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8日,<b>《浙江教育报》专版以《16年的坚持让柯城山区多了一所好学校》</b>为题,介绍了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七里校区是柯城区最偏远的小学,也是我区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乡村薄弱校的一切特质七里校区都符合,但是近年来该校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入选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区域和学校典型案例、入选省健康促进校(银牌)……在教育局转发此报道,众人纷纷点赞之际,再次点燃心中的那份难以磨灭的教育情怀。</p> <p class="ql-block"> 2002年2月1日,区委任命我担任区教文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纪委书记。我是1993年9月13日从当时的花园中学调到区委组织部工作,9年后,我又重新回到了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教育系统,身份也从一名一线教师变成了一名教育管理者。按照班子分工,我主要分管党建、组织人事、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是2月18日正式上任的,到岗后一个月,我没有像常规一样首先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因为一般说来,一个称职的领导必须了解和掌握基层实情。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疾苦,才能做到决策有的放矢,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但我并没有做这些。在这个月中我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向现任班子成员和退职班子成员悉心求教;二是到局机关各科室串门拉家常;三是认真听取分管科室介绍工作情况,谈想法,谈家庭,谈个人需求并个人请他们聚餐;四是调阅全区副校级以上及近3年来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档案,并用心记录。</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与人事科的两位同事一道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几乎走遍了全区61所城区、乡镇中小学、村完小和幼儿园,当时局里只有一辆小车,城区学校和郊区我们都是骑自行车去的。每到一所学校主要做三件事:一是召开学校班子和全体老师会与全体老师见面,公布办公室和手机号码,欢迎老师有事及时反映;二是召开校班子和教师代表座谈会,主要听取对人事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走访看望优秀教师和老教师。</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的了解,我认为当时教育系统人事管理方面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是:一是学校人事管理权限亟需理顺。当时学校人事管理权限极为复杂,城区中学校长、书记由区委任命,城区小学书记、中学副校长由区委宣传部任命,城区小学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书记、乡镇中小学校长由教育局任命,乡镇中小学书记、完小校长由乡镇任命。此管理方式结果使得学校班子运行不畅,交流困难,主管部门管理弱化。二是学校班子老化,管理思维观念落后。三是教师流动困难,尤其是城乡教师流动缺乏相应制度。调研结束后向局党委提交了关于柯城区学校班子及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报告,中心议题是三件:一是制订学校班子管理实施意见,中心意思就是理顺目前复杂多重管理环节,简化为:区属中学正职由教育局配合组织部考核,区委任免;其他学校均由区教育党委负责考核管理,其中乡镇中小学书记由教育局提名与乡镇党委协商后由乡镇党委负责公布。二是着手开展学校班子公开竞聘上岗,推动干部年轻化、专业化,让一批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走上管理岗位。三是尽快制订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和乡镇教师进城选调管理办法。</p><p class="ql-block"> 这年5月开始启动柯城区中小学校级领导竞聘上岗全面启动,当时各校年轻教师报名十分踊跃。事后证明该次竞聘是成功的,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走上管理岗位,目前他们中的多数人已成为区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区委组织部的帮助指导下,学校班子管理完全理顺。6月,柯城区乡镇教师进城选调办法(试行)正式颁布实施,往年比较敏感复杂的乡镇教师进城选调工作从幕后走向前台,阳光操作,广大农村教师无不欢欣鼓舞。由于确定了详细的记分条件,促使农村教师能安心努力工作。至此,教育系统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一炮打响,社会反响强烈,评价很高。记得当时在局里任督学、我区唯一的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的赵静芝老校长曾饱含热泪对我说:“缪局,我们提了很多年,盼了很多年都没有解决问题柯城区教育的几大难题,没想到你用不到一年时间全解决了。作为柯城的老教育人感谢你,整个柯城教育系统都应感谢你呀!”我说:“赵老师,您可千万别这么说,这么称呼我,您是曾是我的老校长,更是柯城教育的功臣,应该感谢的是您。”