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记忆(第三季)

猪小妖💓

<p class="ql-block"><b><i>  这些年,我追过的光影。不思量,自难忘。有些感觉稍纵即逝,记录是为了怀念。每次翻阅,内心深处总有不着痕迹的感动,因为热爱。热爱让文字变得有灵魂。</i></b></p> <p class="ql-block"><b> 情感浪漫和情节土鳖的告白</b></p><p class="ql-block"> 虎年的第一部电影,献给《四海》,献给人到中年的韩寒依然不舍热血燃情与梦想追逐的克制与放肆。</p><p class="ql-block"> 不够幽默,不够煽情,《四海》的基调是平静与舒适。看完,你或许记不起太多故事,但会引起很多情绪。</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一部小镇青年的漂泊童话,是所有身在“四海”的人哪怕走过一路荒败的人生,依然不忘心中残存的少年意气。这也不是一部炸裂的公路喜剧或伤感的爱情悲剧,是让所有失去梦想的中年人开始思考曾经热闹活力的年轻人如何变成今天去理想化的中年式的理想主义。</p><p class="ql-block"> 别抨击他故事弱化情节凌乱,谁的人生不是枝繁叶茂平淡细碎经过时间的流淌才拧成源远流长的故事?别抨击他亲情友情爱情拎不出主线,所有的形散都凝聚成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就像耀和欢颂,是这广袤世界里一路相伴的同行者,却依然活成各自四海里的孤岛。别抨击刘浩存,她的颜就是恰到好处的演技,有一种甜蜜的破碎感。</p><p class="ql-block"> 这个四海,不是吴宇森式英雄主义的纵横四海,是韩寒式粗粝无根的漂泊四海,四海难以为家,归来,仍是故乡。</p><p class="ql-block"> 忽略口碑与评分,观影从来是私人的感受,我不要你觉得,只要我喜欢,喜欢就放肆。放肆地致敬在四海里搁浅仍扬帆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爱情是神话,烟火是人生</b></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和室友去看《爱情神话》,影院里寥寥几对中年夫妻,或许都想在循规蹈矩的鸡毛中寻觅一点灵气。</p><p class="ql-block"> 偶尔笑场,满满戏谑;音乐乍起,略略伤感。精致又烟火的“海派”文化曾经是我欢喜的,如今在吴侬软语里却真实得过于嗲里嗲气,不是爱情,无关神话,琐碎细长的市井生活值得细品,但不接受营销。</p><p class="ql-block"> 老白做菜的几处细节,总让我不经意间想起李安的《饮食男女》,也许导演本意如此,终究还是太年轻了,隔着一二十年的时光审视中年群像,再冷静也难免带点轻巧。</p><p class="ql-block"> 最爱倪虹洁,眼波流转风情万种,尤其是KTV那一幕,转身掩门,嘴角扬笑眼神落寞,只一瞬,又鲜活灿烂,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一瞬,比最后老乌的哭笑起伏更让我伤感。还有那场神仙打架的饭局,满满的话剧既视感,三个女人情绪暗涌演技炸裂,在马伊琍吴越的气场之下硬生生喷薄而出的闪耀。</p><p class="ql-block"> 剧中男人稍显虚浮,独爱老白在天台上击打非洲鼓的那几幕,狼狈喧闹的生活中仍然坚守着云淡风轻的浪漫,这是我曾熟悉的王安忆笔下的老克勒的魂灵。</p><p class="ql-block"> 这电影适宜骚骚地观看,闷闷地回味,但不适合大张旗鼓地宣传,犹如中年人的细碎人生,禁不起推敲,只有,冷暖自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曾经的朱砂痣沦为一抹蚊子血</b></p><p class="ql-block"> 每个张迷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葛薇龙和乔琪乔,很少会是马思纯和彭于晏。马思纯的葛薇龙钝感有余轻巧不足,前半部看了尴尬,后半部倒慢慢淬出了味道,但这不是葛薇龙。