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的美篇

致远教育

<p class="ql-block">【“凝•致远”美学散步】——版画作品赏析</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是由鲁迅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的,那个时候才翻开了我国版画创作的史页。中国版画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本世纪30年代前都是复制版画。它们之间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别,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木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他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袁庆禄 《阿米苦呼山牧羊女》 木版套色 100×81cm 1994年&nbsp;</p> <p class="ql-block">  版画是绘画门类之一,也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的边缘画种。版的媒介性和印刷的复数性是版画的两个主要特征。版种分类是根据不同的版材和制版工艺差别,最终得到的不同版型而设定的。版种大体可为四类:凸版(如木版)、凹版(如铜板)、平版(如石版)和孔版(如丝网版)。</p> <p class="ql-block">一、木版</p><p class="ql-block"> 木版画也叫木刻,木版画从形式上可分为黑色木刻(只有一个版的单色木版画)和套色木刻(两个版以上套印的多色木版画)。q</p> <p class="ql-block">  大家可以先看看这幅《阿诗玛》作品,是什么表现形式的画种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黄永玉在云南路南县额勺依村实地探访,之后为撒尼人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创作了同名版画作品。版画组画采用我国传统水印桃色木刻的手法,细腻、生动地体现出人物的情感与民族特色,采用侧面肖像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阿诗玛的形象,端庄而秀美。头饰图案丰富多姿,带有撒尼族的特点,亮丽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与人物简约的脸部形成了反差对比,产生了视觉兴奋点。头饰上织穗垂落到肩上,与身体相连,使人物有了整体感,青绿色的上装与头饰相呼应,共同衬托出阿诗玛的脸。这幅肖像在简约中透出了丰富,在丰富中却又很简练,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怒吼吧,中国!》是1935年李桦创作的一幅木刻版画,规格:20×15cm。</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采用象征手法,以一个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蔽的痛苦而屈辱的男人躯体,预示一个民族终要崛起而怒吼和抗争的忍无可忍的选择。从这件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结实明快的画风和苦心经营的处理,也可以看出他在木刻民族化上的努力。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30年代新兴木刻的力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徐匡与阿鸽合作的版画《主人》</p><p class="ql-block"> 作品没有情节,没有背景,以极其概括的手法表现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主题。手持镐头的藏族男子,铜像般地站在观众面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微笑中透着威武和力度。画面采用正三角形构图,黑色大袍占了绝大部分,沿着构图的左侧刻出头、肩,镐把和手,形成环绕,黑白灰分布富有节奏感。刀法十分精彩,头和手用中刀刻成,阴刻、阳刻兼用,刻画出了这个人的强烈个性,其风采令人过目不忘。头巾、衬衣用大刀刻成,以阳刻为主,痛快淋漓。黑色大袍的刀法则是徐匡自创的“绝活”,他用平刀在梨木板上并排戳出密集的缝隙,印出来以后隐约可见厚重呢料中的衣纹起伏。《主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高度统一,在1979年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p> <p class="ql-block">  徐匡的版画作品具备了“四性”,即:具备独特性、象征性、审美性、装饰性。他用个性的艺术语言创造了象征不同时期的典型人物和审美追求,在艺术之林确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地位,因此,他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他所创造的人物,性格鲜明而富有现代感,刻画入微而不失潇洒自然,刀法丰富而不失整体,是当代有独特风格、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版画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徐匡作品具有真实、概括、鲜活、精致的优点。不同的是徐匡有意利用木头本身不同的颜色、年轮,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木质感,使人看到了“实物”,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似乎触手可及。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没有的特殊性。艺术之所以感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欣赏作者特殊的艺术处理,读者要看的是艺术家创造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效果和审美高度。</p> <p class="ql-block">二、石版画</p><p class="ql-block"> 石版画属于平版画。是用油性墨在石板或者锌、铅、铝等金属皮上作画,当画画好之后用树脂胶和酸调的溶液对石板表面进行处理,因为版画上画有药墨部分只接受油墨而拒水,没有画过的部分就接受水而拒墨,利用油和水不相容的原理形成石版印刷面。</p> <p class="ql-block">陈九如 《雷声》 石版 52.5cm×38cm 1993年</p> <p class="ql-block">  《雷声》描写瑶族妇女劳作之中闻听惊雷的刹那,木讷中显示出纪念碑般的雕塑感,生活中平凡与神圣的乐章同时奏响。在陈九如的作品中,这幅画的抽象意味最为鲜明,因为画家抓住了阳光与乌云、无奈与镇定、崇高与卑微的强烈对比 ,从中发现了生活中最为感人的时刻和感受;人与自然的矛盾融和、人对自然的依存及那种不易被人察觉的诗意一面,通过刺人的光线、灼人的情感内涵和完美的表现技巧,充分地向他人展示出来,令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从中能体会出生活中最可贵但不一定是美丽动人的人物与风景。</p> <p class="ql-block">吴长江《高原牧场》 石版画 63cm×89cm 198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1年起,吴长江先生坚持去青海、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写生,感受青藏高原的人文精神和雪域民族纯朴雄强的品格。他为自己设定的探索方向就是通过现场即时性的描绘,以提升作品表现真实感受的强度。吴长江善于以细密的素描笔法沟通石版画的语言。在黑白空间的营造中,着力于人物与动物的描绘,看似自然主义的手法,却流露出作者的独特感受和主观意识。《高原牧场》的画面既富生活之情,亦有构成之趣。</p> <p class="ql-block">三、丝网版</p><p class="ql-block"> 丝网版画属于漏版印刷,在不同的版材上按原稿轮廓用针刺下许多小孔,形成镂空的漏板,再将漏版置于承印物的表面,用刮板或者刷子进行印刷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张桂林《墙》系列之九</p> <p class="ql-block">  《墙》采用虽然以北京古建筑为题材,但完全抛弃了具体描绘对象,采用了半具象、半抽象的构成方法将古建筑分解为主柱、横梁、斗拱、阶基等要素,让它们与厚重的墙组合起来,借助于这种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语言来传达深刻的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白鹭鹚》</p><p class="ql-block">46cmX66.5cm</p><p class="ql-block">丝网版画</p><p class="ql-block">1996年</p> <p class="ql-block">四、铜板</p><p class="ql-block"> 制版的主要方法是腐蚀法,即在板面上先涂一层防腐剂,最后放入硝酸中腐蚀成版,所以铜版画也叫腐蚀版画。</p> <p class="ql-block">陈晓南 《浇钢锭》铜版画 40.9×35.2cm 1958年</p> <p class="ql-block">  《浇钢锭》是表现工业题材的优秀作品。作者巧妙地借用钢水的反光,映衬出工人紧张劳动的身影,营造出车间里的气氛和丰富的素描层次。铜版画的线刻技巧和层次表现在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此作在当时填补了中国铜版画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审核: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制作: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小学美术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