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博山陶瓷历史悠久。据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博山的先民就在这里开始制作陶器,到宋代,瓷器生产即著称于世,产品不仅有各种白釉、青釉、黑釉及各式雕塑品,而且还有驰名中外的“雨点釉”“茶叶末釉”。在瓷器生产中还运用剔花、划花、印花、手绘、绞胎作装饰。明、清两代,博山逐步发展成山东省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当时,从城里到近郊,方圆二十里有十几家窑场。其中北岭、大街南首、李家窑、山头、窑广、八陡、五龙、西河为主要窑场,大量生产缸、盆、碗、罐、瓶、碟、杯、盏和美术陶瓷、建筑陶瓷等。同时,城镇中出现了窑货市。产品除在境内销售外,还畅销山东各地和河北、河南、江苏、东北诸省。</p> <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人侵,致使大批家手工业作坊破产;部分资本优厚的窑主和官僚资本却畸形发展起来,出现了官办窑厂和资本家兴办的手工业作坊。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山东省工艺传习所总办黄华委古董商王子久在博山下河街设立工艺传习所,研究陶瓷生产。半沿土法,半用新法,恢复宋代的茶叶末釉。对白釉陶瓷的着色、烤花、彩绘以及仿古瓷的研究改良,都起到一定的作用。1931年(民国20年),山东省实业厅在博山资建“山东省模范窑业厂”,尽废土法,改用新法,采用机器生产,以当地原料制造透明瓷器。所制日用瓷、卫生瓷、电瓷品种达40余个。据同年统计,博山民营窑厂有129家,窑炉156座。“九.一八”事变后,因东北三省的销售渠道断绝,华北销路滞涩,窑炉锐减到90座,且生产断断续续,难以维诗。“七七”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和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到解放前夕,除少效窑厂苦撑残业,只生产碗、盆外,其他陶瓷则完全停产。</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博山陶瓷工业同其他行业一样进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博山陶瓷工业蒸蒸日上,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丰富、技术先进的陶瓷生产基地。1985年,博山区境内有省、市、区属陶瓷企业16处,有街道、乡镇村办专业厂19个,直接从事陶瓷生产的职工达15000余名。山东省陶瓷公司和省陶瓷产品采购供应站设在博山,负责对全省陶瓷产销业务的组织领导。1985年,博山陶瓷工业总产值达9600多万元,日用陶瓷产量1.6亿件,工业陶瓷3.5万吨,釉面砖50多万平方米,卫生陶瓷35万余件,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而且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 如今博山的陶瓷生产,在瓷质、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都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产品品种多,质量高,既有普通日用细瓷、工业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又有化工陶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还有电瓷及各种特种陶瓷等。</p> <p class="ql-block"> 乳白瓷、象牙瓷、鲁玉瓷、宝石瓷、鲁翠瓷都是创新的日用细瓷。用雨点釉、茶叶末釉、兰钧、虎皮、兔毫等名贵色釉制造的美术陶瓷和刻瓷、雕塑、彩陶绘画等,既闪耀着博山陶瓷优良传统的光彩,又显现出现代工艺技术的成果。在陶瓷产品中有6种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有15种获山东省优质(优良)、名牌产品证书。鲁玉瓷、乳白瓷等日用细瓷,已被国家定为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接待用瓷;立粉彩陶挂盘、刻瓷、雕塑工艺品,被国家领导人用作出访时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博山陶瓷工业将继往开来,攀登新的高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