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睹一个真实的肯尼亚

老绵羊

<h1><b>去非洲 !</b></h1>假如有两周时间,去欧洲还是去非洲?<br>9位北京人一致选择去非洲!<br>欧洲分分钟可以搞定,非洲可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地方。<div><br>“炎热、贫穷、危险、疾病 ---”,越是没去过的人,越能向你有板有眼地描述那里的境况。许多信息往往来源于臆想、传闻和网络。</div><div><br>老王在肯尼亚当援外专家4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也认识不少当地的朋友,大家迫切要求跟老王去看看。<br><br>8月的肯尼亚,正是百万角马横渡马拉河的季节。不跟团,当地租车自由行,除了看动物和草原,还想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br><br>就在3个月前,肯尼亚莫伊大学发生了恐怖袭击,伤亡上百人。</div><div><br>即使这样,北京人特有的冒险和好奇心,战胜了一切恐惧和束缚。</div><div><br><h1><b><font color="#167efb">想去就要行动,人生贵在体验! </font></b></h1><h1> </h1></div> <h3></h3><h1><b>北京 - 肯尼亚</b></h1>2015年7月31日,全程阿联酋航班。<br>北京 – 迪拜 ( 9小时 )<br>迪拜 – 内罗毕 ( 5小时 )<h3>折腾一天一夜,当地时间晚8点,终于抵达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h3> <h3><b>【 迪拜机场转机 】</b></h3> <h3><b>【 进肯尼亚海关 】</b></h3>中国人进海关总会遇到一些麻烦,尽管手续齐全,海关官员收小费是常态。当听说老王是太阳能专家,帮助肯尼亚穷人解决电力问题,同行都是他的朋友,未收小费全部通过。<div><br>过边检又遇到麻烦,黑人警察对女士化妆品,太阳能手提灯特别感兴趣,硬说没申报要没收。老王找到领班,塞了20美元小费,行李全部免检放行。</div><div><br>看着机场广告牌写到“Smile, You‘re in Kenya”( 微笑吧,因为你在肯尼亚 ),可大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br></div> <h1><b>金达莱酒店 </b></h1>肯尼亚消费水平不高,但对国外游客一点不手软。涉外宾馆150 - 250美元/天,比北京希尔顿饭店还贵。为了节省开支和方便烟民吸烟( 肯尼亚酒店全面禁烟),选择了老王常住的金达莱酒店 。 <b>【 温馨的小院 】</b> 金达莱酒店环境优雅,有20间客房,客源主要来自国内出差人员。门面不起眼,内部环境不错。( 老板讲越低调越安全 )。四周高墙用电网围护。两只狼狗不停地在院内转悠。说来也怪,见中国人没反应,黑人进院又咬又叫。<div><br>小院有餐厅,棋牌室,露天凉棚,乒乓球台等休闲设施。夜晚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交流一天的见闻,有种异国他乡回家的感觉。</div><div><br>饭店老板原是韩国人,搞钻石生意赔本后。转让给一位中年山西女人。老王对这里较熟,把金达莱作为此次旅行的大本营。<br></div> <b>【 早餐前,侯哥和阿力不见了! 】</b><br>昨天到酒店较晚,老王准备明天早餐后,宣布到肯的安全事项。<div><br>早餐前,突然发现侯哥和阿力不见了。第一次来非洲,没带手机和证件、不懂英语,遇到抢劫后果不堪设想。就是碰上警察查证件也会被直接带走。</div><div><br>侯哥和阿力有晨练习惯,肯定出去遛弯了。老王带领大家分头寻找,就怕他们误入附近的自由市场,那里人多治安差,中国人很少去。</div><div><br>在一个路口,找到了还在转悠的侯哥和阿力。为了严肃纪律立即开会,坚决杜绝类似情况发生。</div><div><br><b>【 酒店旁的街道 】</b><br></div> <b>【 酒店附近的集市,找人太难了!】</b> <b>【 关于安全的几项规定 】</b><div>2015年4月2日,索马里青年党向肯尼亚加里萨市的莫伊大学发动了恐怖袭击,造成150人丧生。