马思纯的清澈无法演绎葛薇龙“再也回不去”的沧桑。《半生缘》里顾曼桢的“回不去”令人唏嘘,而葛薇龙的“回不去”是欲望沉沦。初看小说时,以为她沉沦于自己虚构的爱情,很多年后才明白,她沉沦的是披着情感外衣的华美物欲,乔琪乔,无非是她成全自己的一个谎言。电影一味的表达“爱而不得”,疏离了。</p><p class="ql-block"> 原著中的乔琪乔很模糊,电影倒是具像了,可彭于晏最好的戏不是经典的调情场面,而是编剧后加的对着紧闭窗户大喊“daddy”的那段,很入戏,但这不是乔琪。乔琪的世界是无根的,无谓情感。书中的乔琪是放荡,而彭于晏只刻意表现流气。一直觉得,阴柔不羁的乔琪,张震会是更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与原著同样出彩的是俞飞鸿的梁太太,出场时一气呵成干脆流畅的一段戏实在精彩,可面纱一撩,正气华贵,不够疯狂不够病态,不像是“一手挽住时光巨轮的西太后”。连说服乔琪结婚的那段狠绝的台词,都说的坦荡凌然。奈何演技可人,虽不与原著契合,倒也是很好的梁太。</p><p class="ql-block"> 最爱的片段是两个穿着艳色夹袄的女仆在幽深的院子里点灯,是张爱玲笔下深远敦厚的古中国情调。</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是沉香,而许鞍华的《第一炉香》是蚊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不是最好,也是致敬</b></p><p class="ql-block"> 终于看了《长津湖》,若这电影是为后代记录历史,我心存敬畏,但它并非是致敬英雄的最好方式。那段悲壮的历史赋予其战争史诗片的高度,但《长津湖》最终只沦为战争片,缺失了史诗的隽永与深厚。有宏大的场景,却无叙事的灵魂;有神圣的主题,却未还原历史的精髓。极致燃情的战争场面,我却在炮火轰隆中混沌一片,认不清人物,理不清情绪,最后,在本应最煽情的片段倏然失去共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能触碰我内心柔软与悲情的都是那些安静的场面。比如,毛岸英牺牲后,一句“刘秘书是谁”的疑问瞬间引发的悲恸;比如,收到儿子死讯的主席,静静站在橘黄灯光下,只一个侧影,就让忧伤弥漫满室;比如,雷公临死前的刹那安静,轻轻的一句沂蒙小调让伤感溢出屏幕;最后,冰雪中的冰雕连,静寂无声,却天地动容。</p><p class="ql-block"> 有时,安静的悲伤与纪念更有力量。历史的有情与无情,生命的无畏与有憾,是我们永远追随的白月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悬崖之上,信仰仰止</b></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老谋子最棒的电影,没有之一。从最初浓烈奔放的红黄到如今内敛含蓄的黑白,是从张扬到审智的沉淀。他还是那个国师,却,已然走下喧闹的神坛,站在,悬崖之上,凝视深渊。</p><p class="ql-block"> 深渊深处的众生,黑白对立,忠奸莫辨。脸色平和淡然,内心暗流涌动,全凭智商和信仰行走于黑白之间。张译,原本没有记忆点的长相,硬生生用演技把自己整容成熠熠生辉的模样,果敢冷静,偶尔狠戾,偶尔温情,这样的男人,只有失散多年的孩子才让他稍稍乱了脚步,饭店门口真情流露时的眼圈微红,比许多汹涌的泪水更直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向来,主旋律的电影总是明目张胆让人心绪澎湃,没有留白,就失去回味的空间。然,《悬崖之上》完全规避了类似的直接抒情,旋律不改,不动声色间挥斥方遒,直捣内心。哪怕身处和平年代,也能感同身受剧中人的“国将不国,何以为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穿越和失忆,都是生活的无处安放</b></p><p class="ql-block"> 带足纸巾,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在影院里哭笑一回,然,纸巾无用武之地。