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萍,女,1938年生,安徽桐城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二级演员。1950年代初期,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开台时,由张萍主演的黄梅戏小喜剧《游春》就赢得了广泛好评。此后张萍成为严凤英的亲授弟子。她在《西厢记》、《红楼梦》、《鸳鸯谱》等传统剧目中扮演了崔莺莺、紫鹃、刘慧娘等佳丽,在《江姐》、《于无声处》等现代剧目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与师傅严凤英在舞台剧《天仙配》中分别扮演过“七女”。1958年冬与1962年春,她与严凤英等黄梅戏演员先后为周总理等中央领导表演过《打金枝》、《女驸马》等黄梅戏经典剧目。1959年晋京演出期间,张萍还在中南海紫光阁为中央领导表演了传统剧目《送香茶》选段。 1980年代初,马兰、吴琼、陈小芳等一批优秀的黄梅戏学员被选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后,得到张萍等诸多老演员的精心培养。后来张萍多次参加黄梅戏影视作品的拍摄,还经常走进校园传播黄梅戏。</p> <p class="ql-block">张萍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音像作品</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者你好: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每段音频录制时间有限,所以播读将分为几个部分一一展现,请在浏览过程中注意提示的音频顺序,以便您完整的收听。</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音频(一)尊敬的各位领导……</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在有生之年参加严派艺术传承人的活动,很高兴同你们这些充满活力的传承人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悠悠百世后英名播华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民艺术家严凤英先生洗尽胭脂粉黛,离开黄梅戏舞台53年了,但她38年的艺术人生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怀念。她留在人世间的黄梅戏舞台艺术还需要你们去继承,去弘扬,去繁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0年出生的严凤英曾说过“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成宝”。这种感慨是她人生的如实写照。新中国给了她新的生命,新中国使她成为党的新文艺工作者。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从此她站立在这个台阶上,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学戏,排戏,演戏,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省黄成立得到省委书记曾希圣、省长黄岩的重视,多次指令省文化局从全省各地抽调人员组成省级剧团。《天仙配》是省黄成立后重头大戏,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配合,从舞台到动作,从表演到服装,从里到外,戏里戏外,使重新打造后的《天仙配》展现在华东戏曲会演舞台上。几台折子戏崭露头角,《打猪草》打响了黄梅戏的锣鼓,《闹花灯》闹开了黄梅戏的音乐!黄梅戏《天仙配》又以优美的旋律,震撼了戏曲舞台,从全国各剧种中脱颖而出,这是民间艺术提升到国家艺术殿堂的前奏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经过改装亮相成了戏剧史上的传奇,一个深受旧社会欺凌的弱女子,成了黄梅戏佼佼者。1956年《天仙配》电影问世,一下子轰动了神州大地,走向世界!《女驸马》电影问世,又将黄梅戏曲音乐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夯实了中国戏曲舞台的一席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仙女严凤英人人皆知。毛主席说她是位好演员!严凤英也说:争取做个好演员!事实上她确实是位难得的好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明亮、沙甜,富有情感的嗓音是黄梅戏的福音,她为黄梅戏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黄梅戏也给予她“当家做主人”的政治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今天在这里研讨严派艺术,千万不要忘记,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团上下合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晶。三年时间,能够把一个民间艺术走进艺术殿堂,是全体省黄所有人的“光和热”,“知识和智慧”,“心血与精力”倾注到有着“灵性与灵气”的七仙女身上,铸就了黄梅戏的灵魂人物!在这期间,大家思想上的统一,创作上精益求精,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朝气、满怀希望的团队,才能取得事业成功。