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追击灵魂

史录选

<p class="ql-block">  【自序】步入五十岁的门槛,我才低头看清楚了自己的脚步,原来,五十年的时光里,我一直悬在空中,灵魂摆渡,脚步摇晃,总在寻求属于自己的一块地方,走来走去,五十年后,自己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内心波动起阵阵向往,其实,每个人活到五十岁也不容易,不容易也要坚持努力活下去,努力做好自己没有完成的事。给孩子买房,照顾老人,琢磨自己将来的生存起居,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做好下面几件事:一是重视健康。有个好身体啥都有了。二是重视心态。如果每天板着冷面孔,心里这不是那不是,人就离死走得更快。快乐比啥都强,生气了大呼一口气吹了,有压力了找个人说说就解了。三是重视社交。一人难敌四虎,社交圈子广了,啥事办起来就容易的多了,凡事尽量不要一个人扛,能求人的就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有些人之所以不求人是因为不想表现出来罢了,其实这样的人比谁都想求人。四是重视节俭。能节俭的就节俭,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不要觉得眼下你很有钱,说不准一个晚上,你就变得一无所有。生活就这么离奇。这个世界有钱了,做事就有底气了。没钱了,啥都很难。五是重视工作。不管做什么,五十岁以后的人不受人喜欢,不要因为别人不喜欢,你就不去做事,不喜欢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受别人的影响或者左右,自己该怎么努力就怎么努力,努力总比敷衍好的多。</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1 重估自己</b></p><p class="ql-block">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并且感到特别无聊,我才会重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究竟给家庭带来了什么,我是不是学校的多余,有没有人在背地里说我坏话,到了这个年龄,我不得不特别在意自己的这些东西。张文质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写到“<b>重估自己,首先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逃避。重估自己,其次就是爱世界,爱自己,爱生命。重估自己,就是重新期待,重新想象,重新实践</b>。”的确,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没了勇气,凡事我开始采取逃避,尽量让自己悠闲自在,原来,这是一种无聊的人生追求。作为一个人必须爱世界,只有爱世界,人才会做到真正的爱自己。爱自己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世界做点什么。当我们在为自己努力的时候,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因为你看到了别人生命中的某一刻瞬间,让你产生嫉妒,你才开始期待。期待是另一个嫉妒的别名。嫉妒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从面前突然走过,如果作为一个男人的你,看也不看一眼,那你的假正经只能让人感到虚伪。人活得需要实在一点。既然是美女,哪有不去欣赏的道理?如果有人之乎者也说你看美女是存心不良,你不要生气,能这样说话的人才是真的存心不良。欣赏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女人看帅哥,男人看美女,都很正常。如今的教育往往把正常的看做不正常,把不正常的当做正常,正常和不正常之间有个十字路口,其实徘徊在这里的人不多,因为能在这里徘徊的人都是有教育思想的人,不,绝不随波逐流。张文质写到“<b>我们几乎所有的不幸,皆源于目标过于明确,过于执着,过于顺从</b>。”教育是一个目标跟着一个目标的实践过程,没有目标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所以,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成了目标的奴仆,往往在目标的重压下,一次又一次地屈服、退让甚至变节。即便目标跑偏,我们还的为目标而奋斗。有时候,我这样想:不要目标地去做教育?在当下,这样的想法没有出路。当你面对一个班级的数多孩子,当你思考及格率、优秀率、人均分可否一一实现,你已经被目标所宰割。教育需要变革,当目标特别明确的时候,这样的变革就无法实践。真正的教育变革就是先把目标放在一边,不要带着目标去变革,这样的变革永远革不了。这也就是教育的悲哀。人生中的大多数不幸都是这个人教育的不幸。一个家庭的不幸就是孩子教育的不幸。一个国家的不幸就是人民教育的不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 爱和自由</b></p><p class="ql-block">人是因为爱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对这个世界一种爱的表达。婴儿只有用哭才能表达爱的真实,真实的爱不一定非要用甜言蜜语。婴儿刚一出生,活蹦乱跳,眼珠子忽闪忽闪,这所有的举动足以说明了婴儿爱世界,爱妈妈。婴儿所有的爱完全出自于母亲的保护之中,完全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张文质说,“<b>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真正的爱,那么必然就会有自由,因为爱就意味着自由,爱也会带来自由。</b>”“一个人只爱自己,不爱世界,这样的爱是残忍的,同样也是无益于自己的。”当我们意识到爱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自由的作用。如果母亲用一根绳索捆绑着婴儿,母亲捆绑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婴儿从床上掉下去,母亲的这种爱往往成为孩子终生的束缚,为此,爱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捆绑。母子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任何形式的捆绑最终都不会得到真爱。真爱的前提就是完全的自由。也就是说,我爱你,就是我爱你;我不爱你,就是我不爱你。如果一个母亲为了避免孩子从床边掉下去,采取了用绳索捆绑,用摇篮哄骗,最终,孩子还是会从床边掉下去的,为啥呢?生命如果没有历练,哪来的提防?古语云“吃一暂,长一智。”在对待爱和如何爱的问题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对方以充分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强迫和遏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 真正的教育</b></p><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我身边很少有人认真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我们这些普通老师要做的事情都是在行政推动下进行,真正的教育来自于教师的自主意识,张文质说:“<b>真正的教育在出发时是未知的,只有在相遇时,在共同参与中,在对话的过程中,意义在日渐清晰起来。</b>”参与教育的人很多,有老师,有家长,有学生,有社会人士,这些人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只是一种被左右了的被动行为。行政推动造成了教育方式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没有活力。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生机并且要富有创造力,张文质说,“<b>没有真善美的生长,教育就沦为训斥与操练</b>。”“<b>教育最容易遭受强制和文化压迫</b>。”张老师的这句话其实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化人们养成真善美的美好品质。也就是说,真教育就是叫人真做人。张老师又说,教育最容易遭受文化压迫,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要做一个教育勇士,敢于同不良教育行为做斗争。现在,袖手旁观的教育人实在太多了,所以,张文质说道“<b>教育的危机就是人类文化与信念的危机</b>。”做一个教师,做一个对教育有信念有理想有奉献的教师,是现在教师当下急需修炼的一门课程。实现真正的教育,要有一种真正的斗争的勇气,尤其当一些骚扰教育、污染教育、诱惑教育的因素抬头的时候,作为一线的老师首先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呐喊,还教育一片纯洁的天空。最近几年,我深深感觉到好多与教育无关的事情却进入了教育领域,给教育加压,给教师加压,卫生部门扫街道找教师,消防部门搞消防找教师,助学贷款催交找教师,禁毒单位找教师,唯独兽医不找教师,是不是教师非要八面玲珑,样样能行?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化人,教育的本职就是叫人如何去做真善美。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强加到教师身上,那还设立那么多部门干什么?真正的教育不需要转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 教育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b></p><p class="ql-block">教育要干什么?张文质说:“<b>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b>”在这句话里面,我们应该扣住这几个词:第一教育需要反思。没有反思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我们每天从事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活动,不得不深入反思,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一节课教学之后,就得好好反思一下,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还有那些地方学生没有弄懂,还有那些教学点教师有所忽略,等等,只有反思的教学才是提质量的教学。教育行为也一样需要反思,尤其是教育主管需要对自己采取的每一个管理行为深入反思,有没有不适合的地方。第二教育需要对话。教育本来就是一种互动性的过程。没有互动就没有教育。比如,一个老师犯错了,就不能单向进行批斗,而要和这个老师坐下来,谈一谈,议一议,为什么错了,如何改错,张文质说过,“<b>教育不能接受以压迫与强制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制。压迫和强制会让人心灰意冷,缺乏生趣,易于衰老,易于偏执。”“教育不要寻求控制与改变他人,教育只有融合与生成。</b>”通过对话协商,帮助这个犯错的老师达成一种改错的共识。另外,课堂教学亟待需要成为一个师生对话的课堂,让学习内容在对话中消融,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给学生强加硬塞。第三教育需要引导。教师不是强加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懂了,教师领个路口;学生走偏了,教师拉一把,切忌南辕北辙;学生做错了,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教师不要指望着如何改变,而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第四教育需要生长。我在进行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时候,总在思考着学生如何生长的问题。我想这节课有那些值得学生青睐的东西,这节课有那些环节可以让学生生长,这节课对学生有那些启迪,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 教学不要陷入程序化</b></p><p class="ql-block">教无定法,我特别认可这一点。可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总感觉有好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一种程序化的状态,从一堂课的开始到结束,一套一套的,看起来做得有板有眼,首先是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导入新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数次提问,学生积极回答,再次,进行课堂巩固练习,最后,用几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这样的授课模式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反过来想一想,这只是知识层面的传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收效到底有多大?张文质说,“<b>教学一旦形成程序,就具有可控制的特征,好的教学只能建立在开放性的不断相遇之上</b>。”张老师的这句话揭示出程序化的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被控制的教学,也就是整节课的流程被教师所控制,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处在一种被左右的状态下。即那一阶段那个学生需要干什么,教师都有所确定,特别是遇上公开示范课,这样情况更为明显。张老师说,好的教学要建立在开放性的不断相遇之上,开放性,说明课堂要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之前的教学设计也要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些变化,让教学尽量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不断相遇,即是不同问题的相遇,不同教学情景的相遇,这些就是教学的新的生成。评价一节课,我主张不要总是用程序化的套路,不要求环节是否齐全,而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一节课上,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提升。就数学课来说,有的孩子得到了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的孩子得到了分析能力的强化,有的孩子学会了如何辨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孩子真正弄懂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等。评价课堂教学不可用既定的教学目标去衡量,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孩子的发展上。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又是能力的提升。目前,课堂教学越来越倾向于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其实侧重于学生的能力素养的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 真实的相遇</b></p><p class="ql-block">到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我不大憧憬未来有多美好。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的,“我只相信真实的相遇。”我们必须关注我们自身的生命是如何融入他人的生命之中。教育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一种融入的过程,比如,我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是不是融入了学生的头脑中。融入是不是就是一种理解?我也管不了这么多,只要融入进去,多少会有反应。一个考试只考几分的孩子,是不是就对学习开始厌烦?那还不一定。可能这样的孩子还在继续努力,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即使成绩差了,只有几分,但我们评价者是不是侧重于那个向上的姿势,竖起大拇指,鼓励一下。分数被更多人看重,比如说,某某参加高考,总分多少分,又是一本,还是985或者211院校,这样的呼声会让一部分人从此沉沦。我信赖的教育就是成全孩子们的生命健康成长。张文质老师说“<b>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对生命敏感”</b>。的确,教育教化受教育者重视生命的细节,重视生命的钝力,让受教育者尽快觉醒,比如,你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通过教育,你就学会了委婉说话,让对方乐于听你说话,以至于不会发生矛盾冲突。我时刻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与人之间避免冲突,以至于变得和谐共生。教育犹如一场马拉松式的恋爱,从最初的极度渴求,到最后的极度恐慌或者甜蜜。教育就是好好说话,好好做事,最终好好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 人的解放</b></p><p class="ql-block">人从一出生注定就不自由了,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自然的束缚,人的生存都是为了克服种种束缚而不断的拼搏,所以,张文质老师说“教育最终成全的是人的解放。”