当地人讲:“你永远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会发生”。</div><div><br>肯尼亚是持枪合法的国家,有的人几十年也未遇到抢劫,有的人一个月被抢两次。<br><br>老王根据经验宣布几条纪律:<br>- 白天不许单独行动,夜间不出宾馆。<br>- 穿着越简单越好,不带首饰,不背名牌包,不露富。<br>- 乞丐不要理会,一旦给钱给物,会招来几十个无法脱身。<br>- 街头小吃、自制冷饮不品尝,避免痢疾,传染病。<br>- 身边一定要留100美元现钞(保命钱),如遇抢劫,不要反抗直接交出。<br>( 抢劫者都持枪,给钱后一般不会害命,遇反抗有可能开枪 )<br><br></div><div>当地有钱的华人老板都有枪,政府备案发持枪证。一只手枪才几百美元,一颗子弹只有1美元。据他们讲,即使破案也有许多麻烦,还要承担抢劫者服刑期间的生活费,大多都会不了了之。<br></div> <h1><b>内罗毕 – 东非现代化城市</b></h1><div>内罗毕是肯尼亚首都,也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通过几天的了解,发现非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br></div><br><div><b>【 内罗毕的建筑 】</b><br></div> <b>【 早晚高峰也堵车 】</b> 内罗毕曾被美国《全球通勤焦虑指数》列为全球第四大交通拥挤城市。路少车多是主要原因。<div><br></div><div>这里司机开车还算规矩,能礼让行人,很少强行插队。马路上见不到几个交警,即使发生交通剐蹭,大多都是自行解决,握手言和。<div><br>堵车也给小偷创造了机会,停车时一定关紧车窗,防止有人顺手牵羊。<br></div></div> <b>【 小公共汽车 - 马他突 】</b> 当地还有一种招手即停的小公共( 马他突 ),价格便宜,安全性差,能上几个上几个。7座面包挤十几个人是家常便饭,没有人管。<div><br><b>【 匆匆的上班族 】</b><br></div> 内罗毕是个年轻的城市,街面很少见到老人。能在写字楼或政府上班是整个家族的荣耀,但许多年轻人家境贫困,没钱乘车,每天要步行3-4小时往返。<div>即使这么辛苦,普通打工族每月只有100美元的收入。<br><br><div><b>【 路边的广告牌 】</b><br></div></div> 路边有大量的巨型广告牌,视觉冲击力强,语言简洁,设计水平堪称一流。<div><br><b>【 丫丫超市 】</b><br></div> 我们常去酒店附近的丫丫超市购物,其规模相当北京的中高档超市,进门要安检。<div><br><div>这里的日用品、服装基本来自欧美,食品、水果部分当地生产。肯尼亚红茶和咖啡豆深受中国人青睐,价格只有国内的一半。<br><br><b>【 内罗毕的马赛集市 】</b><br>这里主要出售木雕、纺织品、二手服装、廉价珠宝、编织装饰画、还有马赛人披在身上有条纹的( 束卡)SHUKKA,。</div><div><br></div><div>双方可以砍价,一旦成交就必须要买,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如果不买就不要乱动。</div><div><br>记住一定不要买象牙、犀牛角工艺品,查出按走私论处。<br></div></div> <b>【 街头木雕艺人 】</b> 这里的木雕艺人不用图纸,没有参照物,凭想象就能制作各种形态的动物木雕。 <h1><b>多彩的肯尼亚</b></h1><div><b><br></b></div><b>【 街边的鲜花 】</b><br>内罗毕四季如春,气温始终在20-30度,丝毫没有想象中非洲干旱炎热的感觉。街边的鲜花终年不败,总是那么色彩艳丽和富有生命力。<br> <b>【 彩色房屋 】</b><br>肯尼亚人酷爱艺术,喜爱鲜艳明亮的色彩,甚至将房屋都搭配上不同的颜色。<br> <b>【 卫生间的男女标志,有点艺术范儿! 】</b> 不懂英语,还真难区分男女洗手间。( 左侧男士,右侧女士 ) <b>【 内罗毕的街头大鸟 】</b> 内罗毕街头的合欢树上,常落着几十只身高超过1米的黑色大鸟(秃鹮),有时上百只在城市上空盘旋,也算一道风景线。 <b>【 怕冷不怕热的肯尼亚人 】</b><br>来到这里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白天都是晴天或多云,下雨全在夜晚。<div><br>8月的内罗毕,晴天温度在25--30度之间,阴天就降到20度左右。对当地人来说,只有热天与冷天之分,低于20度都是冷天,有人就穿羽绒服了。<br></div> 当地朋友讲,有一年低温降到5度左右,内罗毕还冻死几个人。<br> <h1><b>富人和穷人</b></h1>肯尼亚贫富差别巨大,内罗毕分富人区和贫民区。你住在哪个区基本能判断你的地位和财富。政要商贾都有别墅,由带枪的保安把守,电网、狼狗、监控一应俱全。<div><br></div><div>老王去过一个部长的家庭,他的别墅有私家草坪、游泳池、5辆丰田4500越野车,几十个佣人打理,奢华程度远超国内。<br><br><b>【 富人的别墅 】</b><br></div> <b>【 私家草坪 】</b> <b>【 内罗毕的贫民窟 】</b><br>基贝拉是肯尼亚最大的贫民窟,不到3平方公里,住着80万贫民。从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到成片生锈的铁皮房,还不到十分钟车程,就已从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div><br>朋友介绍,许多内罗毕人都没来过这里。只有那些带着保镖的白人和国际慈善机构对这更感兴趣。街面如果出现外人,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劝我们千万不要进去。</div><div><br></div><div>因为贫穷又是非法定居点,基贝拉脏乱不堪,无人管理,常发生抢劫偷窃。<br></div> <b>【 贫民窟的小旅馆 </b> ( PLACE HOTEL )<b> 】</b> 内罗毕还有一个索马里难民区(东利区),环境比基贝拉好的多,据说是索马里海盗洗钱的地方。各种枪支、金银财宝,甚至美国护照 --- 通过这里流向内罗毕黑市,听起来好恐怖。<div><br>在出城的路上,我们只能在贫民窟边上找几张相。</div><div><br><b>【 晒太阳的穷人 】</b><br></div> <b>【 司机莫奈的时间理念 】</b><div>肯尼亚有句谚语:“走得慢不等于走不到”。</div><div><br>越野车司机莫奈总是强调这句格言,每天晚到半小时是常态。他们一般不预留堵车时间,认为只要到了,慢点不是问题。</div><div><br>当听说要更换司机,莫奈有点着急对老王讲:“我开车安全,知道动物在哪里,雇我不会有错”。</div><div><br></div><div>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作为奖励,临走时送了他一套太阳能灯。<br></div> 到非洲,一切都要慢下来。他们常对中国人讲: ”这里没有着急的事 ”。 <h1><b>地球最美的伤疤 - 东非大裂谷 </b></h1>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裂谷。没来之前,一直以为是两山夹一沟的大峡谷。亲临现场后,便彻底推翻原有的想法。<div><br>东非大裂谷宽几十到上百公里,长达数千公里,横穿几个国家,气势宏伟,景色壮观。从飞机往下看,这条峡谷确实像一道没有尽头的伤疤。</div><div><br><b>这个标牌显示:</b>大裂谷从以色列到莫桑比克,全长9600公里。<br></div> <b>【 大裂谷的一角 】</b> <b>【 大裂谷的观光景点 】</b> <div><b><br></b></div><b>【 路边的水果摊 】</b><br>沿途有许多卖水果的摊点,所有水果按个或成堆出售。折合1元人民币能卖两个大芒果,既便宜又好吃。<br> <h3><p></p><p><b>树顶宾馆的传奇 ( Tree Tops Hotel )</b><br> 在阿布岱尔野生公园内,有一个架空在野兽出没树林上的旅馆。三层40间客房,由几十根树干支撑着。附近大水坑是各种动物定时饮水的地方,由于这个旅馆与英国女王有关,所以名声远扬。</p><p><br> - 1932年,最早的树顶宾馆就是个“吊脚楼”,搭建在几棵大树上。<br>- 1952年,英国伊丽莎白公主在肯游览夜宿"树顶",当晚传来其父乔治六世去世的消息,公主下"树顶"后,按世袭继承法便成了英国女王。