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4年夏天,18岁的我师范毕业,回到了家乡,我的青春之旅从此启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校安排我包班教五年级复习班。那时候,还没“普九”,小学就只五年,学生必须参加升学考试,因为平均升学率只有40%左右,大多数小学毕业没升上初中的就当“放牛娃”去了,有的学生没考上但家庭条件稍好点,便选择复读。由于乡场周边几个村要求复读的学生较多,学校就在离中心校不远的敬老院租用了一间大屋做教室,安排我到那里收生办班任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我一身军便装,眉清目秀,善言热情,家长来的越来越多,一天时间,就招了52个学生。这些学生多数是少年,最小的13岁,最大的17岁,一般都14、15岁。从见到他们那一刻起,我就看到,他们的眼睛都望着我燃着一团希望的火——他们渴望考上初中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室很简陋。一张不足两平米的木制黑板,缺了一角,用一个高低架支在进门的一边;没有讲台,一张大石板桌子就是讲桌和办公桌,再前面就是几排双人坐的石头桌子,石板面比前面的讲台要短些,平放在两个石礅上,比讲桌略低,算是学生的课桌了;教室里没有凳子,敬老院的老院长借了一个木椅子给我放在讲台上做讲凳,学生的凳子只有靠他们自己带了,第二天,一教室的“百家凳”,材质样式、长短高低都不一致。我是农家子弟,我根本没去计较过这条件。精心准备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开始给孩子们上课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寝室就在教室的后面。一堵墙挖了个像长方形的洞,没有门,出来是教室,进去是寝室。我的东西很少:叫大哥从老家拿了架木床,挂了一床麻布蚊帐,两扇床箦上铺几把谷草,再覆上篾席子,就是我的卧处;一个新买的煤油炉子放在地上,上面放着一个小铝锅,一个双鱼铁盆子里放着一个搪瓷碗和一双自制的筷子,这就是我的灶具和餐具(两个月后,我才添了蜂窝煤炉子);然后从门向另一端的墙上拉一根半粗半细的铁丝,上面挂着一条帘子和我的面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我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几分懵懂的我,把在师范所学的把戏全用上了。我没有给他们上五年级的课程,而是把小学语文和数学书一码子弄来,前三年课程用了一个月才复习完,后两年的,我重组重构,做成若干专题,备成教案,在秋季期末前全部复习完。期末全校统考,这个班语数“一分两率”都排全乡16个班的第一。第二学期,我的教案都是模拟考试,一套又一套,抄在黑板上,考了讲,讲了考,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开小灶”,把学生结成“对子”,把各小组结成“对子”。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的课,总是痴痴的看着我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表演,总在每一次解疑破难后像胜利者登上高峰跳着欢呼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一年,我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在我的每一天里,他们都似盛放的花朵,和我一起,沐浴着从山林里倾流而来的阳光。我给他们补过衣服洗过书包,给他们熬过草药煮过饭汤,给他们排练过舞蹈,给他们写过一首歌还谱成了曲子,给他们拍着石头桌子挥着木棍上音乐课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带他们去河滩写生画画,带他们去帮敬老院的爷爷们栽小秧。我和这些孩子慢慢的进步着,待到春天到来,山里的菜花开了谢了油菜熟了,滩上的麦苗绿了抽穗了麦子黄了,我带着他们去参加了那场改变他们命运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让我无比欣慰的是,这个班所有孩子都考上了初中。那一天,一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在那个石头桌子的教室里举行了一场歌咏晚会,没有烟花,没有鞭炮,有饼干,有糖果,有五香瓜子,有冷开水;我们一首接着一首的唱,一人接着一人的表演,从中午唱到了天黑,唱到我们不得不分别;那时候,孩子们哭着笑着,我也哭着笑着,共同庆祝着彼此的成长;那时候,那群少年庆祝着人生灿烂旅途的启程,我这个小青年也在庆祝着青春豪迈旅途的启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师节。这一天,老师们像过年一样,换上了新衣裳,排成两列,要到政府的大厅里去举行庆祝活动。评为优秀教师的,校长亲自给胸前别上一朵大红花,然后走在队伍的前面。我也是那戴大红花的一员,虽然年纪小,但那朵大红花在胸前,却闪着鲜亮的光,闪着青春的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梅花奉献给白雪,是芳香而美丽的!青春奉献给岁月,是绚丽而幸福的!而今回首,我总是想起那一年52个少年伴我成长的时光,总是想起那一次青春之旅的启程——从此,我的青春如烛,为着一个许诺,默默的燃放至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