一个人需要那些方面的解放呢?<b>一是认知解放。</b>人从一出生,对面前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父母就开始教孩子如何吮吸乳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要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教育知识,这种探索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解放过程。这种过程只有教育才能担当解放的重任。<b>二是自我解放。</b>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认识别人并不难,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人对自己身上存在的惰性总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人往往总会对自己充满自信,认为自己做的什么都好,都没错,这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人如何才会真正的解放自己,彻底改变自己,完全掘除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只能依靠自己。有好多人希望别人帮自己一把,这只是一种奢望而已。一个人的强大只有靠自己努力打拼,真正的心动才会有真的行动,真的行动起来才可能有真正的改变。<b>三是志向解放。</b>其实这一点也是属于自我解放的范畴。人活着必须要有梦想,每一天有每一天的志向,每一年有每一年的志向,人如果没了志向,生活就索然寡味,整天游手好闲,生活就会一天不如一天。做一个老师,上好每一节课,不亏待每一个孩子,对得起良知,这就是短期志向。做老师也有长远志向,比如成为市级省级名师,比如职别晋升正高,比如获得特级教师,这些就是长远志向。人这一辈子,只有短期志向和长远志向交融在一起的时候,生活过得才会充实。总之,人的解放不是定期性的,人在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解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 教师第一</b></p><p class="ql-block">究竟谁是学校的主体?有好多人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那还要学校干什么?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张文质老师说,<b>只有学校确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实施“教师第一”的理念,教师才可能真正的善待学生。</b>我读到这句话,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感触——学校的主体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两者缺一不可。有学生无老师,这学校怎么办?教学谁来搞?有老师无学生,学校同样办不了,没有生源,老师给谁教?张老师的那句话其实道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只有重视老师,老师才有可能重视学生,因为老师是学生每天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老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只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才有保证。实际当中,某些学校的领导往往忽视老师的重要地位,结果工作不但吃力,而且成效不显著。学校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只有分清主次,工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文质老师说,<b>好教师从来不是靠培训造就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竞赛造就的,好的制度加上自我期许,才是好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b>。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每个老师的梦想,也是学校领导的希望,张老师说的这句话,说明了成为好老师必须抓住两点:一是好的制度,一是自我期许。如果有好的制度,但老师本身思想没变化,没动力,不努力,那这样的制度有啥作用?好的制度应该是成为好老师的保障,最关键的就是老师本身要有自信,要去努力。至于那种采取培训竞赛等方式,最终收效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9 教师的第一品格</b></p><p class="ql-block">张文质老师说,<b>对生命的热情,对知识的热情,对未来探究的热情,是教师成为教师的奥秘所在。热情应该成为教师的第一品格</b>。没有热情,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就没有自信心。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一股子热情,事情都能做好。有些老师,一辈子工作做得平平淡淡,这些人总把问题归根于领导对他们不器重,甚至还说是家庭背景乃至于人生命运的不景气,其实,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就是不能精准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人只要有热情,即使本事一般般,同样也会把工作做得有板有眼。热情是人生兴盛的第一把钥匙,也是事业有成的最坚强的基石。只要你对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你就会克服重重困难,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做好。试想,一个没有工作热情没有生活激情的人,整天死气沉沉,怨张怨王,这样的人到头来工作没劲头,生活没奔头,一生过得就特别憋屈。要想让你的生活有你想要的东西,要想让你的工作有你渴求的鲜花和荣誉,你就得必须热情地面对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尤其是教育工作,如果没有热情,整天板着一副冷面孔,一个个孩子就会远你而去,你的工作做起来就特别吃力。教师就得用自己十分的热情换去孩子们百分的笑意。只有充满热情的人才会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育需要创新,创新就需要探究,所以,教师对工作必须充满热情,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0 忏悔</b></p><p class="ql-block">一个名叫吴子非的小学校长说了他所在学校曾经发生的一件事,一次,学区校长下来检查,从楼下走过,站在二楼的一个女孩子把一团纸不小心扔在了学区校长的头上,学区校长顿时气呼呼地冲上二楼,他的一只皮鞋踩在了女孩子的一只脚上,另一只皮鞋悬在空中,吴子非见状差点冲过去,一把推开学区校长,最终,吴子非还是忍住了,什么都没做。这件事让我想到了——<b>任何形式的惩罚必须要有一颗忏悔的心,否则,惩罚就成了对他人的伤害。</b>带着忏悔的惩罚,形式看似残酷,但本质是慈善的。教育要付诸于实践,其中必然少不了忏悔,因为,教育行为有时候也会出现差错,也会走弯路,此时此刻,教育人就必须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忏悔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觉醒,也是一个人真正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据我所知,真正发生教育有效作用的人大多数经过了忏悔这一关。很多时候,因为一节课效果不理想或者一个孩子无端的一句话让我懊丧老半天,我会自言自语“怎么这么愚蠢,怎么这么没本事。”为此,做一个教师必须拥有一颗忏悔的心。<b>越是忏悔,内心就越亮堂,自我认知能力就会明显增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1 生气要理智一点</b></p><p class="ql-block">龙应台笔下说“不会生气的中国人”,的确,生气需要讲究一点技巧,否则,生气会把自己气死。气死自己的人不在少数,前几年,我有个朋友,三天两头生闷气,结果,他活活被气闷死。有好多人对他毫不惋惜,反倒作为茶余饭后笑谈的话题。当教师的人会生好多气,在学校被孩子气,被领导气,被同事气,回到家里,又被老婆气,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简直要被自己的孩子活活气死。想想我们生过的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倒在大事情面前,没有一点气,自己也弄不清楚去跟谁生气。生气还是要讲究一点技巧。<b>其一:不该生孩子气。</b>不管是自家孩子还是别人家孩子都是孩子,孩子天性贪玩淘气,做事不计后果,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孩子思想单纯幼稚,初生牛犊不怕虎,虎虎生威,所以,你一个成年人如果和孩子斗气,实在得不偿失。在孩子面前,即使看不过眼的也得看过眼,即使孩子特别放肆,你也得多些谅解。如果你非要和孩子斗,即使你有多大的理,别人也会责备你。<b>其二:不该生配偶气。</b>自己的另一半只能在你面前撒娇称霸,本来这种撒娇称霸是对你的一种示爱,可你一时糊涂,不解风情,非要把对方推倒,高智商的人特别注重利用配偶的生气,让配偶体会到你的宽容大度,感受到你的包容一切。只有配偶感受到了这一切,才会对你一辈子的刻骨铭心。其<b>三:不该生领导气。</b>聪明的人从来不跟领导去评理,即使你再有理,也不能和领导说个一二,因为,在领导的眼里,你是被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你就得乖乖听话,否则,那就是自不量力。有时候,领导的决策错了,作为部下的你也不得指手画脚,领导的错误只能让他自己买单,让他自己反思。有时,领导误会了你或者待你不公,你也没必要跑去讨个公道。即使你据理力争,领导顺从了你的要求,我敢肯定的一点就是祸根由此就埋在了心底。所以,跟领导较真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b>其四:不该生同事气。</b>同事是你的天,你的是非曲直都要同事来评价,不要觉得你在同事面前称王称霸,这只是暂时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怕你,只不过有好多人划不来和你斗,现在的人都变得特别聪明,只要与他们没有关系的事,谁懒得管。和同事相处最高明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和谐他人。<b>其五:不该生陌生人气</b>。陌生人大都是与你无关的人,我们没有精力和这些人说个所以然。即使无意间得罪了他们,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想得打翻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生存平稳一点好,斗,万一伤着自己了,真不划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2 教师每天要和文字打交道</b></p><p class="ql-block">这个暑假,我特别悠闲。每天太阳升起来老高老高,我才起床。之后,我帮老婆做饭。之后,我不是看手机,就是随心读读书,写写文。这期间,总会有教师朋友微信找我聊天,我感觉到了他们满脑子都是抱怨,说这也不想干,那也不想做。我建议他们读读书,写写字,他们认为我这人太迂腐了,当了一辈子教师,买了那么多书,天天写写写,现在看来,做那些岂不是徒劳?他们认为——暑假闲了,出去逛逛街,看看风景。我还是奉劝他们,教师每天要和文字打交道。最近十多年,我每天都在和自己喜欢的书对话,我思考书中的文字,我用书中的感触反观我的日常生活,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那些做得有价值,那些做得没价值。在文字的思考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也不停地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由于和文字打交道,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事,比如,我不在出去打麻将,也很少出去呼朋唤友喝醉酒,我更多注重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正因为这样,我才把自己的生活看的很开,我不在在一些事情上斤斤计较,通过文字滋润,我现在能够容忍许多东西,对一些敌视我的人我多了宽容,多了慈悲。我把一切看的很通,通就是特别正常的事,合情合理的事。教师每天要和文字打交道,这样的话,教师就可能接触到教育好多新的理念、新的经验。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三天不学口生,每天学,每天改,逐步适应教育新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3 恐惧很好</b></p><p class="ql-block">尤其最近几年,我每次上课,心里总会感到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是因为我的某些过于担忧所致。我担心这节课上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我担心上课期间有领导突然破门而入,我担心有人查阅我的教案,我担心有家长找茬,我担心上课期间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来,我担心课间有孩子背地里无事生非,我担心有人说我年龄大了而老不中用,我担心每次上交的材料审核不过,我担心自己所带的学科期中统考拉后三,总之,我担心自己晚节不保。以上这些恐惧症在十多年前从没有过,人为啥年龄大了,反倒自己不放心自己呢?本来,我尽量努力着工作,尽量遵守纪律,尽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堵住那些说闲话的人的嘴,可,我就是自己对自己没自信。张文质老师在《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中写到了自己在一次演讲时,有个人用照相机前后左右不断拍照,引起了他内心慌乱恐惧,结果,那是单位为了留存纪念而拍照。<b>不管是什么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主角都有一种恐惧症。这不是一个坏事儿,而是一种尽量把事情做的完美的表现。</b>但愿,我在退休前的这几年,这种恐惧症时刻伴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4 未完成的事</b></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我上学期间,每次写作文,老师都拿来当做范文评析,那时间,我特别自豪,总觉得自己强人一等。班里有个别龙头老大就因为我这点优秀而心里不舒服,课间经常给我找茬,甚至扬言要弄死我。尽管那段时间我的生活特别灰暗,我还是竭尽全力地把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好。我写作文从来不列提纲,也不打草稿,随性而为,尽情发挥。我觉得列提纲就等于让我的写作步入死胡同,以至于后来,我发表的多篇教育文,都是顺手拈来。有好多朋友讨教写作技巧,我淡淡地说,随性而为。今天,我读《教育的十字路口》这本书,又看到了关于这方面的话题,着实说,我坚持读书写作快要四十多年了,至今没有出版属于自己的一本书,其实,我写了很多文,要说出版,十本书几百万字也该有了,之所以没有出版,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家免费为我出书的出版社,与其我掏钱出书然后拿去卖书,不如一本不出。目前,卖书的确很难,我的一个朋友出了一本书,花了四万多,至今,成本没有收回来,所以,我这辈子,再也没有奢望出书。人一辈子未完成的事很多,对我而言,出书出不了却是我一生的遗憾。也好,把写作当成爱好,打发无聊的时光,让晚年过得充实一点。不过,把写作分成阶段,编辑成美篇,然后交给美篇公司打印成书,也很精美。这样的代价虽说高了点,一本最多两百元,留作纪念,也特别值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5 改变源不在本身</b></p><p class="ql-block">天还没亮,我计划今天吃过早饭带老婆出去溜达溜达,老婆兴致盎然,便匆匆做饭,我打下手,尽快吃过饭,早早出发。吃饭的时候,老婆提议,约几个人一同去,我便想起了老王,接着打电话,老王说,自家庄里有庙会,改天去。这样,老婆借故天热正是入伏天也不想去,就这样,计划不如变化,原本计划出去游玩的事夭折了。由此可见,每一次改变源不在本身,仔细想想,<b>生活中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改变,都是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本身也有关联,但不掌握着最终的决定权。生存其实就是一个谜,我们在躲躲藏藏的状态下艰难的求索跋涉,何时死,本人无法知道,所以,死亡就是一个未知数X,活着,尽量好好地活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6 隔壁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午间,一切像要燃烧了。正是午睡的好时光,我翻开《教育的十字路口》,这些带有哲思又灵动的文字,顿时让我心潮澎湃。透过窗口,对面房檐下横着一根铁丝拉线,几只燕子蹲在上面打瞌睡,我故意对着它们惊呼,受到惊吓的鸟雀差点折断翅膀,使劲上飞,显得特别吃力。老婆骂我,说燕子是益鸟,不可伤害它们。我只是出于好玩才这么逗逗。因为燕子惊飞,让我突然觉得好像做错了什么,的确,我是做错了,无缘无故地打扰一只正在休息的鸟雀,伤害源于一种无聊吗?这几天,我在老家,邻居有个女人,脾气很大,当这个女人骂声响起来的时候,紧接着,一个孩子的哭声就来了。