<br>同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原公主下榻的"树顶",后来又进行了重建。<br>- 19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故地重游,并在女王套间下榻。<br><br></p><p>现在的树顶宾馆(4星级)仍为全木结构,因房间少,预定期至少2个月。</p><p><br>宾馆可观赏非洲草原日出日落,到傍晚成群的大象和野牛会到树下水池边吃盐。</p><br><p><b>【 危机四伏的非洲密林,不敢乱跑! 】</b></p><p>我们下午到达树顶宾馆,如上树要等到明天才能下来。大家都想到周围的树林转转。</p><p><br></p><p>前台告知密林到处都有野生动物,千万不能独自前行。老王租了两辆越野车(100美元/辆),出去转2个小时,并告前台天黑前一定回来。</p></h3> <b>【 随时准备出击的野牛 】</b> <div><b><br></b></div><b>【 体型庞大的野猪和野牛 】</b> 司机讲,野牛是非洲草原最危险的动物之一。每只重达1.5吨,力量超大,一头牛能顶翻一辆车。表面看上很温顺,千万不能激怒它们,听罢所有人暗捏一把冷汗。<div><br><b>【 当年女王住的树顶房屋 1953年 】</b><br></div> <b>【 今天的树顶宾馆 】</b> <div><b><br></b></div><b>【 从室外楼梯进入宾馆 】</b> <b>【 支撑旅馆的树木 】</b> <b>【 露天观景台 】</b> 这是整个宾馆唯一的最佳观景位置。下面是动物饮水的大水池,还安装了几个探照灯夜间照明,游客能在夜间观察动物的出没。 <b>【 进餐厅的象牙拱门 】</b> <b>【 女王住过的房间 】</b> 19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重返树顶就住在这个房间。如果愿意多付100美元,任何人都可在女王的房间住一晚。<div>不知何因,极少有人入住。</div><div><br><b>【 饮水的野象群 】</b><br></div> 为了吸引动物,工作人员每天在水池边撒盐,各种动物每天都来吃盐饮水。<div><br><b>【 清晨,野牛也来了 】</b><br></div> <b>【 阳台的鸽子 】</b> <b>【 树顶宾馆服务员 】</b> <h1><b>安博塞利国家公园 </b></h1><div>安博塞利是肯尼亚最壮美的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地。植被茂盛,视野开阔,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有狮子、斑马、瞪羚、角马、长颈鹿等野生动物。天气好,能看到乞力马扎罗的雪山。<br></div><br>肯尼亚公园的概念与国内完全不同。首先面积超大,有的穿越国界,无明显道路,车追着动物到处跑,走哪儿算哪。没有导游和专用越野车根本无法游览。<br><br><b>【 改装的越野车 】</b><br> <h3>越野车全是用丰田5.0排量柴油车改装,并配备电台和4米长的车载天线,用于走失或遇险时联系。<br><br><b>【 可爱的狒狒 】</b><br>肯尼亚的狒狒体型硕大,一米多高,我行我素,根本不怕人。发怒时可以轻易咬死一头非洲豹。<br></h3> 非洲人崇尚动物和环保,任何一次战争、部落争斗都不会伤害动物。游客不让大声喧哗尖叫,以免惊吓到动物。总之,一切都得让着它们。 <b>【 我的地盘我做主 】</b> <b>【 为动物让行 】</b> <b>【 瞪羚与野牛 】</b> <b>【 放哨的雄狮 】</b><br>狮子在非洲五霸(狮子、野象、野牛、非洲豹、犀牛)中排列第一,过着群居的生活,每个狮群都有自己的领地和首领。当它们吼叫时,几公里外都能听到。<br> 狮群以母狮为主,雄狮只是过客。但也要承担保护整个狮群的义务。 <b>【 草原的弱者 – 角马和斑马 】</b> 在动物大迁徒中,角马和斑马总在一起。它们只是吃草,不会攻击其他动物,但却时常受到狮群和鬣狗的攻击。 <b>【 奔跑的长颈鹿 】</b> <div><b><br></b></div><b>【 黄昏中的秃鹫 】</b><br>这种落在树上的叫肉垂秃鹫,专吃动物尸体,生性凶残,有1米多高,也称“草原上的清洁工”<br> <b>【 丹麦摄影师和他的助手 】</b> 马赛马拉是摄影家的天堂,许多世界摄影获奖大片都出自这里。