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冰消雪化,万物复苏,一元复始,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送走了1976年寒风凛冽的冬季,迎来1977年百废待兴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终于从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回到阔别半年的青青校园,坐在熟悉亲切温馨的教室,倍感时光匆匆、青春珍贵。</p> <p class="ql-block"> (穆安建老师提供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揭批“四人帮”运动中,我们这些被社会讥讽为“高中学历,初中教材,小学水平”的“革命青年”,这些被文革十年荒废了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终于觉醒起来,感到从未有过的危机和恐慌!</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有高中教材,华中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的班主任鲁恩宁老师便从初一语文基础知识入手,开始给我们补习文化知识。</p><p class="ql-block"> 他还把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雪》工工整整地抄写在黑板上,逐字逐句讲解,用伟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语激励我们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底不愧为名牌大学毕业的才子,我们的心一下子被他紧紧凝聚在一起。热血沸腾的我们,中学四年来第一次像模像样地坐在教室里开始安静地学习,只可惜时间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学期。</p><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春风吹拂着中国大地,报刊电台开始宣传“雷锋叔叔又回来了”的正面消息。鲁老师结合政治形势教我们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学习写作歌颂雷锋精神的记叙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周后,他抱着全班同学的作文本,站在讲台进行作文讲评。这是我学生时代听到的第一堂规范的作文讲评课,感觉特别新鲜,特别有吸引力,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来上。</p><p class="ql-block"> 最后,他把一篇名叫《换位》的学生作文拿在全班朗读,然后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班李克同学的作文。”于是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赞许的眼光。我尽管有些不好意思,但心里却热乎乎的。</p><p class="ql-block"> 特别神奇的是,九个月后全国恢复了高考,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竟然就是《学雷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个严寒的早晨,怀着紧张心情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的我,打开语文试卷便慌忙从后面寻找作文题。当看到那似曾相识的题目时,一下子便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沉着应对,最后旗开得胜。</p><p class="ql-block"> 走出考场的第一眼,我望了望楼下鲁老师的寝室,心中对他充满了深深的感激!</p> <p class="ql-block"> (穆安建老师提供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退休的我在南昌当高级保姆照看孙子,见到了班上另一位考取大学的同桌严明同学。与他谈起恢复高考后湖北省的那道作文题时,他竟然与我不谋而合,也是写的鲁老师布置的那篇作文。我俩都觉得鲁老师有料事如神的本领,对他很是敬佩。</p> <p class="ql-block">(2021年冬在江西鄱阳湖观候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石榴花在校园里绽放,鲜艳夺目。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组织师生到大礼堂电影院观看刚刚解禁的一部歌颂大革命时期中国优秀青年的电影《大浪淘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鲁老师教大家结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写观后感。几天后,他特意要我把自己写的那篇读后感誊写在他的那本写着“学生优秀作文选”的塑料笔记本上,在全班同学中传阅,还让师弟师妹们也来观摩学习。</p><p class="ql-block">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老师对我的肯定赞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自信心,让妄自菲薄的我有了存在感,并逐步产生了要求进步的痴心妄想。</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毕业前夕,我和一个叫孙友林的同学羞羞答答地向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最终的结果早在意料之中,我俩都因家庭的原因未被批准入团,但我却在前进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心中逐步积蓄起真善美的正能量,这源自于班主任鲁恩宁老师的关心激励。</p><p class="ql-block"> 七月骄阳似火,蛙鸣蝉噪,高中毕业的日子来临。象征性的毕业考试结束后,鲁老师要班长樊远红同学把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做了汇总排列,结果我运气好,名列第一。</p><p class="ql-block"> 当鲁老师向全班同学通报毕业考试成绩时,黄世富同学竟然在教室里大声呼叫起来:</p><p class="ql-block"> “得了呀!大学生的料子!”</p><p class="ql-block"> 这一声呼叫赞叹,让我捡回了毕业前夕仍然被排斥在共青团大门外丢失的颜面,心里感到有一丝的安慰。</p><p class="ql-block"> 直到今天,坐在第四组前排的黄世富同学当时那充满友善的可爱表情我还记忆犹新,始终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你!我的“体育场”老同学。</p><p class="ql-block"> 感谢你!