大笑有几回,不因别的,只因沈腾,他恰好长在我的笑点上,哪怕是正正经经地唱着歌,都能挠到我笑点。只是,我尚未来得及酝酿泪意,灯就亮了,略微难为情。这感觉…就像运足内力准备好接受沉重一击,最后只轻轻叩了一下我心门,等不及开门,就溜了。</p><p class="ql-block"> 贾玲是有观众缘的,弥勒佛似的圆润中闪烁的喜庆和实诚,能让人忽略所有的缺点。若是换一导演来拍,必然会有一水儿人喷其内容单一编排粗糙。她用搞笑和真情为她母亲举办了一次追悼会,隔着死亡和岁月,自动过滤生活曾有的龃龉,只留真和美。我能感受到影片后段的情感涌动,可依然无法共情,只能沉重地说一句“节哀”,倒是图一的画面更动人,平实而隽永。在别人的追悼会上痛哭流涕,不是生活真谛,不如回去陪自己的李焕英唠嗑唠嗑,不留遗憾,才是人间正道。</p><p class="ql-block"> 都说《李焕英》是匹黑马,看这宣发的阵势,连官V都站台,哪里是马,明明是龙凤之姿。倒是《人潮汹涌》隐隐有黑马之势,虽然还不够黑,但也好几次笑得喷薄。独爱这种小人物穷困潦倒时铤而走险的黑色幽默,荒诞不经,现实苍凉,再配上肖央的无辜狡黠脸和刘德华的忠奸莫辨,劲儿足足的。失忆是老梗,可也历久弥新。过不好这潦倒一生的陈小萌,哪怕意淫了周全的成功人生,最终还是过成原来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人潮汹涌中,感谢遇见你——属于我生命里的李焕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18px;">失重的宇宙</b></p><p class="ql-block"> 念念不忘,必有失落。“大杂烩”的剧情确实适合春节档,闹剧以上,悬疑未满。如果可以忘却唐1的惊艳所带来的满满期待,倒也算好看。搞笑?笑了几次,虽然浮夸。悬疑?倒也悬了几次才无疑,虽然凶手毫无迷惑性。推理?推了几波小亮点,虽然无法形成闭环。</p><p class="ql-block"> 唐探3已无唐1的纯粹,剧情碎片化,密室杀人案+谁是Q,两条线平行却失衡。破案过程略略低级,悬疑了几季的Q揭晓之后满是失望,陈郎才尽?人物扁平化,本来一正一谐很是出戏,只是唐仁一味低俗无下限,秦风一路滤镜高大上,极端之后就无参差的喜感。影片想要探讨人性善恶对决,可这并非复杂命题,一味的直抒道理,可知,言语过多会失重?</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没有诚意的悬疑片,却也贡献了满满的回忆杀。永远的莉香,走路带风的三浦友和,成人版丑萌樱桃小丸子,帅掉渣星矢,还有唐探系列最出彩的张子枫和行走的荷尔蒙邱泽。</p><p class="ql-block"> 然,唐探宇宙太庞大了,总有种不知如何收场的局促感。且,我是来看唐探的,却留下某囧的印象。但,毕竟是中国式悬疑IP电影,忽略陈思诚的日益油腻和圈钱本质,终究,值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颜色是黑,结局是红</b></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前的《暗战》,刘德华酷帅,刘青云惊艳。许多年后的《拆弹专家》,我终于忽略了刘德华的酷帅,当他怒吼“是这世界疯了”时,眼神凌厉秒杀对面刘青云的眼袋。男人与男人的对决,一个眼神足矣!这一战,刘德华,胜!时间于他,是沧桑不颓,眼神丰厚。</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港味浓郁的电影,不是以前的港风,是现时的愤怒,很猛。潘乘风最初的温厚、中间的疯狂、最后的救赎,是一场隐喻,他是拆弹专家也是定时炸弹,黑白对立,善恶变幻,只在一念之间。没人能回答他的“我是谁”,只有他自己寻找答案。信,是善;不信,是恶。人性复杂,不是全善也非全恶,但在规则底线面前,善恶分明。</p><p class="ql-block"> 很高兴看到倪妮终于回归了,不再是行走的衣架子,可甜可盐,帅气且妩媚。</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疯,是痛”,是潘乘风的痛,或许也是一座城的痛。