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我感觉到的只是一种烦躁。孩子的哭声听起来特别凄惨,我估计这孩子一定遭受了挨打,要不?声音绝不会这样。我差点冲出门外,隔墙喊几声,看似提醒那个女人不要打扰隔壁人休息,其实我是急于阻止一场不该出现的伤害。老婆慌忙阻拦我,说邻居家的事万万管不得,只可听,不可管。但,我还是觉得如果不管,就等于违背道义的谴责。最终,我还是冲了出去,把孩子带了出来。<b>教育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帮助某某免受伤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7 如果守住经验不松手,堕落就开始了</b></p><p class="ql-block">经验,我的某些经验,是我用时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b>经验不是用来守望的,也不是经常拿来用的,如果经常守住经验,常常用经验做事,那我敢肯定——你的堕落已经开始了。</b>一个人如果经常沉迷于经验的控制之中,自然就失去了创新,同时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守望经验,说的土一点就是吃老本,吃老本的确时间不长,生活是在日日建设中过活的,正因此,我从来不相信专家、名师的豪言壮语,教育就像女人怀孕,每一次怀孕都是一个新生命,并且这个新生命不可复制,也不可代替,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育工作干的就是这码事。如果教师用经验上课,那这样的课堂就会越来越单调。如果教师用经验教育他人,那被教育者的内心何时才会被催醒?经验是旧的,旧东西只可批判性的接受,绝不可守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8 我最可悲的</b></p><p class="ql-block">我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教师了,回首走过的教师生涯,我的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说明——可悲。我可悲于自己做了教育的墙头草,即领导怎么说,我就照着怎么做,没有自己的思路,即使有自己的思路,碍于不得罪领导,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也就稀里糊涂的忽悠过去了。作为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确是一辈子最可悲的事情。要想把自己的教育思想真正实施下去的人,至今为止,为数不多。基本上,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就是一套式的模式,即教师不自主,领导说怎么做,教师必须照着做。这种教育方式最终带来的只能是一个个奴仆式的学生,教育最终的发展趋势——<b>领导掌握大方向,在大方向的主导下,各教师自主教育、自由教学,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 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b></p><p class="ql-block">比如,你把肉拿去给羊吃,羊认为这是垃圾,但肉到了你的嘴边却是美味佳肴。羊把草拿来给你吃,你一定难以下咽,但草对于羊来说,是再也好不过的食物。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天下所有的事物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喜欢和不喜欢、适合和不适合。作为教师,在对孩子的评价中,如果用好与坏去定性,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b>评价孩子,我们只能说:你做对了。你做错了。或者可以这么说:你是一个好孩子。你做得距离好孩子就差那么一点点。</b>评价一个人,不要轻易就给这个人贴上“坏”字标签,即使再有多坏的人,也有慈悲善良的一面。再好的人也会有让人鄙视的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 好男人就是有限色</b></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男人算是好男人?好男人就是色的男人。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有一种认识,色男人就是品行不端的男人,就是流氓。可,我不这样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面前走过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如果你作为一个男人,竟然对她看也不看一眼,这种情况我可以这样分析——第一、说明你是一个虚伪的人,你是假正经,假正经的人心理有问题,明明你想看,碍于别人说闲话,故意装出一种莫不关注的状态,假正经外表看似强大,内心其实特别脆弱。第二、如果你真的对美女无兴致,说明你的心理出现问题,孤独、冷漠、甚至这是抑郁的开始。正儿八经的看一个美女,欣赏她的美得状态,带给你身心的愉悦,这的确没错。好男人就是情商高的男人,情商低或者零情商的男人,生活大都充满悲悯和孤寂。高情商的男人做事有活力、有魄力、有内力。只有情商高,智商才会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简单认定男人色就不好,男人不色就是木头人,木头人会有谁喜欢?有一点,我必须说明,男人色必须要色的恰到好处,色的有限度,如果色的超限,色的超出了道德底线,那就真的色的不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1 盖棺定论</b></p><p class="ql-block">无聊之际,我到庄口,那里聚集着一堆庄稼人,男女老幼不下二十多。我悄悄挤进人群,不作声。他们说的都是地道的闲话,时不时地哄起一阵大笑。约摸半小时后,我感觉这里更加无聊。我准备离开,突然,一个老男人看了看我,问:他姑父现在在哪教学?我笑笑应答:镇中心小学。他又说:几十年过去了,怎么还是一个小学老师?我笑笑:一开始就是小学老师,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他继续说:我娃他舅一开始是小学老师,几年后成了一个中学老师,现在当了警察。我说:我守住小学老师没放么。他说:守住一棵树摇多没意思。我只是笑笑,不作声了。<b>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变化中求生存,或许,处境有所改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2 我要的就是虚幻</b></p><p class="ql-block">一件事情做习惯了,如果有一天不做,心里总感觉好像缺了什么。昨天,我忽略了写作,晚上,突然感觉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我挖空心思地回想,还是想不起什么。反正总觉得丢失了什么东西,一定丢掉了,这点感觉是肯定的。昨晚,天空打雷,风很大,雨下的不大,透过窗户,我看到黑漆漆的夜空,恐惧感特别强烈。我担心窗玻璃被风突然破裂,碎石飞溅进我的眼睛,于是,我尽量往墙角落微缩,这样的天气,路上没了行人和行走的车辆,我隐约听到有人呼唤我的名字,听得特别清楚,莫非这就是母亲曾经叫魂的声音,母亲活着的时候,特别相信迷信,我们一旦感冒发烧,母亲就去问问神婆子,烧香拜佛,母亲去世了,再也没有这样的仪式,昨晚,我突然觉得有人呼唤我,在这种恶劣的天气,要命的天气,呼唤我,人从一出生就渐渐地往死亡走去,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如果按照八十岁计算,我生存的时间不到三十年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于是,我只能用文字记录下我的一切,文字的记录,其实不都是真实的,小说情节可以虚构,我的人生走得特别真实,但,用文字记录很虚幻。在最后的这三十年,我要的就是虚幻,虚幻很美好,如果用想象去索取美好,那美就是极致的美。用这样的境况,度过美好的三十年,岂不快哉?为何非要深陷现实中,迫受一个个煎熬。<b>想得美,可能才会做得美。但做得美,不一定就想得美,因为,人在经历了现实之后,心思俱疲,即使去想,大都也是一幕幕充满艰辛的悲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3 我一生的两个追求</b></p><p class="ql-block"><b>黄克剑说:“人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有两个方面的贞取,一是身心的幸福,一是境界的高尚。</b>”这句话恰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这也是我一生的两个追求。身心的幸福,包括肉体的愉悦和生活的快乐。肉体的愉悦指的就是爱情和亲情。一个人的爱情如果不完美,生存就没有奔头。一个人的亲情如果不热情,生存就没有念想。爱情和亲情双丰收的人,身心一定是幸福的。有人看重金钱和财物,拥有上千万或者数套楼房,身心并不见得幸福,因为,金钱和财物流不进血液之中,唯有情,才有血缘之亲。境界的高尚,指精神层面的东西。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要源于精神,你有什么样的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人的精神、人的灵魂,将会主宰着这个人要做什么,要创造什么,将会做出多大的贡献。<b>精神是身心的升华,身心是精神的依托,两者缺一不可。当一个人既有身心的幸福,又有境界的高尚,那这样的人将来走到哪里,走不动了,会感觉此生无憾,一辈子走得特别风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4 犯错</b></p><p class="ql-block">一辈子,谁不犯错。试问:人为什么要犯错?《教育的十字路口》这本书中,有一段话说到犯错是因为没耐心,随心所欲。比如,你没钱花了,你有没耐心好好挣钱,随心所欲地想到了去偷、去抢,这就犯错了。如果你耐心一点,想着把事情做好,那很快就有钱了。几乎每个人的犯错不是因为欲望太强,而是做事的耐心不够。仔细想想,<b>在所有活着的人当中,凡是做事谨慎并且有耐心的人,绝对不会犯错。</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5 教学设计必须要做到什么</b></p><p class="ql-block">一节课堂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上尤为重要。在此,教师必须做到: <b>1、把观察、探究带进课堂。</b>观察、探究活动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而且使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观察、探究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养成有问题自己解答、没问题自己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样,扩充了一节课的教学容量,使课堂显得有声有色。<b> 2、把游戏带进课堂。</b>游戏是每个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适当放进去一个游戏活动,这样,整个课堂显得趣味无穷,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3、把幽默、激励带进课堂。</b>凡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都是学生们特别喜欢的。课前,老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风趣生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万万不可忽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尤其对一些学困生,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适时时机地进行激励,使他们自发一种前行的动力。 <b>4、把民主带进课堂。</b>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发挥创造力。所以,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民主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于质疑,不要碍于老师的威严,句句听老师,事事学老师,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做法。老师切忌一言压顶,应该多问问学生,多听听学生说什么,让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b> 5、把竞争带进课堂。</b>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争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学生只有竞争意识,才会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才会质疑问难、思考解惑,事实证明,凡是那些学习上没起色或者成效不显著的学生,都是竞争意识不强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6 关键是跟谁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沙子是废物,石子也是废物,它们放在一起,加上水泥就不是废物。小麦不是废物,汽油也不是废物,把它们混在一起,就成了废物。所以,<b>是不是废物,这不重要,关键重要的是跟谁在一起。</b>如果把队伍站错了,那你的人生就有一个大的改变。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慎重选择好跟谁走、跟谁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7 不一样的思路</b></p><p class="ql-block">某省委书记开会,参加的都是各局局长,会议开始了,某省委书记说:“王局,你说这事怎么办?”王局说了。省委书记又说:“李局,你说这事怎么办?”李局说了。省委书记继续说:“刘局,你说这事怎么办?”刘局说了。某省委书记立即板上钉钉,说:“好,这事就按照王局说得办。”这个思路的优势在于——让大家畅所欲言,听听每个人的想法,然后,权衡利弊,采纳最好的想法,这样,就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避免了一把手一言定的专断做法。<b>真正的领导不是“我说了,你必须听我的”,而是“大家都说,谁说的最好,就听谁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8 本身就是合作 </b></p><p class="ql-block">我浏览朋友圈,看到了这么一段话:“<b>你能整合别人,说明你有能力。你被别人整合,说明你有价值。没有谁跟谁干,本身就是合作,相互成就,互为贵人。</b> ”这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被别人利用,就是他在利用别人。谁不希望利用别人来给自己办事,偏偏世事捉弄人,一直想着利用别人的人,最终却被别人利用。这不是这个人太愚蠢,而是人和人之间做事,难以违背一个客观常理,正如上面这段话所说的,人和人之间本身就是合作,相互成就。比如,你一个人修车,怎么修,这属于你,但,你在修车的时候,使用的修车工具却不是你制造的。反过来又说,如果没有你们这些修理工,那些制造修车工具的厂家员工岂不是要倒闭失业,从直接性和间接性两方面权衡,人和人之间就是一种相互利用的过程。想到这里,我奉劝那些人放下架子,缓和说话的语气,如果你是一个县长,没有全县人民,你这县长还能当吗?所以,有权的人尽量不要盛气凌人,低调一点,放下架子,善待手下人,因为,所有的人,相互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只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任何一个人没有权力去剥削另一个人,也没有任何理由指使某某平白无故的为你办事,办不办那是人家的事,不办你也不要生气,办了你也不要洋洋得意。不办那是本分,办了那是情分,不管怎么说,办或者不办都很正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9 爱情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有人问我:爱情的感觉是什么?<b>爱情的感觉就是——即使对方说对说错、做对做错,都不要辩驳。也就是说,爱情的感觉就是包容对方的弱点,用这种包容强大自己的心理负荷</b>。在夫妻之间,没有谁对谁错的区别。若你非要辩驳,最终极有可能弄得不欢而散。<b>爱情的乐趣在于我能够包容你的一切,我才爱你。爱情的苦痛在于我和你必须分得清清楚楚,你是你,我是我。爱情的生活就是在唠唠叨叨中享受甜蜜、排遣压抑。</b>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一碗面条、一杯奶茶或者病了陪我看医生。爱情越简单就越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0 并没走远</b></p><p class="ql-block">母亲刚去世的那几年,虽说我特别悲痛,但是,觉得不是那么的思念母亲,尤其今年,我独处的时候,不由地就会想起母亲,母亲似乎就站在我的面前,她肥胖的身体,笑盈盈的脸庞。母亲还是原来的样子,几乎不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母亲每次见到我,总会说那句老掉牙的话:我娃又瘦了,你媳妇好好做饭没?母亲去世已经八年了,我再也听不到这句话了,让我感到特别意外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越来越离我很近了,我分明感到母亲就住在距离我们的不远处,母亲并没走远,时不时地还会回来看我们,不同的,最近母亲每次回来的时候,风一般的轻轻地走进我的心中,十多分钟过后,风一般地遁世。