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pan style="font-size:20px;">7月4日,几位老同学相约举家结伴再游喀纳斯。</span></h5><p class="ql-block"><br></p><h1>第一站是阿贡盖提草原,这里可以欣赏到草原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但不巧,我们人到雨也到了,连绵不绝。从这里开始我们此次三天的雨中旅游。</h1> <h1>阿贡盖提草原</h1> <h1>草原石人,据说这些石人有上千年的历史。</h1> <h1>草原石人是古代游牧民族以草原上的天然石材为原料雕刻的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考古学家认为,草原石人和游牧民族的墓地有关,它们或随葬于墓中,或者守护在主人的墓前。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h1> <h1>这些石人来自何方 ? 是谁人所为 ? 是哪个民族或部落的文化遗产 ? 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彻底揭开这些文化之谜的谜底。这吸引了文化、考古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研究兴趣。 </h1> <h1>草原上移动的宫殿,只有“王”或者“汗”才可以享用。</h1> <h1>哈萨克族舞蹈。</h1> <h1>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的马上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h1><h1>2009年4月25日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1> <h1>不同氏族部落的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一男一女两人一组,骑马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玩笑,怎么嘻闹逗趣都不为过,姑娘也不会生气。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急驰往回返,姑娘则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不过姑娘一般是不会真打的,特别是如果姑娘本来就喜欢小伙子,那她就会把马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但如果是姑娘不喜欢的小伙子,在去的路上又有过分的言语或动作,那姑娘就会毫不客气地狠狠抽打。</h1> <h1>马术特级表演——不愧为马背上的民族</h1> <h1>叼羊—草原民族特有的,带有仪式的竞技运动</h1> <h1>草原狼</h1> <h1><p>离开阿贡盖提草原,大雨瓢泼中赶到贾登峪,这里是喀纳斯湖景区的入口处。</p><div>这里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贾登是一位长年孤身在大山里狩猎的神秘猎人。一身绝佳狩猎本领的他,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把猎物放在那些贫苦的牧人房前。人们都知道这些“神秘礼物”是贾登送的,但他们始终无法找寻到他的住处。直到五十多年后的有一天,人们连续六没有看到任何猎物。大家意识到贾登可能出事了,便分头寻找了一个月,才在一座高山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位已死去的白发老人,他身旁还放着狩猎的用具,大家揣测这就是贾登。</div>人们感念贾登的恩情,把他埋葬在深山里一个美丽的地方,并为他盖了间木房子,每年前去祭祀。这便是“贾登峪” ---- 贾登住的地方。<br></h1> <h1>从贾登峪坐区间车一个小时,才到了喀纳斯湖。</h1> <h1><br></h1> <h1>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h1> <h1>喀纳斯景区素有“人类净土”之美誉。<br>喀纳斯是美的集大成者,蓝天、白云、冰峰、雪峙、森林、草甸、河流都是这份美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br></h1> <h1>喀纳斯湖之美世人皆知,但今天我所见到的雨中喀纳斯,是浓云压湖上,山色暗无光,雨中蓑衣行,雾里船笛响。这算是另一种感受吧。</h1> <h1>依稀看见云彩姐姐的睡影</h1> <h1>喀纳斯湖景区不愧为“人类净土”之美誉</h1> <h1>神仙湾</h1> <h1>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是喀纳斯景区几个重要景点。体力好的可以沿着河徒步欣赏。</h1> <h1>在神仙湾,天似乎要放晴,偶有阳光从云中穿出。</h1> <h1>月亮湾。到了月亮湾,雨又逐渐加大。毅然放弃了去卧龙湾。</h1> <h1>离开喀纳斯湖景区,我们又冒雨前往禾木村。</h1> <h1>禾木村。禾木村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h1> <h1>喀纳斯湖区生活着大约两千五百多名图瓦人。图瓦人即是晚清《新疆图志》所记载的"乌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 。有学者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士兵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图瓦人的祖先是五百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与现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属同一民族。