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她会成为了谈资,也不明白她为什么挤身互联网,去做一个网红,把自己弄得沸沸扬扬。尽管这么多年,对她的质疑一直不断,我天真的以为,凭她的智慧,会让自己完美收官。也许是互联网太过热闹,也许那热闹能让人在自尊和金钱上得到双向满足。</p><p class="ql-block"> 说起余秀华,印象里是个摇摇晃晃,口齿不清的诗人。早年的余秀华,没有笑容,苦瓜一样的脸上写满悲戚,让人疼痛。</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在直播间里的余秀华,脸色红润,意气风发,一个女人脱胎换骨的改变,让无数身陷苦难的女人感叹不已。她像一个勇敢的弄潮儿。</p><p class="ql-block"> 读过余秀华的诗,并且被深深的折服。她的诗有高度,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深远,有超然物外的灵气。哪怕只是坐在门前,面对一池静水,她都能用细细的笔尖,勾勒出一副意境缥缈的图画。有悲凉,有不羁,有飞翔,有发自内心的呐喊,比如《在黄昏》</p><p class="ql-block"> 我看见每一个我在晚风里摇曳</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的飘逸之态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对抗</p><p class="ql-block"> 我追赶不上我的心了,它极尽漂泊的温暖和严寒</p><p class="ql-block"> 最终被一具小小的躯体降服。</p><p class="ql-block"> 漏风的躯体也漏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看见每一个我在晚风里摇曳</p><p class="ql-block"> 在遥远的村庄里沉默的抒情,没有人知道我</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知道我腹腔的花朵,鸟鸣,一条蛇皮</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知道我体贴每一颗小草</p><p class="ql-block"> 也没有人知道我的宝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我在晚风里走动</p><p class="ql-block"> 从横店的北头走到南头</p><p class="ql-block"> 她们和每一片树叶,每一颗小麦,每一条狗</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活着和死去的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她的思想是跳脱的,回弹很高,几乎可以触摸到日月星辰。她的灵感,能在一定的哲思范围内收放自如,也能在意象草原里信马由缰,的确让人佩服。可想,她读过很多的书,并善于总结和提取。读她的诗,就像游走在泰戈尔,普希金,莱蒙托夫以及海子,顾城的影子里,让人望洋兴叹。</p><p class="ql-block"> 最初,她写诗只是取悦自己,给自己一个压力的豁口,那个日益丰满的灵魂,装在这摇摇晃晃的肉身里,左冲右突,渴望剥离。</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被荒凉收留的地方,没有关怀,没有爱,孤单彷徨,无人问津。她的文气在破碎和愈合的转换中慢慢的超凡脱俗并且坚硬如铁。干净的文字,犹如雨后带泪的叶子,在阅读者心里滴滴答答,悲悯之心,由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认知里,诗人最好是感性的。一个感情丰沛的诗人,她的作品才能千变万化,才能赋与这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各种情感的需索。太过理性的诗,会像一柄斩钉截铁的巨斧,沉重得无法抬头。如果二者兼得,当然是天地绝配,能做到的更是凤毛麟角了。</p><p class="ql-block"> 诚然,余秀华的诗也有局限,一个没有走出过山村的农人,目之所及,都是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鸡毛蒜皮。她就像一个巧手的匠人,坐在那一方土井里,用率真编织出一个个精美玲珑,妙趣横生的手工品,就算是一些边脚余料,也能被她拿捏出十二分的生动图景。比如《五月》</p><p class="ql-block"> 万物蓬勃</p><p class="ql-block"> 牧羊人打开山谷,同时打开一群羊,一只老虎,一种对峙</p><p class="ql-block"> 大地宽广到让人忧伤啊</p><p class="ql-block"> 我是能够在天空倒立独行的,但我不</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身体里的闪电抽出,让夜色落进来</p><p class="ql-block"> 让所有的来路拥抱归途,被月光狠狠的照耀</p><p class="ql-block"> 我必然有一种喧哗面对你</p><p class="ql-block"> 而用同等的沉默面对我自己</p><p class="ql-block"> 如果被一颗麦子连夜追回</p><p class="ql-block"> 这必定是幸福到耻辱的认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仿佛看到一只关在铁笼里,待宰的狐狸。