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活 <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17日,我们沈阳市十九中学一年八班的26名同学,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坐着敞篷卡车,来到开原县柴河公社后洞大队。记得很清楚,出发那天学校非常热闹,每个家长都来送行。当汽车启动以后,我们所有的知青和家长都哭了,此刻的心情难以形容。</p><p class="ql-block">我们69年的第一个春节,响应党的号召,和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都没有回家过年。春节过后我们相继回家了,此时我们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走时带上我们当月的口粮高兴的回家了。</p><p class="ql-block">等我们四月份开春时回来的时候,小队会计说我们回家时带的粮食超过了自己的定量,要给我们限量供应。每顿每人一大碗高粱米粥。加上我们都回家以后,分给我们放在菜窖的白菜,萝卜,由于没有人管,全都烂了。所以整个开春种地,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下地干活,天黑才收工,每顿就是一碗高粱米粥加上一块咸菜,吃了这顿还想什么时候能吃下顿啊,就这样度过了我们难忘的第一年。</p><p class="ql-block">由于我喜欢写稿,经常参加一些大队的活动。在69年有幸被县委宣传部作为土记者抽到了县委,也作为铁岭日报的通讯员,为报社写稿。当时全县26个公社,只抽调我们6个人,六个月以后回到了大队。</p><p class="ql-block">70年初我被调到公社任广播站编辑,每月31元工资。当时广播站三个人,编辑,广播员,技师。那时农业学大寨,我每天到各大队采访,回来写稿,晚上播出。吃遍了百家饭,体验了农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70年8月第一批抽调回城,是分配到开原县副食品公司。当时抽调名额都分到大队,没有我的份。71年初第二批抽调名额下来了,是沈阳铁路分局招工,公社只有2个名额。我知道这件事立刻去找公社书记。书记说你现在也挣工资,不是也挺好吗。我说我母亲有病,需要我回去照顾,最后说通了书记,同意我走了。</p><p class="ql-block">听说我要走,公社的女电话员,16岁的杨艳华坐不住了。她个不高,眼睛非常大,长得很可爱。她是沈阳来的下放户,也是城里长大的孩子。要走那天她偷偷地送给我一个手绢和笔记本,笔记本里写上她的心声,希望不要忘了她。我们两地见不到面,相互通信一年,就分手了,这就是我和小芳的初恋。</p><p class="ql-block">这次抽调最后被分配到了沈阳铁路分局的开原车站,做了一名铁路装卸工,后来改职名为货运员。1976年6月被抽调到沈阳铁路局工会宣传部任摄影员,1990年任命为副部长,直到2012年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