text-align: right;"><b>《2021中国诗歌年选》序<br></b><b>2021-10-24深圳</b></h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