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在家乡群里,看见统计各家养的奶山羊。六十年代那时候,好奶羊很贵的,一般人家都买不起,全队也就十几只吧?现在竟然有二百多只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怀念‘羊奶奶’</b></p><p class="ql-block">(节选自李永成自著小说《苹果林小路》第93节)</p><p class="ql-block"> 这天的后晌儿饭,王刚专门凑到淑云家来吃饭。</p><p class="ql-block"> 如今小饭桌上多了一位小成员,那就是已经两岁多的小果果。</p><p class="ql-block"> 裴大妈问:“果果,你怎么不吃啊?来,外婆喂你。”</p><p class="ql-block"> 小果果摇着头说:“我不吃,我要喝‘羊奶奶’!我要喝‘羊奶奶’!”</p><p class="ql-block"> 裴大妈说:“你看这孩子,喝羊奶长大,一顿不给喝都不行。好,外婆给你现挤现热。”</p><p class="ql-block"> 果果:“外婆,我也要去。”她就像个小尾巴一样,时刻都跟在外婆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裴大妈到厨房拿了一个带把的黄瓷大缸子和一条湿毛巾,领着小果果来到了后院。</p><p class="ql-block"> 那个被小果果称为‘羊奶奶’的奶山羊,好像有灵感似的,看见裴大妈走来,主动站了起来,‘咩、咩’的叫着欢迎她们婆孙俩儿来挤奶。不过确是这样,长时间不给奶羊挤奶水,牠的乳房奶奶会膨胀得生疼。裴大妈经常给自家的这只羊挤奶,便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裴大妈一来,这只奶山羊就会热情礼貌的站起来,欢迎裴大妈来挤牠的奶水。</p><p class="ql-block"> 裴大妈先将羊的两个乳头用湿毛巾擦擦干净,然后就‘哗、哗’的挤起来,她的手法是那样的轻松娴熟。不多会儿,就挤满了一大缸子。裴大妈端着挤好的奶回到厨房,拿一个用纱布自做的细密的筛萝,将羊奶过了一遍至奶锅中,这样做是为了滤除掉不慎掉入其中的羊毛,然后便烧煮起来。</p><p class="ql-block"> 小果果‘羊奶奶’、‘羊奶奶’的叫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裴大妈说:“别急,等奶烧熟了才能喝。”</p><p class="ql-block"> 小果果又喊:“葱花花!葱花花!”</p><p class="ql-block"> “好,等外婆熟点儿葱花给你掌上。”裴大妈又切了点儿葱花,用菜籽油炒起来。这是当地人喝羊奶的习惯,喜欢往奶里放上少许炒熟的葱花儿,那样会更提味儿,更喷香!</p><p class="ql-block"> 裴大伯和王刚在这边一边吃着饭一边说:“唉,这孩子真是苦命啊!自打生下来,淑云就没奶给她吃,全靠喝这羊奶长大。从会说话,每天就是‘羊奶奶’、‘羊奶奶’的叫。多亏家里养了这只好品种的奶山羊,只要你不亏待她吃草,弄好了每天能挤十几斤奶。不过要说啊,真正要感谢的,还是那个叫王康琛的王奶奶啊!”</p><p class="ql-block"> 裴大伯提起王康琛这个名字,给王刚提醒了点儿记忆的灵感。</p><p class="ql-block"> 王刚:“听说咱频阳的养羊业就是她推广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裴大伯:“没错,咱们频阳县老百姓大面积散户养羊的模式,就是她当年在县农林局畜牧业站当技术员时推广发展的。她的事迹啊,当时在咱频阳县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可惜哪,这多年人们慢慢把她都快忘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那几年,谁家要是养只好的奶山羊,那这羊就是这家人的救命羊啊!全家人几乎就是靠喝这羊奶才活过来的啊!咱频阳是全中国最大的奶山羊散养基地,频阳县羊奶炼乳厂后来之所以发展的那么大,全杖有这源源不断的奶源啊!当年推广奶山羊的王康琛王工程师,当首立头功。频阳人应当记住她,感谢她!可惜啊,以后不可能再见到她了。听说她一家人调回上海的崇明岛去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频阳县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光喜欢养鸡、养猪,尤其酷爱养羊。但过去养的是一种毛长腿短、俗名叫‘狗羊子’的笨山羊,产奶量极低。</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频阳来了一位姑娘,使频阳的养羊事业为之一振,从此大为改观。这位姑娘名叫王康琛,她是上海籍崇明人。为了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她报考了陕西武功农学院,主修畜牧业,毕业后分配到了频阳县农林局畜牧业站。为了立志扎根大西北,她将自己的父母也调来了频阳,其父当年在县银行工作,安家落户在了老城北边的坡坡堡子。其实准确的说,她的父亲应是她的伯父。因为伯父、伯母未能生养,她便被过季给了他们做女儿。</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在那个敏感的年代,一颗红心堪对天,一言不慎招祸端。57年反右,王康琛的爸爸被打成了右派分子,从此精神抑郁,身体状况渐差。为此,王康琛便从她的母校武功农学院,买了一只专门产奶的奶山羊回来,用以给爸爸补养身体,结果表明,奶质好,奶量大,效果极好。这使她想到了频阳县老乡家家户户酷爱养羊的习惯,便打报告给局里,建议结合当地实情,在频阳全县推广养羊业。</p><p class="ql-block"> 这一建议得到了农林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批准立项。从此,在她的负责带领下,不断改进奶山羊的优良品种,频阳县的养羊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频阳县便成了驰名中国最大的奶山羊基地。虽为基地,并无羊群。全县巨量的羊群是散养在农户家里,每户多则四、五只,少则一、两只,几乎是家家皆有羊,户户可产奶。一只好的奶山羊每天多的时候可以产到十四、五斤奶。60年代,很多家庭靠喝羊奶度过自然灾荒,余奶缴售,增进家庭收入。因此,老百姓把羊视为自家的救命菩萨和财神爷。</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可见许多骑着自行车的人,车后绑着两个带盖子的铁桶,他们便是走街串巷的收奶人。他们早晚两次,把收到的羊奶汇集到各镇上的收奶汽车上,这样,新鲜的羊奶便及时送达频阳县羊奶炼乳厂,加工提炼为优质的羊脂炼乳,畅销全国,乃至世界。</p><p class="ql-block"> 王康琛为频阳县的养羊事业呕心沥血,足迹踏遍了频阳县的众多乡村,老百姓通常亲切的称呼她为王工程师。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头儿、老太太,会指着她风趣的说:“快看,谁来了,快叫‘羊奶奶’!”她河南籍的爱人,也是校友,后来从陕北调回,全家团聚。父亲也于75年摘帽平反,退休后全家调回了原籍上海崇明岛。像王康琛这样的人,频阳人民当然会记住她!而且应该永远怀念她!</p><p class="ql-block"> 这时,裴大妈端着两份煮好的羊奶,小果果屁颠儿屁颠儿的跟在后面,来到了餐桌前。裴大妈说:“刚子,你常年在部队,可喝不到这个。这一份儿,你也尝尝。”</p><p class="ql-block"> 看着小果果高兴的拍着小手,闻着羊奶散发出的香喷喷的葱奶味儿,裴大伯不无感慨的说:“王康琛真是个好人哪!确实是值得频阳县老百姓怀念的一个恩德人物啊!”</p> <p class="ql-block">🐏奶比🐮奶还好喝!</p> <p class="ql-block">挤奶器。</p> <p class="ql-block">规模挤奶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