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生《七律.七月闲吟》常逢生/文乔木/书

周阳生(爱莲后生)

<p class="ql-block">《七律.七月闲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周阳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伏无风水似烹,</p><p class="ql-block">云天吐火炙青英。</p><p class="ql-block">枝头鹊噪迂儒喜,</p><p class="ql-block">叶底蛙鸣野鸟惊。</p><p class="ql-block">柳畔浮舟晨雨散,</p><p class="ql-block">桥边问渡夕阳晴。</p><p class="ql-block">寻欢觅景阑珊处,</p><p class="ql-block">醉赏莲花不了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乔木书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p><p class="ql-block"> 常逢生</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要望文生义。”</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骄阳似火,天气很热,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于是乎不少的人就会随口说出“七月流火”,不仅如此,在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上,也常常出现“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流火的七月,真的把人能热死”等等。乍一听、乍一看,没什么大毛病,带着一个“火”字,而且是流出来的,表示盛夏时节,天气像流出来的火一样,酷热难耐,也就不奇怪了。其实,七月流火恰恰不是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最早出现在《诗经》的《豳风.七月》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的“七月”并不是指的现在的七月,也不是指炎炎的夏日,而是指的古代的夏历七月,如果换算一下现代的时间,大概是九、十月份,这个时候正是由夏季转入秋天的时候,也就是说天气逐渐开始转凉了。再看“流火”二字,其中的火是指星宿“大火星”,“流”是动词,以示星宿西沉。如此看来,诗经里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的夜晚,就可以看到大火星向西落下,到了九月份就要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所以,“七月流火”最早的意思应该是指夏去秋来,天天渐渐转凉。</p><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当年北京一位大学的校长在接待来宾的讲话中,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随后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除了把“七月流火”的本来意思解释为“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外,还加上了一句话,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由此可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完全认同和理解“七月流火”的原来用法,但是因为现在用错的人实在太多了,用的时间久了,错误的逐渐变成了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在中文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很多,比如曾几何时、不以为然、不忍卒读、目无全牛、感同身受、不足为训、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侧目而视、毫厘不爽等等、等等,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大学里学过一段时间的日语,所以晓得日本是使用汉字比较多的国家之一,也明白初学日语感到很多词汇语义是相近的,在语言文化上与中国有些“同文同种”,可事实上日语越是学到最后越难,语法特别复杂。学了日语,稍不留神,望文生义,就会闹出笑话。比如,“娘”字,在日语是“女儿”的意思,“大家”,在日语中专指技艺精湛或学识渊博的人,“手纸”,在日语中指的是“信(函)”,“学长”则指的是“大学校长”,而“爱人”就更不能理解混了,国人是指夫妻关系中的一方,而在日语中专指“情人”,如果称日本人某某先生的“夫人”为“爱人”,就会闹出天大的笑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