</b></p><ol><li><b style="font-size:20px;">下面,我就当年和师傅相处15年的经历和体会,谈谈我的几点感悟:</b></li></ol>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仁人之心待人,以和为贵办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虎年是我的本命年,在70载的艺术生涯中,我只有尽力,谈不上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严派表演艺术方面由于时代的原因,条件所限,我至今仍感到深深的内疚和惭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凤英与我,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姐妹、是同乡,舞台上是搭档,艺术上是组织指定的师徒。我们之间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时间长了,又都像一家人。平日在生活或工作里,她都让我以电影里的“七妹”称呼她。如果在工作中喊她“严团长”,她的眼珠子就瞪大了,反而会不高兴,怕喊生分了!有时候我跟她生气时直呼其名,她也不介意,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她同王冠亚“红了脸”时,我与江明安就是“调和剂”。严姐是个不摆架子的人,是个不说假话的人!尤其是在工作上从不马虎了事。她虚心接受行家意见,观众的话她也认真听取对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年纪比我们大八岁,练基本功的时候很费劲。做卧鱼的时候常常蹲下去起不来,我们想去帮着把她拉起来,她还不高兴,一直要练到自己能够起来为止。她小有名气时和全国闻名时一个样,出差演出照样背上被包,开各种会议从不迟到或者早退,有“字、词”不理解,照样诚恳求教,言行举止一切照旧,没有“旧貌换新颜”,对上级领导和普通群众态度一个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的随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她严谨的工作态度,激励着与她共事人的工作责任心,人们尊重她,呵护她,就是因为她做人的格局与心胸!“人”站稳脚跟,才能将工作做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音频(二)不负众望,深耕自己</i></b></p> <p class="ql-block">不负众望,深耕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冠亚先生《并非传奇的传奇》一书改编而成的电影《严凤英》,记载了她的戏剧人生。她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人,不是舞台上的神仙女,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四岁时由于生活逼迫,跟着严云高师傅学戏。她只不过是块“璞玉”,解放前她在四处漂泊艰难的学艺卖艺生涯中,忍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折磨,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博采众家之长,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小戏土台上,老百姓的喝彩声中使她成了“玉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黄梅戏登上了大雅之堂,《天仙配》一戏成名,严凤英也成了“黄梅重器”!从玉石到宝玉,从玉到重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打磨”。她承受了整个打磨过程中的艰难困苦,由迷茫走向清醒,由盲目走向睿智,才造就了她这位戏曲精英。她是一个争分夺秒,严于律己,“定把铁杵磨成针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珍惜时间,努力地钻研,揣摩角色。她是把别人吃饭睡觉聊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她常常早起晚睡,吊嗓子、练身段。出勤比我们小年轻们还要刻苦。早上经常敲门喊我们起床吊嗓子。吃饭时,也常常夹上几筷子菜,端着饭碗到处串门,和同事们探讨求教表演心得。就连偶尔和几位老艺人打个麻将,也是和老艺人们边玩边谈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虚心和演员、乐队的同事们分析探索每句唱词,每段行腔的安排,直到每个动作满意为止。她的艺术人生是“苦练、苦学、勤问”而结下的丰硕成果。从“点滴、细节”中去完美的人物形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台戏演出之前她都会早早到场,她每次演出前用在化妆上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四个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们生活在新社会,没有经受过严凤英的磨难经历。但有了各级黄梅戏剧团这个平台,大家很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培养很快就会被戴上“艺术家”、“名演员”的光环。但我诚恳地提醒你们一句话:“真金是炼出来的,好钢是打出来的!”只有努力打磨自己,方能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努力的过程中还会有更多的艰难和痛苦在等待着你们,在考验着你们。彻底放下所获得的一切,低调做人,别在一片赞誉喝采声中迷失方向!“人”都有天赋,深耕自己,挖掘潜力,才能释放能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藏巧于拙,用晦而明的人格风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有“崇文惜字”一语。