我的“黄婆婆”好兄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末的一个下午,高二毕业班同学聚集在校园东北那栋我与鲁老师初识时的教学楼前,以班为单位照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矮小的班主任鲁恩宁老师坐在第二排左一的位置,脸上没有特殊的表情,那模样不像是我们的班主任,也不像是我们的鲁叔叔,倒像是我们的鲁大哥。</p><p class="ql-block"> 在班长樊远红、文艺委员吴素芳两位同学的精心策划下,毕业晚会进入倒计时。</p><p class="ql-block"> 鲁老师用两天时间教会了全班同学用英语演唱《国际歌》的第一段和副歌,他自己则选择用俄语演唱前苏联歌曲《喀秋莎》。</p><p class="ql-block"> 为了和恩师保持一致,我也准备了一首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因为这首歌不仅很适合毕业晚会,而且更适合把它拿来送给我心目中的一位同学。</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灯火辉煌,教室里张灯结彩,瓜果飘香,一片歌声嘹亮。学校领导也带着节目,前来助兴,我们好生喜欢!说来也许今天的孩子不会相信,这竟然是中学四年来我们举办的唯一的一次班级文艺晚会。</p><p class="ql-block"> 袁超英同学的抒情诗朗诵;</p> <p class="ql-block"> (左3袁超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汤世伟同学的建始小调;</p> <p class="ql-block"> (左2汤世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恩宁老师的俄罗斯风情;</p> <p class="ql-block"> (左4鲁恩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尹殿臣校长的风流倜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尹殿臣老校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樊远红同学的激情主持,使晚会精彩纷呈,让人激情荡漾。</p> <p class="ql-block"> (樊远红班长在北戴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担心起自己准备的那个节目,它不仅来自于敌人的首都莫斯科,而且还是一首谈情说爱的“黄色”歌曲,万一有人给我扣帽子,那该怎么办?想起我复杂的家庭背景,我有些胆颤心惊,害怕因为演唱这首歌给自己和家人增添麻烦,于是只好临时取消了精心准备的节目,老老实实做了一晚上的观众。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有些遗憾,对不起自己。</p><p class="ql-block"> 晚会结束前,同学们全体起立,在鲁老师的带领下,用英语放声高唱《国际歌》,宣告高中时代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当天夜里,我在日记中记下了晚会的情景——《难忘的高中毕业晚会》,可后来在搬家时却将中学四年的日记全弄丢了,怪可惜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几个好友相邀到学校给鲁老师告别。他背着120相机,给我们在学校行政楼前和广润河畔船儿岛下拍下了难忘的分别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后,他又把我们带到那栋比利时风格教学楼下他的寝室里,参观他心爱的袖珍英文打印机,欣赏他珍贵的那本影集。在影集里,我看到了他穿军装的姐姐姐夫,看到了他读大学时年轻消瘦的面容,看到了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可惜却没有发现我一直想看到的他那初恋的情人。</p> <p class="ql-block"> (图片由鲁晓红提供)</p> <p class="ql-block"> (前排右1是鲁恩宁老师)</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2是鲁老师,图片由鲁师母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分手的时候,他用打字机在我的红色学习笔记本上,敲下了一段文字:</p><p class="ql-block">To like,</p><p class="ql-block"> You young people, full of vigour and vitality, are like the </p><p class="ql-block"> sun at eight or nine in the morning. oun hope is placed on you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7.7.26.L.E.N.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懂英语的我,经过鲁老师的解释,才知道它的意思是: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赠李克: </p><p class="ql-block">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p><p class="ql-block"> 1977.7.26. 鲁恩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过鲁老师的赠言,我心中充满感激,泪水夺眶而出。这是我在人生旅途中收到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它的分量永远超过了我用两年的青春汗水换来的那张水货高中文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即将到建始县苗坪公社八一知青点插队落户的我,再次走进建始一中校园,向我尊敬的恩师告别。他拿出一本还散发出油墨清香的诗集《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坐在英文打字机前,敲下了这样两行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TO Like</p><p class="ql-block"> 77.8.29.</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后将书递给我,笑着说:“这是送给你的下乡礼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捧着恩师送给我的诗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建始一中那两扇早已褪色和变形的木头大门,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改造自己,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在今后的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人生中最值得尊敬的人! </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来,我一直把这两份珍贵的礼物珍藏在身边,虽然我知道,希望并没有寄托在我的身上,但我始终没有忘记一个叫鲁恩宁的人对我的期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