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年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猝不及防,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有许多国家疫情还在继续蔓延,而在我国却不然。由于我们的党和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策略,在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即便是个别地区出现疫情,也能很快控制。在无疫情地区也采取了众多的防范措施。例如:核酸检测就是一项重要措施。用这种方法进行筛查,如发现有“新冠”患者,便可以在最快速度让患者得以治疗,以最短时间控制疫情蔓延。</p><p class="ql-block"> 我们青岛市今年三月开始进行定时核酸检测,不知何时开始,也不知哪个单位率先制作了核酸检测不干胶小粘贴,每个被检测者检测完成后,发给一个。作为已检测的证明。随后逐渐地每个街道办,都开始效仿印制,甚至一些社区居委会、学校等单位也自行印制,有的企业也参与了赞助印制,我觉得这也挺好,企业赞助了广告宣传了企业,街道办节省了资金同样宣传了防疫,可谓一举两得。由于制作这些小粘贴是一种自发行为,没有哪个部门制定规范,每个单位自己说了算,所以每个单位的小粘贴规格不一,五花八门。可谓百花齐放。(图一)</p> <p class="ql-block">有的单位找到画家设计图案(图二)</p> <p class="ql-block">有的就自己设计一个简洁图案(图三)</p> <p class="ql-block">有的单位设计的风格始终如一(图4)</p> <p class="ql-block">有的单位设计风格变化多端(图5)</p> <p class="ql-block">贴上的图案也是各有千秋。总体说图案中展示穿着防护服工作的医护人员的的居多。(图6)</p> <p class="ql-block">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些工作在防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一种敬意。也有的设计上本区的优秀建筑。(图7)</p> <p class="ql-block">还有的以卡通人物和动物为图案(图8)</p> <p class="ql-block">显得活泼可爱。总之,不论设计成哪种式样,其目的都是作为核酸检测完成的凭证。给紧张严肃的核酸检测过程增添一点情趣。缓解紧张情绪。我曾见过一个小朋友跟随妈妈去检测,满脸严肃就像到医院打针似的。但在检测完毕将小粘贴贴在手上时,也边看边笑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令人爱不释手的小粘贴问世以后,引起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大多是集邮爱好者),成为了他们的收藏新宠。收藏本身就是收藏历史,许多历史疑案就是由某些收藏品解开的。将这些小粘贴保存下来,将来若干年后研究这段抗疫历史,这些东西就是其中的一点佐证。这些小粘贴的收藏者给自己起了个名字:“贴友”。我想下次修编“辞海”时或许应该加上“贴友”这个词条。</p><p class="ql-block"> 在青岛的“贴友”还真不少,每当周六,周日这两天,他们就聚集在文化市场,五六人一帮,七八人一伙聚在一起相互交换各人所需的小粘贴。其热闹程度超过了集邮爱好者。其中不仅有老年人,还有不少的男女青年。为了更广泛更方便地交流,“贴友”们成立了“核酸检测贴收藏群”,并且还有山东群乃至全国群。可见这些小粘贴对“贴友”有多大的吸引力。为了收集更多的粘贴,这些贴友们的收集渠道也是多样化的。有的发动亲朋好友,同事同学让他们将自己的小粘贴保存下来,按时去取;有的去当志愿者,为得是多取得一些小粘贴;(顺便说一下:香港中路街道办,为了感谢参加核酸检测的志愿者,特别印制了一个小粘贴的小全张,以此感谢志愿者为防疫做出的贡献(图9))</p> <p class="ql-block">有的通过居委会相关人员,将剩余的小粘贴收集起来;有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品种,让自己的家人到不同的街道去做核酸检测,获得不同品种的小粘贴;有的贴友为了获得自己需要的小粘贴,不惜乘车到十几公里外的街道去做核酸检测。还有一个“贴友”称自己现在有了一个习惯:就是上地铁车厢就看着别人的手机,如果发现谁的手机上贴有自己需要的小粘贴 就向人家讨要,还真收集了不少。由此可见这些“贴友”为了获取那小小的粘贴真是费尽了脑筋,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