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疗要因时制宜

心理学袁运录

文|袁运录 观察和研究发现,抑郁症的活动规律与江河有着极其相似的原理,也经历“涨水期”、“蓄水期”、“泛滥期”和“枯水期”四个阶段。<div><br><b>在抑郁症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参考江河治理的策略,采用“四种治疗模式”。</b></div><div><br></div> <b>一、“涨水期”如何治疗?</b> <br>抑郁症的活跃期,像黄河进入汛期一样,虽然波涛汹涌,发出咆哮,但只要不超越“警戒水位”(有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迹象),就不要管它。 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因为这是负性情绪的正常发泄,也是释放负能量的绝好机会。<div>切勿因此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br>家长们要知道,如果没有所谓的叛逆或顶撞,后果将不堪设想。</div> <div><br>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适当进行减压放松,安全释放负情绪。<br>可以采用运动疗法,音乐疗法(同频),放松疗法,倾诉宣泄法,谈心疗法等等。</div> <b>二、“蓄水期”如何治疗?</b> <br>这是抑郁症积蓄负能量的开始。和三峡大坝水库一样,水面看似碧波荡漾,水下却暗流涌动,时刻都想冲破大坝。<br>这时候,患者会突然表现为沉默或者曲意表演(隐藏和压抑心中的不满)。<br> 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br>要注意观察,一边做好随时“抢险”准备,一边帮孩子疏泄情绪。<br>可采用解惑、自我批评、激怒、逗笑或音乐(同频)等疗法,把患者积蓄的负能量释放出来。 <b>三、“泛滥期”如何治疗?</b> 这是抑郁症的躁狂期。当抑郁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泛滥成灾。<br>一旦洪峰越过“警戒线”,进入高峰期——即将泛滥,家长一定要立即帮其泄洪,及时发泄情绪,同时要关心和陪伴孩子,防止自伤自残和自杀。<br> 如果抑郁症到了高峰期,很危险,随时像火山喷发,像三峡开闸,也像炸弹爆炸,此时最好去看医生。<br>医生要对来访者进行全面检查,除了心理测试外,更要根据医“患”之间的答问,尤其来访者的体征表现,作出专业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自伤行为的孩子,是由于赌气、失恋或在某些暴力群里攀比等原因造成情绪泛滥。这个时候批,只要孩子意识清晰,逻辑思维正常,自控能力正常,一般不建议住院治疗。<br> 躁狂之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平静下来,继而后悔自责。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敌疲我打”的战术(详见袁运录的相关文章,恕不赘述)。 <b>四、“枯水期”如何治疗?</b> 这是抑郁症的平静和修复期,通常都是在狂躁之后出现。患者和家属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冬修水利”。<br>记得要“攻心为上”,帮助孩子重建“三个基本认知”(即:① 对抑郁症本身的认知,②对社会的认知, ③对自我的认知),解开疙瘩,修复关系,治愈心伤,来年定可安全度汛。<br> <div>需要注意的是,家长都喜欢和孩子讲道理,而结果往往形成逆反心理。<br></div>只有在“枯水期”,才可以讲道理。其他时期,建议不要用。<br> 抑郁症都是人为堵出来的情绪病,不是遗传来的生理疾病。<br>最好的办法就是“泄洪”,释放负情绪,家长可围绕这个中心,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化解心中怨恨。<br> 抑郁症也像一匹烈马,只要掌握它的脾气,就能轻松驾驭。否则后果严重。<div><br></div> <b>作者简介</b><div><b><br></b>袁运录,当代具有独立思想的认知心理专家,强迫症和抑郁症心理专家。</div> 2008年“火车悟道”走出抑郁后,创立秋水理论(又名黄河理论).<br><br>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上万人次口吃和各种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垂询。 <b>研究方向:</b>抑郁、强迫、口吃、焦虑、失眠和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br><br><b>代表著作:</b>《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点亮心中的那盏灯》《强迫症原理与康复》(河北科技出版社)<br><br><b>正在出版:《抑郁症原理与康复》.</b> <div><br><br><br><br><br><br></div> <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