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传回忆录

林金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 忆 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欧 阳 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12月初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7月印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林金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欧阳传老师结识是我退休后来厦门集美参加关工委工作时认识的。欧阳传老师平易近人,学问渊博,堪可为人师表。欧阳传老师与我对门邻居,亦师亦友,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读书做人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阳传老师爱书,买书,读书,藏书,捐书,成为一种乐趣。他的图书橱分门别类藏有2000多册书,不久前挑选1000多册送给集美图书馆,让更多人分享书的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阳传老师自学成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6门课,经省党校培训获研究生学历,他从一个师范生成长为党校高级讲师(副教授)难能可贵,实属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阳传老师参加新四军研究会工作,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每逢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日,多有上台发表演说,博得阵阵掌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阳传老师热心公益事业,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参加关工委报告团,深入全区中小学校,宣讲抗日战争、民族解放和祖国现代化建设,为培养教育下一代茁壮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欧阳老师邀我作序,盛情难却,我只得以与欧阳老师相识以来所知一二而序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零二二年七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欧阳传,男,86岁(1935~202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党龄,65年,(1956~202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6.16</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目 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人生中的第一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我的学徒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在吃稀饭配盐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求学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难忘两个三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先天不足 后天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后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人生中的第一本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兼谈读书、藏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的一生中,买多少书、看多少书,我没有统计,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却一直珍藏,并经常“温故而知新”;因为它是在我小学还没毕业就到厦门岛内当学徒时买的书,因为它对我幼小心灵产生深刻影响的书;因为它是用我母亲打工的钱买的一本书,珍藏这本书也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清楚的记得,1948年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全家人逃难到厦门岛内。我在一家油漆店当学徒,妈妈对我说:“你会写信吗?”我摇摇头说:“不会”,妈妈说:“当学徒也要学会写信、算账!今后长大会有用的”。于是我向妈妈要钱,去书店买书。在书店里,我看到“写信不求人”的书,就买回来了。当学徒工作是很忙的,往往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书中有些字还是不懂,只好找“四角号码”字典,由于是文言对照,一篇一篇地学,也自然逐步学会写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后,回到灌口农村,乡亲们有时要我代书,“写信不求人”成为我的桌头先生。从这本书里,我不但学会写信,还学会做人,学会尊老、爱老等,深感传统文化的脉力。同时,读书、爱书、藏书也从此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首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已成为流行语。自然毛主席著甲种本、乙种本,“老三篇”、“老五篇”以及革命传统的书,“钢铁怎样炼成的”—苏联保尔,“把一切献给党”中国保尔等书,就成为买书、读书的首选。