时间越是久远,我们活着的人才会感到那边的亲人并没走远,就住在距离我们的一个不远的地方。<b>亲人,什么是亲人?亲人就是无论活着或者死了,都在一直默默陪伴我们的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1 飞跃灰暗期</b></p><p class="ql-block">我读茅盾的《子夜》,有这么一句话:<b>天亮之前有一段时间是非常暗的,星也没有,月亮也没有。</b>这句话特别有哲理。任何一个人在出名之前总会有一个灰暗期,有些人可惜过不了这个灰暗期,结果,之前的一切努力白白付出。有些人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坚持走了过来。一个人的灰暗期总是不确定的,可能出现在年轻时候,也可能出现在中年时候,还有可能出现在老年时候。有一点必须确定——每个人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灰暗期。灰暗期就是一个人生命兴衰的分水岭,一个人一生必须经历两次飞跃:一次是飞跃灰暗期,一次是跨越生死岭。卓越者往往把这两次飞跃做得特别精彩,普通人只是跨越了生死岭。如果你不想着做一个平凡的人,那你就尽快找到自己的灰暗期,飞跃自己的灰暗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2 这两个穷人</b></p><p class="ql-block">阿多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暂且不去理论,他说过这么一句话:<b>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b>风是让人们触摸的,我们看到的风是间接性的,比如,风来了,树枝摇动,从树枝的动态我们才知道风来了,至于风是长着什么模样,谁也没有看到过。我们只是觉察到了风的冷暖、风的强弱,风是一种幽灵,我这样形容也不为过。如果说风是给与自然界的,那时间就是给与人类的。时间让我们懂得生长的内涵,一个小孩或者一棵草的生长,需要一天天的时间。昨天、今天、明天,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其实就是一个流浪儿,昼夜不停的走,一刻也没停下来。时间让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活着,时间也让我懂得了好和坏的区别,当坎坷来临之际,时间教会了我如何追求幸福。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无处不在,人是因为时间的存在而存在,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完成。有人说水是生命之源,有人说火是生命之源,有人说土地是生命之源,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时间的产物,一句话,没有时间,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大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3 允许做好自己</b></p><p class="ql-block">一辈子,每个人都在修行自己的能量。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某些人的生存,拼死拼活地做着一些事,可能,一场大风或者一场大雨,让你的所做白白付出,你特别懊丧,甚至追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怨恨自己的无知愚蠢,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这辈子,只要你真的做了,就没有白白的付出。因为,每一次付出,都是能量的一次集聚,当你的能量到达一定高度,你之前纠结的问题突然释然,你觉得没有好坏之分,你也觉得那些现象特别合乎情理,你之所以看不惯有些现象,是因为你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每个人的能量度不同,相对应产生的情理也就不同。你没有必要强迫大家如何如何去做,你只需要把自己做好,别人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你只要把自己的能量度提高到一定的层次,让身边的人不唾弃你、不诅咒你就对。把自己的事没有做好,却跑出去对别人指手画脚,这样的人得不到别人的敬重。允许做好自己,就是多长一只眼睛,窥视别人的强人之处,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约束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4 多看看过程</b></p><p class="ql-block">浏览朋友圈,我看到了这么一句话:“<b>一根针的尖锐是天生的,可它扎破皮肤让人流血却是后天学会的。</b>”是的,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如果孩子品行差,人们把问题的根源就会归根于父母没有养好。工具不能使用或者使用起来不顺手,总不能只怪罪于工具没有制造好。馒头没有做好,难道仅仅就是面粉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难道就是老师的问题?玉米长势不好,难道就是种子的问题?寻求问题的根源,我们不能死死盯住发生源,出现后的过程尤其重要。馒头没有做好,不只是面粉的问题,可能还与做法有很大关系。同一种面粉不同的人做出来的馒头味道明显不同。为此,评价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把问题根源归根于老师,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教育层次不齐,这种差异性充分说明了问题不在老师,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后天的结果,只要是问题,确实是问题,就都属于后天。一个坏人并不是说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坏,一个好人还不是后天教育成长的结果。我们在平时审视每一种现象不要揪住厂家不放。多看看、多想想这种现象的运营过程。更多注重过程的人看问题大都不会走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5 我有很多动情</b></p><p class="ql-block">这几天酷暑难耐,今日清晨,没大亮,鸟鸣齐发,和往日相比,路上多了车辆和行人。早起的人们还不是为了享受这清晨雾天的清爽,我漫步乡间田间小道,随手翻阅,不觉看到了北岛的一段话:“<b>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冷漠的原因。我依旧有很多动情,为时间,为白云,为天黑,为天命。</b>”是的,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一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主要是为了撰写故事,为别人,为自己。人因为故事才如此动情,如此可爱,如此让更多的人记住你。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b>一间房子如果长久不住人,就变成了宇宙。</b>”宇宙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宇宙深不可测,由此可见,只要有人,就没有不可描述具体的事实。人只要活着,只要血脉河流一般的流淌,人就不可能其实决不是冷漠的顽石。既然是人,就得在每个鲜活的日子里,做一些人事,当你拥有一分钟的时间,就不该浪费,也不该忘却。人的生命在时间的流淌中异常可贵,每过一分钟,生命就缩短一分钟。人在主宰生命的过程中,要多些温度,让生命在火球一般的时间里磨砺。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你不妨看看蓝天白云,把你的苦痛和烦恼邮寄天边,你不要总把这些不开心积压在心底,学会释放才是生活快乐的王道。释放压力,灵魂真的才会升华。当你融入白云飘荡在这茫茫宇宙间,你也就对一切都会释然,不在因为缺少了什么而烦恼。一切都会很快过去,想简单一点,<b>看看更高处,可能你就站的更高。看看更远处,可能你就跑的更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36 真正挨揍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他是我的一个朋友,昨天上街被人打了,据说他和一个卖西瓜的人发生了口角,被人家打掉了一颗门牙,脸上也带伤了。今天,他在医院里输液,打人的人给我打电话,让我通融通融,希望我的朋友尽快出院。当时,我对打人的人说:“我暂且不听你们谁对谁错,打人是不对的,既然你非要打,打了人,先把伤治好。”打人的人态度很好,再三说自己行为鲁莽,自己错了,希望谅解。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先把伤治好,不可能让我的朋友在家里忍受伤痛的折磨。随后,我给朋友去了电话,朋友略略两三句,我也就不在追问,安慰了他几句。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时代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坚持丛林法则,秉承弱肉强食的生存思想处理事情,结果,自己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麻烦。现在,依靠拳头处理问题已经没了市场,现在应该是思想的较量,文明价值的较量,比如,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国土面积只有天安门广场那么大,全国只有800多人,要想灭掉这个国家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国家欺侮这个国家。美国的邻国墨西哥也是一个小国家,国家很穷,墨西哥有好多人偷渡到美国,甚至,也有好多人希望美国吞并了墨西哥,这样,他们就和美国人一样过上富裕的生活,但,美国始终没有动墨西哥一根指头。因为,美国人心里清楚,依靠暴力掠夺最终是自取灭亡。萨达姆不就是入侵了科威特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最后,不但乖乖从科威特撤军,萨达姆本人被判绞刑。最近,美国三号人物佩洛西窜访台湾,引起了台独势力猖獗,有好多网民感到绝望,说中国为啥不动武?中国一贯奉行的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从最近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比如军演、制裁来看,让台独势力退避三舍,也让美国不干轻举妄动。在新的时代,我们的思维必须要与时俱进,不可沿用鲁莽的暴力手段解决纷争,<b>真正挨揍的原因,并不在于弱势,而是思想的较量,文明价值的较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7 批评才有营养</b></p><p class="ql-block">古语云“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多人不习惯领导的批评,不习惯家人的指责,真正有营养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凡是对你批评的人,你不要敌视他,他之所以批评你,至少说明了你在他心目中具有重要性,你对他来说,有可利用价值。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一般接触高一级的领导,这类领导亲和力强,从来不指责不训斥我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对高一级领导来说,没有可用价值,即使他们训斥我们也没用。直接领导我们的领导才会推心置腹地批评我们。人的真正进步是在批评中醒悟过来的,又是在批评中努力提升,所以,<b>不要忘记那些批评过你的人,批评你是为了你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批评你不是故意刁难你,报复你。如果你真的能够接受批评,理解批评,发挥批评的正向作用,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b>衡量一个人对你好不好,不是听他对你说了多少甜言蜜语,而是听听他发现了你身上存在的问题有多少,一个帮你发现问题并帮你改正缺点的人才是你的良师益友。好话听得多了,你就容易迷失方向。多听别人的批评,多反思自身言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8 标准答案太荒谬</b></p><p class="ql-block">邻居的小孩子跑来问我一道阅读题:“窗外有一棵枣树长得很茂盛,下面三种答案,哪一种理解最贴近原句意思( )”A:一棵茂盛的枣树长在窗外;B:枣树长在窗外,很茂盛;C :窗外长有一棵茂盛的树,是枣树。我仔细看看,三种答案都对,我也判断不准究竟那个最贴切。邻居的小孩子一听我做不出来,突然笑了,说:“这题老师也做不出来。”他笑着,喊着,奔奔跳跳远去了。孩子走了,我却在思考——标准答案要不要?我认为,在解答阅读理解习题中,不必苛求标准答案。着意苛求标准答案,会遏制孩子们的独立见解,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阅读理解,每个孩子的理解层次不一样,所以,<b>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加强答案的灵活性,只要孩子们的理解很贴近或者比较贴近,我们都得认定。</b>在答案的表述上,不必过于“标准”,只要孩子们用自己的叙述方式把问题说清楚了,我们也得认可。有的老师思维过于僵化,要求孩子们的答语“千篇一律”,一字一句都得“标准划一”。<b>阅读教学必须充满开放创新的意识,必须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倡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阅读问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9 教师要善于揭短亮丑</b></p><p class="ql-block">可能是职业原因,我接触过的好多教师虚荣心特别强,容不得别人说不好。只要是人,只要不是神,哪有不出错的?教育这个职业,是针对人的,每个人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看法,教师哪能百发百中看的这么清楚?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校长一旦批评,有些教师就感觉到特别委屈,甚至认为这是校长故意找茬,自己憋着一肚子气,实在抵不住,就把气往孩子身上倒,这是一种极不理智的做法。我曾经和一些教师闲谈,希望他们心胸开阔一些,别人说不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难道别人说不好,我们就不好了?我们的教育工作是面向群体的,众口难调,特别有一些人蓄谋不轨,从心给我们找茬,我们真不值得和这类人计较,我们把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应该让家长说了算,让事实证明看,我之前说过,凡是善于揭短亮丑的人,最终都会成为优秀的人。人的成长和改变,大都是从不断克服自身弊端中实现的,即先是认识自我,然后改变自我,最后发展自我。教师朋友们,多听反面意见,以邪扶正,这样,我们就把教育做到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0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b></p><p class="ql-block">父母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所以,父母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做子女的一定要顾及到父母的感受,对父母只能说“是是是、对对对”,然后,子女可以换一种口气,寻找合适的机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父母易于接受。尤其对待年老的父母或者单身父亲单身母亲,切忌不要直接指责或者言辞过于犀利。有一天,如果父亲或者母亲不在了,就永远见不到了,在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就是父母,特别在你面临危险的时候,只有父母会用生命来保护你,只有父母会真正地包容你的一切。子女长大了,就要懂得说话技巧,不要动不动指责父母,不是说父母没脾气,而是父母觉得,你们到了任何时候,永远都是孩子。当子女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千万对父母不要得寸进尺,不要步步紧逼父母做什么,子女有你们的圈子,父母也有自己的圈子,要懂得相互尊重,如果产生意见分歧,就多沟通,如果父母执意不听,就随他们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1 家绝对不是讲理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我的一个朋友遇到一点麻烦事,征求我的意见。现在我给你做个回复——在情感问题上,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赢了,这就说明你已经输了。情感,没有真正的输赢之分,一对夫妻如果非要争个你强我弱,或者非要弄个到底是谁错了,结果倒是出来了,但是,在对方的心里,已经产生了隐隐作痛的裂痕。<b>聪明的夫妻从来不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使对方有错,只是泛泛而谈,或者直击要害地蜻蜓点水提及一下。让对方知道,这次是我的宽容大度,我原谅你了,下不为例啊</b>。<b>在夫妻关系上,很多时候需要“难得糊涂”,有些事知道了就装着不知道,家绝对不是讲理的地方。</b>真正的夫妻关系就是处在一种被宽容的状态下让有错的一方怀着亏欠,这样的夫妻关系才能维系长久。有些事为啥非要弄清楚呢?过于清楚了反倒是一种心理阴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2 新解</b></p><p class="ql-block">夫妻之间的矛盾,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女人的身上缺少母爱。