城外的我们白眼看城中人,笑他们太疯癫,或许,我们不懂城中人的无处安放。不知,这世上又能有几个迷途知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当热爱宣之于口,为何会失重?</b></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家乡》命题作文影视版,徐峥组胜!今年国庆档电影都归于沉寂,唯有《家乡》一骑绝尘,但我没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因为可以想像的种种套路。唯有范伟徐峥篇的套路是我走过的最深情最不愿逃脱的套路,许是范伟的演绎太入心了,没有任何破绽。以前从不看好徐峥,可在各大导演赤膊上阵刀刀见血PK时,他那段时空转换的蒙太奇穿插得太有感觉了,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中唯一让我觉得有电影感而不是小品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可我的泪目留给了邓超篇,虽然结尾逃脱不了主旋律的窠臼,可好在不让人陷入类似马丽沈腾篇的尴尬。我始终相信,那个孩子在台上的演讲虽客套浮夸却是一种真情流露,因为,在略显僵硬的表演中我依然能看见他眼里难得的纯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他是他自己的禁闭岛</b></p><p class="ql-block"> 本想用一部震撼的电影拯救平凡的生活,当我“感受”完走出影院,倒车时差点以为自己在逆向时空前进。</p><p class="ql-block"> 诺兰大神在云端待得太久,以致忘了人间庸常。用一大堆硬概念和多维空间把观众架在他理想的空中楼阁,极目四望,一片眩晕。纵使信条把我整得智商为零,我依然爱诺兰,从前的。</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前,《盗梦空间》里的梦境迷宫,重重叠叠,逻辑其中,意料之外,虽迷乱却酣畅淋漓不难懂,结尾那将停未停的陀螺惊艳我许多年。多年以后,《信条》里的钳形闭环让我走入时间陷阱,一个文科生很难证明如此磕巴的烧脑+快餐式的剧情=诺兰。</p><p class="ql-block"> 然,我坚持爱诺兰,现在的。我们身处混沌的世界,纵然满头雾水,也感念黄昏时分有诺兰50岁的激情飞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一场有着3万现场观众的战役</b></p><p class="ql-block"> 观看《八佰》之后,魔都的四行仓库列入我的打卡名单。向来不喜战争片,因为在宏大叙事下人物个性就弱化了,哪怕再有特点最终也落入崇高的英雄窠臼。所以我特别珍惜《八佰》中群像化里的差异性,有刚的有怂的有油的有愣的。尤其是张译,涕泪俱下贪生出逃怂怂贱贱的样子,真实而卑微,哪怕出逃成功后被河对岸鼓舞着眼里闪现坚定的光,但我笃定,他不会奔向对岸,因为,有的人生来就不是被打败的,有的人注定琐碎平凡为活着拼尽全力,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被尊重,没有谁比谁更高贵。</p><p class="ql-block"> 每个得道的导演都深谙矛盾的力量,《八佰》的矛盾是直接而魔幻的。一河之隔,一边醉生梦死一边战火喧嚣,一边人生如戏一边戏如人生,一边天堂一边地狱。生和死的距离只有一河之隔,这边的人驻足观望对岸的千疮百孔,对岸的人观望这边的妩媚诱惑,谁也无法跨越这条河,偶尔有人跨越了,不是死亡,就是最终发现自己还是要回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岸,这才是最深沉的悲哀。或许,只有那匹白马才可以游刃有余奔跑于两岸之间,张弛有度自由自如。特别喜爱剧中几段黑白镜头,无色彩的视觉渲染,却有着史诗般的心灵震撼。</p><p class="ql-block"> 观影时记得带纸巾,再无血性之人看到绑着炸弹跳楼的片段也会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上帝缺席时没有怂者</b></p><p class="ql-block"> 吹爆《误杀》,观影时止不住叹气,一半惊艳折服,一半心有戚戚。