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叙事化,去抒情</font></b><br></h1><h3><b>——中国现代诗当下4种形态</b><br></h3><h3>徐敬亚</h3> 抒情,是诗最基础的修辞。它既是人类古老的愿望,也是诗歌之河最充沛的源头。<div> 中国诗人对抒情的遗弃与躲避,我想有三个原因:</div><div> 一是集团时代泛滥抒情的恶果。</div><div> 二是坚硬的现实不可撼动。</div><div> 三是全球化背景下全民智慧大爆发,该抒的情早已网络爆棚。</div><div> 在当下中国,写诗的人几乎都把抒情当成一滩狗屎。</div><div> 其实不仅在中国,全球人类们抒情的愿望都在萎缩。</div><div> 反抒情的结果,诗在西方变成了冰冷、干枯的意象。而中国诗人甚至连意象也很反感。因此,中国诗走向真切的视觉——诗的叙事化,在中国大面积出现。</div> 当下的现代诗人,大多愿意做一个讲述者。<div> 诗人不是告诉你他想什么,而是告诉你他看到了什么。用最简洁的口语陈述一个或多个场景之后,诗人们生出一两个小小的感悟,诗就算完成了。</div><div> 这种单一场景+感悟式的超简诗意,成为当下中国现代诗最通用的模式。<br></div><div><br></div> <div> 应该说,“讲述”本身具有强悍的征服力。</div><div> 在新闻稿中,在散文里,讲述中呈现的场景事件人物,桩桩件件都是铁证。</div><div> 但诗中的叙事由于过于骨瘦如柴,无法完成证据链条。虽然精准场景的里面也蕴含诗意,但诗歌纵横八极、吞天吐地的优势显然被大大降低了。</div> 在《崛起的诗群》年代,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几十年后“叙事”竟成了中国现代诗的主体表象,甚至成为时尚<div> ——时尚,是众人涌起的愿望。它以柔软的刀刃横扫全局。</div><div> 而最好的东西一旦变为天下无不追逐的主潮,就很可能成为可怕的慢性流病。金子闪着光,金银遍地就是灾难。</div><div><br></div> 仍然有天资卓越者写出了非常不错的诗。<div> 尽管这种诗意方式缺少空间与弹性,但在通俗、窄仄的框架下,更年轻的诗人们依然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出了生存中的深意。</div><div> 这些诗像精致的匕首,它的锋刃在全诗中几乎一直是隐藏的,往往在最后的阅读中突然显出锋芒,直刺生活的痛点。这类诗的阅读效果不是沉思的、浸润的,曲折的,而是像它的母体一样直白、干瘦、凌厉。<br> 也不是没有时尚的反抗者,但反抗者可能只怀一个理由。而时尚的背后站着的却是100个理由。</div><div> 时尚的总靠山,是全球化。全球化要的正是一致、雷同、标准化。被压扁了思想的现代人,除了说说身边的琐事还能干些什么呢。<br></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选自《2021中国诗歌年选》序</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