中国有一句俗语,“女人永远不要做老公的妈”,这句话是错的。为啥呢?男女结婚,什么叫“新郎”?新郎就是新儿郎,就是做儿子的。什么叫“新娘”?新娘就是新的娘。结婚以后的女人必须有一种功能,就是去给老公当妈。天下大都幸福和睦的家庭,女人在这一方面做得特别到位。老公只要把儿子的这个角色做好,做踏实,那女人就会死心塌地跟着你,就会一心一意服侍你。凡是那些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夫妻,不都是“要么老公特别强势”,要么“妻子特别霸道”,母亲和儿子之间,儿子在多数情况下就得听母亲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3 说废话有技巧</b></p><p class="ql-block">仔细想想,一个人每天说得话中,废话占去多少?据我测试,废话的百分比应该在60%以上。这样说,是不是说明了我是一个话痨?事实上未必如此。人和人交际当中,废话必须要有。因为许多尴尬的场合,恰恰需要一两句废话调解,一下子使得局面和谐了很多。两个亲密的人之间,如果没有废话,彼此就显得特别拘束,彼此颇感压力好大。废话就是生活的调味品,可以拉近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距离。试想一下,一天当中,两个人一句废话都没有,要说就说正经话,这样,心理一定感觉到特别压抑。没有废话的两个人之间,彼此藏着掖着猫猫狗狗,何谈什么增进了解?当然,有一点我说明,讲废话要分清场合,开大会尽量就不能讲废话,给学生上课尽量不要说废话,在集体场合更不能大声乱讲话,坐车坐火车坐飞机尽量封住嘴,在一些陌生场所,不讲话可以保持神秘,给别人一些敬畏感,避免一些坏人图谋不轨。废话没有不行,废话乱说也不行,废话要讲到地方上,说到点子上,择机而说。废话不可情绪用事,不要因为别人怂恿,就不知天高地厚,胡乱讲一通,弄得大家不高兴。祸从口出,废话首先说话人自己要拿捏得准,见机动嘴。比如,孩子不高兴了,老婆不高兴了,就可以说几句废话,圆一下气氛。如果和同事闹矛盾了,一两句废话让对方释怀,消除积怨。如果领导不高兴了,切忌说废话,尽量保持沉默。在领导生气的时候,讲废话往往找来的结果就是挨一顿批。走到半路上遇到困难了,就要主动和过路人搭讪,说废话,取得对方信任和同情。在陌生异性面前,切不可讲废话,否则,让对方觉得你这人太轻浮,是个不正经的东西。讲废话最适合的场所就是在和自己同一水准的人那里,水准比你高的,你说废话,人家厌烦而讨厌你。水准比你低的,你说废话,人家听不懂反倒疏远你。说话是一门艺术,说废话更是一门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4 顺序也可以决定成败</b></p><p class="ql-block">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或者做事,顺序不同,结果就不同。比如,一个大学女生说:白天我在学校上课,晚上就去卡拉OK工作。如果真的这样,学校不处理才怪呢。但,如果这个大学女生把说话顺序颠倒一下,这么说:晚上我去卡拉OK工作,白天我在学校坚持上课,或许,这样学校不会再去过问。又比如,一个男子问牧师:我先抽烟,再去祈祷,可以吗?牧师绝不答应。如果这个男子把话颠倒一下,这么说:我先祈祷,再去抽烟,可以吗?牧师欣然接受。从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无论说话或者做事,特别要注意顺序。我记得“田忌赛马”所讲到的也是顺序的问题,田忌只是把上等马、中等马、劣等马的出场顺序做了调整,比赛结果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有好多人说话信口开河,做事随心所欲,结果,一说话受人讨厌唾弃,一做事出力不讨好,自己感觉憋屈,不知所云。事实上,说话或者做事必须要讲究技巧,这里所说的技巧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如何拿捏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拿捏得到位,做事就如鱼得水,说话就众人皆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5 不要过于相信目测</b></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天,路边修水渠,施工设备几乎占去了路面宽度的一半,我目测车完全可以过去,结果,右侧车门外侧被擦着了,划出了一道痕迹,由此可见,生活中自我过于庆幸的往往不尽人意,目测误差其实很大。有人说,眼见为实,事实上,眼见并不一定全都是“实”,我们还是不能过于自信自己的眼光,如果遇到把握性不大的事,那就先不要着急,应该亲力亲为,实地考察一下,这样,才能做事做得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6 跨越</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接近黄昏,我才到小区门口,哪里设有一个疫情检测点。站着的是一个女士,她对我说:“先扫码。”我正要打开手机,她又说:“你做核酸没有?”我说:“做了。”“让我看看结果。”我打开手机,给她看。她看了,说:“检测结果出来的挺快的。”我又问她:“你刚才为啥没要求我前面的那两个人扫码,他们直接进小区了?”她说:“他们就是这个小区的人。”我说:“我也是啊。”她说:“你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城里人。”“城里人有啥特异之处?”我问过,她不吭声了。说着,又来了几个人,他们直接进去了。晚上,我和一个朋友闲聊,说起这事,我到底不明白——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区别点在哪里?这么多年过去了,看来,我还是没有脱掉乡下人的那张皮。从乡下跨入城区,不仅仅是地域的变化,重要的,还有气色这一块是不是需要真正改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7 注重事实、注重假设、注重证实</b></p><p class="ql-block"><b>胡适在《少年中国之精神》一文中提到“科学方法必须要注重事实、注重假设、注重证实。</b>”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也必须坚守这三点。教育有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做事。注重事实是做事之根本,脱离事实则一切无果所求、无源所溯。我们不要总是去问孔子怎么说,柏拉图怎么说,康德怎么说,我们只要以事实为根本,就可以找到本质。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多次假设,只有假设,我们才有思考;只有假设,我们才有可能预想到可能要发生什么,以便提前预防。假设直接告诉我们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在所有的假设中,我们找到足以可以证实的一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训练我们的分析能力和剖析能力。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分析和剖析时刻不可停止。凡是那些德行高洁的人大都是善于假设随之善于证实的人。我们的某些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缺乏的就是这种假设和证实的品质。往往过于自信未必就是一件好事。<b>过于自信就是自负。</b>凡事多些假设终归有好处,至少可以避免走偏路、走邪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8 这三观我们必须要有</b></p><p class="ql-block"><b>胡适在《少年中国之精神》一文中提到“少年中国的人生观主要有三点:一是须有批评的精神;二是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三是要有社会协进的观念。</b>”多少年过去了,这种人生观在当下依然应该发扬光大。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没有中肯的批评,就没有真正的改变,相应成效也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只有树立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气才会占据主导地位,某些毒瘤才会尽快自动消除。冒险进取是改革的前提,也是创新的一个窗口。缺乏冒险精神,整天墨守陈规,那工作状态就会死水一摊,毫无生机可言。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人,总会是一个充满积极向上的人,虽说有时因为冒险而导致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人相比所有人来说生活阅历、工作阅历特别丰富。新时代需要去冒险,有冒险就会有奇异的精彩。社会协进也很重要,我们每天的工作并非靠一个人完成,这个社会就是你依靠我、我依靠他、他依靠你这样的协作方式,每完成一项工作,就是团队的力量,一个人即使有多优秀,如果脱离了团队,那最终成效还不大。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相互协作推进的社会。<b>我们做事或者做人必须要有团队意识,单打独斗最终还是死路一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9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b></p><p class="ql-block">我读了胡适的《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这篇文章,原来读书最重要的是习惯,习惯重于方法。在很多人看来,一旦提及到读书,就不厌其烦地问“你们是怎么读书的”“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探讨读书习惯。胡适在这篇文章里,首先,<b>讲到了读书会采取的方式,大体有三种:1、大家共同选定一本书来读,进行读书心得交流;2、会员个人选定一个专题,确定所读书目来读,在一定期限内做读书报告;3、导师拟定一个专题,再由各会员自选,写成研究报告。</b>其次,讲到了<b>读书的习惯分为三点: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b>另外还有一个买书的习惯。读书首先要勤奋,一本书拿到手,几天读完,每天读多少页,什么时候读,必须要做到,有好多人因为琐事缠身,往往就把计划置身一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毅力不坚定的问题,重要的是不够勤奋,人在懒惰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借口。勤奋是读书的前提,也是一个必要条件。慎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慎重。即什么书该读,什么书不能读,要有所取舍。因为一个人每天要做很多事,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见书就读,有好多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嗜好去读,不管怎么样,读书必须要有选择的去读。二是慎微。就是说读书不但要细心,还要细致。细心主要指态度问题,细致主要指角度问题。走马观花或者粗枝大叶去读书,收效不大。谦对于读书来说也很重要。谦就是谦虚,一年读十几本书也不是最多的,有人读了几本书,就沾沾自喜,逢人就说,故意显摆自己很有学问的样子,读书人有没有学问,不是自己讲给别人听,而是让读到的东西转化成一种行动,别人一眼就能感觉到这个人很有学问的样子。读书人不是一只母鸡,下了一只蛋就呱呱呱叫个不停。总之,读书贵在习惯,习惯好了,方法也就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0 生活就是经验</b></p><p class="ql-block">我读胡适的《杜威哲学》这篇文章的第一讲,讲到杜威是“实验主义”的领袖,杜威认为不论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必须要用实验去证实,如果实验了没有结果,那就是瞎说乱做。杜威讲到“经验”说“<b>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应付环境。</b>人生活在这个物质的环境里面,就要对付这个环境,就是我对物,物对我。这种对付环境的生活就是经验。应付环境是时时刻刻,不断增加,不断改变,以便应付将来新的环境。”杜威把生活归根于经验,以便更加深刻地揭示出生活的真正意义就是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如果被动的适应环境,生活就索然无味。如果总是被环境所奴役、所摆布,生活感到就特别沉重。我不止一次地思考——人怎样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住洋房、开豪车就是美好的生活?成为亿万富翁就是生活的王者?过着皇帝一样的生活就很美吗?杜威的思想让我明白——<b>真正的生活就是真正的适应环境、有能力的一点一滴的改造环境</b>。比如说,你是种地的,就必须适应平凡人的生活;你是军人,就必须适应军人的生活规定。不要站在东山总是想着西山的事,你明明就是一个乡村老师,非要用北京、上海市的老师去要求,这样未免烦恼重重。杜威特别强调经验,诠释了一种生活观。强调经验不是僵化生活方式,而是为了进一步的再适应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1 扈三娘的生存之道</b></p><p class="ql-block">《水浒传》里的扈三娘是梁山命运最悲惨的一个女性,扈三娘被林冲所获之后,她的哥哥愿意答应宋江一切条件要回妹妹,宋江提出用扈三娘换回王英,可她的未婚夫宁肯不要未婚妻绝不答应,最后,梁山攻破了扈家庄,李逵不但杀了扈三娘所有家人,而且用火烧了庄舍。晚上,梁山大摆酒宴欢庆本次胜利,按理来说,扈三娘早已悲痛欲绝,事实上,她保持沉默,和其她女人在后庭喝酒庆贺。此后,宋江把扈三娘这么一个美若天仙且出身大家的漂亮女人嫁给一个龌龊、贪财、淫荡、狠毒、身材不足五尺的下三烂王英,最终,为了救王英,扈三娘被枪刺死。从扈三娘的身世命运我们可以想到——<b>1、在极端环境下,人会有很多保护自己的本能。冷漠也是一种自救方式。</b>扈三娘遭遇到这些变故不得不采取一种冷漠的生存方式。当一切太过恐怖,太过难以理解的时候,扈三娘切断自己的情感,遗忘自己的过去,不去理解那些无法理解的事情,不去审视那些恐怖得让人难以审视的事情。乖乖地顺从环境,这就是人在很多时候的无奈之举。 <b>2、在极端环境下,人往往不但不会生恨,反而会产生一种依赖。</b>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太渴望光亮,生活在寒冷中的人太渴望温暖,当不敢恨的时候,可能就会去爱。如今社会生存竞争激烈,善于保全自己是立足这个社会的一条准则。<b>很多时候依靠自己的实力还不能够保全自己,这个社会凭鲁莽不行,很多时候仰仗的就是一种智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2 思想源于困难</b></p><p class="ql-block">胡适的《杜威哲学》第二讲,有两点值得我思考:<b>其一、思想源于困难。其二:求知识并不只是得到知识,最重要的是证实知识的真假及其价值。</b>具体来说,没有困难就没有思想。人的每一个思想都是为了克服困难而来,比如,人在做事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尽快解决困难,这种思考就是做事人的思想。人在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都懒得去思考,自然也就没有新的思想。尤其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许多人望而却步,而成功的人士往往非常清楚如何面对困难,特别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教会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时候不得不要去思考,所以,思想不是教师双手拱给学生,而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困难、思考困难、克服困难。目前,有好多老师把知识好像往袋子里装核桃一样,只要塞给学生就算完事,学生得到知识才是做了皮毛的事,最重要的要证实知识的真假和价值。比如,学生学习了12✘21,好多老师只是让学生能够计算出得数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引导学生剖析算理和判断计算的结果对不对这才是教学的重心。孩子得到了每一种新知识,我们就得着意引导孩子独立去验证知识是不是真的。实验主义是杜威哲学思想的轴心,杜威说过,所有的思想没有实验证实是不存在的。实验证实是教师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一种行为。新课改要求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说到底还不就是这就是一种被证实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3 我为什么要读书</b></p><p class="ql-block">胡适的《为什么要读书》这篇文章,讲了读书的三点原因:1、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生活经验的记录,所以我们读书是为了继承这一遗产。2、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3、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就我来说,目前读书的原因也有三点:1、打发闲余时光,让生活变得充实一点。年过五十,一切开始走下坡路,平时也懒得出去参加一些活动,有了闲余时间,只想着一个人走走,坐坐,这样,聊天的人越来越少,为此,我借助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读读,写写自己的感想,不至于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被孤寂和烦恼所占据。2、滋润心扉,让胸境变得更加豁达。