这位丹麦摄影师已来了半个多月,似乎还没有拍到满意的作品。<div><br><b>【 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 】</b><br></div> <h3></h3><h1><b>无花果树露营酒店( 4星 )</b></h1><div><b><br></b></div>这是一个豪华型的露营酒店,四周被树木、河流包围。内部有室外游泳池,咖啡屋、桑拿室、餐厅一应俱全。每个房间是一个独立帐篷,配有洗手间、淋浴室、电视机、沙发等,若称“帐篷宾馆”可能更为准确。<br><br>为了追求原生态和野外露营的感觉,老板有意不修柏油马路,去酒店的道路全在密林中穿行。 在这过夜丛林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与野生动物只有一层帆布之隔,难免会产生一种激动、恐惧的感觉。<h3><br><b>【 通向酒店的路 】</b><br></h3> <div><b><br></b></div><b>【 4星酒店的大门 】</b><br>酒店没有停车场,看大门就是一个破院子。<br> <b>【 无花果树酒店标志 Fig Tree CAMP 】</b> 酒店用柴油机发电,到晚上12点停电就一片漆黑。因每座帐篷都建在密林之中,夜间常有野兽光顾。宾馆保安24小时在帐篷间的小道巡逻,以免误伤游客。<div><br><b>【 草屋下面的帐篷 】</b><br></div> 前台告知不要在门前小桌放食物,要用草垫盖住拉链处。这里的猴子,狒狒异常聪明,会拉开拉链进帐篷乱翻。<div><br><b>【 鳄鱼出没的小河 】</b><br></div> 夜间一定不要出来散步,尤其不能去前面那个鳄鱼常出没的小河边。前几年这里曾发生过鳄鱼将游客拖入水中咬伤的情况。说来也怪,越危险,越刺激,越有人来。 <h1><b>去马塞马拉 !</b></h1><div><b><br></b></div>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交界地。进入雨季,会迎来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整个大草原到处是动物吃草,追赶猎物的景象。<br> 进入非洲大草原,仿佛展现了一幅从未谋面的风景线。顿时令人激情澎湃。<div><br><div>阳光、蓝天、草地、还有非洲特有的空气,如果没有游览车在草原穿行,就像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大自然当中。</div></div> <b>【 大象的母爱 】</b><br>进入草原不久,前方出现了一幅爱意浓浓,最祥和的温情画面。<div><br>野象群总是成帮结队的出现,小象宝宝被夹在队伍当中重点保护。即使过马路,大象妈妈也要停在路中等小象赶来,最后一个离开。<br></div> <b>【 象群中间的象宝宝 】</b> <b>【 和谐相处的斑马与角马 】</b> <b>【 草原情侣 】</b> <b>【 成群的瞪羚 】</b><br>近处观察,美丽的瞪羚( 一种羚羊)眼睛特别大。每年旱季来临,数十万只瞪羚会随着角马、斑马一同迁徒。<br> <b>【 非洲二哥 – 鬣狗 ( 音译:猎狗 )】</b><br>可不要小看这种身带条纹的鬣狗,它体积小,攻击力强,十分凶狠,连狮子、野猪都让它三分。它的牙齿能咬断角马的腿骨,除狮子外,在大草原上有“非洲二哥”之称。<br> <b>【 丛林里的野猪 】</b><br>密林中隐藏着成群的疣猪 (野猪类),每只体重都上百公斤,群居好斗,长着一双锋利的獠牙。它属野猪的一个种类,食草也常攻击路过的角马和羚羊。<br> <b>【 前往马拉河的角马 】</b><br>角马也叫牛羚,长的牛头、马面、羊须,每只体重超过200公斤,它们的天敌是狮子和鬣狗,仅在马赛马拉就有上百万只。在一望无边的草原能轻易见到角马群和它们被捕捉的场景。<br> <b>【 金合欢树下 】</b><br>有着非洲生命之树美誉的金合欢树,像朵朵雨伞静静地散布在草原上。树干长满锋利的刺,只有树顶才有叶子。<div><br></div><div>每棵树下常会发现角马、斑马和长颈鹿,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br></div> <b>【 群居的长颈鹿 】</b><br>肯尼亚的长颈鹿全称为罗斯柴尔德长颈鹿,是濒临灭绝的保护物种,属群居动物。