作为文艺工作者“崇艺惜声”很有必要。严凤英她是个“崇艺惜声”的文艺工作者,她对唱出来的声音怀有深深的情感。“以唱带情,以情促唱,唱情结合,相得益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她每个字唱出来的“字声”不完全是“字音”上的要求,而是唱出来的“字声”将“字意”通过“字声”转化到“字情”上。她所有的唱腔中,没有乐理上的败音,没有难听的字声。如同文字上没有败笔,没有错别字一样。“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黄梅戏在音乐性与语言性方面最完美的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凤英知道自己在文化程度上的不足,但她会在唱腔语言处理上去补足缺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她深有领悟与体会。表面上听这句话是修炼自己的行为作为。但她知道行内师傅的心里话,“教会徒弟打师傅!”“绝招与真传”不到一定火候秘不外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省黄成立之后她已是“角儿”,华东会演后,她已是“名角”了。全国各剧种的“名角、名家”互有耳闻,相互之间的交际增多。她从不摆“大腕、大牌”架子,以柔软之心求教于各剧种,吸取精华为黄梅所用。她的谦卑感动了众人之心,凡是与她接触交往过的仁人志士,都将心中的“一手绝活儿”从言谈中透出来,纳众家之长充实丰满了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做“大嘴巴”,时感“头重脚轻根底浅”,难负重任,她的真诚感动了所有人,大家信任她,都愿意同她畅所欲言,交流中使她学艺之道更加宽广和亮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她对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庐剧和评弹等都能维妙维肖的唱出来,各剧种的精典唱腔特点都有所了解。她确实是个“有心人”,目的就是揣摩如何将其精华纳入到黄梅的旋律中,丰富黄梅音乐元素,同时学习掌握行腔中各种技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都说她是黄梅天才!但她的“天才”是新中国的阳光、空气和水培养出来的天才,她的天赋和实力不容忽视,是必要条件,但她后天的“悟性和韧性”是“感恩”二字激励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她心灵中的座右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音频(三)气质风度是她人性的魅力</i></b></p> <p class="ql-block">气质风度是她人性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严老师14岁登上农村土台演出,由《打猪草》到《闹花灯》,再到《小辞店》,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新中国成立后,登上安庆、合肥的大舞台,众多观众对象也由农村转入城市,层次提高了,她的人气仍然旺盛,敬慕、崇拜者多,人心叵测者也有。女性中对她仰慕者更盛。同她握手问好,她就从不拒绝,深情地“谢谢”!她是个人见人爱的人。1953年,在省黄她就和我与江明安几乎形影不离!她与人交往中,常思:“我本闺中一钗裙,民女名叫严凤英”,这些唱词,现在回味起来,她一是警示自己莫张扬,二是体会剧中人物心态。所以在后来表演《女驸马》冯素珍唱腔时,她都是从心里唱出来的。观察了解人的个性行为举止,总结人的共性,为己所用!她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人物气质是不一样的,古装传统戏的程式化,她驾轻就熟,现代戏的《江姐》、《党的女儿》李玉梅等等角色没有程式化的,需要自己去设计,去琢磨!由于长期与人交往的生活积累,从服装、装饰、外形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唱腔,她做到心中有底。例如她展示在舞台上的《春蚕到死》与《看长江》江姐形象的两种气质,以及党的女儿《昨夜晚》的人物气质都是不同的表现,而又十分逼真的,她演出中的“江雪琴”、“李玉梅”活在她心里,才能有气度上收放自如,把控有度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戏曲是表现人物的,人离不开生活和工作,她与人广泛交际交往中获益匪浅,她对人真诚,所以深受大家敬重,尤其是艺术上的交流,信任才能使大家在一起有话可谈。“三人行,必有我师”,她就是这样一个永不满足自己的人。尊师敬友,做个“小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更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角色的不定性和她唱腔的多变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轻重快慢抑扬顿挫”,八个字戏曲人都知道。但运用到行腔中绝非容易,绝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这些技巧的运用,它不是死板的物理数学的公式,而是灵活的“化学性”反应式的知识。是要在行腔中反复练习,弄懂“字、词、句”同词组而组成话的意思,黄梅戏都是生活化语言,都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八个字”就是为丰富音乐语言的“味精、葱、姜、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严凤英的唱腔和道白、字句清楚明白,如数家珍,而且悲欢离合皆有情。为什么师傅的表演真实不造作,能够打动观众,让观众们和自己一起哭一起笑?