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杂谈

老墨

朋友的杏园是一处靓丽的景点,因为当了候鸟,无缘观赏那杏花绽放,春雨朦胧,如梦如幻的景色,因此每年杏子黄熟时节便相邀一游,摘果消夏,大快朵颐,真是幸至甚哉!今年如约故地重游,依然是硕果满枝,层层叠叠,树下还是跌果满地,任人踩踏。黄澄澄,红艳艳的杏子在这里似乎轻贱得不值一钱,来客们也只是伸手采摘树上的果实,而摇落在地者都懒得弯腰去拾。听主人讲,今年因疫情影响,耽误了喷洒农药,所以杏子生虫很厉害,落果大增,也很无奈。本来就不指望这片林子赚钱,只是作个招待朋友和客户的茶叙之处而已。<br> 想起前些年他们曾在杏子开园时,作个善事,对市环卫工免费开放,请他们前来采摘,以表对他们辛勤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慰劳。未料大门一开就冲进来一拨又一拨男女,爬树上高,揪枝摘果,如风卷残云一般,满载而归。我们亲眼目睹了这如劫后余生般的景象,好大的林子,一片狼藉。许多树枝都被扯断了,甚至还有整棵树都被拉倒的。这让我直摇头,看来这好事还真做不成。人心最贪,逮着机会,就毫不留情,暴露无遗。这种现象其实已不足为奇,你只要看看洗手间可劲往包里扯手纸的大妈,自助餐争抢饭菜的场景,就知道公益活动的难处何在了。<br> 唉—— 欲说还休。杏林本是个最文雅之处,当年孔夫子课徒处就被称为杏坛,于是弟子们便植杏树以表纪念。到了三国时期,闽医董奉为人治病不要钱,病愈后必须栽五棵杏树为回报。没几年他诊所周边杏树便蔚然成林,遂传为后世佳话,杏林便成了名医的代称。如今漫步杏林,吃已经过瘾了,其实放开肚子也吃不了几个,都说桃饱杏伤人,也都不敢贪嘴。故我看果拍照,反倒饶有兴致。在烈日下,钻在林中选取那些能入画的镜头,虽比摘杏子费事,但却乐在其中,趣味十足。<br> 有人问满树都是杏子,你还用到处跑吗?其实他哪知道,艺术就在于有其规律,自然物再美也需要选择。就如同找媳妇,不是见个女的就能当老婆的。这杏子模样都差不多,就看其在枝头的位置,看它们抱团的姿态,特别是在光影下的视觉效果,能让人产生美感,引起垂涎欲滴的效果,这就是色诱。任何摄影图片如果引不起观赏者的兴趣,那就是废片。当然,这也和女士化妆美容一样,贵在天然不露痕迹才是高手,否则涂脂抹粉,如同假面,岂会有诱惑力,那回头率虽有,却必是厌弃的眼光,岂不演砸了。<br> 摄影和杏子本无关,但一旦成为照片,就须让观者眼馋,引起条件反射,口腔产生哪种酸甜的感觉。这就叫知天理,兴人欲,这应当是一种艺术创作理念。你想让人多看一眼,咋能不费点心思呢!艺术其实讲究的就是诱惑力,否则就如同卖春女硬拉过客,一如那些卑劣低俗的街头广告宣传一样,只能让人厌恶唾弃!当然也会有人喜欢,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问题了,苍蝇蜜蜂各有其好,但我觉得还是苍蝇少点为好。<br> 疫情宅家,看图养眼,敲字为乐,愿你喜欢!<br> ——2022年7月14日于兰州之家 删繁就简两三枝,动人春色不须多。有时集体合影总不如个体照精彩,因为可以展现更多的细节,所以更生动真切。一位外国著名摄影大师说过:“照片拍的平淡,就是因为你离得太远。”只有拉近距离,观众才能有真切的感受。以上图片中的杏子有繁有简,我特意为之,可以作个对比,看看是不是在视觉感受上,有以少胜多的效果。贪心在艺术表现方面最要不得,往往出力不讨好。犹如人们在汇报工作时面面俱到,唯恐不知道成绩有多少,其实也和艺术表现一样,未必能得到期待的效果。但愿看了以上照片,能有所感悟,就此共勉!<div> 谢谢各位点看,不再一一回复,再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