大多数人一旦年过五十,一切就开始吝啬起来,甚至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缠不休,有时为了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耿耿于怀,有时为了一元钱的事追悔莫及,晚年的生活,不但要把一切想得通透,而且要做得真正通透。活过了五十,突然觉得生命的时日过得太快,这时候,心胸要豁达,抛却一切无谓的烦忧,尽量让自己快乐起来。即使遇到了不开心的事,眼睛一闭一睁,把一切忘却,一切从心开始。为了达到这种境界,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要阅读一些古典书籍,因为人到了这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正好适合阅读这类书。3、规范读书,给晚辈做做样子。人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当了爷爷奶奶,担负起照管孙子孙女的义务,想要孩子爱读书,大人首先要读书。试想:爷爷奶奶经常看书写字,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除了言语之外,行动的影响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4 做和说</b></p><p class="ql-block">1、如果不做,就先不要说。做必须放在说的前面。因为做是给别人看的,说是让自己听的。 2、做是有形的,说是无形的。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无形的只能感知感觉。 3、做是为了拉长生命的长度,提升生活的质量,说只是生命中的一个提示或者生活中的一丝温暖。 4、如果做是一棵树,那说就是一阵风,风来了,树摇一摇。风过后,树还是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5、做是为了不做,说是为了多说。做多做少会有收获,说多说少不见得获益。 6、生活中,做得多的人说得少,做得少的人反倒说得多。 7、做不是想做就做的,做几乎都是逼迫无奈的,说不管想不想。因为可以胡说八道,但不能胡做非为。 8、争论中,用做去证明,因为做比说更具有说服力。 9、做可以把人气死,说只能把人气的半死。 10、只要做了,就可能犯法,无论怎样说,也不会犯法。 11、教育是要说给学生听,教学是要做给学生看。 12、一个人一辈子到底是做得多还是说得多,犹如这个人什么时候死,谁也说不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5 渡己</b></p><p class="ql-block">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也想着去做。能力固然重要,但比能力更重要的就是激情和热情。激情是短暂的,热情却是长久的。工作没有激情往往就会默守陈规,工作没有热情常常半途而废。新学期,我要尽力对待每一节课,在学校里,没有比上课更重要的事。上课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去证实知道的是不是真的,证实有什么样的价值。每一节课后,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好好想想,本节课成功的事有那些,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这些东西最好记录下来,有时间了翻开看一看,想一想。优秀教师就是这样练成的。好运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运气好的人不是命好,而是善于积累的结果。积累经验,积累人脉,积累智慧。获奖不是运气好,而是人家做得好。嫉妒和渡人是两个概念,嫉妒,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渡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渡人不仅仅是身体的跨越,更是灵魂的跨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6 如何不写</b></p><p class="ql-block">如何去写,这是我的意愿,我愿意每天去做这件事,并且坚持不懈地把这件事努力做好。多个时日,我为了把写作写出味来,曾经不顾及周围的声音和眼光,我觉得要做就做好,不要明看再做,实际上却在敷衍了事。我认为不认真做事的人不道德。最近几天,夜间受着风寒,身体感觉不舒服,随之,我的思维迟钝,手指也不灵活,于是,我产生了一种“如何不写”的想法。比如,脸上有泥巴,总想着尽快清洗,这不是说不干净,而是,急需清洗的心理是因为太顾忌别人的眼光,说我如何如何不讲卫生。“如何不写”也就是这种心理,太顾忌别人的闲言碎语,于是,“如何不写”的最终还是“如何去写”。作为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来说,经常会这样去想“如何不写”,通过这种矛盾心理的折磨,最后,则会更加醒悟到“如何去写”的益处就是诊治“如何不写”这种病。生活差不多都有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过渡期,更多的人把结果落在了后者,自己把自己打败,如果重新回到当初,那没有做不好的事。如何去写,我不是想着成为作家。如何不写,则是身体本身的限制。生存不仅需要的是一种能量,重要的还需要有一种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7 思想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相传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贼少爷问贼老爷:“爹,我年纪不小了,你能不能给我传授一些做贼技巧?”贼老爷二话没说,带着贼少爷,悄悄潜进一户富人家里。贼老爷打开衣橱,让贼少爷钻进去,随即贼老爷把衣橱的门锁上了,他边跑边大声喊道:“有贼了,快来抓贼。”一时间,富人家里的仆人壮丁十多人跑了过来,贼少爷万分焦急,顾不得埋怨贼老爷,他灵机一动,学着老鼠啃食的声音,仆人一听,误认为衣橱内有老鼠,慌忙把锁打开,贼少爷趁机跳了出来,打倒仆人,扑灭蜡烛,趁黑迅速逃走。贼少爷回到家里,正要对贼老爷发火,贼老爷问贼少爷是如何逃了出来,贼少爷一五一十地把经过说了一遍。贼老爷笑了笑,说:“你也干的了这事,有本事了。”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思想的方法,要是这个贼少爷在困难来临之际,不用思想,早已大声喊:“爹,不要锁门。爹,快把门打开。”可能被抓住。这里,让我们悟出了一个禅理:<b>创设条件促使对方自己想出解决困难的方法要比直接给人方法效果好的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8 读书</b></p><p class="ql-block">胡适在《读书》一文中说“读书有两个要素,一是精,一是博。”讲到“精”时说“读书必有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讲到“博”,即博览群书。据此,我觉得读书重点要做到两点:一是认真。二是放开。不论读什么,必须认真地读,哪怕一个字或者一个符号,也不能轻易放过。不论什么书,必须放开地读。每本书都有可利用价值。有人说,“坏书不能读。”书哪有好坏之分?每本书从一开始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都是向着善的角度挪动,之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坏书,是因为读书的人的立场不同、思想的出发点不同。读书,只要用善心去读,得到的就是善解。读书,如果处处想着恶,得到的就是恶意。<b>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读,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理解</b>。我觉得读书在精读的基础上,博览群书,你的学识、你的思维、你的品味、你的魅力就会呈现不一样的层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9 孩子的假都是大人给整的</b></p><p class="ql-block">一次,朋友出差一个多月,回到家,他问儿子:“儿子,想爸爸没有?”,儿子说:“没有。”朋友又说:“儿子,真的想了没有,如果真的想爸爸了,就有礼物。”儿子一听,仍然喊道:“爸爸,我真的没有想你。”朋友心里有点不高兴,兜里的礼物动也没动。过了不长时间,朋友又去出差,这一去又是一个月,之后,朋友一回到家,看见儿子,急忙喊道:“儿子,想爸爸没?”这次儿子没有急于回答,心想,要是在说没有想爸爸,会拿不到礼物,于是,儿子大声喊道:“爸爸,我想你,白天想,晚上想。”于是,朋友急忙从兜里拿出礼物给儿子。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儿子慢慢地学会了撒谎,学会了欺骗。生活中,孩子的诸多过错,都是大人的行为不当造成的。大人怎么做,孩子看着学着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也会怎么做。在和孩子的长期相处中,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往往在大人觉得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却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影响。同龄人之间可以适当地言行放肆,当有孩子在场的时候,要谨言慎行,万万不可马虎大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0 碰钉子</b></p><p class="ql-block">碰钉子总会感觉到疼,有时碰钉子碰的鲜血直流,有时碰钉子虽说没有流血,但心里早已滴血。碰钉子绝不是故意要去碰,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不掂量自己的能力或者不估价自己的地位却故意要去显摆,结果遭到了对方的回击。比如,一个男人遇见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没说几句,就问人家的年龄,本来男人想找个话题聊聊,没想到,这个女人觉得这个男人对她不怀好意,于是,拉着一副阴沉沉的脸,质问:“你是派出所查户口的吗?”这种钉子对于这个男人来说,实在不该碰。再比如,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就好好把课教,却偏偏隔三差五地跑去对校长说这说那,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校长能不厌烦吗?极有可能会不客气的收拾一顿。碰这种钉子是因为这个教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干啥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年轻时碰钉子,是一种生活的历练;年老时碰钉子,却是一种心理的伤害。如何才会避免碰钉子?1、在陌生人面前,尽量少说话。尤其在陌生异性面前,不该问的问题就不要问。和陌生人相处,如果没有话题了,就客气地打一声招呼,转身离去。2、在领导或上司、长辈面前,尽量不要表现自己有多强。如果领导问话,尽量谦虚一点,可以这样说:“领导指导有方,我尽力而为。”如果这样说:“领导说的对,但我还有一个更好的想法。”这种说法让领导听起来就不舒服。碰钉子都是说话的方式不适合,绝不是对方故意找茬。3、在同事面前,说话不要夸大其词,不要谎话连篇,不要指手画脚,否则,极有可能引发群起而攻之的状态。人一生会有好多次碰钉子,有好多次让一个人总是耿耿于怀,如果真的碰了钉子,就要冷静下来,深入思索,吃一堑长一智,吸取经验教训,下次改进。如果碰了钉子之后,对人家心怀怨恨,甚至伺机报复,那这枚钉子真的就会要了你的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1 人和人之间都是彼此的过客</b></p><p class="ql-block">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曾经给了你很多的帮助,有的人曾经让你一辈子刻骨铭心,有的人曾经伤害过你让你永远恨他,有的人在你面前只是稍纵即逝,不管怎么,凡是遇到的人和你都是彼此的过客。<b>在一起了,就该彼此珍惜;如果分开了,就得无限祝福。</b>爱过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渐渐淡忘。恨过的人,因为生活的坎坷,也会逐渐谅解。一辈子真正能够留在身边的没有几个人,生活本来就是居无定所,今天在风景美丽的南国,一夜之间,明天可能就得奔赴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人一生能走多少路,能去多少个地方,能遇见多少人,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可能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遇见了就是缘分,相处过就是福分,有些人曾经给过的帮助,是人就必须记在心里,寻找时机去补偿。不要一味地索取,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傻子只有一种,不要认为所有的人都傻,生活中,其实装傻充愣的人多了去了,他们不都是为了生存。我永远记得曾经给我帮助的人,记得这些人的名字,有些人,我虽说忘却了名字,但我记得有些事。如今,没有我真正恨的人,有几个人曾经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过我,当时我恨不得一刀劈了他,现在,他们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因病,因祸。生命就是一个一个的定数,多做善事,多吃亏,多些宽容,这就是积德。<b>积德并非就是让你成为圣人,而是可以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多停留一些时日。</b>匆匆,忙忙,是我的生命,是我的生活,是我身边的人和身边经过的人,无意间,投一抹微笑,可以让对方瞬间温暖。有意间,去扶一把,足以让对方长久惦念。或许,你觉得这些人对你来说没啥用处,往往在你迫加无奈的时候,他们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记住,谁都不是万能的,谁也说不准一辈子都会平安无事。几秒钟,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永远记得——牵挂一些人,珍惜一些人,祝福一些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2 改变人不如善于利用人</b></p><p class="ql-block">一棵本该已经长弯了的树,你即使费多大劲,也无法让它挺直腰杆。假如你把它当做盆栽,那倒是另外的一种风景。<b>生活中,我们不要老想着改变别人,而要根据别人的特征,发挥别人特有的优势,这也是一种改变。</b>比如,某个人天生就那德性,如果你试图让他成为另外一个人,这是极为不可能做到的事,如果你善于利用他身上的某些特殊优势,那同样也可以达到我们希望的目标。改变人不如善于利用人,因为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而利用则是即可做到。与其走长路弯路,倒不如寻求一条便捷的途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3 再说小懒</b></p><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两个孩子从外地回来,当妈的可忙碌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她一个人包揽了,实在干不过来,就给我摊派。我说,让两个孩子帮助干一些,对孩子也有好处。当妈的总觉得孩子一头半月回不了一次家,不愿意动嘴指拨孩子。父母过于勤快并不见得就好。如果父母把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干了,极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性,认为家务活有父母干,久而久之,孩子好逸恶劳,也失去了通过劳动锻炼的机会。一个集体办公室,十多个人,如果你一个人把话都说完了,给其他人没有留下说话表达的机会,从而同事讨厌你,这样,你就会和同事的关系特别紧张。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抢着把别人该说的都说了。领导安排下来的工作,你不要逞能而一个人独揽,工作让大家都来做,人人都来参与,工作做好了,是大家的光荣;工作做不好,责任属于大家,不至于造成出力不讨好的尴尬结果。独处的时候,也得学会小懒。比如,昨天,我在果园脱袋,累了,我就歇息一会,听听歌,看看快手直播,或者,望蓝天白云;或者,极目远眺远方的群山万壑。在自我愉悦中,我轻松自如地把果袋脱完了,没有丝毫的疲倦。<b>生活或者工作中,恰如时机的小懒,是一种对生命状态的调节。只要用得得当,懒就是一种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4 别人的屋檐再大也不如自己的一把伞</b></p><p class="ql-block">午饭时分,我去街上买点东西。去时,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于是,我出门的时候没带伞。到了街上,进了一家超市,出来时,天开始下雨了,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我前面不远处,一个男人喊道“快去那个屋檐下避避雨,今天是阵雨,一会就停了。”周围的行人纷纷奔向那个屋檐下。我看了看手机上时间显示,距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于是,我也跟着跑了过去。屋檐呈现出弯曲的舌行,伸出来老长的一段。雨越下越大,时间一分一秒地飞速前行,屋檐随之很长,我再也不能呆下去了,因为,中午第一节有课。我毫无顾忌地冲出屋檐,径直冒雨向学校走去。我快要到学校门口,同事小刘打着一把伞,走了过来。她浑身没有淋一点儿雨滴。至此,我突然发现——别人家的屋檐再大,倒不如自家的一把伞。