这都是由于她在表演中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经过贴近角色内心活动的感情处理,将戏曲唱腔和念白同人物与感情相融合,为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尤其是省黄成立后的唱段中,不拘一格的声调气质上的改变,是她塑造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突破。这是我们在研究严派表演艺术时,要加以格外注意的。艺海无涯,唱腔上的细腻才是唱功的表现力!才有舞台上的感染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常常提醒自己:你的唱腔感动人了吗? 努力创造成功,责任心就是力量“进入角色”这是一句行话。如何进容易?只要词曲、导演、角色一分配都进了!如何“入戏”,除了导演的精心布局,那就是演员的角色担当了。肯钻研、爱动脑子是师傅的性格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凤英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有个性化的。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她接受角色后,同导演、词、曲作家的交流沟通是全方位的展开,对剧本有了认识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音乐的理解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她文化程度虽说不高,但不盲目,同导演的配合,同其它角色的配合,做到心中有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演《江姐》时,我们和她一起要先仔细阅读《红岩》小说。演《党的女儿》时,我们又和她一起去查阅了许多资料,从中找出对应人物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排练中她慢慢由“进戏”到“入戏”,最后“进入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常常对我说:只要你进入角色了,台词和道白自然就记住,这就是一个“水到渠成”和“瓜熟蒂落”的过程。有时候她还会告诉我:舞台上演出时的“亮相”,是为了塑造人物,不是为“亮相”而亮相,更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好看的脸蛋和身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在排练《江姐》的时候,她拿着一件旗袍,喊上我一起拆开下摆的边缝,做成破旧样子。我不理解,问她这不是服装师做的事情吗?怎么你动起手来了?她回答说:“服装的师傅们都很忙,可能没有考虑到剧情的要求。这件旗袍是在监狱中穿的,经过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可能还是完整无损的,我们现在有空,把它改一下也不会麻烦。”以后在演出中我看到,改过后的旗袍舞台效果确实不一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师傅就是这样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不是真正进了戏,谁会想到这些?她常常由于对表演太投入,演完一场戏后,人的精神状态还停留在戏里面。人还有些恍惚。有时候要谢幕了,她还停留在剧情之中,在一边呆呆地发怔。最后还是我和江明安拉她上台的!我认为她是真正做到了“进入角色”的演员!进戏易,入戏难,进入角色人物更难!别把精力放在谢幕上,这只是形式,不是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音频(四)深化挖掘,精益求精</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深化挖掘精益求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探索严凤英的演唱经验,还原严派演唱风格,发掘和培养真正严派艺术的接班人和传承人,是振兴黄梅戏的头等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凤英的嗓音众所周知,她将歌剧中的“咽音”唱法融入到黄梅戏的唱腔中,这些在戏校的教科书和其他的报道中已有介绍。我就不再重复了。我想说说要研究“严派”唱腔,就必须关注到,她的字、声、情、韵如何做到完美结合的,这才是我们研讨的核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黄梅戏的队伍里,嗓音条件好的人很多,但能唱的出色,唱出黄梅戏韵味的人不多。至今还没有超越过“严腔梅韵”。以往有些接近、靠近者,但是都没有留住,又离开了舞台。这些现象造成了黄梅戏的损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你们接下来的教学、培训中,我希望能够形成一种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的良性机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师们更要做好“伯乐”,培育出优秀表演艺术人才是振兴繁荣黄梅戏不可缺失的头等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师傅是个明白人。从理性上她怀有感恩之心,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从感性上她知道艺海之深,于是她不断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她知道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欣赏别人艺术,是为了吸取精华!而“自我欣赏”则是为了找到不足,不断改进。