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安德烈晚餐》

天晴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刚好片头的时候错过了,就一直误会到末尾。在110分钟的影片中,我一直还在纳闷:伯格曼完全改变了风格。因为一直以来英格玛-伯格曼都已沉默寡言为特色,有时候开篇十分钟左右都没有一句台词,而这部《与安德烈的晚餐》简直就是话痨片的顶峰——除了开头和结尾的内心独白,中间一百分钟,全都在快速、深入地交谈,并且话题高端、表达专业,内涵丰富。简单点说就是两个思想深刻的人严肃认真地探讨人生和灵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非常庆幸肖恩和安德烈交谈使用的是英语,如果是瑞典语,那我要跟上字幕都不一定,谈何欣赏与共鸣?不过即便是英语,没有紧跟字幕的话,理解也非常难,毕竟,那种非日常生活的语言文字即便是母语,也是需要专注才行的。看这类电影,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才能够在这种探讨哲学的精妙对话里感受到一种高质量的呈现,或者说,体会到一种犀利的剖析,并为此着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恩也安德烈具体的谈话内容在豆瓣上有非常详细地分享,也有很多的评论。看来这部电影实在很出色。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着力点,不至于仿徨无依。高雅与低俗都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遁世与热闹也都是一种选择,机械式的重复、惯性的无意识,有时候也是无可厚非的。如若每个人都在清醒地寻找如珠穆朗玛峰一般的体验,平地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肖恩所说的那样,他承认安德烈犀利的批判有相当的意义,但是,伦敦的冬天太冷,电热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舍弃。即便被说是贪图享乐也好 ,被认为隔绝了与自然界寒冷的感知也罢,何必跟自己过不去?何必自讨苦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安德烈肯定是宁愿受冻的。受冻其实不是受冻,而是真切地与大自然真实接触感知 ,让人们彼此靠的更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的谈话之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经典例子。比如只吃鸡肉的富婆活活饿死了,比如说为了克服惯性的推动使用不利的左手,等等。都是一些很容易明白的生活事例。但是,安德利不是把它们最为奇闻趣事来进行他所厌恶的空洞的社交,而是严肃地分享说明。你可以看到他快速表达的间隙,眼神望向某个神圣的远方,非常专注地思考,他甚至会为了自己大脑中突然出现某个念头感到困惑。肖恩是安德烈相当匹配的谈话对象,他抓得住安德烈的谈话重点,还可以不疾不徐地表达自己的选择。难怪安德烈要约肖恩吃饭,甚至,最后安德烈买单的时候,肖恩也很泰然,因为,这样的谈话对手真不好找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部电影最妙的地方是开篇肖恩去赴约吃饭,然后吃饭,片尾坐个出租车回去,电影就结束了。真的就是和安德烈吃个饭。别的啥也没拍,也没有暗示,甚至没有诱导的倾向。就像你和你一个几年不见的老朋友约了吃个晚饭,叙叙旧谈谈人生,各自回家,也不会批判对方,也不会羡慕对方,也不会指导对方,就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么多人都喜欢这对老朋友一起吃的一顿晚餐,总不至于是这家饭店的晚餐太负盛名吧?我忍不住想,不晓得这家店真实存在不?要是还存在,有机会,我真的很想坐在肖恩和安德烈坐过的那张小桌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是否有一个可以谈论人生与灵魂的朋友,相谈甚欢?如果是,我也会直到食客散尽,餐馆打烊也不知觉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者,重温一遍,肖恩和安德烈的谈话,也很美妙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