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秋天来了,我又一次来到喀纳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但能让人一次又一次想去的地方,其实并不多,喀纳斯则是个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曾在新疆工作和生活过二十多年,几乎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除了喀纳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神奇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第一次去喀纳斯,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新疆提出引额尔齐斯河水进石油城克拉玛依的重大工程方案,全国人大委派副委员长钱伟长教授率专家学者前往实地考察,作最后的论证。我受新疆日报社的指派,跟随采访报道,一路上,听钱伟长教授讲了很多有趣的事,记忆最深的是在阿勒泰。他说,阿勒泰的喀纳斯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可惜,我没有去过瑞士,无法进行对比,但却对喀纳斯多了一份神秘感,以后多次去探访过喀纳斯。退休之后,我明白老之将至,于是带着家人从南国回到这里故地重游,心里想的是以后可能没有机会来了,算是一种作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生如棋,世事难料。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古稀之年,还有机会再次巡视这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虽然还没有去过欧洲,也没有多少遗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喀纳斯是隐藏于阿尔泰密林中的一个高山湖泊,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而神秘”,它的生物组合奇异,生态环境独特,集冰川,冻土,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于一体,既有北国风情,也具江南秀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进入喀纳斯湖之前,先要经过三道湾。神仙湾是一片宽阔的水域,喀纳斯河水在这里分岔,水流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生长着云杉,落叶松和白桦树。我对白桦树情有独钟,一路上的白桦林绵延不绝,树叶在微风中悉悉作响,如同耳鬓厮磨。树干上的树结如同一只只眼睛,含情脉脉,注视着人世间的一举一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月亮湾极富曲线美,河水随着光线不同角度的照射,变幻着不同的色彩。最奇妙的是河心洲上的两个小岛,酷似两只大脚印,细心观察,还能看到五个脚趾头,有人说这是神仙留下的脚印,也有人说这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留下的行踪,不仅留下了脚印,还留下了部分跟随他的士兵,如今的图瓦人据说就是这些士兵的后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臥龙湾是一个大约6平方公里的“堰塞湖”,湖中的泥土沙砾沉积为一个沙洲,远看像一条龙,高翘着尾巴静臥在湖中心,那阵势很是霸气,因而得名“卧龙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四国接壤的黄金地带,保护区内有大小湖泊319个,每个湖中的水色不完全相同,或碧绿,或乳白,或湛蓝,变幻莫测,因而有“变色湖”之称。最大的湖,南北长24.5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最深处197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喀纳斯湖一直有“水怪”的传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媒体报道后,更是沸沸扬扬,许多人纷至沓来,为的是想一睹“水怪”的芳容。据说“水怪”常将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水中,也有人拍下了“水怪”的图片,有的人还录有音像。有的看见一片红色,在水下游动;有的看见一溜黑色,像核潜艇冒出水面;也有人说“水怪”是恐龙,也有人说是犀牛。总之,说得有鼻子有眼,神乎其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水怪”的传闻给喀纳斯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世界上的确有很多关于“水怪”的传闻,但这些传闻往往是某种形式的误认,或者是有人制造的闹剧,大多经不起推敲和证实,比如说“尼斯湖水怪”。但喀纳斯的“水怪”似乎越来越接近现实,他不光是有目击证人,而且还是专家学者。1985年夏天,一只科学考察队来到湖边,领队是新疆大学生物系的教授向礼陔。有一天,他从望远镜里看到一个红色的物体缓缓游过并迅速消失了。第二天,其他队员也看到了,他们把看到的东西称作大红鱼。第三天,新疆环境科研所的研究员袁国映也有新的发现,他看到的是一群鱼嘴露出水面,而且还估算出其中最大的鱼长度在10米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专家们的考证,最后倾向于“水怪”是鱼类,不是传说中的恐龙,更不是什么鬼怪。通过反复比较和研究,大家把焦点投向了哲罗鲑。考察报告公布后,又引起轩然大波,不过这次的争论不在民间,而是专家学者相互掐架。有的专家就提出质疑,迄今为止,从喀纳斯湖中捕捉到的哲罗鲑还没有超过3米长度的,无法证明湖中会有10米长的大鱼,另外,喀纳斯湖是否有供巨型鱼存在的生态条件?也有的专家说,鲑科鱼类的重要特性就是繁殖季节的回游,而喀纳斯湖上下河道都比较狭窄,大鱼是如何通过的呢?长期从事水产资源调查的任慕莲,对哲罗鲑能够达到10米的长度表示了强烈的质疑,她用公式推算出,喀纳斯的鱼类最大的体长3.73米,体重506公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说来也怪,从那以后,“水怪”消停了几年,那些专程来看“水怪”的游客只能看到美丽的风光了。人们渐渐地安静下来,慢慢地也就很少有人议论这谁也说不清楚的事情了。