那双惊恐万状的眼睛,求救般的看着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很奇怪,她一鸣惊人的不是她两千多首诗中,那些精彩的田园诗,而是为数不多的两首情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露骨的词藻瞬间让她红遍大江南北。脑瘫,前卫,开放,女性先锋等等各种头衔,在浮躁,冷漠,猎奇,昏昏欲睡的网络里,炒成了爆米花。</p><p class="ql-block"> 鲜花,掌声,荧光灯,她是幸运的。上帝给了她不堪的身体,却用另一种方式又送给了她不凡的慧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用繁华和奢靡诱惑着好奇的心。众星捧月,曾经望眼欲穿的东西,唾手可得。彼时的余秀华开始膨胀,自以为人中龙凤,口无遮拦。如果不能驾驭天性,误把轻狂当勇敢,把情执当长矛,持才傲物,势必人去楼空,落下神坛。</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开了直播间,卖她的书。生活需要诗和远方,也需要柴米油盐,无可厚非。后来听说她结婚了,一个九零后小伙爱上了她。</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这段感情的真假,单说看上去并不般配两人,都是草根而来,都是想摆脱平凡的命运。大家叫杨褚策小羊,叫余秀华小鱼。虽不乏非议,网友们的初心还是虔诚的祝福。鱼和羊是一个鲜字,画外之音,希望他们白头到老,永远新鲜。</p><p class="ql-block"> 其实,男欢女爱是人性之本,谈不上高尚和廉耻,硬要冠上爱情的桂冠的话只能是差强人意。真正的爱情不是随地可捡的,是需要时间,需要修为去淬炼的。或许杨褚策是真的喜欢过余秀华的,不然他也不会处心积虑的去照顾余秀华,面对俗世唾沫横飞的戏虐,能一往情深的给余秀华披上婚纱,这勇气,可谓难能可贵的了。</p><p class="ql-block"> 或许杨褚策是深读过余秀华的诗,倾听过她渴望爱情的呼喊。那一圈圈闪耀在余秀华头顶的光环,诱惑着一个男人不顾一切的奔赴。可惜他们忘了,人人都有性格缺陷,没有包容的气场,注定杯盘狼藉。</p><p class="ql-block"> 当余秀华蓬头垢面的样子刷爆了屏幕,当她憋足气力挤出踉跄的一个“你滚!”当她竭斯底里喊着“你掐我脖子,打我耳光时为什么不直播?”那一刻,我仿佛被蛰了一下。笼中困兽一样的余秀华终究为自己的无畏买了单,轰轰烈烈的开始,一地鸡毛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曾经去过杨褚策的直播间,那个还算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倾心倾力的推销着家乡的蜂蜜。几个小时的直播,尽管他不停地夸赞家乡神农架美奂绝伦的自然风景。但滚屏上依然有各种质问,很多人在要求余秀华出镜。不知道这些人是想看见她神神叨叨,口齿不清的难堪,来佐证自己的预言呢,还是杨褚策并不新奇的直播让人疲乏。杨褚策一忍再忍,也看见他微微上翘的嘴角扬起的不屑。但任何伤害日复一日,终究会留下疤痕。</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看见杨褚策戴着一顶绿帽子在直播,到现在都没明白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好奇心驱使,便停留片刻。镜头里杨褚策怒火冲天的在指责别人冒充他的蜂蜜,直播中,喝得醉熏熏的余秀华几次上去抢走了他的帽子,虽然压着怒火的杨褚策要回了帽子,但眼光里透着几分轻蔑。滚屏里很多人在好言相劝,更多人是指责杨褚策脾气暴躁,戾气嚣张,如坐针毡的杨褚策“啪”的一声关了直播。</p><p class="ql-block"> 并不想去探究别人私密的生活,也许有我们无法预测的伏笔。也许是杨褚策太想证明自己不是在攀附余秀华,也许终究在不绝于耳的质疑声中,他们没有守住本心。性格上的差异,认知上的不等和修为上的掣肘,让两颗心愈行愈远,一拍两散。</p><p class="ql-block"> 我还是喜欢没有成名前的余秀华,执着,专注,心无旁骛的感受生活。那个力证攀爬在井沿的智者,那个不甘命运捉弄的精灵。那个用左手压着右手写字,把苦难开成莲花,把欲望摁进麦子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其实写作跟绘画,音乐一样,只是一门修身技艺而已,善假于物,躬身潜行,方能挤身翘楚。如果恃才傲物,势必满招损,正道偏离。</p><p class="ql-block"> 记得余秀华曾经说过,她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农妇的劣根性,也没有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便是,也舍不得用,因为太爱,因为不舍。</p><p class="ql-block"> 终究,她还是拿着这个武器,争回了属于她的光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时,经历比财富更可贵。有时清纯可爱比扬名立万更加保鲜。只是在这物欲横流,浮躁自私的俗世,已经没有多少人去相信真善,没有多少作品去叩问灵魂了。</p><p class="ql-block"> 很希望余秀华能醐醍灌顶,重新潜入深海,用好的作品去保留属于文字的最后体面。当所有人都痛恨贫穷,蔑视苦难时,还有文字,是我们退无可退时,可以栖身的净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