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的古柳

陈爱国

<p class="ql-block">  在靠近麟游县崔木镇的一段山梁上,生长着一棵大柳树。热天的时候,它的树荫能把从旁边经过的306 省道整个路面盖住。</p><p class="ql-block"> 这棵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杆粗壮,枝叶繁茂,树冠庞大</span>,它长在这山高风大的山梁上到底有多长时间了,几乎无人知道。只有过路的司机一看到这棵树,就知道离崔木镇不远了。有人还会把<span style="font-size: 18px;">车停在树下,享受一会树荫下的清凉,顺便看看这里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棵树估计两三个人也抱不拢,皺巴巴的一圈老树皮,说明这棵树树龄很长,我大略估计也在百年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麟游多古树,但多以古槐为主,也有皂角树、核桃树、白杨树、柿树和柳树。</span>柳树属于速生树种,对于周围环境不是特别苛刻,所以我国南北方都可以生长。特别是在一些水源充足或潮湿的地方,更适宜柳树生长。然而在海拔一千三四百米的山梁上有不少古柳,还真是少见。我记得老306 省道麟游境内集贤一带,路边就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柳树,还有许多柳树长在地势较为低洼的河边或沟口。</p> <p class="ql-block">  从崔木到土桥的路上,也有一棵看似凋敝的老柳树,树的主干大部已中空枯萎,每当春天来到时,一夜间柳枝会随风绽出新芽,老树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不久之后新枝翠丝又会随风飘扬起来。</p> <p class="ql-block">  在漆水河的两岸,也生长着许多柳树。你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树的地方,就有柳树的身影。有些柳树并非人为栽植,而是自然的生长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  喜植柳树也许是麟游人的一种习惯,因为许多国省道,包括一些县乡公路的行道树,基本都以柳树和杨树为主。</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特别是从隋唐开始,就有了“梅迎柳送”的讲究!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留音近,折柳相赠也包含着依依惜别之意!</p><p class="ql-block"> 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渭城朝雨邑轻尘 ,</p><p class="ql-block"> 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 劝君更尽一杯酒,</p><p class="ql-block"> 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 唐代是“折柳相送”流行的高峰期!这在很多诗词里都有体现。王之涣的《送别》写道:</p><p class="ql-block">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p><p class="ql-block">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p><p class="ql-block"> 由此说明古人临别折柳相送的习俗非常盛行。麟游做为隋唐时期皇家的避暑行宫,在各级官员的迎来送往中,这种折柳赠别的习俗肯定会更加风行,这也许就是麟游一带(甚至包括西北多地)广植柳树的历史原因吧,也许今人没有忘记古老的习俗,对柳树仍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麟游树木品种比较杂,这从很多地名就能看出来,比如桑树塬、槐树嘴、桐树坪、柳树庄、白杨坡、杏树沟......等等,可见许多村庄或地方就是以树取名。当然最常见的古树还是古槐树为主,我在常丰镇常乐村曾见到一对夫妻树,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为当地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当然麟游(乃至整个北山)一带古树多的原因,与古代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比较封闭有直接的关系。这些古树现在都成了一种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寻奇觅古游客的青睐。当地政府也对这些古树采取了保护措施,让这些见证历史发展的古树,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7.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