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未减长相忆

丘劲生

——高州佛山两地部分知青的过去与现在<br>  知青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标识。自1968年11月起,高州与佛山两地数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后进入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九师六团(广东省国营团结农场),成为战友(农友),建立情谊。有的后来还成为终生伴侣,使高州与佛山结下不解之缘。退休前后,农友活动之际,也留下了一些照片和诗词,结合兵团时的历史照片,成为珍贵的人生记忆。 红旗下的知青<br> 题记:退休前在番禺大夫山公园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九师知青聚会,到场的六团老知青席地而坐,大家笑容满面,多数人摆出剪刀手甫士。今日细看,感慨良多。可喜的是,其中多数人容颜如昨;感伤的是,有几位农友已经仙游了。正是:<div>  容颜如昨老知青,无悔少年山上行。<br>  愿举红旗长作伴,百年康健到中兴。<br></div> (上图借自网络)<div>  丁酉季夏首日,农友梁伟强夫妇邀请原九师六团知青聚于顺德花卉世界一品花缘。诸农友中有阔别多年者,乍见甚喜。友人嘱余写上几句,乃得绝句两首。</div> 其一 百年寻梦<br>  题记:曹孟德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国风》亦有诗云“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于是诸农友有展徐娘之姿者, 有抓拍截屏者, 有放声而歌者, 有闻歌而舞者, 皆大欢喜,陶陶然而忘老之将至。 诗曰:<div>  兵团战友旧相知,一品花缘再聚时。<br>  声缐红颜俱未老,百年寻梦复寻诗。<br></div> 其二 花缘倩影<br>  花缘倩影爱留连,聚作彩云散作仙。<br>  斜倚栏栊笑踏步,弟兄姊妹舞翩跹。 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植根灵魂的情结,那就是“跟党走,不回头”。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禅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舞蹈队准备了《铜鼓敲出壮乡情》、《永远跟党走》等节目,参加佛山市“喜迎十九大,永远跟党走”老干文艺汇演。 农友陈桃生全程抓拍,将老知青为此倾注心血、挥洒汗水、燃烧激情的情形记录下来。从化妆时端庄大方美艳动人, 到彩排时一丝不苟认真细致, 再到演出时全程投入热情奔放。 农友许抗美将图片发我编辑并嘱作文以记之。沉吟良久,欣然命笔:<div> 永远跟党走<br>  深情老干庆今宵,淡扫蛾眉舞楚腰。<br>  内外高歌跟党走,民心如海曲如潮。</div>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佛山可能更早一点。截至2013年,佛山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已经达到62 .47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16 .3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实我们本身也是老人了,也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心老年人。在参加老干文艺汇演之后,禅城区老干中心民族舞蹈队继续活动。9月29日,这支队伍来到禅城区南庄怡和养老院慰问并演出。 禅城区老干中心民族舞蹈队的资深美女帅哥们,又做了一件好事,辑之以图,并有诗一首,简记其事。 慰问演出<br>  怡和慰问众金钗,五彩斑衣效老莱。<br>  为祝耆英双节乐,秋分过后再登台。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11日,是高州各农场第一批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得诗词各一首:</p> 七律 上山下乡50周年<br> 热血少年不畏难,红旗导引上青山。<br> 茂林晨采乳胶液,荒野午餐萝卜干。<br>  共苦方知民众愿,同甘乃铸人生观。<br>  学成助力珠三角,五十春秋发已斑。 长相思 · 知青<br>  男知青,女知青。曾进兵团赴茂名,少年山上行。<br>  笑盈盈,泪盈盈。唯愿相携到复兴,红旗依旧擎。 青春无悔<br> 题记:张富清,一位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建国后服从大局,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他的事迹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他说:“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摆啊……”。闻者无不动容。<div> 老知青以英雄为榜样,是谓青春无悔。<br>  箱底勋章帽底疤,初心不改走天涯。<br>  时闻战友冲锋号,光耀神州赤晚霞。</div> 国庆阅兵<br>  题记:国庆七十周年阅兵,“VA01949”和“VA02019”两个阅兵车牌上了热搜,网友瞬间读懂其含义。国庆阅兵足以告慰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英灵:这盛世,如你所愿! 诗曰:<div> 英灵注目隔时空,但见三军胜昔雄。<br> 染血旌旗风猎猎,凝神队列步隆隆。<br>  战机飞越雁行去,导弹枕车待命中。<br>  统帅运筹诸将勇,倚天一出谁争锋?</div> 题亲历者组图<br>  题记:国庆期间,人民网有“新中国成立70年,我是亲历者”小程序,突出具有年代特点的物品与服饰,将个人头像代入,即可展现出个人在各个年龄段的容颜。见友人代入图片,回想建国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分,乃题之曰: 手持日记染风霜,票证供销未敢忘。<br> 两地家书无限念,千张景画有生藏。<br>  随身听里歌甜蜜,局域网中诗昂扬。<br>  返老还童平绉折,红颜不改旧时装。 庚子双节<br>  题记:2020年10月1日,既是国庆,又逢中秋。观看烈士纪念日在京隆重举行的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想起伟人词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以及今年以来抗疫的进程和成就,家国情怀沛然。 得绝句一首。<br>  英烈回眸秋雨飞,声声慰藉入罗帏。<br>  月圆国庆逢庚子,美酒清尊合共挥。 庚子寒露前一日,90年代初挂职顺德、髙明的几位老友相聚于佛陈大桥北的鲤鱼门怡景店。回忆旧事,无限感慨。填词一首。 渔家傲 · 豪情未减长相忆<br> 寒露风来秋瑟瑟,东平河畔回头客。<br> 三十年前南岸集。增阅历,摸爬滚打知民疾。<br>  挂职归时多晋级,人生自此添颜色。<br>  各业各行留轨迹。今耄耋,豪情未减长相忆。 牛年新春,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九师六团宣传队知青禅城相聚,陈君桃生发图朋友圈,动感一如往昔。 见而赋之以七律:<br> 踏足高凉五十年,相逢谁信是前缘?<br> 宣传队里无忧侣,慰问团中博爱仙。<br>  师旷闻歌知雅意,徐娘起舞现童颜。<br>  涛声依旧春常在,乐聚禅城奏管弦。 忘年歌友<br>  题记:一班古稀耆老,英姿不减当年,举着党旗和国旗在文华公园放声高唱主旋律歌曲。 诗以为纪: <br>  唐装布纽大红绸,歌友文华唱不休。 <br>  矢志更新私伙局,涛声依旧涌潮头。 愿知青的激情持之以恒,愿知青的歌声永远嘹亮!<div>  (部分图片由陈桃生、许抗美提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