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b>1953年一领导看报意外发现身边一名清洁工的身份——特等功臣</b><div><br></div><div>1953年9月,在河南省招待所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位招待所的负责人拿起当天的《人民日报》坐在办公桌旁边,一边品茶,一边仔细地看报纸。<br><br>突然,他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愣住了,茶水洒在地上也没有注意到。这不是一篇普通的寻人启事,内容是寻找一位曾经在朝鲜战场上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名志愿军战士,这位战士的名字叫雷宝森,寻人者是志愿军二十六军政委——李耀文。<br></div><div><br></div> 负责人看到这则寻人启事,心里咯噔一下,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合上了报纸,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思索了半天之后,他抽出印有寻人启事的那一张,带着那一张报纸走出了办公室。<br><br>那么,为什么这一份寻人启事会让这位负责人有这样大的反应?原来,就在一年前,河南招待所招进一名员工,这位员工的姓名就叫雷宝森,雷宝森来应聘的时候身上有伤,行动不太方便,所以,只给他安排了清洁工的工作。<br><br>因为人还不错,和大家的关系也都不错,谁找他帮忙他都会尽量帮,平时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雷”,但是,“老雷”平日里很少说话,总是不声不响地做自己的工作,大家对“老雷”身上的伤比较好奇,平时工作之余也有人找他闲聊,别人都问他是怎么受的伤,他却总也不肯说。<br><br>所以,当看到这份寻人启事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老雷”。<div><br></div> 一、<b>“老雷”是雷宝森吗</b><div><b><br></b>平时沉默不语的“老雷”,会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志愿军战士雷宝森吗?出了办公室的大门,负责人心存疑惑,这个时间,“老雷”应该在客房进行打扫,于是,负责人拿着报纸直奔客房去找“老雷”想当面问个清楚,找到“老雷”时,他把报纸递了过去。<br><br>“老雷”看到自己的领导拿着报纸走了进来,接过报纸,听到领导问:“是你吗?” 平时不爱说话的“老雷”默默点点头,承认了这件事情,不出所料,他就是报纸上所寻找的志愿军战士雷宝森。<br><br>招待所负责人满脸惊讶,想不到平日里的“老雷”还有如此值得人钦佩的事迹,而他平日里居然一点没有察觉,如果不是看到了寻人启事,简直不敢想象“老雷”还有这样的身份。<br><br>随后,招待所负责人自然不敢怠慢,很快向河南省人民政府上报此事,河南省人民政府又上报中央。很快,中央派来了车辆迎接雷宝森前往北京。<div><br></div></div> 没过多久,这件事情也在当地逐渐传开,雷宝森的家人们得知此事也是一脸不敢相信,原来雷宝森自从18岁离开家,整整10年杳无音信,前一阵子回来,还带着一身伤痕,他不说,家人也没敢过问,谁也想不到,雷宝森居然还是国家的功臣。<br><br>二、<b>悲惨的童年:从李宝森到雷宝森</b><div><b><br></b>雷宝森。原名李宝森,上蔡县人,一九二四年出生。一九三一年,一个深夜,李宝森被几条大狗追着,当时,就在旁边住着的一户雷姓人家看到一个小孩子被狗群追赶,心生不忍,男主人拿着扫把出门赶走狗群,救下了这个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孩子,安慰了几句之后把孩子接到家里。<br><br>看着孩子饥肠辘辘,女主人不忍心,做了一顿饭,让孩子吃饱饭。孩子自称,他叫李宝森,父亲受到欺压已经去世,随母亲在河南寻找亲戚,可是,母亲中途染病,在当时那个吃人的旧社会,穷苦人家得病根本没办法医治,孤儿寡母,更是没办法,所以,母亲也离开了人世。<br><br>父母双亡,李宝森就成了孤儿,终日流浪,露宿街头。也是恰好,这对雷姓夫妇结婚多年,膝下却并无一儿半女,也许是缘分,所以,这对雷姓夫妻就收留了李宝森,并且改了雷姓,也就是雷宝森。<div><br></div></div> 当时是旧社会,雷家生活也比较贫穷,雷宝森虽然是养子,却努力为家庭分担着生活上的负担,甚至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主动到地主家放牛补贴家用,等到年纪更大一点,雷宝森就和父母说要外出去县城找工作挣钱养家糊口。<br><br>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间,雷宝森已经18岁了。<br><br>也就是在18岁那年,雷宝森有一天向父母辞行说自己要出去打拼,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对于当时的农村,18岁已经不是一个很小的年龄了,外出挣钱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雷家夫妻就答应了,可是,他们想不到,这一次的辞别,居然10年没再见面。