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请圆老农禾下乘凉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们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而像我父亲那一代的农民,新中国成立初期,庄稼收成差,全凭天收。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季,把收的粮食大多都交了公粮。宁肯自己吃不饱,也不忘交公粮。</p><p class="ql-block"> 记着文革期间,工作队驻村,当时,那些公家的人给我们吃的饭编了一个顺口溜“胶皮窝窝,镜子汤”。胶皮窝窝就是红薯面窝窝头,软软的,像胶皮。镜子汤就是熬锅水。这就是当时的生活真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和父亲同龄的一个农民,是用一布袋红薯干换的媳妇。那就是“宁为一斗粮折腰”的年代呀!但公粮从没不交过。</p><p class="ql-block"> 农闲了,农民们也不能休息。水库深挖时,一般都在冬季枯水期。父亲说,他们都是把冰凌一拍,就下河挖土,清理污泥,几乎每年都去。所以,至今父亲的大腿上还有如蝼蚁爬过一样的筋脉曲张的样子,没到阴雨天,就会隐隐作痛。但他没叫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声累。也正是他们一代人的付出,我们华北地区几十年没发过大水。那是他们一锹一锹,一车一车,从冰河里挖出来的平安呀!</p><p class="ql-block"> 记着我上小学时,有一年麦收,我家当时4口人,分的麦子只有半袋,大约划一人一年10斤小麦。所以,一年里只有村里过庙会,大年初一,初五才会吃全白面的馒头,平时就掺和些杂粮擀杂面条喝。或者拌小疙瘩喝。</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春旱严重,麦收时,我和10岁的哥哥用个大花包连拉带拽把5分地的麦子弄回了家。那小麦子头跟蝇子头一样,根本没麦粒,所以就喂了家里的鸡🐔🐔🐔🐔🐔了。</p><p class="ql-block"> 81年土地改革,分田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收成才好一些。而能吃上麦子面的馒头是到了90年。</p><p class="ql-block"> 2006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停收农业税,有时还会给化肥补助,种子补助,生活水平才真的富裕,吃喝不愁。</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因为地下水开采过度,为了补充地下水,全乡每年有一个村不准用地下水浇地,庄稼全凭天收,农民毫无怨言。他们苦了自己,想着国家。</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一代的农民老了,干不动了,除了新农合给他们带来了看病的福利,金钱上的补助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俭省供给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到老了却没有享受退休的福利和待遇。这不公呀!</p><p class="ql-block"> 所以,呼吁国家为农民谋幸福,谋福利,增补退休补助,也算给他们一辈子的辛劳一点小小的安慰吧!愿国家能早日圆了他们的禾下乘凉梦,让他们能真的安享晚年,颐养天年,无悔一辈子的辛劳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