在“百家争鸣”阶段,她从中吸取的“养艺之道”丰富了她的艺术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建议在严派艺术培训班的教学中,要脚踏实地地去全面探讨和研究出真正的有价值,成体系、能存续的严派艺术表演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院方应该借着这个机会,多整理一些严凤英老师的艺术资料,多研究一下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多琢磨一下她的演唱发声技巧,普及和重点多培养出好苗子和接班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认为,真正做到了这些,黄梅戏的明天会迎来新的辉煌。欣赏别人之优,鉴赏自己之短!明白艺海深,学海更深的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黄梅严韵来自生活中的体会,深入理解剧情,针对不同的角色表现需要,采用完全不一样的声腔造型,丰满人物、塑造典型,是严凤英与众不同的表演秘诀。一样的曲谱,一样的唱词,一样的伴奏,不同的人唱,出现不同的音乐效果!我认为这是实话,关键看你在表演中有没有下功夫,下了几成功夫?都说师傅的嗓子是甜、沙、亮。不仅咬字清楚,而且声情并茂。我跟着她一直在观察,琢磨,这些年来一直想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谈一谈。确实:严凤英的嗓音很“嗲”。但是我却不这样理解。我认为她是该嗲的时候嗲,不该嗲的时候完全不嗲。何时该用是根据剧情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用《女驸马》举一个例子:“春风送暖到襄阳”一段是《女驸马》的开场第一段。冯素珍出场时是一个大家闺秀的身份。当她听说了李公子来到家中。误以为两个相恋的人可以相聚了。这个时候她止不住冲动就往楼下冲。但突然想起封建礼教的种种规矩,又不便贸然露面,于是用温柔含蓄的嗓音唱出了“羞人答答”这一句十分“嗲味”。一个“羞”字的发声“嗲味”用的恰到好处,“答答”二字同音字的轻重声处理恰到好处,将人物心理活动表达得非常准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后面宫中戏里的“我本闺中一钗裙”一段更见真章!她在处理上与作曲家都下了功夫,多次配合合作后,才将这种“想说不敢说,又不能不说”的矛盾坦露在台上的公主面前!严凤英在处理这一场戏的时候,完全把握了冯素珍万般无奈又不得不破釜沉舟的人物内心发展过程,用先抑后扬,大开大合的演唱风格,将一个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女孩子用声音造型给树立起来了。这里你们还能听出她的“嗲味”和“甜味”吗?她唱腔中“嗲、甜、绵、柔”,我认为这才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传承严派表演和声腔艺术的精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议唱过这一段的演员们仔细地在心里感觉一下试试!这才是功夫戏!现代戏中的人物唱腔又将是新的课题,但“根”还是离不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我送给你们四个字“唱戏唱细”,严腔梅韵就是你们要学的方向和目标!把“戏曲演唱”提升到“戏曲艺术”把“戏曲音乐”提升到“音乐艺术”才是你们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戏曲重点在于“唱”,我重复强调:唱功好才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严凤英是从“三打七唱”中磨练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本《小辞店》中的“话别”一段就有72句唱词。她的名气硬是唱出来的。她的敬业需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饭碗是观众给的。她是实实在在的在生活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作为戏曲演员要在“唱功”上下大功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音频(五)终结篇</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还要注意:在黄梅戏迷戏友这个群体里,有很多戏迷朋友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学习,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听过不少他(她)们的唱段,同样有“余音绕梁”,“几可乱真”之感。他们的演唱很多都令人回味无穷。他(她)们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是他(她)们对黄梅戏的情感热爱和不懈的追求分不开的。这种能力对你们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竞争力和压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期望你们能够重视他们的力量,和他们开展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合作,大家共同成为传承黄梅戏艺术的生力军!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严腔梅韵是老百姓的黄梅戏,浓缩了乡土气息的精华,唱好了才能唱响,社会效应是朴素的情感,来不得半点虚拟定位时时掂量自己,时感责任在身!不想当“特色演员”的演员,充其量是停留在“一级演员”的水平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戏曲声音是有温度的,戏曲人物是有感情的,严师的声音是优美的、动听的!