<br><br>十年间,雷宝森没回过家,甚至都没和家里通过信,就在父母都以为雷宝森将会一去不回的时候,雷宝森突然回到了家,带着满身的疲惫与伤痕,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个样子,没有父母不心疼,可是,雷宝森对自己这十年的经历只字不提,父母也就没有再追问,只是给他张罗着娶了一名农村媳妇,盼着能好好过日子。<div><br></div> 三、<b>国家功臣雷宝森</b><div><b><br></b>正如文章开头的故事一样,雷宝森被发现是国家的功臣,这时,他的父母才知道这十年,他们的孩子去做了什么。<br><br>18岁的那天,雷宝森和父母辞行后,就和同村的两个小伙伴一起相约去外面闯荡,可惜半路走散了,雷宝森为了谋生就去帮人打工,来挣一口饭吃。<br><br>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雷宝森结识了一名“鞋匠”,雷宝森和这位“鞋匠”交谈得知,“鞋匠”只是他的表面身份,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br><br>之后,在和“鞋匠”交流的时间里,刚走出家乡的雷宝森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国内外的形势,他知道了这个旧社会是军阀和资本家统治的,他们不在乎穷人,每天都有很多穷人忍饥挨饿,连饭都吃不饱。<br><br>与此同时,他也了解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推翻这个万恶的旧社会,才能救得了倍受剥削的穷苦劳动人民,于是,雷宝森决心跟着共产党走,也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为万千穷苦劳动人民寻找新的曙光。<br><br><div><br></div></div>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雷宝森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战争,成为了二十六军中的一员,跨过鸭绿江,为国家、为人民而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二十六军屡建奇功,英勇不凡。<br><br>1951年3月22日,第二十六军在七峰山阵地安营扎寨,摆开防御姿态准备迎战来犯的美军。当时,雷宝森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某连某班班长,接受上级命令去阻击来犯的敌军。于是,雷宝森带领战士们坚守阵地,围绕着山势打埋伏、打游击,有效阻止了敌军坦克的进攻。<br><br>一次,美军坦克正在向阵地逼近,雷宝森带领全班的战士,手持反坦克雷向美军的坦克发起进攻,在进攻结束后,还不忘“赠送”每一辆坦克一发手雷,确保全部歼灭,才下令撤离。整场战斗打得干净漂亮,给予来犯的敌人沉重的一击,雷宝森以不足10人的兵力,仅仅十几分钟,便炸毁了敌军十几辆坦克和吉普车,歼灭全部敌人。<div><br></div> 第二天,受到重创的敌军恼羞成怒,组织数万名侵略者向我军阵地发动疯狂的攻击,雷宝森所带领的班级只剩下的雷宝森,在敌人的穷追不舍之下,雷宝森选择了跳崖,他本抱着必死的决心,但是,却奇迹一般活了下来。<br><br>跳崖过后,他被朝鲜的本地人救起来了,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带着擦伤与之前与敌人交战时的枪伤回到了祖国。此刻,他没有去找政府或者部队,只是平静了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家里,与父母团聚。<br><br>事后,第二十六军都以为雷宝森已经牺牲在了与敌人的战斗中,开了追悼会并追认雷宝森为烈士。可是,雷宝森的政委也就是之前提及的寻人者李耀文却不这么认为,他坚信雷宝森还活着,于是,就在回国后在报纸上发布了一篇寻人启事,雷宝森在读到寻人启事时,眼眶红了,喃喃地念着老政委的名字。<div><br></div> 到了北京以后,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以及彭德怀元帅的接见,毛主席说雷宝森是志愿军战史上的骄傲!但是,在问及为什么回国后不找政府、不回部队的时候。雷宝森回答到:我身上很多的伤,已经不能为国家服务了,就想着直接回家就好,不愿给国家添麻烦。<br><br>雷宝森回到家乡这几十年里,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做了几百场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讲座。遗憾的是,2009年3月9日,特等功臣雷宝森因病去世,享年86岁,英雄虽已经逝去,精神却永流传。<br><br>雷宝森虽屡立战功,但是,回乡后却只字不提,隐姓埋名。在他看来,一切只是他应该做的,何足挂齿。也是正因为有万万千千名像雷宝森一样的战士,社会才得以安宁,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div><br><div><br></div><div><br></div><div>来源:百度 2022-01-10</div><div>作者:扫地僧的趣味史</div><div><br></div><div><br></div><div>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br></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