</p> <p class="ql-block"> 我也曾是柯城教育系统的一员,教育局机关部分人对我还是熟悉的,但对于广大学校领导班子和局机关多数人来说和我初次接触、相处,不清楚,所以开始他们在工作中只是附和、应对和观望,不敢主动地对教育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全区教育如何发展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又不清楚他们上、下之间、同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关系复杂、真假难辩、虚实不清的背景下,想了解真实情况,想尽快进入角色的确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刚开始就从还在组织部时就有耳闻的广受教育局机关和学校广受诟病的人事管理弊端入手,这也主要得益于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几项工作的实施立刻得到了全系统上下的一致肯定和支持,使工作局面一下子完全打开了。</p><p class="ql-block"> 我是办公室坐不住的人,一有时间我就带着人事科或办公室干部往学校跑,有时经常一人骑车到学校转悠。开始,办公室怕基层不清楚调研重点而无所适从,便提前打电话通知搞好汇报准备。随行人员发现我不仅要了解基层教学工作,还要查校长和教师的上岗情况。所以,机关人员得知我要到哪个乡镇哪所学校的消息,也提前打电话通知。校长们掌握了我的行踪后,学校逐级做好准备,赶到后一切安排就绪,我很难了解到基层学校的实情。</p><p class="ql-block"> 我下学校不喜欢兴师动众和前呼后拥,喜欢带科室一名同事或干脆自己一个人下去,到学校后我不喜欢仅与校长聊聊,听听汇报,我喜欢到学校各处走走看看,喜欢看学生们上课,喜欢走进老师们中间与他们闲聊拉家常,甚至喜欢与老师们一起探讨怎么样上好作文课…我不会去刻意检查工作,而经常会与学校一起研究分析,怎么样把学校办好,把班主任当好,把课上好。</p><p class="ql-block"> 每到一所中、小学、幼儿园,我也会观察教师是否爱岗敬业,看学生精神面貌是否好,看学校卫生容貌是否整洁,看学校内部管理是否到位,看校舍有无危房,师生是否安全等等。但我一般不会随意表态评价,更不会指手画脚,始终认为学校工作绝对是校长和老师最了解,最清楚,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他人可以提建议甚至意见,但绝不可越俎代庖。</p><p class="ql-block"> 基层调研是领导工作的一种作风,一种导向,一种沟通,一种促进,更是一种向校长向老师学习的机会。当你来到学校,在校长、老师眼里你是直管他们的领导,他们会尊重你,甚至奉承你,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看成是领导,与他们之间是同事,是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也只有这样上级的决定才能在学校做到令行禁止。</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辈子不容易,一年后,我几乎经受了一次劫难,脑部开颅手术让我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也因此只好悄然无奈地放弃了对仕途的追求。在那几年中,组织上几次准备给我调整更重要的岗位,可我都找理由婉拒了。因此,也在组织和他人的眼里留下了图安逸的印象。尽管当时心里颇有不甘,但我安慰自己,活着就好,老天还是眷顾我的,要趁自己还有些能力,多做善事,多帮助他人。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一定不能忘,但自己帮助过别人,不要放在心上。这次住院,又让我的心灵再次承受了一次生死考验,使我更加顿悟了:人活着真好,健康就是福报。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想不开的,要多爱自己的家人,多关心朋友,多想想他们曾经、现在对自己的好</p> <p class="ql-block"> 能到教育局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自己的一个愿望。尽管自己曾经只当了6年老师,但3年班主任,3年教导主任的短暂经历已然刻骨铭心。我渴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目前的教育作出一点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因此,一旦这天成为现实,心里又似乎承载着莫大的压力,我是带着极大的压力到教育局走马上任的。这种压力来自本人,来自工作,来自领导,来自社会。</p><p class="ql-block"> 1987年8月被分配到当时的花园中学教高中语文兼班主任,结果3年后全省高中证书会考,我所任教的两个班语文超过一中,仅次于二中,列第二,一下引起轰动。当年,教育局给学校的升学考核指标是:高校上线人数实现零的突破,高中专上线率达到5%。这年仅我班53名学生中高校有4人上线,高中专有14人。分数公布那天学校轰动了,区教育局全体领导和教研室领导,区委宣传部分管教育副部长都来学校表示祝贺。当天学校还专门杀了一头猪举行会餐,席间我被安排坐在局长和部长中间,全体领导都纷纷向我敬酒。至那后不久,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杰出青年,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纷至沓来。我3年的厚厚的2000多页的备课笔记被当时的区分管教育副局长汪立爱拿着到全区各校去展示。这一年我又破格被提拨担任校教导主任。后来,在柯城区召开的一次五四青年座谈会上,由于本人敢说,且观点犀利,思维敏捷(后来人家告知是当时参会组织部领导的评价)被区委组织部看中,93年下半年调入组织部。在组织部工作的8年间,自己凭着一种吃苦精神,凭着一股顽强毅力,凭着一腔无私奉献,凭着一贯勤奋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几年内从一般干部提拔为部务成员。尽管说在人们眼里图有虚名,没有实权,而对我来说是用心血、勤劳和付出换来的,且来之不易。我很知足,因为,作为一名平民的后代,没有填满欲壑的资本,尤其在当今社会,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经济后盾,没有政治实力,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我能走上今天的岗位,幸运的是遇到一位好领导、好部长。