藏书也就成为红宝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年代啊,文化大革命的书也应该成为学习、研究的珍贵的藏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次,结合工作实际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7年,我泉州师范毕业了,分配在同安马巷小学工作,为尽快熟悉业务,我认真学习有关业务,抓住关键问题,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一年后总结一篇“中年级语文词汇教学的经验”,在全县教师会上交流,受到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因工作需要调入厦门郊区区委党校工作,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我既当教师也当学生,先后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础理论课程,并获得结业证书,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也相应提高,并评上高级职称,获得多次表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三,活到老学到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批干部办理离退休,组织部门正在组织涉老组织,如关工委、老年大学等,有关领导征求我的意见后,要我参加关工委等组织,我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参加区关工委、老年大学、老体协、新四军研究会、老教授协会。参加涉老组织,首先是奉献余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区关工委报告团工作十七年,为关心下一代我先后认真学习革命传统的书,纪念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等书、材料、备课、讲课、写纪念文章、论文等,还有传统文化、艺术等。同时还参加健康、养生的课程,增长科学养生的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顾一生,我爱书、买书、读书、藏书,是一种乐趣,虽然多次工作调动,多次搬家,每次搬家都会损失一些图书,直到2016年藏书2000多册,获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文化局以“人文集美悦读季”十大藏书人表彰。随后经过清理,将1000多本送给集美图书馆,留下的还有1000多本。经过整理分为八类,即历史类、文学类、社会科学类、教育类(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文化艺术类、健康养生类、工具书类、藏书类等,我深深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和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书可以增长智慧,增长才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卷有益,好书不怨百回读,知识就是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住,一定要选好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吃稀饭配盐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三八年我父亲、大舅先后在南洋去世,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中,祖母、外祖母因烦恼过度均得病。我母亲在悲痛中,还要操持灌口、洋宅两家的生计,精神上的打击和经济上的负担都落我母亲的身上。为了两位老年人的安度,为了两家人的生存,我母亲以坚强的意志力,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在灌口做小生意,在洋宅顾小工帮农事,来维持两家的生计。直到1945年祖母、外祖母由于烦恼过度,病情加重,祖母于1945年3月去世,我母亲在处理祖母丧事后,经济已经极度的困难,4月外祖母又去世了,我母亲只好去线铺陈妈福借了高利贷,4月份借一石谷子(谷子折钱),至6月份谷子收成还贷要一石半(即15斗),在处理外祖母的丧事后,家庭经济更加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两家合一家共5口人(灌口一家三口人,洋宅一家两口人),一天三餐只能吃稀饭,配碱菜度日,最终碱菜也吃完了。母亲流着泪,抓一把盐在锅里炒一炒,放在桌上,要大家克服困难,“配盐”!大概经过了几天,我母亲硬着头皮去向邻居借一点零用钱去买菜朴、碱菜,才结束吃稀饭配盐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我们年少,但听妈妈的话,理解妈妈的困难,共同克服困难。现在我更思念妈妈!妈妈,你安息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的学徒生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那兵荒马乱的1948年,我们全家逃往厦门岛内,先住在姑丈、姑母家,然后妈妈找一家商家理家务,有微薄的收入。我和达仔在大同路口一家“仁记虾麸店”帮工,两三个月后,我因身体不适应,就到大元路一间“金银加工店”当学徒,在那动荡的年代,生意不好,只好停业,邻近的“吴合兴油漆店”的老板看我勤快、认真,主动要我去他店当学徒,我当然高兴。油漆的工艺,一般比较简单,只要漆刷、补杯、砂纸这三项工具,一般油漆工就可学做。主要加工油漆蓝过年过节用的日用品及婚嫁用品,学徒主要是粗加工,此外还有工场的油漆等等。一天的工作是够忙的,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不够师兄弟吴东升、吴大北,却教我抽“毛烟”,抽“毛烟”,实际上是学徒工偷闲,休息的一种办法。从卷“毛烟”到抽“毛烟”大概可以休息10来分钟。这一抽就两年多,1951年上半年学徒没当,烟也戒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外每天还要清扫卫生,开关店门,整理门面,摆设商品等事务,工作虽忙,但心情还舒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学徒没有工钱,只是度三餐,每年有两套衣服冬天一套、夏天一套,每月有2角钱的理发费。每年最高兴是三天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放假,初一至初三,早饭后师兄弟几个人有时师父的小孩也跟着,就一起去玩。主要是中山公园、万石岩、南普陀,还有鼓浪屿日光岩、菽庄花园等地。中午就到鹭江道大同路口,有一处草棚初一至初三专门供应,咸稀饭,还有甜稀饭(估计是慈善机构办的),这三天是全天供应的,中午吃饱了,下午再去玩,晚上才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学徒有时也有苦闷的时候,有一次,我脚生毒疮,红肿、发热、无法走路,虽然师父也很关心。