别人有那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有才是真的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5 什么是真正的教学</b></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美国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讲着讲着,一位小学生站了起来——生:请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师:抱歉,我没有尝过。生:我可以尝尝吗?师:当然可以!生:我尝过了,您加分吗?师:当然加分!这位学生果真去“品尝”了蚯蚓,然后向老师和同学讲蚯蚓的味道!而且,据说这位学生后来成了一名生物学家(这位老师培养了好几位生物学家)。我又想起来了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日本老师这样教“千克”:他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袋,到操场的沙坑里装一千克沙子——你觉得一千克多重,就装多少。然后他逐一过秤。可想而知,没有人能装得准的。这时,老师把一千克的沙袋拿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一一掂量,尔后重新到沙坑里装。这次学生们“估量”得八九不离十了,有的居然装得正好!老师一堂课,就是忙着“过秤”,一边称着,一边夸赞着,或者惋惜着。以上两个教学案例,让我想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b>真正的教学就是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感知的教学,真正的教学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真正的教学就是质疑问难并且亲自去解决问题的教学,真正的教学就是学生如何去做的教学,真正的教学就是看似不像教学的教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66 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b></p><p class="ql-block">我看了这么一个案例:上课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着一身黑色的“海盗服”,一只眼睛戴着黑眼罩,手里拿着一把刀——纸做的,张牙舞爪地走进教室,大讲海盗的故事——那天,她执教的是《海盗的故事》这篇课文。这哪里是老师,简直是一名“江洋大盗”!但她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并不时发出笑声。这是一个外籍老师的教学案例。如果在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老师,不但会被同事认为是犯神经病了,而且,一定会被校长找去谈话,甚至还会受到处罚。我记得于永正说过这么一句话: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上课没必要刻意地要求自己完全按照条条框框去实施教学,许多时候,打破某些条规,反其道而行之,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b>做得太像,这就是真的作秀。做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这才是真的做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7 人要沉得住气</b></p><p class="ql-block">一位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到了收获的时候,长得最棒的一个玉米自言自语:“今天,老婆婆一定先把我收走。”结果,老婆婆看也不看它一眼,收了其它玉米。第二天,这个最棒的玉米又在自言自语:“今天,老婆婆该把我收走了吧?”结果,老婆婆还是没有理它。第三天,这个最棒的玉米继续自言自语:“今天,老婆婆不收走我该没道理吧?”结果,老婆婆问也不问,理也不理,继续收其它的玉米。这个最棒的玉米终于灰心丧气了,时间一天两天过去了,这个最棒的玉米颜色暗淡,颗粒零星爆裂,它心想:既然老婆婆不搭理我,那就让我和叶子一起烂在地里吧。老婆婆把其它玉米全部收完了,才走到这个最棒的玉米跟前,说:“这可是今年长得最棒的玉米,可以留作种子。”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b>人要学会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不要认为自己特别优秀就自鸣得意,趾高气扬,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只要有真本事,迟早会有被重用的一天。如果总是拿自己的优秀到处炫耀,那极有可能会自取灭亡。</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68 不要过于计较闲言碎语</b></p><p class="ql-block">一只毛驴拉磨,一条流浪狗跑过来嘲笑它:“你只知道每天在院子里拉磨,还不如我活一天。”毛驴生气了,去追赶流浪狗,由于流浪狗跑得快,毛驴没有追上,于是,窝了一肚子气。正在这时,主人家八岁儿子走了过来,哭着要骑毛驴,毛驴肚子里气正好没处发泄,便一蹄子把孩子踢出两米远,孩子被摔得头破血流,主人怒了,毫不犹豫地把把毛驴送给了屠宰场,毛驴被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闲言碎语,否则,不但会伤害到别人,还会害了自己。别人的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说什么,怎么说,我们管不着,有时候听见了别人的闲言碎语,我们最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9 人活着脸皮要厚一点</b></p><p class="ql-block">人活着脸皮就厚一点,这不好意思,那不好意思,那怎么好意思活着?生活中,有好多事,不都是厚着脸皮办成的。比如,求人办事,脸皮要厚八度;求人借钱,脸皮不厚怎么行呢?走到半路上,车子轮胎爆了,就得厚着脸皮拦住过往车辆帮一把。自家孩子做了错事,就得厚着脸皮对人家赔礼道歉。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仔细想想,哪一件不是厚着脸皮去做的?相反,有些人过于顾及脸面,结果,这也办不成,那也办不成,竟是自己一肚子的抱怨。有些人为了给别人争口气,打肿脸充胖子,明明自己一个人做不了,偏偏死撑着,让别人看到“我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样的人何苦呢?这个世界上,靠脸面办事的人最后的结局都特别悲沧,有些人靠自己先天带来的一副漂亮脸蛋,曾经引发了众多人的仰慕和追求,时间不待人,漂亮脸蛋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一天不在漂亮,这个世界特别现实,现在的人也特别现实,当你的脸蛋不在漂亮的时候,还会有谁亲近你?所以,靠脸蛋活人或者太顾忌脸面活人都是愚蠢的活法,如果做了错事就不要过于纠结而一笑而过才是真的活法。只要厚着脸皮能把事办成就是真的办事。对待别人的馈赠不要过于推辞,人家给与你,你就要记住人家的好,以后找机会回馈人家就是。这个世界谁也不欠谁的,人家给不给这是人家的事,给了是情分,不给是本分。我们不必怨恨人家太吝啬,毕竟东西是人家的,我们没有资格强词夺理,左右人家。生活就是厚着脸皮说话,厚着脸皮做事,好多人为了吃穿,在风雨交加中厚着脸皮努力拼搏。生活中,日子过得越是滋润的人,大都脸皮厚。不仅脸上的皮脂厚,心理的承载厚度也很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0 失去了就让他永远失去</b></p><p class="ql-block">在高速行驶的一辆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把一只昂贵的鞋子从窗口飞掉了,周围很多人感到特别惋惜,只见这位老人把另一只鞋子从窗口投了出去,当时,很多人感到特别好奇,这位老人说:“这只鞋子留在我这里已经没用了,投出去了,或许有人会捡到一双鞋子拿去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一旦失去了,就让他永远失去,即使把与爱情有关的东西留在身边,一点用处都没有。与其痛苦地留着,不如放开一把,祝福他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1 最好不要摸着石头过河</b></p><p class="ql-block">摸着石头过河,这是过去没桥,过河的人才会这样做。现在河上有桥了,如果过河的人在摸着石头过河,那这算不算是愚蠢透顶?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放着现有的资源不用,执意偏偏非要瞎折腾,故意做出特别努力的样子,这样的做事方式实在可悲可叹。我认为做事必须充分地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为自己所用,不要有过多的想法,不要总觉得面子过不去,不要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帮你做了,你就得记得,将来找机会报答。实在报答不了,可以发个信息问候一声,或者,邮寄点本地特产,让帮你做事的人知道你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意识应该变一变,可以这样说——如果河面没桥,又有非要到河对面去,那就可以想想坐船或者改道坐车走陆路。最好不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河水里定不安全,摸着石头说不准石头没有摸到,反倒失去了双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2 只有找对人,才能做对事</b></p><p class="ql-block">只有找对人,才能做对事。人找错了,一切就都完了。你和谁在一起做事,除了缘分,还是要看你的敏锐的洞察力。不是遇见任何一个人都会适合你,同样一个人,不适合你,但总有适合他的人在等他。如果在一起觉得别扭,就不要想着赶走,今天,你在赶走别人,总有一天,有人同样会赶走你。今天你占了便宜,将来总有一天,别人会占你的便宜。在一起做事,能宽容的尽量宽容,能支持的尽量支持。今天,你帮了某人一把,明天,说不准会有人把你一把。话不要说的太尽,事不要做得太绝。给别人留有余地,就等于给自己多一条出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路是绝路,因为绝处逢生。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有坏人,是因为你先把事做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3 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b></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要制定一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应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够做得来的并且能够做出成效的事情来。接手一个班的某个课程,我们就应该想着如何把这门课教好,如何教给孩子们,我们不要总是盯住成绩,教学工作除了传授知识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事。一个孩子把人做好了,那做事就八九不离十自然能做好。一个学期结束了,班级出现了几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这就得好好想想,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到位。目前,我所带的班里就有两个让我头疼的孩子,我想着改变他们,遗憾的是在学校的时候,我纯粹没有时间帮助他们,一天八节课,大体上我只有四节,我哪来时间特别照顾他两?所以,孩子的学习,与自身条件有很大关系。如果孩子的每一步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那成绩就不会差到哪里。否则,距离拉的会越来越大。这里,我觉得家庭教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强化孩子的智力因素,扫除一切智障。孩子聪明了,学习一点就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4 装傻充愣值得提倡</b></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个人都没傻,只不过有人故意装傻充愣,心里啥都明白。有人为啥要装傻?因为这些人不想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中。装傻充愣的人往往走到最后都是特别有成就的人,相反那些耻笑别人甚至把好多人不放在眼里的人走到最后哭也哭不出来。这个时代,需要大智如愚的人,把一切看在心里,烂在肚子里,尽量不要和别人争强好胜,即便你弱了他强了下场不都是一样,特别强势的人活得并不轻松,因为这些人真正的朋友很少,大多时间里都是孤独陪伴。相反,弱势一点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人的可怜,必要时被拉一把,被人可怜被人支持有什么好耻辱的?你在强大把地球抬起来?你在强大把月亮摘下来?你有本事把世界统一了?所以,生存就是一种群体相扶的过程,动物更是如此,猎狗、狮子狩猎不都是群起而攻之。不管你是谁,千万记住,不要脱离群体,不要失信群体,更不要丢掉群体的力量。只有依靠群体,路才能走得更长。时代飞速发展,傻子越来越少了,反倒太过聪明太过强势而变得傻乎乎的人越来越多了。即使你面前站着一个三岁小孩,你也不能想着我会一把推倒他。今天你如果推倒他,将来总有一天他会推倒你,还有可能把你推下悬崖。今天做什么,如何做,就必须想到明天有什么样的后果。不过,我觉得现在装傻充愣实在是一种高明的生活态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5 如何做</b></p><p class="ql-block"><b>不要等会了才去做,而要一边学一边做</b>。同样的一件事,为啥有些人做得快,有些人总是慢半拍,问题就出在这。等会了再去做的人把时间落在了等,而一边学一边做的人从一开始已经拉开了做,一个在等的做,一个在做中做。这自然让我想到了教学工作,有的老师的教学思维就是让孩子们必须学会然后再去做作业,有的老师的教学思维就是让孩子们一边学一边做作业,结果呢?明显不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层次不齐,等孩子们都学会了是不是起步已经迟了,一边学一边做这样的教学思维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照顾到了,会做的开始做了,不会做的跟着会做的逐渐也会做了。做事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明显也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6 我只过好今天</b></p><p class="ql-block">我只过好今天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只有今天就在眼前。已经过去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忘却。还没到来的,是不是能够真的到来,这是一个未知,我也不多加去想。只有眼前能够看到的才是真的拥有。比如,我今天去运动,我今天去K歌,我今天和朋友聚会,我今天完成了一个短篇小说,我今天回了一趟老家看望老爸,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今天过得比别人强。出生入死,这个词说明了人从一出生就已经奔向死亡,所以,死亡有啥可怕的?既然死亡不可怕,人就得珍视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所以,对我而言,我只过好今天。在每一个早晨,我一睁开眼,就问自己:今天我能快乐吗?今天我不能痛苦啊?今天我不会得病啊?今天我不会遇到倒霉事儿啊?我是一个特别注重现实的人,我只相信我能看到的能够触摸到的东西,什么回忆,什么憧憬,对我而言,都很渺茫。一个人能够做什么,能够通过做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的人就有存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白岩松说,人生没意义。人生的意义就是过好今天,快乐今天,拥有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7 记住这六点</b></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小学时的同学,几十年没见了,昨晚,他突然给我打电话了,我特别吃惊。闲聊中,我们从那时聊到了现在,从生活聊到了工作,从爱情聊到了亲情,现在,他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也是一个不小的管理人员。他说: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必须注重六点——<b>一是即使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荣誉,也不可高调</b>。如果你过于高调,就有人嫉妒你,这样,身边诋毁你的人就多了。<b>二是和领导、和同事尽量不要冲突。</b>该容忍的必须容忍,该认输的必须认输,暂时委屈自己,也不见得自己就永远委屈。以退为进的道理大家都懂。<b>三是不可得罪或者看不起直接领导。</b>你做的怎么样,都是这些人说了算。这些人的一句话可能会决定你的去留问题。<b>四是不要在背后说领导说同事的坏话</b>,尤其在背后尽量说好话,如果这样坚持半年,那你就知道最终是个啥结局。<b>五是表面上尊敬小人</b>。尽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小人都是在暗地里给你设陷阱的人,防不胜防啊,所以,这类人还是不惹为好。<b>六是遇庙烧香,要和一些人搞好关系。</b>不要自命清高,总觉得那些人对你没用处。关系好了,事情就好办。