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海外记忆(阿联酋)56

吴勉坚(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  尽管一夜飞行疲惫不堪,还是强烈愿望利用侯机的10个小时感受一番迪拜。经联系同意我们走出机场游览,然而需交190美元的“过路费”,看来土豪与抠门也会具有某种联系。</p><p class="ql-block"> 通过海关发现大厅旁边有一“旅游者问询电话”,便想联系一家旅行社帮助安排若干项目,无奈电话却属于典型的聋子耳朵,只得找辆出租车赶往市区“自导自游”。</p><p class="ql-block"> 车行不久,沿途景观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座座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让人刮目相看,然而各种YSL风格的楼宅以及四处突兀而立的清真寺,在执着地营造着中东异国他乡的风情。另一方面感受到迪拜人营造环境不吝一掷千金,但仍然抵挡不住沙漠以及相伴的酷暑肆虐。尽管沿街草坪都用上滴灌设备,但眼帘中的绿化效果不太理想,街边的棕榈树等都蒙上一层不薄的灰尘……</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我们即来到著名的波斯湾海滨。灿烂阳光下的波斯湾碧波万顷,海天一色,排排高大的棕榈树,与栋栋建筑得千姿百态的别墅相映成趣。与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印度洋比较,阿拉伯海的波斯湾此时显得格外平静,海水似乎在烈日的暴晒之下凝固住了。然而,却有不少人在水中畅游,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见此情景很想脱掉衣物一试,但想到应多感受一下迪拜便将此念头强压下去……</p><p class="ql-block"> 随后,来到被誉为迪拜的重要地标朱美拉清真寺。清真寺外观为褚黄色,两座尖尖的拜望塔,拥簇着中间圆圆的穹顶,展示着一股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也许是建于沙漠之上且烈日曝晒的缘故,这座清真寺在岁月的流逝中已显得斑斑剥剥,给人一种强烈的沧桑感……容不得多看,严酷的高温便逼迫我们进入附近的朱美拉海滩酒店短暂休息。这是一栋楼高20多层、外观设计奇特、几乎全为钢铁与玻璃混建的五星级酒店。此时此刻身置这个让人顿生惬意的清凉世界,便禁不住赞叹起迪拜时髦而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出租车司机听毕便引领我们走出酒店靠海的大门:一栋酷似帆船的白色建筑物在烈日下发着耀眼的光茫,高耸在一望无垠的碧海蓝天之中。这即是刚刚峻工不久的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阿拉伯塔酒店,也被人们称为帆船酒店……</p> <p class="ql-block">(朱美拉清真寺具有中世纪法蒂玛王朝建筑风格,是迪拜最大最美清真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位于波斯湾海滨的朱美拉海滩酒店,以其犹似海浪一般建筑风格的海景房而声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高达321米的迪拜帆船酒店耗资10亿美金,以奢华峻美而驰名全球。)</p><p class="ql-block"> 车离酒店,来到一座犹如开普敦好望堡类似风格的建筑物前,即是颇有名气的马克图姆酋长故居,其地位相当于迪拜的“故宫”。这座建于1896年的古老建筑,外观古朴,内饰简陋,表明迪拜在100多年前几乎还处于刀耕火种甚至茹毛饮血的蛮荒年代。现在,这里已改建为博物馆,展示着马克图姆家族兴衰的历史以及陈列着一些金银饰品和邮票、钱币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马克图姆酋长故居是迪拜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其特征是传统庭院竖立四个“巴基欧”风塔。)</p> <p class="ql-block">(迪拜的“故宫”当时还用不上“宫灯”,而是类似于中国的马灯。)</p><p class="ql-block"> 步出酋长故居,碧绿而繁忙的迪拜河便在我们的眼前展示出一幅美妙的图画。一艘艘犹似古埃及年代的彩色木船在河中游弋,一排排绿色的棕榈在微风中摇曳着风姿。一泓碧水的两侧,一边是鳞次栉比似乎在傲视一切的现代摩天大厦及式样各具的时髦别墅群,另一边则是高耸于伊斯兰风格的民居之中古朴庄重的清真寺及林立的拜望塔。自六十年代在此发现石油之后,迪拜人能用心将这座城市营造得如此美妙,也是难得……</p> <p class="ql-block">(迪拜河东边称为迪拉的建筑具有传统特色,一些不属土豪的人们乘坐木船渡河。)</p> <p class="ql-block">(迪拜河西边称为柏迪拜,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下面停泊着许多豪华游艇。)</p><p class="ql-block"> 时至正午,在我们的要求下,到一家典型的MSL餐厅就餐。还是老规矩,MSL餐厅不供应酒,只能喝白开水。菜主要是蔬菜沙拉,外加奶酪、蜂蜜以及松籽牛肉末、松籽鸡蛋等。颇有风味的是一种极薄的两层烤饼,彦江先生风趣地撕开一半,戴在头上恰象一顶军帽。在出租车司机的示范下,认认真真地吃了一顿具有迪拜穆斯林风情的午餐……</p><p class="ql-block"> 吃罢午餐,我们即匆匆游览阿联酋购物中心。毫无疑问,购物中心的建筑与装饰堪称一流,购物环境相当不错,然而物价却不算太贵。由于阿联酋的8.5万平方公里土地只有190万人,地广人稀,来此购物的人不多。然而男女独特的衣着让人注目,不禁想到时装设计师到此会不会跳楼:女的一律穿不显身材的黑袍,差别是有的露脸,有的仅露双眼,有的则是深藏于黑纱巾内终不出;而男的则身着白袍,头上束着白头巾或花头巾并用黑箍套住,至多有的黑箍上吊着两根流苏……</p> <p class="ql-block">(迪拜阿联酋购物中心汇集560多家国际顶尖品牌商家及驰名全球的冰雪乐园,以招徕世界各国顾客。)</p> <p class="ql-block">(阿联酋购物中心内,俩位戴着不同头巾的迪拜男子。)</p> <p class="ql-block">(在迪拜朱美拉清真寺前摄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实事求是地看,迪拜以及阿联酋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火辣辣的烈日,使气温高达40多度,人似乎再多晒一会就能被烤熟。烈日再加上荒漠,到处是不毛之地,可想而知在不远的过去,这里绝对与贫穷、愚昧有不解之缘。然而如同南非突然发现黄金一样,是破土而出的石油象玩魔术般造就了今日的迪拜。看上去黑黑的石油,却展示出巨大的魔力,让一片荒漠生长出一座集豪华、时髦、先进于一身而傲视全球的现代城市,让一群大字不识的渔牧民瞬间变身为腰缠万贯的土豪以及少量的土豪贵族……</p><p class="ql-block"> 但愿是杞人忧天,根据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眼前的迪拜会不会成也石油败也石油?</p><p class="ql-block"> 祝你走运!迪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9日于阿联酋迪拜</p><p class="ql-block"> —摘自拙作《走进非洲》(2000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