影片风格很陈思诚,貌似精彩的国产悬疑都与他有关,人虽油渣,奈何作品高端,爱了。</p><p class="ql-block"> “看过一千部电影”和“看过一千个案子”的高手对决,怂者胜。不见演员,只是父亲母亲,无论善恶,皆因情深。肖央饰演的父亲,琐碎唠叨被生活磨成温暖的怂者,为家而战时激发的冷静缜密运筹帷幄,所谓大智若怂。陈冲饰演的母亲,气场十足被生活追捧成霸气的强者,为子寻凶时爆发的疯狂审慎崩溃脆弱,所谓物强则折。相比,同为母亲的谭卓,一直摇摇欲坠惊慌失措却始终坚韧守护,两母对峙时气场甚至盖过陈冲,真是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 雨中那一段,虽然早就猜出尸体已转移,可那个被抓破的血迹斑斑的棺材板却是让人细思极恐,原来泰拳赛时吞舌头的解释是早早就埋下的伏笔。或者,也因此,才有最后父亲自首的烂尾,意料之中,因为上帝可以缺席,正义与法律不能缺席,中国特色!可是情感被绑架了,如此结尾,之前的精心布局只沦为一场游戏。</p><p class="ql-block"> 剧中最大的bug,蒙太奇虽有拼凑碎片化时空的功能,但不是洗脑,可以让所有证人模糊时间。结尾认了,bug也忍了,因为爱之极深。考验细致程度与解读能力的电影,看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暗黑世界里的文艺颜</span></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电影是你不得不看,看完之后又满满失落的相见不如想象,就像南方车站的聚会。</p><p class="ql-block"> 这个聚会太混乱,无非是一个关于30万赏金的局,或阴谋或暴力或孤独或相拥,善恶莫辨罪罚并进都在局中。虽然有大爱的胡歌桂纶镁和刁亦男珠玉在前的《白日焰火》,我还是跳戏了。</p><p class="ql-block"> 电影一开局,桂纶镁的红衣透明伞印出的轮廓剪影、淅沥雨夜倒影、屋檐下气质清冷的一男一女,这意境特像《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梁朝伟雨夜弄堂里的那段。然,一开口满屏的方言,瞬间就从《花样年华》无缝对接到《平原上的夏洛克》,此后就不受控制地跳戏。在我看来,就是形式和内容的极度矛盾,市侩暴力血腥的底层众生相,搭配时尚文艺的暗黑外衣。</p><p class="ql-block"> 桂纶镁就是再怎么垮再怎么卑微到尘埃里,天生自带清新透明的文艺范,戴着白帽穿着廉价的黑色衣裙站在海边猛一回头活脱脱就是小清新初恋脸,你得不停提醒自己她是个陪泳女,太抽离[捂脸]</p><p class="ql-block"> 胡歌演技很颠覆很神仙,眼神阴郁出手狠绝,看不到胡歌,可也看不见周泽农,高瘦清冷实在太不市井,略抽离。</p><p class="ql-block"> 若是廖凡来演周泽农,那是稳稳的妥帖。迷迷糊糊到最后,记住了叉车割头那一幕,种草了透明伞一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不只悲喜</b></p><p class="ql-block"> 昨儿看了两部很走神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相比,《半个喜剧》略微生猛一点。郁闷时看看,尬笑几声,也算解压。任素汐身上自有一股野蛮生长的生命力,这种劲儿特像余男。只是北京小妞这角色太不适合她,怎么看怎么尬,她身上是浓郁的西北风情。一半喜剧一半悲剧,火候都未到。</p><p class="ql-block"> 《只是云知道》一出,就知道跟崔永元那摧枯拉朽的一战,冯小刚至今没缓过气。不嚣张不飞扬也不小钢炮了,倒也沉淀出几分平淡舒缓。其实我特爱这种平淡琐碎却隽永的家庭片,就像李安的电影。但冯小刚的云知道只剩平淡。倒是女主美得很有质感,一看像宋慧乔再看像巩俐,认认真真一琢磨真像刘天仙妈妈年轻时,这个梗八卦的人大抵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