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西溪湿地,赴一场文化盛宴⋯⋯

罗山行者(戴建达)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因学时培训来到杭州,难得半日闲暇,便慕名去西溪湿地逛逛。话说杭州有"三西",便是西湖、西泠印社和西溪湿地,来杭州旅游是必去之地。前两处早已去过多次,唯西溪从未见过,今酷热难当,还依旧前往,也许是为达成杭州"三西"行之夙愿吧!</p> <p class="ql-block">  二十几分钟的单车骑行,顺利到达文二路的西溪北入口。沿福街入湿地公园,这属于湿地公园免费区。西溪湿地有收费区与免费区,今天独自一人,先来个深度湿地免费游,单免费区已够我走一天半日了。做为一名资深驴友,我的旅游观向来追求的是简约而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  福街又称"福堤",全长2000多米,自北向南贯穿西溪湿地公园中心。据悉,福堤因有六座带"福"字的桥而得名,分别为元福桥、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它们寓示着.杭州是一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漫步福堤,绿树成荫,修竹凝妆,杭城的酷热稍稍轻缓了许多。园内游人很少,唯有树上的知了与水塘的青蛙从不懈怠地欢歌着,比夏日的热浪还热情,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古人云"蝉噪林欲静",但噪的过头了,这聒噪变得有点烦躁。前人说"听取蛙声一片",可不在稻花香里,这蛙声却无娴静之感。不过走着走着,这噪声也慢慢适合了这夏日的风情,反而就成了夏天靓丽的风景线。自然界的声音,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就多了份恬淡的野趣,也少了份孤独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  福街两旁小河纵横,水塘星罗棋布,更有许多山庄、别院、茶室掩映于绿树翠竹深处,成为游客们歇息避暑的好去处。这些处所依树傍水,曲径通幽,小桥联缀,勾勒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神韵,演绎着水乡人家独具的古朴风情。无论你在哪家投宿或闲坐,只要推窗而出,或凭栏而观,入目的皆是水塘、绿意、芦苇、游船、青石板路等。尽管此时,空气中夹杂的是热气,我想若是下雨天那空气中弥漫着水草与泥土的清香,定会为这天然的氧吧增添几许淡雅清幽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西溪湿地不但自然野趣无限,且文化底蕴也深厚。在福堤中途右转,一条古老的街上遍布怀旧情调的酒楼、茶肆、酒吧。恢复的河渚街体现西溪湿地的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的主题意境,渲染着悠闲、古朴、典雅、精粹的西溪文化。走在街上,古朴的土墙,诉说着久远的故事,成为西溪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这里,那每一处建筑的门面或墙面都成了渐行渐远的风景,都能从其身上寻找到西溪过往。穿衔走巷,跨桥拐陌,一路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历史。你可以在明代的酒肆前,大碗大碗地喝着西溪米酒,体验一下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也可以在蒋相公祠堂瞻仰蒋氏三兄弟的赈济扶贫、乐善好施义举,在古戏台可欣赏越剧表演,也可在龙舟展示馆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并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龙舟模型制作⋯⋯从历史到现代,从现代到历史,一条文化古街,充盈着令人神往的古韵遗风。</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中心,水塘之傍,那古老的河渚塔尤其夺目。这河渚塔,旧称“杭公塔”,建于清咸丰年间,位于蒋相公祠西侧,共有四层,其间有曲折木梯可登塔顶。登塔远眺,纵目四望,那芦荡寺庵、水光山色、繁华街市、龙舟胜会,以及演武擂台等西溪胜景皆尽收眼底,顿生“四时锦簇四时景,八面云开八面风”之慨。此刻,转眼东边的蒋相公祠白墙上的那"西溪且留下"五个黑字,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眼中留下西溪胜景还是西溪湿地吸引我们留下来,一切尽在不言中⋯⋯</p> <p class="ql-block">  街头拐角处,有一座白墙灰门的建筑,令人倍感亲切,那就是钱塘施耐庵故居暨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施耐庵飘逸的雕像伫立在门前的草坪上,展示馆外墙是梁山英雄威武神勇的影像,门前替天行道的旌旗高扬在演武场上,仿佛使你来到了水泊梁山。而渴望做一场水浒英雄梦的你,此时肯定不会错过神迷这里。显然施耐庵出生于江苏盐城,但他在写《水浒传》时大部分呆在杭州,一处在杭州吴山,一处在西溪湿地,因此施耐庵的水浒渊源更与西溪亲近且亲密。当然,水浒传最后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杭州,水浒传写到杭州已经是末期,因为在杭州水浒传里死了二十员大将,有浪里白条张顺鼓上骚时迁,最后打进杭州城,又有好几个都在这儿战死,武松也因为攻涌金门的时候被乱箭断了一条胳膊,所以在六和寺出家。因此水浒文化与杭州的紧密程度,自从游了西溪才走进我的视野,真觉得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逛完福堤,还可以漫步园林式的高庄,神秘的茭芦田庄、以及静谧的的茭芦庵与曲水庵。一路不管是诸多的水边漫步,树下穿行,还是古朴的老街慢行,古屋寻幽,皆是仿佛参与了一次西溪湿地自然乡土气息与这片土地上所沉积的厚重的历史所交融一起的一场文化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