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以分为本?(1)

静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日,在微信圈里,阅览了龙沙区教师进修学校关于教师培训的“美篇”。其中有市教研院崔主任的《“双减”背景下,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师行动策略》主题报告的报道。于是,我便给崔主任留言:我觉得这个选题特别好。永远适用,永远的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早晨本来,想起了以生为本的问题。便思如泉涌起来,用文字以记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生为本永远是教育最高尚的理念,是最具有人文性和深刻性的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本该是以生命情感为底色、文化知识为途径载体的之于人的唤醒和觉悟,培养有能力生存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已经演变成了以考为主要手段和以分为本,让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成为教育工具,近日微信圈里的中考成绩各区各校的分数线率和重点率的铺天盖地,就是最好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生为本,异化成为了以分为本,不是哪一个人的造作,也不是哪一位校长和老师的个人意愿所为。教育问题,从来就不是教育的问题。就如粮食问题从来就不是粮食的问题一样。以分为本的问题,当然是社会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生为本,还是以分为本,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两端。让从事教育的人左右为难。以生为本,往往会丟失了分数的竞争力,以分为本虽然可以迎合家长社会乃至学生需要,却又背离教育的初衷,应付不了上级的检查。可谓是左右为难之下骑虎难下。于是便搞起了阴一套阳一套的花招。平时应试教育,检查素质教育;说的领导素质教育,行的是应试教育;运动来时素质教育,风声过后素质教育;心血来潮素质教育,平静下来应试教育。如此等等,反反复复,翻来覆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人戏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装饰门面,走过场,摆样子,阳奉阴违,徒有其名而实不至,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与应试教育如影相随。把以生为本和以分为本两者相互对立起来,已经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以生为本也就成为了表面文章,以分为本则是实实在在毫不动摇利益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何即能以生为本,又能分数不低,甚至能够让以生为本成为教育高效率高质量的土壤和保证,化干戈为玉帛,在以生为本和教学成绩的优质高效的良性互动中,让左右为难成为左右逢源,让教育在健康轨道上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让两者相互融合,使得鱼和熊掌能够兼而得之,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人不得不思考和回答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

以生

教育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分为

问题

成为

左右为难

微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