当我母亲知道后(当时我母亲在泰山口一家华侨做家务),我母亲跟老板娘商量带我去治疗,暂住几天,老板娘一口答应,让我母亲带去看病,并暂住两三天,等我脚会走了,再回油漆店,我也感恩老板娘的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年的学徒生活,我学到什么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学会油漆工艺:1951年,回农村以及以后参加工作,凡是家中的小家具如椅子、桌子、水桶、门窗、橱子等,需要油漆的,均由我自己动手,自己完成,既节约又方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学会独立生活:三年的学徒生活,洗衣服、缝缝补补以及帮做家务事等;以后我上初中、师范、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等,我都能独立自己做,或想办法做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回农村以后,上初中、师范以及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生活上的问题、经济问题到工作上的问题,我均能独立地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去解决问题,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困难可以锻炼人、考验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求学之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一年八月间的某一天,小学同学的陈吉成到我家,他说已考上同安启悟中学,老师还说:“如果有同学要报考,可以再去报考”。听说可以去考中学,我母亲说:“你去考看看”。当时我已接到乡政府的通知:参加卫生员的培训。我说:“卫生员的培训怎么办?”妈妈说:“再给乡政府说请别人去。”在妈妈的支持下,我就准备去考中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月底的某一天,陈吉成和西井的陈婴、陈石角三位同学正要往同安启悟中学报名入学,而我是准备参加报考的,这天大清早,妈妈提早做好早餐,我吃饱早餐,就和陈吉成等同学一起赶往同安启悟中学。赶到启悟中学才八点多,九点开始,考生有七、八位走进教室,负责主考的是张水选老师。主要考两科:语文、算术。每科考一节课(45分),考题抄在黑板上。考完后张老师还逐个口试,然后说:下午2时看公布录取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午二时,我准时去看公布录取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录取分正取、备取。正取2人、备取2人。我是正取,结果4人都入学。这就是同安启悟中学,一九五一年秋季第八期招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此,我在同安启悟中学(后改为同安三中)就学三年。同安启悟中学,坐落在同安的北面东山村东北角,在大仑山下,是一所基督教会办的学校,“启悟”是启发你的觉悟,是英帝国主义辱民的学校,一九五三年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同安三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安启悟中学规模较小,1951年,仅初三1班、初二1班、初一秋季一班、春季仅招一班,一共4个班,学生100多人,全校老师10多人。初一班的学生30左右人,班主任、语文老师开始是李荣华老师,以后王子平老师接任,一直到初三毕业,王老师语文修养比较好,又平易近人,同学们都很尊敬他。数学是沈作云老师,他讲课漫条梳理,如有难题不解,他总是耐心讲解、引导,同学们学习也能耐心思考、解难题。林添乐老师是物理、化学的高手,他非常重视实验。同学们也学得有兴趣,而地理科是校长黄子佳老师,他非常重视地图、地理位置。课堂上,经常指认地图提问,如有学生回答错。他就幽默地说:“你是寒利花,移山倒海!”引起同学们一片笑声。历史老师是张水选老师,他善于讲故事,同学们也喜欢听。英语老师陈素端老师,强调要背诵默写。同学们最怕的是英语。动物、植物老师是邵宗耀老师,他重视图表的讲解并注重种植实验。同学们学习也有兴趣,总之我进入同安启悟中学学习时,好像进入一个学习的大课堂,我夜以继日地学习,因此学习成绩比较优秀。老师看我学习认真、听话,就要我当副班长。副班长主要安排值日生,有时还要帮同学打扫卫生,以后就要我当班长。升上初二以后,又要当学生会主席。一九五三年一月,同安启悟中学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同安第三中学,校长要我代表学生发言,虽然发言稿写好可还是害怕,手脚弹三弦。随之而来的是团县委要在同三中建团,我是首批入团的团员,同安三中要成立团支部,又选我当团支部书记,我是同安三中首任的团支部书记。这都是团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团员同志对我的支持。我就得认真学习,并努力做好团支部的工作。经过努力至1954年已经发展团员十多人,团支部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把优秀的学生团结在团支部的周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深受校长、老师的教导;尤其是班主任王子平老师、数学老师沈作云老师、物理老师林添乐老师,他们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关心教导,深深地留下印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四年初中毕业,当时同安一中、二中、三中三间中学,毕业生370多人。可是招生入高中只有一班50人、师范30人、幼师3人、水产3人,合计80多人,仅占毕业生的1/4。因此,党与政府号召:毕业生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让祖国挑选。同时准备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我是学生干部,当然带头表态,结果我被录取泉州师范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初中的三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三年。校长、老师的深情教导和关怀,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团结友爱,至今难以忘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初中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难忘两个三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个三年(1957年-196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七年八月中旬,我泉州师范毕业,我在家里挑着行李,拿了介绍信前往同安县教育局报到,接待我的是教育局洪婴科员,他热情接待后,开了介绍信说:你分配在马巷小学,中餐后,我就挑着行李走路(有28华里)到马巷小学报到。