</p> <p class="ql-block"><b>78 我们要做到适可而止</b></p><p class="ql-block">如果做不到适可而止,极有可能会坠入万丈深渊。适可而止是一个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一个人做事的限度。能够真正掌握度的人,就一定能把人做好。坏人和好人的区别,应该是度与不度的区别。坏人烂度,贪心不足;好人有度,适可而止。开车总能掌握住刹车的人,车就属于人。开车总是掌握不住刹车的人,人就属于车。车属于人,人是主宰。人属于车,车是主宰。当车是人的主宰的时候,车就随时有可能翻车而致人死亡。综上所述,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必须要做到适可而止。有些事,你既然体验了其中的感受,那就赶紧刹车,懂得刹车是一种智慧。有些人,你既然相处已久,那就赶紧离开,懂得离开是一种自救。生存说穿了就是一种取舍的过程。你有能力了就可以继续往前走,你没有能力了就趁早脱手。你万万不得侥幸——没人知道你究竟干了什么,天底下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两盏明灯天天昭示世界上的一切。适可而止就是量力而行,见好就收。不行就撤,别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79 真正的管理不是束缚</b></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管理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自主行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让人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依靠外力强制是很难行得通,只有依靠自身力量才会真正起作用。往往,你越是过于较真,受制者的反叛意识就越强。人和动物不同,动物长期关在笼子里心理没有丝毫的改变,人如果长期被关在笼子里,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对人的管理既要宽松又要严格,既要让被管理者体会到一种温暖,又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管理就是让被管理者自主改进,所以,如何发挥被管理者的最大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0 学会转嫁</b></p><p class="ql-block">一条狗把你咬了,你即使把这条狗打死,但伤疤已经存在。对付这条狗的最佳办法,不是把狗打死,而是躲得远远,迟早,会有人替你收拾这条狗。遇到烂人就要刻意躲得远远的,因为烂人本来不是人,和不是人的人交往什么,久而久之,自己也会不是人。一切恶缘皆有因果,仔细想想,好多恶人的结局都不是很好,这些人当年曾经羞辱过你,当时你恨不得一刀把他劈成两半,因为自身条件,你斗不过他,只得忍辱负重,几年过后,还是有人在同样的场合收拾了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所以,你看开一点,看远一点,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的处世之道,学会转嫁,或许可以达到“两全其美”,如果自己直接参与,那极有可能伤及自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1 不做事就是不作为</b></p><p class="ql-block">不是这事难办,而是原本你就不想去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下决心去做,就没有做不成做不了的事。不做事其实就是不作为,长期不做事,人就真的变懒。每天做点事,不要管有意义还是没意义,做了就是有意义,不做就是无意义。有意义体现在结果,无意义提现在过程。做事不存在“该不该”,做了就是“活该”,不做也是“活该”,在这个世界上,做了的就是“得”,不做的就是“失”。人活着总想得到什么。这是生命中的一个“贪”,因为“贪”,人才有努力活下去的斗志。因贪财才会有财,因贪色才会有色。如果贪过度,反倒就是一种失,所以古语云“贪心不足蛇吞象”,做事必须掌握好一个度,守度就是守命,无度就是丧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2 赚取有限的利润</b></p><p class="ql-block">做生意要赚取有限的利润,暴富是不长久的。几年前,我就认准了这个理,采取薄利,自然就多销。某人却不这样想,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这类人实在太可怕。我帮了他,他不但不感谢,而且还想砸掉我的锅。赚钱是要细水长流,一点一点往兜里揣。只有愚蠢的家伙才会这么想——我狠狠地宰你一刀。我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虽说这里赔了点,不久,在那里那个时候又把赔了的加倍还回来。经营之道,即越是扣的紧,反倒越没有。越是大气的人,要啥有啥。大气的人运气不错,凡事不要精打细算,和人交往多付出,付出就是一种智慧。付出会让你的路越走越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3 高手</b></p><p class="ql-block">和耿校长闲聊了一会,他问我,优秀的校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优秀的校长就是一个善于营造氛围的高手。具体来说,就是想着如何把一群人集聚在自己的周围让他们好好做事。人是真正管不住的。即使套上锁链还会有挣脱锁链的可能。管理的至高境界不是“收”,而是“放”,就是把一群人如何放出去,然后,这群人不但不愿离去,而且拼命把活往死里干。达到这种地步,唯独需要一种好的氛围,心感觉舒服了,事自然就会做好。耿校长谈起员工,我又说:经常不犯错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因为经常不犯错,说明做事不多。经常犯错的员工才是真正做事的人。巴结讨好的人都是势利小人,一旦有一天,巴结的人下来了,这类人就立即来个 360°的大转向,甚至一声招呼也不打。往往人品不好的人大家都喜欢,人品好的人一般人缘都不大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4 教师要有一个静待花开的心态</b></p><p class="ql-block">最近,我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点,教师要有一个静待花开的念想。平时,我和一些教师闲聊,他们总认为工作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如果换一种想法,换一种角度,好好想想,事实上并非如此。平日里,我们做得都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压力大,其实都是自找的。今年,我突然觉得——追不上的,就不要去追;背不动的,就不要去背;感觉讨厌的,就立即删除;观点不一样的,就立即拉黑。如果遇到诋毁你的人,就绕道而行,万万不要去和这样的人论理。如果有委屈,别往心里去。只有强大自己,坚信自信力,委屈就没有了。得不到别人的赏识,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不是你的本事不拿捏。任何时候,保持一种低调的姿态,想说的时候,最好先不要说。不想说的时候,尽量说给自己听。现在有谁乐意陪你听?之所以有人听你说话,更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所以,对人说话尽量言简意赅,能用一句话说清的就不要说第二句。一堂课,你不要总是担心有人推门进来,照着自己的思路上课,而不是被人牵着你的手。课堂上,有好多内容需要有静待花开的时间,教师不能急,急了,学生就没思考的机会了。如果教师急,学生就不急。课堂上教师要琢磨如何让学生急起来,学生急了,主动性就来了,课堂氛围就活跃了。好多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过急,把学生该急的事代替做了。教学目标是死的,可人是活的。目标万一不能达成,教师就要随即做个调整,即把目标往小小调整一下,这样,同样会有达成的目标。作业设计必须要追问自己——作业是什么?作业从哪里来?作业要到哪里去?分层设计固然重要,但学困生不乐意做和其他学生不一样的作业。学困生并非自信力不强,学困生之所以“困”了,是因为欠账太大。这种牵引有一部分就是教师造成的。比如,学习了2✘3,学生一下子会说出等于6,如果接着让大家算3✘2,首先一些学困生犯难了,云里雾里,不知道如何算。这其中的道道坎坎,教师如果说清楚,学困生照样会一口说出3✘2=6。静待花开,等的并不是时间,等的是耐力。半路上等车,有的人就耐不住几分钟,结果错过了要等的车。尤其是小学生,教师就要有等车的耐力和心态,小学生想得慢,做得也慢,有时,教师认为多么简单的事怎么不会做?其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往往认为最简单的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难的。比如,曾经有个二年级的男孩子问我:老师,我是从妈妈哪里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呢?如果我说你是从妈妈的子宫出来的,二年级孩子那懂得子宫是什么?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估计的不要太高。能当大学教授的并不见得就能教小学生。静待花开,说明了教学或者教育都需要有一个“等一等”的过程,花苞展开并不是立刻就开,让学困生展开,需要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5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b></p><p class="ql-block">最近,外地一位朋友从某地买了两箱苹果,今天,她微信给我: “雪猫,咨询你一个问题,一箱苹果有几个坏的,究竟是先吃坏的还是先吃好的?” 我说: “根据苹果原理,先吃好的,坏的扔掉。因为如果先吃坏的,坏的吃完了,那好的也会变坏,到时间一个好的也吃不上。” 她又说:“原理我懂,但,我觉得——如果把坏的扔掉,这样购买苹果的代价不是太高了吗?原来一箱的价钱买24个苹果,扔掉坏的,只买21个。” 我又说:“就看你站在那个角度来说呢,如果你要节俭,那就先把坏苹果上能吃的部分吃了,再吃好苹果。如果你图品味,那就先吃好苹果,把坏苹果扔掉。” 她又说:“我既想要品味,又想要节俭,该如何做?” 我思索一会,说:“同一个时刻,你既想看到太阳,又想看到月亮,不借助任何设备,能办到吗?” 她哑口无言。 生活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取得一方,必定要失去另一方。生活中哪有双方都可取得的道理呢?有得必有失,这是一个辩证关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6 关于读写</b></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我再也没有阅读整本书。一则没有时间,二则没有心境。每天除了上课、批阅作业等事,还有诸多生活中的琐事,年过五十需要自己亲自去做的事太多了。自然,越是步入老年,心境开始衰落,时不时地独自去想——老了,还读什么书?老了,读书有用吗?一次,我和一位朋友闲聊关于读书,她说自己每天坚持阅读朋友圈,手机阅读成了她每天生活的常态,她建议我不妨去尝试,几分钟乃至于十多分钟可以阅读到很多东西,还可以一边读一边写,今天读一点,写一点,明天如此,半年下来,厚厚的读书笔记横在眼前,却有一种意外之喜。朋友的建议的确很好,之前,我的想法有些功利,总想着阅读有啥用?其实,阅读是生命状态中的一种调味品,通过文字可以让读者反思自己,激励自己,修正自己。往往,朋友圈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让我们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或者纠正我们工作过程中的某些不适合的地方。手机阅读实际上就是碎片化阅读,零打碎敲,点点收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手机阅读可以避免阅读时间不充足的弊端,反倒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手机阅读读的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东西,这就需要时刻写笔记,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及时记录下来。很多时候,自己有所感触,不妨写一段读书心得,少则几十字,多则一百多字,日子久了,写的多了,渐渐地就喜欢上去读去写了。尤其是做教师的人更需要读,时代发展如此迅速,不读就退步,退步就要吃苦头。教师每天读一读,把自己的理念新一新,改一改,这样,就会与时俱进,也会适应好多不想适应的环境。读,不要总想着要什么。有时间了,就去随性而读,读一点是一点。写,也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去写,写一句是一句,不写也可以,不要总认为写有啥用。有读不写是白读,有写不读是白写。只有读写结合才会读出声音写出魅力。我们在做每件事一开始,不要急着就问有用吗?先去做做,做着做着自然就知道有没有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7 轻着说,笑着说,简单说</b></p><p class="ql-block">男人认为,家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地方,男人干了一天,精疲力尽,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准备放松一下。结果,老婆走过来,看到老公这样子,问:今天怎么了?单位谁惹你了?你回家能不能陪我说说话,因为女人认为家就是一个要说话的地方。老婆说个没完没了,老公不得不发火:呆到一边去,烦死了。这样,老婆的委屈更大了,家庭矛盾就这样剧烈上演了。这是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诉说的他和老婆吵架的一幕。我先批评了朋友,首先他做得不到位。假如,朋友这样做:老婆走过来询问时,朋友可以把老婆轻轻地拉得坐在自己身边,深情地看看,接着,微笑着说:老婆,没人惹,是我太累了,放松一下。这样,老婆还会在问个没完没了吗?特别当官的男人,一回家就把在外面管人的架势摆出来,这样,老婆会吃你这一套吗?当官的男人在外面管人,回到家就得乖乖的顺从老婆,否则,家庭就会闹得鸡飞狗跳,烦恼重重。家是一个需要说话的地方,即使你不想说话,为了家庭的和睦,也得简单说几句,或者,用肢体语言暗示一下,这样,家庭就没有更大的矛盾发生。经常吵架的家庭,其主要原因不是缺衣少食,而是缺乏一种相互理解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缺乏一种艺术性的交流方式。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不管怎么,对任何人说话——轻着说,笑着说,简单说。<span class="ql-cursor"></span></p> <p class="ql-block"><b>88 把自己努力做好</b></p><p class="ql-block">希望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就好,但你一定好,因为你内心美好。见不得别人好,即使你在美好,也不是真的好,因为你内心不美好。只有让别人美好,自己才会好起来。仔细想想,生活中,谁好谁坏,大都是别人说了算。即使你把自己看成一块宝,往往在一些人眼里却是一块青石,因为,你这块宝石的光没有映照到别人身上。因为太阳普照大地,我们才感觉到阳光如此明媚;因为月光沐浴自然,我们才感受到月光如此妩媚。能够影响别人的人,不是俗人;往往被别人影响的人,却是粗人。被人牵着鼻子走总感觉特别别扭,牵着别人的鼻子走也不怎么带劲,唯独你走你的,他走他的,人生之路才能延伸。不要总想着控制别人,控制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提心吊胆,放弃别人其实就是放松自己。把自己努力做好,用自己的好让别人更好,才是真的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9 融入生活</b></p><p class="ql-block">生活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仔细想想,我们所做的一切关于教育的事,不都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所以,我们从事教育的时候,必须把教育行为要融入生活,只有教育真正的进入生活,教育才有效。我在想,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需要步入生活,让教学活动映显生活的全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90 是便宜,其实就是不便宜</b></p><p class="ql-block">不管是什么便宜,都不要占。凡是你觉得是便宜,在别人眼里就不是便宜。你自认为是便宜,其实就是别人给你设的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认为世上傻人多?只是人,只要能给你便宜的人,一点儿都不傻。你所占的便宜,就是别人抓住了你的这点儿贪欲,准备置你于死地。越是想占便宜,越就没便宜可占。有时,你之所以占了便宜,其实那是你很久之前的辛苦付出,只不过当时你没在意而已。便宜是毒药,一旦染上,就很难戒掉。想想那些贪占便宜的人,那一个轻松过?不是引火烧身,就是株连九族。便宜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实在看着那些东西眼红,不妨辛苦一点,努力争取。如果努力得不到,那就预示着命里不该有。世事件件都有定数,不该属于你的,就不要强求。有缘属于你的,不请自来。总之,是便宜,其实就是不便宜。</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史录选,甘肃省泾川县人,小学教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当代教育家》《教育时报》《课堂内外》《新课程评论》《天津教育》《教师月刊》等报刊发表文章90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