</h1> <h1>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h1> <h1>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游牧时仍在蒙古包。<br>房屋用原木交叉打隼,并在两根原木之间夹上一层藓苔草,原木相互压紧堆砌而成。由于两根原木之间夹得藓苔草,能够起到保温防风的作用。</h1> <h1>雨后的禾木村</h1> <h1>喀纳斯区域最美的秋色在禾木,层林尽染,绚丽多彩,是一处典型的原始自然生态风光。在禾木村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雪峰与涓涓溪流,禾木村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h1><br> <h1>图瓦村是个长条状的村子,由于木头小屋方方正正,村庄看上去也显得有棱有角。村中的小路向村子四周的松林延伸、分支,一进入松林便了无痕迹。放眼望去,四周的山脉像是一双大手,将这个村庄呵护在掌心。这是一个沉睡的、被外界遗忘了的村庄。</h1> <h1>在夕照中,图瓦村里那些带有尖顶的、颇具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丝丝温暖的金黄色光芒。小屋旁边高大笔直的松树三三两两地散布着,村中还长有白桦树,一棵一棵散落在松树中间,格外显眼。</h1> <h1>雨停了,天边挂起一座彩虹。</h1> <h1>图瓦人的房前都有栅栏,大门就在栅栏的中间,房后也有栅栏,大多用于围住牛羊圈。在房后栅栏的外面还有栅栏,用于围住菜地。图瓦人对栅栏很重视,无论在哪里安家,必修栅栏。</h1> <h1>图瓦人的大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活动门,人出出进进,推动即可;另一种是横杆门,栅栏的连接处别着三到四根细木头。这种横杆门简单却有很高的地位,走到这种门的栅栏外,要先向主人报上姓名,说明来意,主人才会出来给你开门,谁也不能擅自动手。这种门是图瓦人的某种古老传统,包含着他们的尊严和严厉的生存规则。</h1> <h1>在图瓦人家的“楚尔”演奏</h1> <h1>楚尔——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是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吹出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美妙而又神奇。"楚尔"外形似笛子,有三个孔,由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茎秆掏空钻孔后调制成。"楚尔"是民间遗存乐器之一,是中国器乐的活化石。</h1> <h1>叶尔德西老人是生活在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中,既会制作又会吹奏这一乐器的唯一一位老人。被誉为图瓦人音乐活化石,老人在世时曾自行创作编奏的曲目多达几十首,风景区开放后老人经常向游客表演吹奏的曲目有《美丽的喀纳斯湖波浪》、《雄伟的阿尔泰山》、《黑走马》等。</h1> <h1>离开禾木村,前往五彩滩。五彩滩景区位于布尔津县境内前往哈巴河县方向20公里处,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面积为六平方公里。</h1> <h1>五彩滩地貌非常特殊,戈壁荒漠,怪石嶙峋.长期干燥,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貌变异出许多陡峭的土丘和宽浅的沟槽,这种奇异的地貌在地质学上被称为“雅丹地貌”。维吾尔语意为“险峻的土丘”。</h1> <h1>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是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吹蚀和流水的侵蚀。</h1> <h1>由于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形成了参差不齐的轮廓,岩层由红色、土黄色、紫色、褐色、灰色和浅绿色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组成。岩石色泽各异,五彩缤纷,故称作“五彩滩”。</h1> <h1>在额尔齐斯河上可以看到一座雄跨两岸的吊桥“阿克吐别克钢索桥”它是牧民转移牧场的重要通道。</h1> <h1>五彩滩景区依偎在额尔齐斯河河畔,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全长近三千公里,河的对岸是郁郁葱葱的河谷次生林,素有“杨树基因库”之称,对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绿洲稳定的根本保证。<br></h1> <h1>五彩滩的奇特景观被形象的概括为“一河隔两岸,胜似两重天”。南岸有绿洲、沙漠,北岸是悬崖地形,山势起伏,颜色多变,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地貌神奇,色彩艳丽,五彩滩因而得名。</h1> <h1>潇潇雨游喀纳斯,记不清来此几次了,但雨中游却是第一次,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感受。旅游最重要的是心情,是调整好心态。心态好了,是雾绕风花雨中情:心态不好,便是凄风苦雨愁断肠,既然花钱费时的来了,这是何苦呐。</h1><h1>另外多说一句,喀纳斯还是秋天更美,如果时间安排可以,还是相约秋日的好。(2012.7.15)</h1><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