马巷小学在马巷镇六路口。住宿在旧书院。当时副校长是林树山,他在安排好住宿后,安排工作,分配在四年级当语文老师、班主任,四年级当时四个班,年段组长黄水法老师,他是南安师范毕业生,工作认真负责,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我是刚刚走出师范的校门,教学教育工作是新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认真学习,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认真备课是前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当时每星期有一场电影在操场公演,而操场就在办公厅的门口,每次演电影,全校老师都去看电影,而我就在办公厅备课,批改作业,当老师看完电影,推开办公厅的门,只见我一人,他们说:“欧阳老师,你怎么不去看电影?”我说:“我课还没备课,作业没改,怎么能看电影呢?”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只能认真工作,潜心于教学,尤其是中年级的辞汇教学,有时为了辞汇教学的归类,在每单元教学完后,进行归类、比较、巩固、提高,使学生不但懂得辞汇的含义,还要懂得辞汇的运用,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总结一篇中年级辞汇教学的经验体会。1958年暑假,全县老师培训,我这一篇经验体会在培训会上交流。开学以后,是进修学校还组织全县中年级教师举办“观摩教学课”,让我当主教,县委宣传部长孙力生也来听课,这时我是鞭策和鼓舞。我知道这是我工作的开始,不值得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年我从见习教师转正,并提为“马巷小学副教导主任”。我担子也重了,改教三年一班数学,兼少先队辅导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教育工作,我是少先队辅导员,既要教育学生,又要开展社会活动。当时毛主席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国家正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过三年段老师们学习和研究决定开展“小五年计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首先请马巷工商银行的会计师来向师生作报告:学好数学的好处:“节约一分钱,储蓄一分钱,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为题,通过报告会学习、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节约一分钱,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在银行的支持下,我们办起了“马巷小学小银行”具体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负责具体储蓄业务,我们中年级首先办起来。经过一年时间,校长许兴树了解我们的“小五年计划”,“办小银行”的情况,总结了经验,即在全校教师会上介绍,然后在全校学生中推广,五年级的老师、同学们首先响应,全校各年级先后响应,所以“小五年计划”、“办小银行”就在全校推广。这一活动即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又支援国家建设、效果不错。反映最好的是家长,“孩子不花零钱买零食”,银行反映也很好。这一年我被评为同安县教育积极分子,厦门市厦门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六一”被团中央以先进儿童工作者表彰,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马巷小学工作了三年,由于虚心学习、潜心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也积累一点经验,这为我在同安工作20年打下基础,20年先后调动六次,工作均做出一定的成绩先后获18次表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二个三年(1984年-1987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当时已从同安调回郊区工作,教育部门正在调整,其他部门正在整顿恢复,经组织部的动员调我到区委党校工作,由于我热爱教育事业,也就同意了。下半年要我到省委党校学习三个月,主要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后又有整党的文件等等,实际学习5个多月,到春节前才结束。这次学习,对我收获很大,更主要的我感到自身的不足。党校是理论教育、培训,而搞理论工作我是半路出家,基础差。因此,我下决心要补上基础理论这一课,当时干部正在组织理论学习,省、市均在组织培训班,而我知道后一定报名参加,主要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六门课。所以在这三年(1984年-1987年)我既要当教师备课讲课,也要当学生参加基础理论学习,培训最后参加省委党校培训考试获得六门课研究生学历。所以在这三年里我是没有节假日的,可以说全心投入学习、考试、备课等教学工作。这三年的学习、工作虽然紧张、很忙,但很愉快,这三年为我在党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我最紧张的是这三年里,区委正在抓整党,调我到整党办搞宣传工作,这样我就把学习、宣传、备课、讲课等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收获结合到宣传、备课讲课的过程,时间确实很紧,工作很忙,但效果还不错。直到1987年下半年,整党结束。一位区委的领导对我说:“欧阳老师,你的讲课水平可以说达到大学教授的水平,可以称呼欧阳教授!”我说:“谢谢领导的鼓励,但我授不起,我评职称才评初级的。”从此,区委楼的多数干部都叫我“欧阳教授”!这个尊称叫了八年(在职),七年是假的,一年是真的。因为我终于评上基层党校的最高职称--“高级讲师”(即副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后是全民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是区委、区政府交给党校的一次重要培训任务。当时老校长孙马顺退休,白添强老师调往灌口镇,教学业务工作落在我身上。以后厦门师专两位毕业生蔡德进、黄云茜分配到党校工作,充实新生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民国防教育虽然重要,但我收到的有关材料,只是理论知识的政策性的,要求缺乏具体材料。