过去,也许没有这个机会,现在组织上已给我提供了这一平台,我定会倍加珍惜。作为一名副手,首先我坚决做到摆正位置,维护一把手权威;二是分管工作主动作为主动揽责不推委;三是心中始终装着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作为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我要求自己要尽可能了解每一位校长,多熟悉老师。因为我深知教育工作非同小可,不但涉及千家万户,而且影响子孙后代。人们说,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好学校更需要大批优秀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自从到教育局任职后,我每天处理完机关的工作,便深入学校调查了解,熟悉情况;晚上翻阅有关文件和资料,掌握政策。几年下来,我几乎熟知每所学校班子成员的情况,和不少普通老师成为朋友,全区2300多名教师我见面能叫出名字的超过1000名,学校发生的事情我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大家评价我的大脑似电脑,有的校长甚至戏称我在他们学校是否安有“间谍”。</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性格直爽,脾气较急,有时为人处事不善于拐弯抹角,加上工作压力大,心急得想一下子把工作做好。于是乎,有时工作起来方法简单了,态度也生硬起来,尤其是自认为在自己特别熟像“哥儿们”的校长、下属面前动不动会为基层工作不合心、不如愿、不满意便发脾气。无形当中把人推向尴尬境地,开始一些校长很难适应,甚至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有时自己一心想把工作尽快抓上去,认准的事情不考虑对方的个人感受、认识程度和接受过程,其结果欲速则不达。后来,慢慢熟悉了,彼此理解了,大家也渐渐适应了我的脾气和工作作风。校长们评价说:缪局是个好人,但开始给人印象太严肃,难以接近,甚是有些怕他,但接触多了,熟悉了,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是的,工作方法要改,脾气也要改,但自己心中必须时刻装着他人,关心他人。</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几年,全区农村校长几乎无人评上高级职称,我了解这一情况后与人事科、教研室的同事一道对每一位校长的情况逐一进行分析,并对照评审条件进行了排队,制订了柯城区农村校长高级职称评审三年规划,然后逐校上门向每位校长下达高级职称评审指令。当一位位校长见我到学校既不检查工作,也不听取他们汇报,而是向他下达高级职称评审指令时,一个个都愣住了,而后紧紧握着我的手久久说不出话,一些校长都忍不住落泪了。</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多数农村校长都评上了高级职称,只剩下当时的石梁中学校长苏玉泉还没有评下来。苏玉泉1984年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衢县石梁中学任教,1994年8月任柯城区石梁镇中学校长兼书记,自他担任校长以来,真正做到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把一个名不经传的农村中学发展为初高中60个班规模,在全市享有盛誉的农村中学。但由于历史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全校150多名老师竟没有一名高级教师。由于对苏校长的崇拜式信任,部分老师甚至说:苏校长高级职称没评下来自己没资格申报。为此,我又带着人事科长、教研室主任专程到石梁中学开展现场办公,并就苏校长职称评审问题进行了责任分工。经过一年努力,苏玉泉校长终于评上了高级职称,随后该校也像打开了闸门,几年中有20多位老师评上高级职称。</p><p class="ql-block"> 在苏玉泉校长高级职称公布的那天,我特意召集了部分农村校长到石梁中学向苏校长表示祝贺,并让苏校长请客。那天我们畅怀开饮,期间我们聊了很多,从中国的教育到柯城区的教育,说的最多的是我们校长的责任,尤其是农村校长的责任,大家说,我们现在农村与城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农村的家庭还不富裕,我们有责任为每个农村孩子的成长尽份力。苏校长说,他上任之初就提出一个口号:决不让一个家庭困难学生离开石梁中学。刚上任时,石梁中学有一千多名学生,家庭贫困生很多。“我的初衷就是想为培养农民的孩子出点力!”苏玉泉说得很动情,可学校和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记得99年6月,有一天,他从龙游出差回来,在车上看到衢县一家企业的招牌,当下就琢磨:能不能到大企业拉点赞助去帮扶学生呢?“我有这个主意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那么多,就想着给学生改善一下条件。”苏玉泉回想起当时的“惊人之举”,也直言自己是“毛头小子”“愣头青”。好在企业很愿意捐资助学,就这样,由心上人集团与学校合作开办的“心上人”班诞生了,持续4年时间,帮扶了两届学生。2016年,苏玉泉退居二线,99届学生发起了“石中泉水叮咚响”基金,许多石梁中学校友自愿参与,资助石梁、九华、七里等地的贫困中小学生。学生们一致推选苏玉泉运营基金,希望他继续从事助学善事。基金成立后,苏玉泉定下了一个“死规矩”:只有石梁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基金捐赠,每人每年只能捐一次,上限是100元人民币。“就怕大家把献爱心变成了互相攀比,所以这个规矩不能破。”苏玉泉解释。石梁中学每年开展“石中泉水叮咚响”助学活动,这些都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听了也十分感动,我曾想有这么一批有情怀、有责任心、且富有爱心的校长是我们柯城教育之幸,是柯城孩子之幸,家长之幸,当各位校长纷纷向我敬酒,并向我表达感激之情时,我动情地说:要感谢的是我,是我们教育局,为校长做好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因为我们是同事,更是兄弟!记得那天我们都落泪了,最后我们每人伸出一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