<div><br></div><div>雄性身高超过6米,在没有参照物的大草原奔跑起来很是壮观,与在动物园看长颈鹿的感觉完全不同。</div><div><br>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野生长颈鹿,有种与原始、野性融为一体的感觉。<br></div> <b>【 我们来到马赛马拉 】</b> <h3></h3><h1><b>角马迁徒的生死屏障 - 马拉河</b></h1>司机莫奈讲:“今天如果运气好,可以看见角马过马拉河”。<h3><br>肯尼亚人称马拉河为“非洲草原的血河”。每年这里都会有上百万只野生动物渡河,只有跨越马拉河,才能到达水草茂盛的马赛马拉大草原。反之,将会成为岸上的狮子、水中的鳄鱼丰美晚餐。</h3> 就是眼前这条宽度只有几十米的马拉河,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藏杀机。巨大的河马和几米长的鳄鱼群时隐时现,河边的合欢树上落着等待抢食的秃鹫。<div><br></div><div>接近马拉河,似乎能闻到一股血腥味,脑海里回放着《动物世界》角马与鳄鱼厮杀的雄浑与悲壮。</div><div><br><b>【 水中的河马 】</b><br></div> <b>【 凶猛的鳄鱼 】</b> <b>【 河边树上的秃鹫 】</b> <div><br></div>“见到角马过河了吗 ?”<div><br>回到内罗毕所有人都问一个问题,好像把能见到角马过河,作为马赛马拉之行的成功标准。</div><div><br>当回答没有时,许多肯尼亚人替我们惋惜。确实,比起那些十几天泡在马拉河边的摄影发烧友,我们付出的太少了。</div><div><br></div><div>据说为了拍摄《动物世界》角马横渡马拉河的场景,中国摄影家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br><br><h1><b>马赛部落 </b></h1>马赛族集居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有近百万人,至今仍过着原始的部落生活。</div><div><br>有人说,到非洲只有见到马赛人,才算见到真正的非洲人。只有到过马赛部落,才算去过真正的非洲。<br><br><b>【 马赛人家 】</b><br>马赛人的房屋是用泥巴和茅草盖成的,没有电力和水源。屋内低矮狭小,没有窗户,后墙一个洞是屋子唯一的光源。可能屋内太热,女主人索性抱着孩子坐到屋顶。<br></div> <b>【 肖姐和五个孩子的母亲 】</b> <b>【 马赛人的舞蹈 】</b><br>几乎所有马赛人都长的高瘦,腿长,披着鲜艳的束卡。他们的舞蹈只有两个基本动作,除了转圈跑就是垂直跳。<div><br></div><div>马赛人阿乌库告诉老王,转圈跑是表示团结,上下跳表示力量。</div> <b>【 带上首领的帽子,有点受宠若惊! 】</b> <b>【 刘姐、侯哥很开心 】</b> <b>【 马赛人夫妻 】</b> 青年男子手握的是一只锋利长矛,用来保护牛群和猎杀狮子的,老王掂了一下还有些重量。<div><br></div><div>当问起有没有杀过狮子,年轻人讲,只有狮子威胁到牛群和放牧人生命时才可以猎杀,现在肯尼亚法律已经不能随意猎杀狮子。<div><br></div><div>他又补充道:“ 狮子害怕我们马赛人 ”。</div><div><br>当问到小孩上学怎么办,他们也有一套理论:“我们右手握长矛,左手握木棍,就不能再拿书本了”,所以马赛人有文化的人非常少。</div><div><br><b>【 北京女人和马赛女人 】</b><br></div></div> <b>【 马赛人的微笑 】</b> 虽然马赛人未经任何现代文明的洗礼,至今还过着吃牛肉、喝牛血的原始生活,似乎他们很满足,笑的那么真实,灿烂。<div><br><b>【 宁静的非洲大草原 】</b><br></div> 短暂的旅途结束了,每人都是不舍,留恋,又收获满满。<div><br>出发前,曾被疑惑和畏惧笼罩着。身临其境,惊喜和美好又来的这么突然。</div><div><br>是的,我们去了肯尼亚,与想象很不同,那是个去了不忍离去的地方。</div><div><br><br>( 本文所有照片均为原创,部分信息来源于景区资料 )<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