怎么办?我翻遍了所有的报纸、杂志,只有解放军报有一栏“国防教育参考资料”,光明日报、文汇报也有零星的报道。我把所有解放军报等报刊中所有国防教育的资料都剪下来,然后分类贴在三大本的笔记本上。根据这些资料系统学习,备课、写宣传材料在“全民国防教育”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没有节假日,星期六、星期日都用上了。在区直机关干部的培训班共三期结束后,人武部宣传科黄科长对我说:“欧阳老师,你讲的课比我们政委讲的课还好!”我说:“谢谢你的鼓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紧接着,全区的乡、镇、农林场干部、民兵的培训,均由区人武部、组织讲课任务全落在我的身上。全民国防教育结束后,市委、市政府组织总结、表彰大会,区党校被评为先进单位,我被评为积极分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读师范时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先天不足 后天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谈健康养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解放前,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一日三餐只能基本温饱,谈不上营养,我家的生活更是如此。我从小体质瘦弱,记得七、八岁时就经常肚子痛(实际是胃痛),我妈妈带我到后溪下店圩请老中医师“水笨先”诊治。水笨先诊察后,处方是九包药粉,一天三包。三餐后吃,诊治几次就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后到厦门当学徒,也有几次肚子痛,妈妈就去药店买“胃散”(中药粉)服用,基本上可以治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后上中学,上泉州师范学习时,记得也有几次胃痛发作,我就找校医诊治,校医一般是用消化片诊治,基本上可以治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医学、卫生知识的学习,自己注意日常生活的规律,以及三餐的饮食,胃痛的次数也相应的减少,直到1969年,又发作一次,当时同安县正在召开贯彻党的九大会议精神扩干会议,我也参加了,中午午餐时,我找炊事员同志说:“麻烦你了,我要吃稀饭!”炊事员同志看了我一下说:“人家吃好料的(炒米粉配封肉),你要吃稀饭?不行,你等我一下,我煮!”很快,炊事员同志煮了一晚面线汤加瘦肉、鸡蛋!我说谢谢。这一阶段,医生开的处方:消化片--食母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食母生,确定治胃病有效。我坚持一段时间,文革后期70年代我调往马巷公社教革组任职。马巷地区文革时期比较复杂,公社范围大、人多,工作比较艰困,几年后,体质较差,经医生检查患有慢性肝炎,发作期须住医院治疗,当时领导、同事、朋友很关心,建议必须请假休息,要治疗与休养相结合。经认真考虑后,我选择西医检查,中医处方治疗,回灌口农村家里休养。同时他们还建议相应的辅助治疗方案:即饮水疗法。即每天清晨空腹要饮一大杯的“井心水”(1000克)后散步一小时,效果不错。以后我向医生反映这一做法。医生说:要饮用凉开水或温开水还要加一点盐,效果会更好,从此我一直坚持清晨饮水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过三年多的诊治、休息,在农村家中的调养,肝病基本上治好。随后,继续坚持按医生的要求安排好日常生活与工作,坚持好习惯至今40多年过去了,肝病没有再复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退休后参加涉老部门的组织,如关工委、老体协、老年大学等组织,首先是奉献余热,备课讲课、写论文等,同时也学习科学养生等知识,陶冶情操,生活也很愉快。20多年前发现有高血压,我配合医生诊治又科学养生,基本上老年病处于稳定的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年我80多岁了,总结我一生的健康养生的经历,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补。”我的体会有几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养成好习惯,遵循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安排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水是生命之源,每天清晨空腹要喝水:1-2杯(每杯300克,青少年1杯,成年人2杯),每天八杯水,分时段喝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饮食多样,清淡为主,大鱼大肉要适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水果、蔬菜要多吃(热性水果少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情绪乐观,心情舒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后 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几年,有老同志对我说:“你要写回忆录”,我是平民百姓,要写回忆录,有必要吗?但是细心一想,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新旧社会两重天,旧社会的“苦”和新社会的“甜”,年轻人的体会是不深的。所以写出来让年轻人知道旧社会的“苦”,对比现在新社会的幸福生活,应当有感恩共产党,感恩人民政府,感恩社会主义。同时应当听党的话,跟党走,认真学习,好好工作,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此,我更思念妈妈,妈妈是农村妇女,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在旧社会以她的坚强意志力,面对封建势力勾结反动势力,极力抗争,最终摆脱反动势力逃出虎穴,带领全家人逃到厦门岛内过着三年的打工、当学徒的流浪生活。如果没有妈妈的坚强抗争,逃到厦门岛内,灌口一家和洋宅一家在旧社会已经消失了!想到这里,我的泪水流下了,我思念你,妈妈在九泉之下,安息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的儿子,欧阳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7年-2020年初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7月印刷</span></p>