优美的在于她的“亮度”,动听的在于她的“温度”,把握把控声音的能力在于她的“适度”,她在舞台上的一切表现没有“任性”,没有“忘记人物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师的声音适合所有观众的喜爱,“广度”上适合大众需要,品味上适合“品戏”人的需求,“真情实感”是她表达心声的最高追求。她不是凭嗓音去赢人,而是凭着声音去赢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仙女、冯素珍、织女”都是女性。七仙女是玉帝女儿,而织女只是天上纺织女工,身份不同,在舞台上装束不同,造型不同,唱腔行腔时也不是同样,尽管也是平词、花腔,但她声调上处理,展现了各自的不同,冯素珍的声调其难度更上一层楼了!都是黄梅戏,但声韵上是随着人物而变幻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是电影前期留下来了,遗憾的《江姐》、《党的女儿》等等作品现在只存留部分音像制品,从中可以发现严师在舞台上的“人物霸气”,真不是虚名了!(此处注入:“春蚕到死”或“看长江”音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舒吾陵宵雨奋此千里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江姐的《春蚕到死》、《看长江》中听到:严师在梅韵唱腔的创造、发展,使黄梅戏的“绵、甜、柔、嗲”增添了“爽朗刚健的风骨、和谐流美的声律”!“春蚕到死”甜中柔情、“丝不断”刚中流美、“留赠他人”绵中甜美、“御风寒”爽朗流畅,“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一位坚强战士的革命风骨!字字、句句溢出了黄梅现代戏特点、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严腔梅韵的遗产长期哺育滋润着广大人民的心田!她常说:没有第一,只有第七!不听“虚头巴脑”话(桐城俗语)只要努力,该来的会来,从小事做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师傅舞台上的“人物霸气”是深入人心的艺术效果!但生活中她仍然是“宅心仁厚”的柔软!她“谦和”、“谦卑”的赢得“大众之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拾众人之柴,燃起了黄梅兴盛之火!“看长江战歌掀起千重浪”、“听黄梅凯歌激荡后来人”,祈愿薪火相传,黄梅艺术繁荣昌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是我对严凤英艺术生平的感悟,如果是40年前需要我回顾,可能给你们能多一点充实材料。今天要我具体谈严派艺术,我头脑里出现的是“先做好人,才能演好戏”的师傅严凤英,是党的领导、是新中国培养的严凤英,是集体智慧和力量打造出“天仙配女驸马”中扮演者严凤英。她是平凡的人,怀有感恩之心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梅戏是个有个性的剧种,可以包容不同嗓音的人去唱,浓厚的乡土风情使许多人喜爱。严凤英也是有倔强个性的人,一旦爱上黄梅戏,可以抛开一切去追求去攀登去痴迷,由“爱”到“热爱”直到“挚爱”使她成为一个与黄梅戏同呼吸共命运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梅戏确实需要忠实的黄梅戏迷去爱护去保护!也确实需要忠于黄梅戏职业者去热爱,去挚爱!黄梅戏需要“严凤英”式的灵魂人物,希望寄托在后来人身上,让黄梅戏为我国的艺术再创辉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朋友们,研讨人民艺术家严凤英的艺术生平,请记下二个时间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从十四岁走上舞台到新中国成立的二十三岁,九年时间是她艺术的启蒙期和哺育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步入省黄到文革开始十三年,是她艺术上的成熟期、爆发期。遗憾的是,大家都看不到她艺术生平的极限期的成果,只能是“望洋兴叹”了!思君未光光已灭,眇眇悲望如何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请允许我借这个场合再一次表达自己对师傅严凤英的深深怀念,缅怀感谢黄梅戏老一代艺术工作者们和台前幕后先驱者们对黄梅戏艺术的无私奉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大家!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张萍</span></p> <p class="ql-block">严凤英老师表演的《到底人间欢乐多》</p> <p class="ql-block">张萍老师与八十多岁的资深老戏迷对唱《海滩别》</p> <p class="ql-block">与潘文格和张小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戏迷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戏迷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戏迷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主播属星星简介:属星星,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黄梅戏的七零后新媒体主播,曾多年间各地求教学习黄梅戏,参与多次黄梅戏联谊活动,只为追求自身对于黄梅戏热爱的那份情怀。此次有幸成为严凤英大师的弟子——张萍老师文章《我的感悟》的播读者,一篇语重心长且细致专业的长文,需要热爱和敬重黄梅戏及严凤英大师的你耐心品读,将必会受益匪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 .2022年七月发表于四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