谁知道2003年9月27日下午7点左右,保护区的赛力克和同事坐着汽艇去湖面巡逻,行至二道湾时,突然掀起一个巨浪,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跃出水面20米左右,而那一天正遇上中俄蒙边界处发生7.9级地震,难道是地震惊动了沉睡的“水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水怪”就这样时隐时现,当人们渐渐淡忘的时候,它又突然冒出来招摇一下,当人们专心寻找它的时候,它又悄无声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令人诧异的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喀纳斯的图瓦人,对于喀纳斯的奇异现象总是秘而不宣,从不议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夜晚,我们住进了禾木村图瓦人的小木屋,木屋呈长方形,三角尖顶相当于是阁楼,全是原木或木板连接而成。这时主人拿出一根铮亮的木棍,在吊在木桩上的羊皮口袋里捣来捣去。我以前在哈萨克人家见过这个场面,是主人在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赶制马奶酒,为的是加速发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图瓦这个民族的族谱,而是根据生活习俗归类为蒙古族,算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实际上他们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是一脉相承,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把图瓦人归类到古突厥族。无论怎样划分民族成份,改变不了的事实是,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居住在我国的图瓦人总人口不足三千人,主要分布在喀纳斯湖边和禾木村以及白哈巴三个村子,他们以狩猎或捕鱼为生,随着旅游的开发,他们中的有些人家,与时俱进地开办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旅舍,接待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图瓦人的木屋住了一夜,醒来时走出院落,看见骏马在禾木村的草甸上撒欢,间或引颈长鸣,山谷里传来久久的回声。一群群的大尾羊在小河边悠闲地啃食着青草,硕大的尾巴碰落了一路的露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太阳出来了,迷雾渐渐散去,眼前呈现的是仙境般画面,近处是木栅栏,木板房,木栈道,木吊桥。远处是青松白桦云杉,浮云缥缈,流水潺潺,炊烟袅袅,欲醉欲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瓦原本是亚洲腹地一个古老的地名,大体上包括了西伯利亚南端叶尼塞河上游河谷近20万平方公里地区。在萨彦岭以南,唐努乌拉山以北,也就是我国在上个世纪初才丢失的唐努乌梁海,隋朝时属于东突厥,唐代时归安北都护府管辖,都是中国的领土。有外媒在报道俄罗斯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时,称其为中国籍,就是因其出生在唐努乌梁海的缘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唐努乌梁海的丢失是中国人心里永远的痛。1860年,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为更多地割占中国领土制造了条约根据。1864年又强迫清朝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属于唐努乌梁海的部分领土割走。1869年迫使清朝签订了《乌里雅苏台界约》,俄罗斯又割去西北4万平方公里的优质草地。同一年又迫使清朝签订了《科布多界约》,将原属科布多定边左副将军辖区的一大片土地割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失去的东西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因为谁也不愿意将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今天还拥有喀纳斯,这得感谢时任新疆总督杨增新,要不是他,整个阿勒泰地区都丢了,那样的话,我们今天到喀纳斯去旅游,还得带上中国护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清代时,新疆省有三个行政中心,即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将军府和科布多(今外蒙古科布多省),管辖着中国的大西北。俄国通过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中国大片土地后,胃口越来越大,目的是吞并整个阿勒泰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被推翻,外蒙古藏传佛教活佛哲布尊丹巴在俄国策动下宣布外蒙古独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并派兵西进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直接威胁今天的阿勒泰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2年秋,阿勒泰告急,时任新疆总督杨增新急派张键领兵救急,并电告说:“阿存则新疆可保,阿亡则新疆难以独全”。张键昼夜兼驰,在科布多城外与俄蒙军队对峙,连战三个回合。张键抓住俄蒙多是哥萨克骑兵,比较骄横的弱点,直扑其主力,同时派兵两翼包抄,俄蒙军大败。中国军队以四千胜六千,这是新疆对外战争中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从而奠定了外蒙古与新疆的基本边界,如此战失利,则美丽的阿勒泰也就脱离祖国的怀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偶尔的军事胜利并不意味着外交的胜利,沙俄和蒙古强迫阿勒泰办事大臣代表中国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阿勒泰属地科布多交给了沙俄控制下的“大蒙古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增新是清末民初的军阀,云南蒙自人,统治新疆长达十七年之久。1912年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任命为新疆都督,省长。1928年7月7日被政敌谋杀,时年6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我从喀纳斯返回乌鲁木齐,又一次走在西公园的林荫道上,想起当年主持修建这座公园的杨增新,总觉得这西北边城还缺少两座塑像。一座是杨增新,他虽然是封建官僚,军阀和政客,但他的功劳至少是保住了阿勒泰地区,保住了喀纳斯这片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另一座是左宗棠,是他自带棺材收复了新疆,否则,中国的版图将少160万平方公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